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

2014-04-01 06:30
南方人物周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马方新浪

因为赤诚,所以他早走了

世界上最赤诚的那个中国导演走了。

如果你了解了他的一生,以及他对中国电影所做出的牺牲奉献,你就知道什么叫当之无愧。

“没有吴天明,就没有第五代。他既给了他们实实在在的物质支持,也是第五代真正的精神教父。”只是当一名精神教父,是不够的的,吴天明的赤诚,还在于自始自终的身体力行。也因为他的身体力行,他创作了很多的好作品,也为中国电影各个行当顶尖级人物的应运而生,铺好了一条路。

我看吴天明,他的一生总是在挑战不可能,何其难得的勇气,他能坚持至今,殊为难得。

吴天明生前曾接受媒体访问,那篇文字有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坚守不容易,但是再不容易,也要坚守。

他至死也还在坚守,像战士一样。

在他面前,谁还敢奢谈自己是大师。

——杨锦麟(香港资深媒体人,锦绣麒麟传媒创办人)

《马航失联48小时》

有一次我说:其实我每天都很害怕接到你的电话。飞行员先生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接完一次就少一次。然后他哈哈大笑,就像小时候爸爸问我上学是不是最后一个迟到了,我说还有一个比我更迟呢,然后爸爸就无奈地笑起来。一样一样……这是马航370我觉得写得最好的一篇新闻稿,因为有温度。

——菩提小姐_b4j(新浪网友)

马来西亚的亲如果有机会能看到这篇文章,希望能耐心读下去。我们不是要刻意针对马来政府或给他们施压。事发到现在,对于家属来说每秒钟都是煎熬,无尽的等待,换来的只有“仍旧失联”。一切都是被动的。如果机上的乘客是你的亲人,你会怎样做?是比他们还冷静一些吗?

——夏曦say阿灯你快回来(新浪网友)

《第84号乘客》

很棒的人物还原。信息量很大但没有对此次失航事件的过多描述。里面既有人物的刻画,也有给维族人民澄清自己的机会。

——耳朵云达达(记者)

不信任、隔阂与猜忌,不是一天内形成的,各民族之间原本比较和谐的关系是怎么会演变成现在的样子的?大家各方面都有责任。

——清河大散人(新浪网友)

看完就有种想流泪的感觉,为什么要因为一小部分恐怖分子就如此对那么多无辜的人,还有那么多人什么都没做却被看作暴徒,同样受伤害却得不到应有的关心。

——WEIRDO_Gd(新浪网友)

后来看到被马赛克的他,我也就默默的了,以前可能还会跳起来争论什么,可后来也就慢慢麻木了。我家在新疆,爸爸有许多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的朋友,没有搬家之前,邻居的维族大妈每次都会给我家送来新打的馕。五年前的暑假也是来上海前的那个夏天,维族大叔因为舍不得我离开的热烈拥抱和眼泪我至今记得。

——澈爱燕姿(新浪网友)

看到这样的深入介绍,有种很深的难过感涌上来。不管他是谁、来自何方,都是有自己故事的人,有家人、有朋友、有梦想,也有感受,然后就这样跟着飞机消失了。飞机到底去哪里了?这也是我们的困惑,说科技进步,但茫茫大海找不到一架飞机,跟捞针一样。也许世界比我们想象中更大……

——婆婆降妖伏魔(新浪网友)

《唐骏 名利场的独角戏》

当年因业务关系和港澳资讯关系密切,耳闻目睹了唐骏是如何以自身号召力把员工发展成信徒的,不打针不吃药,就是坐那儿和你唠。

——Charle司机(新浪网友)

充满挫败感的前线

本刊记者 张蕾

在往sama-sama酒店赶的路上,我看到一团团的白烟,在道路两旁升起。空气里都是燃烧的味道。吉隆坡,33摄氏度,时而飘点雨,让人喘不过气。

燃烧的是树林,马来半岛和周边国家持续多日的山火已经让这个以旅游著称的国家的国民不得不戴着口罩出门,甚至有居民抱怨说,室内空气也糟糕透顶,眼睛干涩、流泪,“影响健康”。

比空气的能见度更低的,是马航MH370客机的下落。我跟出租车司机说要在1点半赶到酒店参加他们国家总理召开的关于马航失联客机MH370的新闻发布会,据说有重大消息要宣布。司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终于肯在原本通畅的路面上狠踩油门,速度飚到140公里/小时。

事实证明,我们过于看重了时间。全球媒体挤在新闻发布厅,过了预定时间二十多分钟,新闻发言人出来说明情况:首相只宣读声明,不许记者提问。有问题可以书面提交新闻中心,在5点半的新闻发布会再做技术细节的解答。

2点18分,总理纳吉布出现了。他用极其严谨和外交化的措辞宣布了改变此事件调查走向的信息。其中一些信息是媒体前些日子已经披露但被马方否认的,也有信息是马方从调查一开始就有知觉的,但给世界公布的却是南辕北辙。越南在一小时后也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其根据最初马方提出的要求在南中国海一带的搜索停止。

纳吉布的声明让世界媒体对马方的公开诚意与做事效率产生更大一波的质疑。而中国国内则开始很有责任感地讨论:为什么之前被马方否认现在又被证实了的独家转折性消息,都来自CNN、BBC、路透社、《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西方媒体,中国的记者除了翻译和传声,还会干什么?

事实是,因为语言和专业原因,我们在前方的记者连个优秀的翻译都算不上。从会上听来的马来西亚口音的英文,在发出消息前,一定要反复跟当地媒体的华人记者或者跟欧美记者核对。

而从信源来说,我们的确是毫无先天优势。卫星公司、引擎公司、政府“深喉”、国际刑警、军方雷达数据,这些都不在中国。也不能不承认信源的客观劣势。

中国派出的问题处理小组由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带队,他出现在新闻中心是在与马方闭门会议结束后,在层层护卫下上车离开,媒体记者高喊请求,副司长只说了一句话:我没有要发布的。

CNN仅在吉隆坡sama-sama酒店的新闻中心就配有如下装备:6张办公桌,两台液晶电视,11个工作人员,8名全职记者,1名出镜记者。在马来西亚的槟城、兰卡威以及其他可能涉及的亚太国家亦有派驻,另外美国总部是后援,也是另一条前线。

我们只能凭着自己仅有的力量,“刷存在感”。能出现在现场,就已经是我们能表达的最大的力量了。然而就是这一点都很难实现——搜救初期,有同行守在越南海边等待,发回的音频消息里被要求必须录上海潮声;有同行从兰卡威的搜救船上岸后收到网络信号,才知道总理已经宣布“客机可能在哈萨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到泰国的走廊地带,或印尼到印度洋走廊地带”。

到了总理发布会这天晚上的5点钟,新闻发言人再次出现:没有进一步的消息要发布,5点半的发布会取消,记者的提问可以再提交,明天再回答。

抗议声都很稀薄了。大家都在挫败感和焦虑中等待明天。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方新浪
猴子虽小
相亲失败80次,他写下10万字“相亲指南”
相亲失败80次后,他变身“相亲导师”
经历80多次失败后,他写下“相亲指南”爆红
马方综合征合并主动脉病变118例心电图分析
马方综合征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研究进展
花粉交流
新浪读书排行榜
马今日赴澳接收马航搜寻初步成果
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