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4-04-01 05:28朱灿中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语文教师

朱灿中

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其中就包括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多样性

小学语文学科教材内容体现了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着眼于掌握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更主要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等方面促进提高,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有充沛的精力去攀登科学高峰。小学语文教材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每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着创新的精神。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创新因素,凭借教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小学语文活动的实践性

小学语文教学是以阅读为主要手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具有独特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有充分的阅读、表达、实践的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三)小学语文课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个体与集体的竞争与参与性等决定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样性。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工具和基础文化学科,负有特别重要的任务。因此,我们应当看到,语文学科不但是一门知识性学科,更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教学中更应注重实践,强调运用。听说读写等基础的语文技能依靠教师分析规律,讲解要领有一定的效果,但要真正形成技能还得靠学习者自身反复练习。所以,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通过读、背、听、说、写,在多种形式中积累课文中规范的语言,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教师须转变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教学宗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应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课堂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创新,使学生不断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上课有兴趣,从而走上自主,走向创新。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力是开发智力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开启创造力的基础。在引导学生观察时,1.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2.教师要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3.观察应注意重复。4.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如教师可布置学生搜索或者浏览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和文章或让学生说出某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和一些感兴趣的作家的作品。如在《装满昆虫的布袋》一文的教学时候,鼓励学生了解法布尔相关的事迹及其作品,以及与其同时代的生物学家,因为他们在青年时代就不断培养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能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提问的方式或者描述一段内容,引领学生想象,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上新课时候会提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文章。这一方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由此可以开始新课的教授。因此,好奇心的驱使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在《海底世界》一文教授时,上课前播放关于海洋的情景,以引导学生进入学情,增强对海底世界的探索兴趣。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向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各种方法,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氛围。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思维价值,能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式方法。教师不仅能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如在《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勇于探索,敢于发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并能表达独特见解和发现。

(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信息技术发展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的主要职能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要精心策划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来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上课前先设计出课件,引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共同探究来解决。以小组形式学习的形式,每位学生在小组中都带有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其带着任务及其问题去学习,因此既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所发展。同时,由于各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因此,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素质的提升和集体荣誉感的增强提供了良好的引导作用。《黄山奇松》的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展现黄山的美丽风光,让学生陶冶于美丽的景色之中,在美的感受中学习课文、感悟课文、理解课文。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学生才会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放手让学生创办自己的网页、广播站、编演课本剧,主动充当小编辑、小记者、节目主持人、小演员的角色,能够使他们独立运用所学的知识,为自己的“小社会”服务,发挥主人翁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此外,组织学生进行社会热点调查,观察了解社会动态,撰写调查报告和时事评论;发动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家庭家务劳动,品尝生活的甘苦,写生活实践日记等。在充满情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体验合作和获得成功后的成就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为今后不断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探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达成新课程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增强创新能力。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语文教师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