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全面发展

2014-03-30 00:38魏东初梁汉钧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发展

魏东初 梁汉钧

(1. 东莞理工学院 学校办公室,广东东莞 523808;2. 东莞理工学院 学生处,广东东莞 523808)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按照人应有的本质,“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主要体现为人的主体性、实践性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当今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以来确定的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了精辟概括: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网络文化作为信息社会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等鲜明特征,深刻改变着人类生活与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式,也使大学生全面发展面临着全新的境遇和挑战。培育先进的网络文化,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文化下大学生全面发展问题透视

蓬勃兴起的网络文化一方面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1. 网络文化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境遇。第一,有利于培育独立意识。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人格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网络文化传播具有共享性、交互性和平等性等优势,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参与讨论,发表观点。这有利于他们独立意识的发展。第二,有利于健全道德意识。在开放的网络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宗教信仰的网民群体在一起交流,决定了在交流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网民唯有互相尊重对方的权利和人格才能使交流继续下去。这在无形中对健全大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起到了促进作用。第三,网络文化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当前,在蓬勃发展的网络文化下,网上创业早已不是新鲜事,网上购物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习惯和生活方式。IT 业作为一个最能快速集聚财富的行业,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网上创业门槛相对较低、知识含量相对较高、创业前景比较广阔的特点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客观条件,在网络文化的激发下大批的大学生投身到网上创业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据统计,有89%的在校大学生有网上购物的习惯;有75%在校大学生有在网上开店的想法。在淘宝网上,在校大学生开的个人店铺已占35%。对此,我们应该肯定的是,大学生网络创业不仅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解决就业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有力举措,还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有力举措。因此,正确理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创业的问题,并加以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指导,不仅仅是大学生创业者个体,而且是高校乃至全社会都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关系大学生网络创业前景的关键所在。

2.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第一,可能导致主体性丧失。在虚拟世界中,有关专家和“意见领袖”的言论、见解最受网民关注,这一方面可以为大众解疑释惑,同时也可能吞噬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习惯于简单地、重复性地浏览网络信息,也会大大削弱个体的自主思考能力。此外,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人机互动变为人机共生,生物芯片的成功发明已经从技术上预示着人与机器的联姻将成为现实,生物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人的存在将受到极大挑战,数字化时代的人工智能使人对技术的依赖达到了空前高度,因而人对高度发达的虚拟世界可能出现失控现象。同时,在网络中,符号异化也会使人类的生活逐步丧失个性、真实感和丰富性。第二,可能导致道德滑坡。网络行动主体的隐匿性导致的行动自由,已远远超出社会责任的范畴,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上的传统道德规范很难起到规制性作用,传统道德伦理规范受到严峻挑战和巨大冲击。同时,网络的信息泛滥等特点,容易导致行动者的行动有意无意地处于失范状态,从而导致新的道德异化。第三,可能导致人文精神缺失。在网络中,人们对人文情感的理解变得肤浅,丧失了文字创作的人文情感。网络中短而快的表达方式,也使人的思维变得片面和肤浅,从而导致人缺乏深刻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网络空间里,人们的身份、性别、名字、年龄等都可以虚构,甚至是对他人谩骂也不怕遭到惩罚,容易导致现实中的人在心理上或人格上发生异化,变得孤僻、冷漠,缺乏责任感和道德感[4]。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分析

文化是实践的产物,但是文化又反作用于实践,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网络文化发轫于西方发达国家,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境遇下能够更好地趋利避害,呈现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随着网络的发展,立足大学生的实践和全面发展表现出新的形态和特点,网络文化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5],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全面教育的功能。网络文化就其所依附的载体来说,是一种理性化的数字文化。因此,从内容到形式它都迥异于传统文化,它在兼有技术与社会文化双重内涵的同时,还被赋予了教育的本质含义与重要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则应实现工具性教育和价值性教育的有机结合。网络文化的工具性教育功能,就是培养学生工具技术方面的能力,如专业教育、技能教育等等,主要包括智育和体育。网络文化的价值性教育功能,就是培养学生成为道德主体的教育,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审美教育等等,主要包括德育和美育。工具性教育和价值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或者说,德智体美的有机结合,是网络文化教育引导功能的综合体现,二者(或四者)缺一不可。这是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首要功能。

2. 加速发展的功能。网络文化以各类知识为内涵,以数字信息为载体,对于传播知识和传承人类文明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对于大学生主体能力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助推和加速作用。网络文化集各类信息资源于一体,为大学生搜集、选择、利用信息资源提供了便利。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的虚拟性所提供的超大文化空间,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网络的开放性特征,培养和训练大学生及时获取大量有效信息的能力。当然,这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有赖于网络社会的渐次成熟和网络技术的全面应用。第一,开发和建设好校内信息资源库,使教育资源网络化,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第二,大力开发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市场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第三,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成为“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优秀人才。

3. 深化交往的功能。随着虚拟实践和虚拟交往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类沟通和交往等实践的重要平台。基于网络平台的视频聊天、微信、网络论坛、电子邮件、博客等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方式。网络在促进大学生交往实践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即基于网络交往、民主、平等的校园网络文化。这种文化又反过来促进民主、平等交往的实现。具体来说,这种网络文化将反作用于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校、学校内部的交往,使他们的交往更为自由、民主和平等。如,通过留言板留言,大学生可以向学校及时反映有关问题;通过课程选择系统,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名师课程和品牌课程;通过论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平等对话与讨论,等等。

三、培育先进网络文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网络时代,培育先进的网络文化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培育先进的网络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结合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与学习、生活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网络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之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

1. 网络文化建设要突出价值引领。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重要领域,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互联网作为谋求跨世纪战略优势的政治工具,他们依靠其经济和科技优势,在“信息自由流通”原则下,利用网络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这已经成为国际传播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要想取得这场文化战争的胜利,我们必须让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网络这一舆论制高点,保证网络文化的正确政治方向。其次,要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网络文化的民族特色包括利用网络宣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情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在当前的网络文化中,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以及英语信息的绝对优势地位,造就了绝对强势地位的美国网络文化。在这种绝对强势的网络文化面前,各国网络文化都面临边缘化、殖民化的威胁。这种威胁不仅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甚至很多发达国家也面临这一问题。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号召欧洲各国连手把欧洲博大精深的文学遗产放上网,同美国主导的大英网络文化相抗衡”[6]。我国要培育先进网络文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坚持民族特色。否则,我国的网络文化将不可避免地会走向边缘化,也就谈不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建立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努力建设有影响力的中文信息网站,并用多种语言宣扬民族文化,等等。第三,要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网络中存在各种不文明、不道德,甚至是违法犯罪的网络行为,如网络欺诈、网络黑客、网络邪教、侵犯知识产权等网络犯罪行为,信息垃圾、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消极、颓废、腐化、堕落的思想观念,会腐蚀大学生的心灵。培育先进网络文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就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网络道德文明。要采取各种手段,如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科技手段等等,坚决打击各种网络犯罪,杜绝网络垃圾、色情和暴力信息,培育健康、积极、乐观、进取的网络文化理念。

2. 网络文化建设要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网络提供了一个可以不限地域、不限距离的虚拟世界,形成了“地球村”这一新的概念。当代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文化的共享性使文化这种无形资产瞬间扩散到各地,达到“文化增值”,同时也显示了文化的自身价值,激发了他们创新知识和探索未知的念头。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摆脱了对知识权威的从众心理,更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网络文化的高科技特点进一步使学生意识到脑力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培养创新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 网络文化建设要体现专业特点。培育先进网络文化,必须和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专业培训、专业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专业学习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大学生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人才的重要标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必须具备促进大学生专业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大学生成材的特点,也就是要让专业知识及其科技、人文知识成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有利于大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任何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量都在快速地更新和增长。这就需要社会和学校以更快捷的方式提供更多准确、有效的专业资料信息,以培养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使之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创造者。网络以其信息海量性、多样性和快捷性等特点,理所当然地承担起这一重任。作为高校来说,要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使校园网络的发展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为本学校的专业教育服务;使学校的网络建设能突出学科特色,办出一批特色校园网;使大学生可以依托校园网既拓宽自己的专业学习范围,又加深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度。对于政府主管部门来说,要建设好全国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加强高校之间学科专业知识共享;遵循“分散建设、统一检索、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统一的公共检索平台;鼓励具有学科优势和文献资源特色的学校积极参加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最终建成一批资源丰富、高度共享、服务于全国大学生专业学习的专题文献数据库。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23.

[2]邬火昆.网络文化中的价值冲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45-51.

[3]李莉.探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66-68.

[4]卢洁虹.网络文化境遇下的人的全面发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12):69-71.

[5]唐佳海,宋元林.培育指向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J].校长阅刊,2006(4).

[6]法国号召欧洲联合抗衡美国网络文化侵略[EB/OL].(2005-03-22).http://news.sina.com.cn/o/2005-03-22/09305427950S.shtml.

猜你喜欢
大学生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大学生之歌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