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环境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014-03-30 19:27顾晓静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学生

顾晓静,王 苑

(南京工业大学政治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时期特点,不断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十八大”在以往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得到快速发展和普及,大学生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群体之一,面对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的碰撞,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阵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高校作为知识分子的聚集地,不仅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而且也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意识形态不仅承担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使命,而且也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素质和培养质量。因此,面对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和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限,利用自媒体平台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媒体的定义及特点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学者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他们给自媒体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 is a way to begin to under-stand how ordinary citizens,empowered by digital technologies that connect knowledge throughout the globe,are contributing to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ir own truths,their own kind of news。”即: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这就意味着普通大众可以借助数字科技手段,像媒体一样生产并传播内容。起初,以博客为代表的自媒体作为一种最新的互联网应用受到全球热捧,它以低门槛、易操作,并且可以上传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的方式吸引了大量人群。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和微信迅速占据优势。以微博为例,国内最大的两大微博平台新浪和腾讯的注册人数早已超过了5亿,而微信上的自媒体崛起更是对传统媒体形态的又一次挑战。

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新平台,自媒体已渐渐成为大学生交流和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了自己的“品牌”效应。

(一)平民化

第一,使用人群平民化。在自媒体低门槛、易操作的条件下,每个“草根”都可以自主地在自己的“媒体”上发表个人看法,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从“旁观者”转变为“当事人”。我国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喻国明先生形象地将此描述为“全民DIY”。“简单来说,DIY就是自己动手制作,没有专业的限制,想做就做,每个人都可以利用DIY做出一份表达自我的‘产品’来。”[1]

第二,内容形式平民化。在表现内容上,由于自媒体的传播主体来自各行各业,人们可以用简洁的语言真实快速地传递信息,其内容也更加生动,使媒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二)传播快、交互强

第一,时间上传播快。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逐步从PC端转移到手机端,互联网和手机的结合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轻松地实现了“第一时间”报道,其信息内容紧跟学校、社会及行业内一些最流行的话题。

第二,空间上交互强。在空间上,自媒体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给大众,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其进行反馈,传播者与受众的距离几乎为零,使大众全面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三)信息内容良莠不齐

自媒体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目前关于此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网络公约并不规范。另外,由于网络的隐匿性,自媒体在表达意见时容易过激或失控,一些自媒体为了提升知名度和赚取商业价值,以“不怕被骂,就怕被嫌弃”的态度吸引关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自媒体制造谣言,煽动情绪,甚至借机进行诈骗、犯罪活动。另外,面对西方的和平演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网络技术等优势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干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建设。

二、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

意识形态是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理论学说的总称,是统领社会意识走向、规定社会意识性质,集中体现主导性价值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与灵魂[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在新形势下,高校更应肩负起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自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形式,其草根性、“零门槛”等特征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又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一)经济转型期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巨大冲击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社会发展的关键期。“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综合实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市场经济主导下,也容易使人走入思想误区,滋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观念,一定程度上动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等问题,加之网络的隐蔽性、虚拟性特点,在自媒体上恶意诋毁社会主义,故意歪曲马克思主义。另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的多元化造成了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面临巨大冲击。

(二)西方国家利用自媒体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

当今是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时代,多元的传播方式虽然拓宽了大学生参与国内外政治事件的广度和深度,但在面对社会各种矛盾、冲突时,对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也提出了巨大挑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的优势,利用自媒体对社会主义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宣扬“淡化意识形态”,企图淡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西方国家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杂志、网络等媒体输出文化产品,大学生近年来热追美剧、崇拜欧美明星、崇尚西方节日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文化的“入侵”,使受众,特别是青年人对西方文化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和认同感。因此,当今的国际形势下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确保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三)高校自媒体阵地建设薄弱

自媒体作为互联网技术的演进和社会发展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近年来以绝对优势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它在我国起步晚、发展快,政府对高校意识形态新媒体阵地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资金、技术、人才的支持也明显不足。并且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内容的无限性和传播的方向性,任何人都能够在网络上发表言论,造成对自媒体的控制和管理难度加大,形成“把关人”缺位现象。网络控制力与信息屏蔽能力的不足导致了一些自媒体内容低俗化、庸俗化。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虽然普遍开设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媒体网站,但由于更新缓慢且内容与实际脱节,网站的点击率寥寥无几。另外,高校的自媒体建设缺少相应的人才,培养一支既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懂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当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媒体阵地的当务之急。

(四)不法分子利用自媒体对大学生造成身心伤害

“90后”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主体,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但社会阅历尚浅,判断是非能力较差,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条件下更易受多元化价值观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造成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膨胀,导致其在政治认知方面存在片面性,甚至出现淡化社会主义信仰等现象。

网络的发展使手机、电脑在“90后”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普及,一些学生对网络“一网情深”,造成“网络迷恋症”、“网络孤独症”等社会心理问题,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情感交流缺失,无法辨别虚拟与现实的区别,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自媒体开启的陌生人交友平台,使人们可以通过“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等功能发现附近的陌生人,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利用这个功能实行诈骗和抢劫,对大学生的安全造成危害。

三、自媒体环境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的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自媒体逐渐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高校必须抓住机遇,利用自媒体平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激励师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一)自媒体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拓展了新平台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宣传的主渠道,在高校日常工作和教学中占据着特殊地位。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前的12年基础教育中接受的都是传统的单向灌输,并且受到时空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只能集中于同一时间、地点和同样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进行着表演,却没有观众;体现了权力,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忽视了意义。”[3]这种独白性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自媒体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传播,特别是通过手机使传播扩散,教师可以通过发布信息、文字、视频等,将最新的国内外事件和自己的看法分享给学生,保证学生在第一时间收到有价值的信息,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关心的问题在网上与老师讨论,以参与式、探讨式的交流方式来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二)自媒体为高校教育提供了新模式

过去教师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多是采取面对面谈心、班会、公告等较为封闭的教育模式,这种方式不易被学生所接受。而自媒体避免了师生面对面交流的障碍,学生更乐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朋友圈”走进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个性及爱好,及时施以帮助,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三)自媒体成为大学生知识信息获取的新渠道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自媒体以操作简单、内容简洁的特点为学生获取信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4年1月公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 5 亿,年增长率为 19.1%。”[4]以微博、微信、播客等自媒体用户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学生群体是中国网民的绝对主力。自媒体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渗透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例如微博,相较于传统的媒体,微博更具有亲和力,它以平民化特点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围脖”,自媒体内容轻松活泼,人人都拥有自己的“麦克风”,转变了以往高校意识形态宣传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的僵化弊端。通过微博,人们可以和在现实中不太可能认识的专家、学者、明星等名人进行交流,实现“互粉”。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直接与名人进行交流,通过对资深人士的关注,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在关注社会的同时,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也会得到提升,他们用自己真实的热情参与到社会当中,促进自身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四、自媒体环境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措施

自媒体作为新的资讯和信息发布平台,在高校宣传意识形态工作中拥有巨大优势。如何利用自媒体维护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领导班子应从全局上提高认识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党委要从全局上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文化传承等使命,不少高校往往将显示度高且容易量化的科学研究作为硬指标,将其摆在学校发展最为突出、最为重要的位置,集中优质资源投入其中,却忽略了看似指标“软”实则任务“硬”的人才培养。校党委要从培养人才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强对自媒体平台建设的人、财、物等的投入,制定方案,督促检查,落实到位。

(二)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自媒体队伍

校党委是高校发展的决策者和组织者,是全局工作的领导核心,在面对新思想、新事物时应做到与时俱进。党委宣传部是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管部门,应培养一支既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懂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党委宣传部还应对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等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利用自媒体的能力。高校党委还要注重对各级领导和教师的考核与激励,建立一支高效的自媒体队伍。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以积极向上、内容丰富又贴近生活的自媒体内容来吸引广大学生的关注,以易于接受的草根化自媒体语言引起学生共鸣,利用自媒体进行正面宣传。党员、共青团员等都应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自觉防止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与此同时,加强高校教师自媒体队伍建设,应鼓励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利用自媒体与学生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创新教学手法和内容。

(三)鼓励广大师生自觉应用自媒体

首先,教师应主动学习新知识并善于利用自媒体平台。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渠道。自媒体环境下,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掌握先进的自媒体技术,善于理论结合实践,利用自媒体平台创新教学、管理手段,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渗透式”教育。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意识形态的主要传播者,不仅要做到关注时事,理论与热点结合,将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引入课堂,还可以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消息群发,实现批量的消息推送,如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上传课件、将最近的国内外新闻即时推送给学生等,打造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第二,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承担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辅导员可以通过自媒体开展线上线下活动,通过师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班主任可以主动与学生建立“朋友圈”、成为学生的“粉丝”,关心学生的心理和动态,针对每个个体进行引导和教育,切实地在生活和学习上帮助学生。第三,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专业课教师虽然没有直接从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但他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专业课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教材和说教。因此,专业课教师也应主动关心学生,学会利用自媒体成为学生“朋友圈”中的一员,通过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情感等困惑,对不同个体进行培养和指导。

其次,完善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媒体素养的内涵包括解读媒体信息、对媒体的批判意识和正确使用自媒体[5]。面对自媒体中出现的不良信息,大学生应培养自主处理信息的能力,理性地认识网络热点和社会现实问题,自觉地对自媒体上的各种信息进行整理和鉴别,获取对自身成长有益的信息,自觉利用自媒体关注时政新闻、专业知识。大学生还可以建立具有个人特色的自媒体平台,在自媒体环境中发表个人观点并相互学习借鉴,或者借助自媒体开展各种活动,如举办知识竞赛活动,开展时事政治学习与探讨等,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

(四)善用自媒体做好高校舆论应对与疏导

当今社会自媒体已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国内高校的舆论宣传手段主要以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站等传统的信息发布为主,而对大学生使用最多的自媒体平台,例如微博、人人网、微信等重视程度却不够,即使有也在开通后基本处于“休眠”状态,学校事件发生后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公布相关信息。在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处理中,学校往往采取回避、封堵的方式,使得各种负面信息甚至谣言在网络上传播,错过了最佳的解决时机。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对微博、人人网等渠道的运用,加强与大学生网民的沟通与对话,培养高素质的自媒体“把关人”及媒体评论员队伍,在出现舆论危机的时候要立即采取措施,公开发表正面舆论,积极引导事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及时更新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情况,化解危机。正如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在《微博改变一切》一书中说:“在微博时代,如果有100个粉丝,就相当于办了一份时尚小报,可以在朋友圈子里享受被尊重、被阅读的乐趣;如果有1000个粉丝,相当于一份海报;如果有1万个粉丝,相当于创办了一家杂志;如果你有10万个粉丝,相当于创办了一份地方性报纸;当粉丝数增加到100万,你的声音会像全国性报纸上的头条新闻那样有影响力;如果有1000万个粉丝,你就像电视播音员一样,可以很容易地让全国人民听到你的声音。”[6](P21)

(五)自媒体平台建设应融入校园时事新闻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开放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其在高校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巩固亦非靠板起面孔一味说教,清新的自然的形式更为大学生喜闻乐见。高校自媒体建设所需的人才、资金应是非营利性的,信息内容也需融入自己的校园特色,通过建立自己的校园文化和新闻园地,树立属于自己的“招牌”以吸引各地“粉丝”,确保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更新以提高信息的点击率。例如南京工业大学,2013年12月25日,一个父亲装扮成圣诞老人来学校看望自己的女儿,这则新闻经过网友拍下并晒在自己的微博上,后被无数名网友转发,这位父亲也被网友亲切地称赞为“中国好爸爸”。作为高校可以运用自媒体传播校内新闻,增强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热爱并增加外界对学校的认同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媒体事件在微博的作用下,体现出强大的传播力和号召力。因此,高校要善于利用自媒体平台占据舆论主导权,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强宣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掌握舆论宣传主动权,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喻国民.全民DIY:第三代网络盈利模式[J].新闻与传播(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6(2).

[2]崔延强,郭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N].光明日报(理论版),2011-01-16.

[3]蔡春,扈中平.从“独白”到“对话”——论教育交往中的对话[J].教育研究,2002(2).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2014 -03 -05.

[5]王永健.自媒体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北京教育(德育),2010(11).

[6]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学生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