关于高校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思考

2014-03-30 00:38谢敏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伦理价值观

谢敏

关于高校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思考

谢敏

(东莞理工学院 学生处,广东东莞 523808)

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指导和引领高校社会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并通过对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价值原理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造,探讨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高校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高校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社会工作源自上个世纪初的美国,其专业化的标志是1919年美国17所学校参加创立的美国社会工作学院协会,随后成立的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简称NASW)是世界上人数最多、最著名和影响力最大的专业组织,其历史发展、组织结构、功能作用和运作模式代表国际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有170多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教育专业,绝大多数高校以各种方式将社会工作引入了学生管理和校园服务。中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进程处于关键时期,在高校社会工作方兴未艾之际,如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社会工作发展道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校社会工作模式显得尤为迫切,其关键是如何构建高校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一、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特点

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不等同于我们通常认为的或是通过西方舶来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和伦理信条,它兼具伦理规则和意识形态的二重性,目前业已形成的,得到普遍认同的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和职业规范,其意识形态差异往往被忽略,也可以说,在当前右的思潮流行,以哈耶克为代表的西方自由主义学者为中国设定的“通往奴役之路”已经快要成为某些知识分子甚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国家末日梦魇的时候,能够坚定地恪守政治正确的立场更显得弥足珍贵。

无疑,对探索阶段的中国高校社会工作来说,不管是美国经验,还是比斯泰克(F.Biestek)的《个案社会工作关系》,抑或是泰彻的价值体系,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们的伦理守则和社会工作信条具有普遍的价值意义。但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其意识形态基础与我们所秉持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相比较,无一例外地具有两个显著的意识形态排他性和一个思想文化的对话障碍。

(一)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中去政治化的特点

目前比较流行的对高校社会工作的理解中,往往强调其助人自助,解决困难的专业性特点,其组织和运作方式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公益性,与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工具价值上的差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党团组织对高校社会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甚至有人认为这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主要理由是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社会工作相比,思想政治工作与工作对象是“政治人”的关系,工作方式是居高临下式的,是刚性的;而高校社会工作,工作者与来访者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工作方式是柔性的[1]。这里所使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词“居高临下的”、“刚性的”与高校社会工作的“完全平等的”、“柔性的”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对立,目的是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人”色彩与高校社会工作的非政治化的区别,这是高校社会工作中去政治化的一个典型表现。

尽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曾经在极左时代出现过不少的问题,但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简单概括为“居高临下的”、“刚性的”未免过于简单和草率,更不应当据此就将高校社会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区别甚至对立起来,从而使高校社会工作另辟蹊径脱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脱离党团组织的指导和监督。这显然有违高等教育要恪守和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时代要求,特别是将舶来的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伦理不顾当今中国高校所固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体系现状,强行开辟一套“工具价值意义”上的独立的高校社会工作系统,显得犹为不合时宜,甚至具有价值伦理错位和掉入意识形态陷阱的危险。

(二)西方社会工作价值源流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冲突明显

以西方人道主义精神和宗教伦理传统为依据,以社会福利思想和慈善精神为价值源泉的社会工作价值基础——这是一种极度强调个人主义,淡化集体色彩,以宗教救赎为道德皈依的社会工作价值源流,与东方文明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之间存在严重的冲突。不可否认,西方自文艺复兴特别是19世纪以来从人文精神发源的以“宽恕、仁慈、博爱”为宗旨的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高潮,人道主义一度成为资产阶级的主要思想武器,在反对专制和独裁,反对封建思想和宗教神秘主义的历史斗争中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道主义成为塑造现代人类价值伦理和文明社会的基石之一。而作为西方文明另一个传统的基督教精神,是指基于虔诚的基督教信仰而具有的宗教精神素质,它包括不困于现实环境的信心、盼望和仁爱,以及基于对上帝的信仰而有的对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和生命之宝贵的绝对认可和确信[2]。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人道主义成为超越一切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而基督教传统则具有难以复制,难以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兼容的特点,这里既有东西方文明和文化价值冲突的大背景,也有根植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长期斗争且难以兼容的小背景。由此而形成的东西方文化传统和价值伦理的差异成为东西方两大文明系统最显著的分歧。诸如对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个人的价值实现与集体利益和共同发展的关系,甚至包括群己群界的定义和范围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差异。如果忽视这些来自文明和文化深层次的分歧和差异,企图照搬所谓超政治性或超意识形态的社会工作价值伦理和行为准则,势必与我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伦理价值产生冲突和摩擦,社会工作在中国高校社会文化和制度土壤里能不能够获得成功也就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

(三)对文化和精神产品照搬照抄的“拿来主义”

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源于西方的宗教和文化传统及理念,在具体实践中依托的社会政治制度基础是资本主义民主和法治那一套,党派竞争和分权制衡是其政治架构的基本原则,这些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原则以及现行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协商制度差别太大,甚至格格不入。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3]。谈到中国发展的道路时,十八大报告还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3]由此可以看出执政党和国家民族对未来发展方向和道路的信心决心,也为我们吸收和借鉴外来人类文明发展成果指明了方向。

面对当前推广和普及高校社会工作的大趋势,有些人在理论概念、专业价值和伦理守则上不加区分地实行“拿来主义”,似乎只要是得到西方学界认可,且具备了西方社会长期实践的经验,就可以直接拿到中国来套用,其理由就是和国际接轨,否则高等教育无法国际化,自己的高等教育地位就无法被认可。就某些学术概念而言,这样做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但是对于以具体的人为对象且涉及伦理价值的高校社会工作来讲,对于一些包裹和隐藏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以及文化传统的价值取向,必须格外慎重,不能落入其背后隐藏着的“意识形态陷阱”,高校社会工作中的“去政治化”和“非党团化”就是这一现象的具体表现,任由其发展无异于自我解除思想武装。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高校社会工作在应当秉持什么样的价值伦理和意识形态方面显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避免我国传统文化和伦理价值与高校社会工作的专业守则、价值伦理的冲突也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障碍。我们认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取决于能否对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成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改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其作了最权威的表述:“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遵循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中华文明与现代政治文明的结晶,融合了普世价值和中国传统价值伦理。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成为高校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灵魂并赋予其新时代意义。

二、培养及奉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高校社会工作价值理念

(一)承认高校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公益性和集体自助性

承认高校社会工作自身所具有的专业性、公益性和集体自助性,且不应当将其与党团组织领导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立和有意地区别开来,而应将其视作是党团组织领导和监督下的带有较强公益性和集体自助性的高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新模式,它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补充和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基础。

(二)尊重并奉行有选择和经过价值甄别的社会工作价值信条

我们认为下列信条和原则是不言而喻的:尊重个人的独特价值和尊严,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关系,相信每一个人的发展潜质,鼓励及协助个人在顾及他人和集体权益的情况下实现自我,并有责任维护人权及促进社会公义。高校社会工作相信并奉行应为其服务对象谋取最大的福祉,高校社会工作者和受益者有责任运用本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务求每一个人都能尽量发挥自己的所能,并谋求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共同发展。还要认同新时期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尽力加强和促进和谐人际关系,帮助社会大众预防及减少困境与痛苦。这些构成新时期高校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信条。

(三)尊重并奉行有选择和经过价值甄别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

高校社会工作以实现社会公正作为其最高准则,以政治正确为必要前提,其专业关系是建立在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基础之上的,通过相互交往、认同、信任,以及负责任地处理矛盾与冲突,使这种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高校社会工作秉持解决和预防并存的原则成为高校社会工作中矛盾化解的专业典范。植根于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性的价值观是高校社会工作所必备的专业视野。

三、结语

通过对高校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造,不是排斥和否定社会工作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积极作用,也不是对业已形成的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实践所证明的社会工作价值原则和伦理守则的否定,更不是要试图挑起当前已经广泛开展的高校社会工作各种方法途径正确与否的争论,而是力图摒弃那些对意识形态不加甄别拿来就用的技术至上的教条主义,并尝试探索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范畴内推进高校社会工作的新道路和模式。毕竟高校社会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事业,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相信,理论探讨的挂一漏万和甚至可能出现的学术争论并不会影响高校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而只会促进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

[1] 李岁月,李明新.新时期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研究[J].学理论,2012(31):267-268.

[2] 黄秋燕.论西方文学的人道主义与基督教精神的内在联系[EB/OL].(2012-07-19).http://www.docin.com/p-444923244.html.

On the ValueS of Social Work in Universities

X IE M in
(Department of Students' Affairs,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 523808,China)

Introdu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values of soci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work is guided and promoted.By the general sense of the principle of the social work value,we need to transform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establishing the social work values of university on the basi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social work of university;Values;Socialist Core Values

G641

A

1009-0312(2014)04-0110-04

2013-12-13

谢敏(1969—),女,贵州遵义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伦理价值观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