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一梦越千年

2014-03-31 06:43江红
关键词:卢生邯郸建筑

江红

(邯郸市黄粱梦文物管理处,河北 邯郸 056000)

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摄帽弛带隐(凭倚)囊而坐,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唐·沈既济 《枕中记》

此段文字叙述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黄粱一梦的故事。提到黄粱一梦,不得不提到三部文学作品:唐沈既济的《枕中记》,元马致远等人合著的《黄粱梦》和明代汤显祖的《邯郸记》。正是这三部作品成就了黄粱梦,使其名扬天下,妇孺皆知。

《枕中记》是黄粱一梦故事第一次出现,对后世文学颇有影响。《枕中记》的故事大意是:唐开元七年,卢生进京赶考,结果功名不就,垂头丧气。一天,旅途中经过邯郸,在客店偶遇道士吕翁。卢生自叹仕途困窘、功业不成,道士吕翁便拿出一个两端有孔的瓷枕,赠与卢生。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他的 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死亡。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还没有熟!于是,卢生不再苛求功名利禄,随吕翁而去。后来人们将故事中的吕翁,演化成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由此可见,《枕中记》中,黄粱一梦的故事已经本成型,故事框架已近完美,情节、人物、关键事物(瓷枕)等都已经齐备。

文学的魅力在于为每个人心中种下的想象的种子。邯郸黄粱梦吕仙祠成为人们回味梦传说的绝好圣地。黄粱梦吕仙祠,是国内唯一以梦文化为载体的规模景区,在国内外梦文化研究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明代诗人王世贞所写“拂藓自读唐人碑”诗句推测,建于唐末宋初。宋王安石曾写《听人叙黄粱梦》一诗,可以判定当时的黄粱梦吕仙祠已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邯郸县志载: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道士国师陶仲文曾动用国库进行重修,嘉靖皇帝敕赐“风雷隆一仙宫”匾额;清康熙七年、乾隆五十一年也曾修缮,从而形成较大规模建筑群。改革开放后,政府对黄粱梦吕仙祠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重修重建,并于1986年对外开放。目前,黄粱梦吕仙祠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

黄粱梦吕仙祠主体建筑座北朝南,而山门却向西而开。据说黄粱梦西30余里有一座紫山,终年紫气萦绕。道教崇尚紫色,古观西向开门,以迎纳西来的紫气。

进入古观,松树繁茂,绿地葳蕤,迎面林木中掩映着一座双层歇山楼阁,名为八仙阁,始建于明末清初。北洋军阀时期,生于山东蓬莱的吴佩孚在此驻军,想在黄粱梦寻回故乡的影子,便将八仙阁更名为群仙楼,并在暖阁题有一幅对联:“事变几沧桑,白眼冷看道上客;尘缘皆梦幻,黄粱熟待枕中人。”

南墙有一道十几米的照壁,上书“蓬莱仙境”四个大字,笔力苍劲,一气呵成,为明人墨迹。因字体洒脱飘逸,当地百姓都说这是吕洞宾的神来之笔,透着一股仙风道骨之气。

黄粱梦吕仙祠沿袭了传统古代建筑格局,突出中轴,东西对称,纵横清晰。以午朝门为界,划分为前后两重院落。穿过丹房,豁然开朗,别有洞天,顿时从古朴的气氛中透出一股清新的气息,数亩芙蓉,一池碧水,一道石桥将荷塘分为两池。石桥中央的八角亭倒映在水中,在涟漪的水波中忽隐忽现,宛若仙山琼阁。两侧延伸东西长廊,苏式彩画,典丽逸雅。八角厅东望,在莲池与假山之间,隔一红墙,中有月门,曲径小道,通向假山。拾阶而上,登亭俯瞰,殿宇红墙穿插,莲池绿柳掩映,景物含蓄,层次深远。由八角亭环顾四周,由水、榭、桥、廊、阁和假山组成一幅仙境画卷,虚实相生,远近映衬,给人以疏朗、恬静的情趣。沿桥而入,午朝门上有罗公柳先生所书横匾“神仙洞府”,警示人们要步入神仙之居地了。

进入宫殿区,中轴线上依次座落着钟离殿、吕祖殿、卢生祠。黄粱梦初建时,主要供奉卢生,故名卢生祠,明代随着八仙的故事和吕洞宾名气的扩大,把吕翁演化为吕洞宾又修建了吕祖殿,而钟离权是吕洞宾的师傅,于是又修建了钟离殿,使一脉相承的师徒三人都成了这里的主人。殿前刘炳森先生的对联道出三大殿密不可分的师承关系:“汉代武将军辞红尘修大罗八仙居其首,唐朝文进士炊黄粱度卢生五祖位乎中”。

钟离殿明代硬山建筑,琉璃剪边瓦顶。殿前有两株 600余年的古柏,苍劲古朴,挺拔茂盛。吕祖殿明代单檐歇山建筑,三开间,前有抱厦,建筑宏伟,结构规整。但最令人驻足沉思的还是卢生祠。卢生祠为明代硬山建筑,殿内一尊青石雕的卢生睡像,雕工精细,惟妙惟肖。卢生侧身而卧,两腿弯曲,头枕瓷枕,双目微闭,神态悠然,酣甜沉睡,至今未醒。当地流传:“摸摸卢生头,一生不用愁;摸摸卢生手,什么都会有”。游人到此,必虔诚摸拜,由于反复抚摸,粗糙的青石已光洁照人,如同一面光可鉴人的镜子。

三大殿的两侧分列着钟楼、鼓楼、东西配殿、东西碑廊,同主体建筑协调呼应,错落有致,再以奇石奇木之点缀,呈现出自然虚静的艺术效果。碑廊中分列着历代名人咏黄粱碑刻三十余通,好诗佳句美不胜收。如:陈潢的诗“富贵荣华五十秋,纵然一梦也风流。而今落拓邯郸到,愿与先生借枕头”;王琴堂的“梦醒黄粱方悟道,心同明月可寻梅”等。此外,还有葫芦碑、梦字碑等碑刻。

中轴线两侧有东西行宫,西为慈禧行宫,东为光绪行宫。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光绪、慈禧西逃西安,次年返回北京时途径邯郸,当时县官来不及修建,便从吕仙祠中选出两处院落改建为行宫。慈禧行宫中依然保留着接官厅、慈禧寝室及清帝、慈禧展室。光绪行宫现改建为民俗神宫,供奉民俗诸神。东西行宫内植有丁香、腊梅、翠竹、石榴,东为竹园,西为梅园,绿翠红艳,芬芳怡人。

中国名梦馆是2001年修建的,坐落在园区东部,为一组仿明代歇山建筑。中国名梦馆是从史料中记载的4000余个梦典中精选出33条梦目,分别为名人梦、帝王梦、爱情梦、发财梦等专题,以精美的壁画和通俗的文字作介绍性展示,使人们了解梦世界的神奇。中国名梦馆填补了国内无梦文化博物馆之空白,是黄粱梦吕仙祠的有益补充,是梦文化研究的发展和延伸。文怀沙先生亲题馆名。

黄粱梦建筑艺术形式多样。中国传统古代建筑,按屋顶分类有:庑殿、悬山、歇山、攒尖、硬山,景区建筑五中有四,造形别俱,梁拱精美,可谓集古建之大成。黄粱梦吕仙祠是道教宫观与江南园林的巧妙结合,在北方道观中较为罕见,亭台楼阁,水山石榭,有北方建筑的雄,亦有江南园林的秀。园区内还有大量精雕细琢、绘制传神的泥塑和壁画。在园中漫步,仿若置身于艺术的殿堂,游荡在江南山水中,领略北方千年古观,欣赏匠人之杰作,惬意之感只有游者知。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黄粱梦吕仙祠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邯郸市政府建设完成了 107国道扩建,修通了旅游专线道路,改扩建停车场8800平方米,开通了三条旅游公交线,为景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经过多年努力,在2002年通过国家旅游局的全面验收,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黄粱梦吕仙祠的大发展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内涵更为丰富的大黄粱梦将展现在海内外游人面前,成为邯郸市对外开放的一个靓丽的窗口。

黄粱梦文化积淀深厚。景区集道教文化、梦文化、清史文化、民俗文化为一身,这在国内旅游景区,甚至是文化景区都极为罕见,特别是梦文化更是独树一帜。以黄粱梦为主题内容的成语典故有十五条之多,黄粱一梦、梦觉黄粱、黄粱美梦、梦断邯郸等等,是人们广泛使用的高频词汇。黄粱梦文学历史更为悠久,成就最为突出。写梦的小说盛于唐代,《枕中记》的巨大影响推动了中国梦文学的质变:通过“超现实主义”的“梦幻思维”,记梦、写梦、演梦、唱梦等,锤铸出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由单纯的猎奇式记录变成了复杂的内涵丰富的文学艺术创作。自唐中叶至清末,涌现出大量以黄粱梦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宋元时期的南戏《吕洞宾黄粱梦》,元杂剧马致远的《邯郸道醒悟黄粱梦》、谷子敬的《枕中记》,明汤显祖的《邯郸记》,清蒲松龄的名著《聊斋志异》等,繁荣了我国梦文学创作的形式,丰富了我国的舞台艺术。咏赋黄粱梦的诗词极丰,现已发现二百余首。如宋王安石的“邯郸四十余年梦,相对黄粱欲熟时”,明唐伯虎的“梁上歌声绕,黄粱梦先觉”,还有范成大、元好问、李梦阳、李渔、郑板桥等的诗赋之作。伟人毛泽东也留下了“一枕黄粱再现”的佳句。

黄粱一梦越千年,邯郸以吕仙祠为核心所形成和凝聚的梦文化将随永恒的慢慢流淌的时间永远留住在我们的生活中,开启又一个千年的寻梦之旅。

猜你喜欢
卢生邯郸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邯郸在哪里?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卢生做梦
清代邯郸教育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黄粱一梦
《邯郸记》与《枕中记》的对照及情节特色
邯郸-电镀厂主非法排污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