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旱区苜蓿栽培技术

2014-03-31 16:22董金林潘宝军
河北农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旱区秋播播种量

董金林 潘宝军

粮经作物

滨海旱区苜蓿栽培技术

董金林 潘宝军

黄骅市地处渤海西岸,黑龙港流域的最东端,土壤盐碱,含盐量一般在0.2—0.6%,pH值7.5—8.2,呈“少氮、贫磷、富钾”的特点。浅层地下水矿化度高,含盐量大于1.5克/升,年降水量560毫米左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农业生产区。种植粮、棉、油作物因自然条件限制产量低,效益差。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它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粗蛋白含量在18—26%,是家禽、家畜的主要优质饲料。苜蓿根系发达,主根可入土3—6米,侧根分布在土壤20—30厘米土层内,故有抗旱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其根部有大量的根瘤菌,固氮养地作用明显。它喜欢温暖半干旱气候,抗旱、耐盐碱性能突出。近几年通过试验示范,逐步摸索出了滨海旱区低平原改土养地,完善了种植苜蓿的配套技术。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一、整地与施肥

1、整地。整地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苜蓿的出苗率和整齐度,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整地要求深耕细耙,耕翻20—30厘米或旋耕20—25厘米,然后耙实。达到地平,土碎无坷垃,无漏耙,如土壤过暄要进行镇压,使表土变实,防止地下悬空,并起到保墒的作用。同时清除田间杂草、前茬作物根、茎、叶。

2、施足基肥。苜蓿是多年生植物,一次播种多年收益。需磷、钾多,需氮肥少,因此苜蓿施肥应以基肥为主,结合整地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3方,磷肥(P2O5)9.6—14.4千克(折合过磷酸钙80—120千克),氮肥(N)4.6—11.5千克(折合尿素10—25千克),土壤速效钾低于180ppm的增加施用钾肥(K2O)3.3—8.3千克(折合硫酸钾10—25千克)。

二、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的选择。通过品比试验,筛选出了一批抗旱抗寒,耐盐抗碱,适应性强的品种。如中苜1号、中苜2号、中苜3号、沧州苜蓿,在滨海旱区种植产量表现较高,抗旱、耐盐碱性较强。

2、种子处理

(1)晒种。在播种前将精选的苜蓿种子摊在阳光下晾晒3—5天,促进种子后熟,提高发芽出苗率。

(2)药剂处理。每10公斤种子用适乐时60毫升-80毫升包衣处理,避免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等病害发生。

三、播种

1、播种时间。春、夏、秋季均可播种,秋播最好,一般要求土壤墒情好,以耕层相对湿度达75—85%为宜。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4月份,夏播6—7月,秋播8—9月,滨海旱区以春播和秋播为主,为避免草害及干旱的影响,以8月中旬至9月初为最佳播期。

2、播种方式。以条播或撒播为主。大面积播以条播为主,出苗整齐,便于中耕、除草、施肥等管理,条播行距15—30厘米。撒播适合小面积种植,将种子掺细土,均匀撒于地表,然后用耙耙实或镇压器轧一遍。

3、播种深度。掌握宁浅勿深。因苜蓿种子细小,子叶顶土力弱,不宜深播。一般控制1.0—1.5厘米。湿地稍浅,干地稍深;粘地稍浅,沙地稍深。

4、播种量。适当加大播种量可以提高前期草产量,但影响到以后草产量的提高。苜蓿成株后单位面积上的茎数和产量受环境和自身发育的影响而不受播种量大小的影响,做为收草用的可适当加大些播量。滨海旱区土壤肥力中等偏下,往往干旱少雨,水分不足,影响幼苗生长发育,播种量一般控制在0.8—1.0公斤,生育期间密度控制在150—300株/平方米为宜。

在国内很多人认为音乐剧是:中国戏曲+唱+跳+演。但是我认为音乐剧不是简的加法就能解释清楚的。引用沈承宙老先生的话说:“音乐剧是熔多种艺术元素于一炉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5、播后镇压。春季和秋季播种后,墒情适宜时需及时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接,同时可提墒保墒,有利于种子吸水发芽。

四、田间管理

1、化学除草。以苗后除草为宜。当苜蓿长出三叶后,杂草幼苗三叶期内,每亩用5%精喹禾灵40-6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禾本科杂草。对阔叶杂草苗期可用5%咪草烟12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

2、追肥。苜蓿生长期内追肥比较困难,可在雨季苜蓿收割后每亩撒施过磷酸钙50—100公斤,也可结合浇水进行追肥,可有效地提高苜蓿草产量和品质。

3、排水。苜蓿抗旱怕涝,一旦出现积水超过24—48小时,就很容易造成苜蓿烂根,甚至死亡。雨季要及时排除积水,保证苜蓿持续生长。

4、及时防治病虫害。对棉铃虫、甜菜夜蛾、苜蓿斑螟等害虫,可用20%虫酰肼2000倍液或15%茚虫威悬浮剂3500倍液喷雾防治;对蚜虫、蓟马,亩用10%吡虫啉20克或艾美乐1—2克兑水30公斤喷雾。

5、机械深切。对生长5年以上的苜蓿于第二茬收割后,用圆盘耙深切10厘米左右,可提高产量15—20%。

五、收割

1、收割时期。以现蕾至开花初期(即田间有10%苜蓿开花时)收割最佳。末茬收割一般不晚于9月底。

2、收割次数。春播苜蓿当年可收割两次,夏播可收一次,秋播当年不收割,第二年开始每年可收割3—4茬,有水浇条件的地块可收4—5茬。

3、留茬高度。每次收割留茬在5厘米左右。末次收割留茬不低于10厘米,以利安全越冬。

4、收割方法。一般采用回转式双圆盘割草机进行机械收割。

(作者单位:黄骅市农业局)

猜你喜欢
旱区秋播播种量
加气对西北旱区膜下滴灌棉花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宁南旱区沟垄集雨结合覆盖对土壤水热肥与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播种量与多效唑对豫麦158 产量性状的影响
“冷季型草+秋播”生草模式总结
弱筋小麦“杨麦15”播种量试验研究
辽北地区秋播大葱栽培技术
枣阳 党组织服务秋播生产
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宁南旱区土壤养分、酶活性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