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教材编写探析

2014-03-31 13:28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零件图机械制图绘图

李 婷

(湛江机电学校,广东 湛江 524094)

校本教材一般是指学校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开发和制定的教学与学习材料。它是由学校自主规划,设计,制定和实施的教材。它具有自主性、灵活性、适用性等特点。中职学校编写教材的目的是针对学生的现有基础,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任务和工作情景,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获得真实的操作经验。但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编写是一个有计划,有准备,并且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的复杂过程。在编写之前如果不做好各方面的研究探讨,造成教学内容与学生状况相脱节,为编教材而写教材的局面。纵观国内外职业院校机械制图教材的使用情况,笔者对本校和其它中职学校的所编写过的教材相比较,从编写构架和编写内容进行反思,针对出现的问题,对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校本教材的编写提出一些新思路。

一 目前机械制图教材现状剖析

现状一:教材理念上仍存在理论化、系统化,忽视知识点的融合。现行的机械制图教材的目录中一般是从国标规定、平面图形、基本体、组合体、零件表达方法、零件图、装配图的顺序。如果按这样的顺序学习,前面的铺垫的基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联系不大,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再有需要讲授课时过多,易造成枯燥乏味,影响学习的兴趣。如果直接把他们在钳工、车工实训中用到的简单零件图进行识读,同时把这张零件图中所涉及的国标规定、基本体画法进行融合教学,对学生学习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现状二:教材内容侧重手工绘图,与当前企业中计算机绘图有脱节。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制图教学是以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两门课的形式开设,手工绘图的课时大于计算机绘图。在制图教材中对绘图步骤、视图的选择比较等做了详细介绍,但实际社会上计算机绘图已经很大程度地替代了尺规绘图,对中职生的要求是提高识图能力,突出草图的手工绘制,需重点培养学生的立体想象能力。

现状三:教材结构安排不合理,缺乏应用性。“书本知识的有用性,必须体现在岗位应用上。”职业教育需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中职学校机加工类专业培养的是企业需求的绘图员、钳工、车工、数控加工程序员和装配工人等。原有的制图教材上没有体现出这些岗位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在教材结构的编排上沿用大学教材的模式,有的只是在各章节的深度、广度上作了一定程度的调整,理论知识所占比例较重,与实际应用联系不密切,学生所画图形不知是哪个机器中的零件,有时即便是说出了零件名称,对这些零件的用途缺乏感性认识,学习过程目的性不强,感到枯燥无味。

二 新教材编写原则

教材编写要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需要,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还要遵循的科学性、规范性原则,除此之外中职学校的校本教材更应突出以下原则:

实用性:教材的编写要让学生感觉到是“学了有用”。中职生的就业岗位定位在一线操作工,所编写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会识图,根据图样的需要进行绘图,并能按图中所示的内容进行加工与装配。

实际性:编写前要深入企业调研,结合目前加工业的通用产品图样进行教学,做到学生和职工的无缝衔接,到岗便进岗。

针对性:根据教学对象认知水平的基础,编写适合中职生阶层的教材,要删除过多的理论讲解,多些直观现象的表述。

平衡性:所编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要适中。

前瞻性:编写内容要与时俱进,并有所超前。

三 教材架构设想

编写可以按要求分几个大模块进行编排,每一个模块再分成几个项目,每个项目再分若干个任务进行实施,在任务里还可以进行知识拓展;模块的设置做到与工种岗位相衔接:基本设置模块,钳工图形模块,车工图形模块,数控图形模块、铸造图形模块和第三角画法模块,具体设置如下:

模块一 基本设置

项目一 国标规定

任务1:认识图样中的有关国标规定

任务2:按绘图员证规定进行有关设置

模块二 钳工图

项目一 钳工类零件图

任务1:识读并绘制简单钳工图1(两视图)

任务2:识读并绘制钳工图2(平面立体三视图)

任务3:识读并绘制钳工图3(剖视图)

任务4:识读并绘制钳工图4(零件图)

项目二 钳工装配体

任务1:认识简单装配图

模块三 车工图

项目一 标准件

任务1:识读螺栓螺母

任务2:识读并绘制螺栓连接图

项目 二 普通件

任务1:识读并绘制手柄图形(回转体)

任务2:识读并绘制锥棒图形(锥度)

任务3:识读并绘制衬套零件图

任务4:识读并绘制轴类零件图

项目 三 装配图的识读

任务1:轴和轴套装配体的识读

模块四 数控工图

项目 一 普通件

任务1:识读并绘制铣刀头图形

任务2:识读并绘制盘类零件图

任务3:识读并绘制盖类零件图(孔的画法)

项目 二 常用件和标准件

任务1:识读并绘制齿轮图

任务2:识读并绘制齿轮工作图(销、键连接)

任务3:识读轴和轴承、轮盘等装配图

模块五 铸造工图

项目 一 普通零件

任务1:绘制吊钩图形

任务2:识读并绘制三通管图形

任务3:识读并绘制轴承座视图

任务4:识读并绘制杠杆零件图(斜视、局部视)

任务5:识读并绘制箱体类零件图(局部剖)

项目二 装配体

任务1:识读并绘制齿轮油泵装配图

模块六 外企人

项目 一 第三角画法

任务1:第三角画法与第一角画法的区别

任务2:第三角画法与第一角画法转换

项目 二 实战练习

任务1:识读第三角画法零件图

任务2:识读第三角画法装配图

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有机融合,每一个案例(项目)都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识图,想形状,绘制平面图形和立体草图;然后进行计算机绘图,包括平面图或立体图。

四 教材内容的安排

平面图形的画法中,圆弧连接是手工绘图的难点,可用计算机绘图时省时省力,所以在编写过程中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在绘图技巧中详细介绍;如吊钩的图形绘制,如里在手工绘图中进行讲解时,学生要作辅助线找圆心、找切点,其作图步骤繁杂至极,但在计算机绘图中用倒圆角命令一步既可完成,这个知识可以放在铸造模块中进行学习。

点、线、面的投影对中职生来讲理论性强,在新教材编写时,不单独设置任务,将其融到切割体中完成;如:数控图形模块中铣刀头图形的绘制,已包含了点线面的投影。

在传统内容较典范型的知识仍然保留,但只是进行识图,看图制作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绘图,主要针对绘图技巧进行讲解过程。如轴承座对识读复杂图形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识读叉架类和箱体类零件前可以作一过渡,在下图所示的识图过程式中,将复杂图形利用形体分析法分成几个简单形体,然后再进行组合,培养学生一种思维方式及处理问题的方法。

传统知识与现代知识相结合,传统案例有着其典型的代表性,有些是不可省略的,教材编写成员需要有在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参加,了解现代社会上的岗位需求,把岗位中用到的实例纳入教材,教材中大部分零部件图形来源于现代企业,编写出更适合现代职业工人使用的教材。

中职生的想象力稍差,教材中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图进行一一对照,增强学生的立体想象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立体感,鼓励学生做泡沫模型;同时增加实物机器工作图片,在教学中利用仿真软件演示其工作过程,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这个内容。

中国已成全球第一装备制造业大国,制造加工技术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多,教材中应对国外常用的第三角画法做详细介绍并加强训练,做到与国际接轨,让到外资企业工作的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学习国际上的最新技术。

为了学生能够理解技术要求中的各种名词,建议把常用材料的加工方法,用知识拓展的方式呈现在教材中。

五 教材可行性分析

知识点涵盖面的分析。基本设置模块里面包含了国标规定的内容,钳工模块里面包含了平面立体,简单的零件图和小型设备的装配图,车工模块里面包含了回转体基本体及轴套类零件;数控模块里面包含了盘盖类零件和标准件、常用件,在铸造模块中包含了叉架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以及复杂装配体的知识。常用知识点方面基本涵盖,并做到够用和实用。

遵循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从模块设置方面,从绘图的基本设置开始,到钳工的简单平面立体,再到车工的回转体,最后才进行数控和铸造的复杂零件;任务设置方面,先容易,再有一定难度,然后挑战更大难度一种阶梯式学习,让学生有适应过程;任务实施时,先识图有感性认识,再绘图到理解,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按工种设置模块有明显的工作目的性,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打好基础,减少学生厌学情绪。

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有着传统与时尚的统一,有一定的创新模式,符合年轻人的行为导向,学生易于接受。而且计算机绘图软件较多,有运行稳定 AutoCAD、CAXC、MAX等,为计算机绘图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本教材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每一个模块都从零件图到装配图,都可以做出一个真正的装配体,采用了“零件——装配”相结合的体系,培养了学生的成功感,也模拟了实际工作状态,为学生过渡为企业职工提供了通道。

结 论

我校的《机械制图》校本教材已试行两年,通过对使用教师、企业专家、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学习效果对比,反映使用效果较好。新思路新框架的机械制图教材实现了以识图为主的教学目标,做到通俗易懂,符合职业教育需求,是一本比较适合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

[1]吴机际.机械制图[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幼龙.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汤学达,杜吉陆.机械制图[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谢彩英.机械制图与识图工作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零件图机械制图绘图
来自河流的你
“禾下乘凉图”绘图人
基于Visual LISP的机械制图自动组卷
UG软件在机械制图相贯线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工程师启蒙教育的机械制图课改的几点思考
垂涎三尺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轴承的配合制选用”的教学心得
浅谈机修钳工实训中的零件测绘
《机械制图》中装配图的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