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效整合

2014-04-01 05:28褚敏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课件多媒体数学

褚敏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教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数学课堂活了起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情感性质的因素。布鲁姆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如果不是一种情感性质的力量的激发,是绝对不会成功的。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导入,可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可以幻化成童话故事导入,也可以用有趣的游戏导入,还可以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用“套圈”游戏导入,先让学生思考,如何制定比赛规则,才显得公平公正。当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愿望,但暂时还无力解决时,便形成了认知冲突,从而为探求新知——“圆的认识”,奠定了心理基础。最后当学生想出让套圈人围成一圈,被套物体放在圆的正中央才合理时。由于学生思维的速度不同,部分学生难于用抽象思维来解释,这时媒体的展示给了学生一个“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之间的距离都相等”的感性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导入,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也为他们对整堂课的理解作了铺垫。

二、现代教育技术有对难点、重点化易之功效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感性认识,要理解掌握教材内容就比较困难。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如果教师将例题以平面图的形式呈现,学生受空间观念发展的制约,不能很好地理解;如果以实物的形式展现,学生又有视觉盲区。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用手机拍下学生的操作过程,然后借助投影演示就能一目了然了。在这个过程中,手机这一现代技术就真正化解了这堂课的难点与重点。再如在教学“公顷的认识”“平方千米的认识”时,“1公顷有多大?”或许还能让学生有个具体的感知,但“1平方千米有多大?”却无法让学生具体感知了。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那么学生只会进行机械式地记忆。但对“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却没有真正地了解。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放映短片“杭州西湖的面积大约是5.6平方千米”“四川九寨沟面积大约是720平方千米”等,让学生对“平方千米”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量也比较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感知了“1平方千米”有多大,还加强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这样的教学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使学生一目了然,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把抽象的内容通俗化,化难为易,使学生豁然开朗。

三、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单调、乏味的练习方式

小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出发点,好奇、好动是他们突出的心理特征。如果让他们长时间进行一种单调、反复的练习的话,他们的学习就是一种“任务”式的,在潜意识里也是抵触的。如何让这单调的练习课变得生动,让学生“抵触式”的情绪变得高涨呢?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变式练习。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练习课”时,练习安排了口算、笔算、一张病人的体温图(让学生根据要求计算体温的变化情况)、几种日常用品的单价(也是让学生根据要求计算费用情况)。这些其实都是对小数加、减法的应用。如果没有一丝变动,不仅是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教师恐怕都会教得毫无成就感。但当用媒体出示“口算小能手”“笔算小高手”“看病小专家”“理财小当家”“纠错小行家”等字眼与相应的题目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挑战自我、超越他人的心理悄悄滋长。一堂枯燥无味的练习课一下子变得富有生机。教师还可以在练习的页眉页脚处插入一些数学名言,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种教学形式,符合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喜悦中索取的心理。

四、现代教育技术能形成良好的视觉享受,让学生寓学于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针对小学生爱看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来设计教学。如在教学“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和探索规律”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独立探索完一条规律后,我会出示一幅西藏的美丽风景图作为奖励。出于对美景的渴望,出于对知识的渴求,于是,层层加深的规律就在学生们高度活跃的思维中揭示了。对于学生来说,每一幅图都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外部刺激。学生在享受视觉的同时,又进行了有效的学习活动,寓学于乐,兴趣盎然。

此外,多媒体的运用在创设情境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良好的多媒体课件能在一节课或者一段时期维持有联系的情境,这样便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有趣以及好玩。例如,苏教版教材在设计可能性的教学内容时,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层层递进,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适时地将已学知识呈现给学生,在课末展示下学期的内容,让学生对后续学习充满期待,这样的情境借助于多媒体仅仅是几秒钟的时间,起到的效果却是课堂上教师用数学语言强调无法比拟的。同样是摸球游戏,教学四年级上册的“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让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活动还是有必要的,但是高年级如六年级上册教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时,就不需要让学生操作了,这时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以让学生更清楚掌握如何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课件出示一副牌,出示一个颜色鲜艳的转盘,就很容易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利用其特有的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的表现形式有效地渲染了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了特定的情境。它的出现,为数学课堂增加了许多动感元素。上述四条理由,仅仅是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的一小部分。我们相信,只要合理利用,把教师的智慧、灵感与媒体进行有效结合,必定能为学生展示出更高效率、更灵动的数学课堂。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课件多媒体数学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