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0年贵州省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

2014-04-02 11:40杨光檄付宇文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4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贵州省全省

杨光檄,付宇文

(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站,贵州 贵阳 550002)

1 水土流失变化特点

2000年贵州省完成的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73 179.01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1.54%,其中轻度41 415.30 km2、中度22 424.44 km2、强烈8 016.86 km2、极强烈1 322.41 km2[1]。2013年5月发布的《贵州省水土保持公告》显示,2010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55 269.40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1.37%,其中轻度27 700.40 km2、中度16 356.32 km2、强烈6 011.53 km2、极强烈2 960.00 km2、剧烈2 241.15 km2[2]。2000、2010年水土流失面积及不同强度等级水土流失面积对比情况见表1。

表1 2000、2010年贵州省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对比

由表1知,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贵州省水土流失面积由73 179.01 km2减少到55 269.40 km2,减少了17 909.61 km2;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例由41.54%减少到31.37%,减少了10.17百分点;年均土壤侵蚀模数由1 432 t/(km2·a)减少到1 361 t/(km2·a),减少了5%。总体上,全省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得到了遏制,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程度减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也存在局部水土流失状况加剧的情况,水土流失问题依然十分严峻。首先,从空间分布来看,全省水土流失状况西北重、东南轻的格局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具体来说西部、西北部及东北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强烈及以上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这一区域;中部、东部地区次之;南部、东南部地区则主要为轻度水土流失。其次,从不同流域来看,境内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仍然比珠江流域严重,但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例接近:2000、2010年贵州省境内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面积的比例分别为44.62%、31.92%,珠江流域分别为35.64%、30.33%。再次,从行政区域来看,全省各市(州)均呈现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的趋势,但减少幅度不一,比如得益于领导重视和资金保证,10年间毕节市共减少水土流失面积4 144.3 km2;由于所处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大,生态修复效果不理想,10年间黔西南州减少水土流失面积仅350.26 km2。与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的平均变幅相比,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黔西南州4市(州)的减少幅度低于全省平均值,遵义市、铜仁市、毕节市、黔南州、黔东南州5市(州)的减少幅度高于全省平均值。2000、2010年全省各市(州)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见图1。

2 水土流失变化原因分析

2000—2010年的10年间,贵州省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程度减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公众水土保持意识显著增强。近年来,贵州省进一步加大了水土保持宣传力度,借助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利用展板、标语、手机短信、宣传单、宣传车等宣传手段,广泛开展水土保持科普、技能、法制、警示和生态理念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贵州省新闻联播每年播出水土保持方面的新闻10余条,《贵州日报》、《贵阳晚报》等主流媒体也经常刊登水土保持方面的专题,还建立了专门的贵州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提供了网络平台。考虑不同受众的需要采用了有针对性的宣传策略,比如通过建立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编制水土保持科普知识读本等形式开展中小学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开设专题讲座实现水土保持宣传教育进人大、进政府、进企业,发放资料并宣讲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使生产建设单位进一步明确水土保持法律责任和义务等。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各级领导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的力度明显加大,社会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全面提高,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监督和抵制水土保持违法行为的自觉性显著增强。

图1 贵州省各市(州)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

(2)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大。2000年,贵州省共投入水土流失专项治理资金1.07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6 km2,主要实施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和面上治理项目。之后,全省水土流失治理投入力度逐年加大,2003年启动实施了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2006年实施了贵州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2009年实施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等。2010年,全省共投入水土流失专项治理资金4.67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169 km2。有充足的投资作为保障,贵州省水土流失治理标准得到提升,治理速度也明显加快。

除水利部门外,其他部门的许多项目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水土流失治理,比如2008年国家启动实施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试点工程,贵州省有55个县被列为试点县,每年投资约6.07亿元;林业部门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了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还有农业部门实施的人工种草与草地改良工程,国土部门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等。另外,民间资本也积极参与了水土流失治理,比如投资种植茶园、果园、中药材以及实施坡改梯或采取等高种植方式等,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减少了地表径流。

(3)预防监督能力增强,人为水土流失明显减轻。2000—2010年,贵州省继续加强预防监督能力建设,完善配套法规体系和省、市、县、乡、村五级预防监督管理体系,不断充实技术力量,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更新设施设备,使得全省监督管理能力显著增强,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升。通过监督执法,全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实施率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率显著提高,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4)人为破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压力减轻。2000—2010年,全省每年新增外出务工人员数量逐年增加。据资料,2000年全省新增外出农村劳动力57.14万人,至2010年在外就业人数达到652.7万人[3]。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减轻了农村生活对薪柴(炭)的依赖、资源的消耗和土地承载压力,从而间接保护了生态环境。贵州省水热条件好、降水丰沛、气温适宜,只要没有人为破坏,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一般2~3年便可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黔东南州、黔南州虽然近年来治理投资强度较低,但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在较强的自然生态修复能力条件下,其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幅度仍然高于全省平均值。需要引起注意的是,2000—2010年的10年间,虽然贵州省水土流失状况总体减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同时极强烈、剧烈水土流失面积却增加了3 878.74 km2,局部地区水土流失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分析其原因:一是受降雨集中、河谷深切、地貌破碎等自然因素影响,造成省内南北盘江流域、乌江流域等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加剧;二是近些年随着“工业强省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实施,大量生产建设项目上马,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地表扰动、土石方开挖回填成倍增长,导致局部区域水土流失加剧。

3 水土流失变化趋势预测

公众水土保持意识增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大、预防监督管理能力提高,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但随着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增速放缓,返乡农民工数量增加会导致生态环境压力相应增大,同时公路、铁路、水利、电力、采矿等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农林开发、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可能导致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加剧,这些都是不利因素。有利因素、不利因素相互叠加、相互博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估计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将继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往好的方向发展,但变化幅度可能会减小、速度会放缓,局部地区水土流失状况有加剧的可能;之后随着生产建设强度减轻,农林开发、城镇化建设的大扰动、大开挖、大回填趋于稳定,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省水土流失状况将明显好转,整体生态环境状况将得到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水利厅.贵州省水土流失公告[EB/OL].(2006-09-14)[2013-11-20]. http://gz.cnr.cn/xw/zfgg/200609/t20060914_504290127.html.

[2] 贵州省水利厅.贵州省水土保持公告(2006—2010)[EB/OL]. (2013-02-01)[2013-11-20]. http://www.gzsb.org.cn/newshow.aspx?id=421.

[3]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贵州年鉴社.贵州年鉴[M].贵阳:贵州年鉴社,2011:448-449.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贵州省全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