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2014-04-01 05:28张彩霞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探究性创设生物

张彩霞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契机,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生物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对教学进行全面改革,营造利于探究的氛围,引导学生开展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性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那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来开展探究性学习呢。笔者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兴趣探究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的源泉。只有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的探究性学习,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大脑处于最亢奋状态,思维处于最活跃之中,这样的探究才是有效的、成功的。因此,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要为学生创设趣味情境,营造愉悦氛围,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展开探究。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的运用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生物教学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让学生置身于趣味情境中,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教学是动态的、丰富的,富有趣味性、形象性与艺术性,与传统枯燥单一静止的教学相比,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性学习中来,为探究活动地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提出问题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第一要务。富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可以将学生带入求知的愤悱状态,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引起学生的主动探究。

1.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1)问题要具有开放性。与封闭性问题相对,开放性问题有多种解决途径,给予学生自主发挥与探究的空间,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使学生展开创造性学习。(2)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时并不能独立完成探究任务,需要教师必要的启发与诱导,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为学生找准切入点,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3)问题要具有梯度性。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兼顾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提出具有梯度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本层次问题的基础上向高难度问题挑战。

2.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往往只是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技能的运用,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要更好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探究问题,还要让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将学生的思维与认知推向高潮,拓宽学生思维活动的广度与深度,这样的探究活动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需要教师做好组织与指导工作,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形成更多的独特见解与看法。要体现教学民主性,让学生大胆地将个人见解表述出来,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交流,实现教学的多向互动。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生物是一门研究人类生产生活的自然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生物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只有将生物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生物教学才具有了生存与发展的可能,学生才能学有激情、学有收获。

1.从生活走向生物教学。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与掌握是建立在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学习新知时,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取相关的信息,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现象入手,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增强教学的亲切感与形象性,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动机,同时更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所学。

2.从教学走向现实生活。教学最终要回归于生活,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产生活问题,以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在教学时我们要打破教材的限制,将学生的视角引向生活,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在运用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感受知识的实用性,达到学以致用。

我们要在生物教材与现实生活间找准最佳切入点,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以此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学习“生物的呼吸作用”时,我首先提出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如:酸菜的制作、生豆芽时要时常换水、粮食在储备前充分的晾晒等等。让学生感受生物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关注,展开积极地学习,并充分运用所学来解决这些常见的生活现象。

四、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在动手中探究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与功效,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平台。我们要高度重视探索性实验,发挥实验的探究功效,让学生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置身于实验情境中,积极动手与动脑,获取大量的直观信息,并由此上升为理性认知。在实验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通过探究实验来获取新知,提高动手能力,同时可以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在探究中学生增强了问题意识,培养探究能力,实现主体参与、主动探究与积极构建,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探究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剥夺学生动手操作与主动探究的权利,不仅要做好演示性实验,还要设计好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来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提升,以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我们应让学生学会用实验来学习与探究,真正地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学会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实现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到主动构建者的转换,由单向传递到多向互动的转换,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方式的彻底转换。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展开探究活动,在探究中获得全面发展。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探究性创设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第12话 完美生物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