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置换翻修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2014-04-01 04:35章小君李秋月周巧玲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假体患肢髋关节

章小君 李秋月 周巧玲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骨科四病区,浙江 丽水323000)

人工全髋置换翻修术是指关节因各种原因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松动、骨水泥断裂、磨损、感染、假体反应、断钉失效等,需要再次手术进行新的关节置换。人工全髋置换翻修术较初次人工全髋置换术难度更大,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和维护较困难,而且病程长、费用大、患者心理负担重,对专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29例,均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66~83岁,平均74岁,假体松动19例,骨水泥断裂2例,感染2例,髋臼磨损、假体反应6例。

1.2 方法 由病房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成立专科护理小组,学习并掌握人工全髋置换翻修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的原理及实践步骤。将病人术前及术后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文献检索,再结合病人的临床情况,制订并实施护理方案。本研究中,我们所确定的围术期护理问题是:感染、髋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

1.3 结果 本组29例患者经3~12个月的随访,无一例发生感染,无假体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

2 护理

2.1 预防感染

2.1.1 病情分析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周围软组织已经形成较厚的瘢痕组织,加之组织粘连、炎症、创伤、假体磨损、断裂、骨质缺损等,使手术复杂及创面出血增多,加大了术后感染的机会。而患者年龄偏大,体质较弱,以及手术时间长,无菌操作不严格,术后引流不畅等都易引起感染,感染是造成髋关节翻修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2.1.2 护理措施 (1)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原先手术切口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情况、抗生素使用时间、有无潜在感染病灶等;(2)术前1d患者必须洗澡、换衣、修剪指甲,术前30min予备皮,切忌刮破皮肤;(3)术中及术后遵医嘱应用抗生素;(4)术后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更换引流袋及换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24h内引流量小于50ml时考虑拔管,以防血肿形成导致感染;(5)尽量不要将患者和感染伤口的患者住在同一病房;(6)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观察体温变化,如术后体温持续升高,3d后切口疼痛未减轻反而有加重趋势,提示有感染的可能,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7)防止和及时治愈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如皮肤的化脓性感染、扁桃体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以防机体抵抗力进一步下降和炎症扩散而导致全身或局部感染。本组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体温39.2℃,通过化验血标本、药物应用、物理降温等措施,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创口未出现感染现象。

2.2 预防髋关节脱位

2.2.1 病情分析 髋关节脱位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1)患者因素:手术前长时间卧床、一般情况差、髋关节周围肌群变薄、肌肉萎缩等致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过低;(2)手术因素:前侧手术入路易引起前脱位,后侧入路易引起后脱位。假体安放位置不良,髋关节假体大小不适,多余组织或异物存留;(3)术后因素:术后搬运不当及功能锻炼放松不正确[1]。

2.2.2 护理措施 (1)术后由于麻醉作用尚未消失,肢体处于无自主状态,加之关节周围肌肉组织较松弛,如搬运不当,牵拉患肢,可导致脱位发生。搬运方法:采取3人平托法,轻轻将患者放于床上;(2)向病人说明预防脱位的重要性,使之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并告诉患者有关注意事项,以加强防范意识;(3)术后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穿“丁”字鞋,两腿间放置三角枕,以防患肢外旋、内收;(4)术后当天避免直腿抬高锻炼,以免引起疼痛或脱位;(5)在放置便盆时注意保护患侧髋关节,防止外旋和内收动作;(6)一旦发生脱位,立即制动,以减轻疼痛和防止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然后再作进一步处理。

2.3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2.3.1 病情分析 患者由于全髋关节翻修术肢体活动的开始时间相对初次人工全髋置换的病人较晚,老年患者心脑血管功能降低,病人常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蜕变或器质性病变,加上手术创伤,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

2.3.2 护理措施 (1)术后即应用双下肢医用弹力袜;(2)麻醉清醒后,开始被动按摩患肢及进行足部踝关节的主动运动,每天3次,每次10min,促进静脉回流;(3)术后1d后指导病人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未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4)术后抬高患肢,避免在膝关节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5)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饮食,忌食辛甘肥厚之品,以免增加血液黏度;(6)每班测量大腿周径,密切观察患肢周径及皮肤颜色、温度变化,并与健肢对比;(7)术后不用止血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性抗凝治疗,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皮肤黏膜、牙龈等有无出血,定时复查血凝分析、血常规等化验,向病人做好宣教,剪短指甲、不使用牙签、保持大便通畅等;(8)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者,给予患肢制动,汇报医生予以处理,防止血栓移至肺动脉,发生肺动脉栓塞;(9)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为肺栓塞,致死率达70%,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窒息感、咳嗽、咯血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本组有3例年龄大于70岁合并D2-聚体高于1 000μg/L的患者使用下肢静脉泵,下肢静脉泵是通过可充气的长筒靴间歇性充气,使下肢由远及近均匀受压,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2]。其中有2例患者因为年龄大、担心疼痛、未正确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没有及时进行锻炼,经过细心的指导、做好解释工作、进行指导后,能很好地配合,避免了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3 小结

人工全髋置换翻修术的目的是重建骨缺损、达到足够的假体初始机械稳定、获得满意的长期生物固定、重建髋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可长期使用、减少并发症。但人工髋关节置换翻修术是二次重大创伤,所以对护理要求特别高,尤其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至关重要。通过对本组病例进行有效的评估及实施专科护理,使患者明显减少了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较快,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陈静,邵纯,伍霞菊.循证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2007,10(22):1860.

[2]赵萍,艾鸿飞,铁愉.早期应用弹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山西医药杂志,2011,5,(40):527.

猜你喜欢
假体患肢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全髋翻修术后组配式与一体式假体下沉率比较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