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野里的湖湘新人塑造

2014-03-31 13:28邓灿辉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湖湘湖南科学

邓灿辉

(湖南女子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南 长沙 410004)

“十二五”时期是湖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四化”指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两型” 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的攻坚时期。要实现湖南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和富民强省,则必须塑造适应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全新时代价值的“湖湘新人”,以加速湖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一 湖湘新人塑造的内涵及其时代意蕴

“湖湘”,指湖南,因洞庭湖和湘江而得名;“新人”,一般指反映时代要求、具备全新道德品质和理想追求的人。“湖 湘新人”是马克思主义新人学说与湖南省省情相结合的产物,既是湖湘理想人格现实写照的生命个体,也是承载与时俱进的“湖南人的精神”和“湖湘文化”内核的湖湘人才群体。“湖湘新人”应当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人的全部品格[1],同时洋溢着浓郁的湖湘地域人文情怀,具有时代精神和奉献精神,具备湖南区域发展所需技能的全面发展的湖湘人才。他们钟情并扎根于潇湘热土,洞察湖南省情,具备全球眼光,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于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湖湘新人塑造”当指培育、造就湖湘新人的各种正能量举措和行为的统称,它是一个庞大、复杂、持续的人才培育、选拔、使用工程,属于湖南教育和人力资源强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湖湘新人塑造工程,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一)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研究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要造就一批又一批的社会主义新人;同时,只有适应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才能够全面理解和深入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与新人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要塑造湖湘新人,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湖南地域文化中新人的培养相结合,实际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地方和基层的贯彻、落实和运用,是科学发展观从中央政策层面到地方执行层面的展开和细化,也是科学发展观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回归理论总结的辨证认识过程,能为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提供人学意义上的区域现实文本。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一个丰富的体系,它必须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国化产生了中国新人学说,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时代化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人学说。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大众化就必须为人民群众服务,与现实的人的塑造和培育相结合。湖湘新人塑造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人学说区域化的一个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研究的一种深化及其在实践中的一次新尝试。

(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湖湘文化中好的方面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提高人的素质,是引导人们对自己的主观世界自觉地进行改造,从而提高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必须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作为自己的目标和归宿。湖湘新人塑造无疑是社会主义新人培养在湖湘大地的展开。

(三)大力培育湖湘新人是全面建设小康湖南,实现湖南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的现实需要

湖南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湖南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湖南的富民强省、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强省等战略的实施,都依赖和取决于具有全新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湖湘新人。湖南的现代化关键是湖南人的现代化。湖湘新人塑造的过程就是湖南人的现代化进程。湖湘新人塑造这一湖南科学发展的关键性工程,力主打造湖南人力资源强省,处处着眼建设“创新型湖南”,必将对改善湖南人的精神面貌、提升湖南公民素质和教育水平,促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产生重大而又积极的影响。

二 湖湘新人塑造的任务、历史背景与现实困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湖湘新人塑造是一项“以人为本”且以区域文化为依托的复杂长远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其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务必以对人民和历史负责的态度来统筹规划和科学部署。

湖湘新人塑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要求,在当代湖南,它应当承担的历史任务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设定的新人标准,通过动态发展的过程,一步步实现既定的湖湘新人培育目标,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出能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湖湘公民。他们应当具有如下品格:一是爱党爱国爱家,具有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二是具备“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新时期“湖南精神”;三是深受湖湘文化的浸染和熏陶,言行举止无不打上湖湘文化烙印;四是与时俱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五是胸怀中国梦,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但同时又有很强的服务湖南意识,思想行动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六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七是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领。当然,这是最高目标,是可以分层和分阶段实现的。因此,这个任务具有历史性、地域性、过程性、发展性和全局性,不具备终结性。

对湖湘新人培育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梁启超在日本创刊《新民丛报》,他在《新民说》中提出以“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要务”,毛泽东从中得到很大启发。毛泽东1917年8月23日给黎锦熙的信中说:“愚以为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觉吾国人积弊甚深,思想太旧,道德太坏。夫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二者不结,遍地皆污。”“五千年留传到今,种根甚深,结蒂甚固,非有大力不易摧陷廓清。”[2]毛泽东成立新民学会时,不仅以“新民”名之,而且“以革新学术,底励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后来又提出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学会的方针。五四运动后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下,以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等为典型代表,潇湘热土上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湖南革命人才群体,他们为革命殚尽竭虑、死而后已,很多人成为了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新中国成立后,湖湘儿女激情满怀,披精沥沙,承旧革新,塑造湖湘人文精神之特质,引领湖湘文化之发展,于中国文化与历史之进程中功不可没,譬如1952年一纸“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招兵告示,就曾掀起一股“八千湘女上天山”的热潮。在湖南这片人才辈出的热土上,“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湘新人塑造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优良传统。

然而,湖湘新人塑造在现时代又面临着许多挑战,存在诸多现实困惑,主要有:

第一,梳理湖南人才的发展脉络,湖南人才群体中革命型人才居多,而经济型人才相对较少,这与湖湘文化尚武好斗的精神特质有关。当今时代,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中心,因而必须加大经济类和管理类人才的培育和开发。虽然湖南从国外、省外大力引进高级人才,但是人才往往是双向效应,由于大量人才的外流,湖南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的任务依然繁重,尚不能与湖南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第二,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东部优先发展势如破竹,西部大开发享受政策优惠急起直追,而中部崛起似乎后劲乏力,仍然处在瓶颈位置。虽然近年来湖南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别人也在赶超,我们就仍然处在相对落后的位置。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包括一系列社会改革、管理和民生问题,都需要加大湖湘新人的培育,而人才的培育绝不是速成的。

第三,湖南人性格泼辣、好斗,敢为人先,同时精于世故,处事灵活。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也给世人留下了湖南人霸蛮、喜欢打架斗殴、狡猾不诚实的性格弱点。这不仅影响了湖南人才在本土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湖南人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形象。

第四,湖南人才开发与培育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由于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和中国社会的裂变,一面是年轻人观念的过于开放与排斥,一面是留守老人、母亲、儿童的保守与无知,特别是大量民工外出务工以及年轻人的域外发展,导致湖湘新人培育缺乏受众和发展对象,湖湘新人塑造的成效大打折扣。

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塑造湖湘新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以来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进一步推动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指南。它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全新认识,也是湖湘新人塑造工程必须遵循的圭臬。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就要求湖湘新人塑造工程必须将发展作为主线,发展是检验工作成败的唯一标准。

湖湘新人塑造工程中所说的“发展”,一方面是指人的发展,因为这项工作本身就是育人的工作,发展就表现为人的素质的提高,这包括湖南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此,湖南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构建共有湖湘精神家园。加强湖南现代公民教育,强化三湘公民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等价值理念。在湖南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促进社会成员形成诚信、正直、敬业等优良道德品格。切实抓好湖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倡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手段,引导湖湘公民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大力推进湖南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大力弘扬湖南精神。湖湘新人塑造工程中所说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指大力实施科教兴湘和人才强省战略,推动湖湘新人塑造工程不断取得实效。湖南要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未来发展的主导战略,走具有湖南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努力建设创新型湖南。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益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强科技创业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要求,加大教育发展力度,强化教育发展措施,努力建设教育强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依法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发展民办教育和远程教育。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扩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造就一批跨越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积极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把人才和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湖湘新人塑造工程必须为了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发展人,依靠人。这里的“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个人。湖湘新人塑造必须尊重个人的意愿,必须因材施教,具有针对性。必须城乡有别,职业有别,性别有别,年龄有别地开展湖湘新人塑造工作,切忌形式主义、无差别地满堂灌和走过场,要真正将工作落在实处,落在每个人的心坎上。离开人这个主体,不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谈人的培育和塑造,简直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二是指人民群众。湖湘新人塑造工程植根于三湘四水和人民群众的心中,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湖湘新人塑造工程必须走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三湘儿女最根本的利益。各级职能部门必须在三湘四水,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地区加大科教兴湘和人才强省战略的宣传力度,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给老百姓以看得见的实惠。为此,必须建设法治湖南,提供政策保障。要想将湖南打造成一个人才和人力资源强省,让新人辈出,则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多举措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要求湖湘新人塑造工程要具有全局性、合理性、长远性和可行性。实施湖湘新人塑造工程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必须“硬件”和“软件”双管齐下,统筹安排。

一是推进湖南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立足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学生,推进义务教育由基本普及到高水平普及,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加快合格学校建设,使完全小学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合格学校要求。重点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校舍维修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重大项目,优先改善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标准和条件装备标准;调整学校布局,实行骨干教师按学科均衡配备,鼓励支持优秀师资到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着力缓解城镇学校“大班额”和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康心理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是协调发展各类教育。湖南要举办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增加公办幼儿园,加强农村幼儿园特别是普惠制幼儿园建设,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大力发展湖南职业教育,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有序推行免费中职教育,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提升高职学院和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全国示范性高职学院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高职高水平特色专业,并打造全国一流的高职特色专业。湖南要以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和创新能力为根本,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创新水平。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城乡劳动者技术素质。扶持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发展,着力抓好湖南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项目实施。重视老年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着力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三是健全湖南教育保障机制。强化湖南各级政府的教育保障责任,切实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完善教育经费正常增长机制,按照中央规定的比例要求,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逐步扩大资助面,加强对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保护,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合理调配、定向培养等办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解决教师待遇和农村教师住房等实际困难,保护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四是加强湖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湖南文化惠民工程,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农民倾斜,促进城乡文化事业协调发展。突出抓好省、市、县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美术馆、影剧院等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及队伍建设,加快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湖南已经确定到2015年,全省95%的城市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建起文化活动中心,95%的乡镇建起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全面建成覆盖乡镇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与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共建共享,每个行政村基本建成一个农家书屋、每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3]方便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和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美术馆、科技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五是丰富湖南群众文化生活。继续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演艺惠民活动,丰富广大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鼓励支持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专业剧团和民营文艺团体的发展,引导群众参与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节庆文化活动,倡导文明生活方式。繁荣城乡文化市场,鼓励大众文化消费,提升城乡文化消费水平。

[1]邓灿辉.“以人为本”中“人”的内涵解读[J].学习月刊,2010,(3):17-18.

[2]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86.

[3]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纲要(2011-2015)[EB/OL].http://hunan.voc.com.cn.

猜你喜欢
湖湘湖南科学
《湖湘论坛》征稿启事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湖湘论坛2016年全年目录
《湖湘论坛》征稿启事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