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芳应用益气健脾法治疗大肠癌验案3则

2014-04-02 01:49
河北中医 2014年9期
关键词:益气健白术散大肠癌

薛 青

(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肿瘤科,江苏 无锡 214001)

赵景芳,教授,江苏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肿瘤临床、教学及科研近50年。赵教授独创微调平衡治癌法,认为扶正祛邪是治疗大肠癌的总则,其中益气健脾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常用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类益气健脾方治疗,收效甚佳,兹举验案3则如下。

例1 陈某,男,89岁。2009-05-15就诊。因直肠癌肝转移来诊。患者2009-01发现直肠癌肝转移,肝脏病灶直径约2 cm,查血清癌胚抗原(CEA)23 ng/mL,未手术,予放化疗,末次化疗时间2009-05-07,患者拒绝继续化疗要求中药治疗。刻诊: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胃纳不馨,大便干结质硬,夜尿频多,夜寐欠安,舌红,苔白腻,脉细弦。西医诊断为直肠癌肝转移。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湿热内聚。治宜益气健脾,清热利湿。方药(浓缩颗粒):参苓白术散10 g,麻仁丸10 g,四妙丸10 g,瓜蒌15 g,蒲公英30 g。7剂。每日1剂,分2次服。用100 mL热水浸泡浓缩颗粒药粉5 min,充分搅拌饭后30 min服。2009-05-22复诊:胃纳有增,精神转振,大便干结好转,仍然夜尿频多,原方基础上加桑螵蛸10 g,在此益气健脾法基础上加减,整体调理,2009-06-30查腹部CT示:肝脏肿瘤消失。再查PEI-CT示:直肠肿瘤缩小,肝脏肿瘤消失。查CEA 12 ng/mL。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中药调理2年,病情稳定,生活质量好。

按:大肠癌属中医学肠覃、脏毒、下痢等范畴。本例为大肠癌晚期,已肝转移,但临床主要表现倦怠乏力,胃纳不馨的正气不足,脾胃虚弱的表现。故辨证属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湿热内聚。赵教授认为晚期患者治疗主要从益气健脾入手,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无论是饮食还是药物都要经过胃的受纳熟腐和脾的运化吸收才能发挥功效。故赵教授崇尚益气健脾为先,方药中参苓白术散[1]药性平和,配伍严谨温而不燥,方中党参补益脏气;白术健脾运,燥湿和中;茯苓善渗泄水湿,又可健脾补虚;山药、薏苡仁、白扁豆、莲子以助君药健脾益气,兼能渗湿止泻;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如舟楫载诸药上行,亦引脾气上升;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渗湿之功。再应用四妙丸及蒲公英利湿清热解毒,麻仁丸合瓜蒌通便泻毒。在扶正健脾的基础上,气血得以生化,正气足才能更有效祛邪,增强患者抗病能力,而达到缩小病灶,让病灶消失目的。

例2 黄某,男,59岁。2008-03-01初诊。因乙状结肠癌侵犯膀胱腹膜就诊。患者2008-02因腹痛、腹泻查 CT 提示:乙状结肠癌(11.5 cm ×7.0 cm ×13.0 cm)侵犯膀胱及腹膜,无法手术切除。刻诊:精神萎,面色无华,腹痛,腹泻,大便不爽,日行8~10次,量少色黄质溏,时有矢气,纳可,夜寐欠佳,小便短赤,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数。西医诊断:乙状结肠癌腹膜转移侵犯膀胱。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湿热阻滞。治宜益气健脾,清热利湿。方药(浓缩颗粒):参苓白术散15 g,导赤散10 g,蒲公英30 g,瓜蒌15 g。7剂。每日1剂,分2次服。用100 mL热水浸泡浓缩颗粒药粉5 min,充分搅拌饭后30 min服。2008-03-08复诊:精神转振,腹痛减,大便次数减少,日约3~4次,继续原方。在益气健脾治法基础上加减调理后患者一般情况转好,2008-04西医予化疗及放疗,肿块缩小。2008-07行乙状结肠及全膀胱切除术及人工造瘘口。2008-08口服化疗,在此期间,患者坚持服中药,西医治疗过程很顺利,化疗反应不大,病情稳定。2009-01造瘘口封口后,患者出现大便日约20余次,继续中药予参苓白术散 15 g,藿香 10 g,黄连 5 g,木香 6 g,瓜蒌 15 g,半枝莲30 g。患者大便次数慢慢减少,逐步恢复正常。2009年PET-CT查无异常,2010-09肠镜无异常,2011-04肿瘤指标正常。患者病情稳定,生活质量好。

按:本例为大肠癌侵犯膀胱腹膜,初诊时一般情况差,赵教授从益气健脾入手,予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脉细弦数,故予导赤散利水引热下行;加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缓泻;患者大便次数多而不爽,此时大胆用瓜蒌理气通便,取反治法中“通因通用”法,宜用通利之法,以通便而清除湿热,则腹泻自止。患者一般情况转好,为患者创造西医治疗机会。患者2009年再次出现大便次数多,还以益气健脾法为主要方法,在扶正基础上,微微调控,整体调理,从而改善症状,不仅病情稳定,且让患者有满意的生活质量。

例3 莫某,男,43岁。2003-11-15初诊。因结肠癌术后就诊。患者2003-10结肠癌根治术,术中发现淋巴结转移,术后予化疗,感乏力明显,不能耐受,要求中药治疗。刻诊:神疲乏力,纳呆,有恶心,无呕吐,大便日行2~3次,色黄溏薄,夜寐欠佳,小便调,舌淡红,有齿痕,苔薄白腻,脉细弱。西医诊断:结肠癌术后。中医辨证为脾胃气虚,湿邪阻滞。治宜益气健脾,化湿和胃。处方(浓缩颗粒):党参 15 g,白术 10 g,茯苓 15 g,陈皮 10 g,山药10 g,姜半夏 10 g,焦谷芽 10 g,焦麦芽 10 g,薏苡仁 30 g,猪苓30 g,葛根20 g,炙甘草5 g。7剂。每日1剂,分2次服。用100 mL热水浸泡浓缩颗粒药粉5 min,充分搅拌饭后30 min服。2013-11-22复诊:感胃纳有增,精神转振,大便成形,日约1~2次,夜寐改善,因在化疗中,原方继续。2004-08因脂肪肝停止化疗。中药去焦谷芽、焦麦芽,加赤芍药15 g、茵陈30 g、五味子2 g。2004-12因第5~8胸椎良性病变及骨质退化,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盆疼痛,腰痛。原方中去姜半夏、葛根、猪苓,加桑寄生 10 g、杜仲 10 g、骨碎补 10 g、狗脊 10 g、三七粉 3 g。2006-04肠镜检查正常。2008-05查CEA正常,2008-09查X线胸片及肠镜未见异常。2009年查CEA正常。至今已经中药治疗近10年,病情稳定。

按:本例辨证为脾胃气虚,湿邪阻滞,患者纳呆、恶心、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均为脾气虚弱表现,故赵教授以六君子汤为主方益气健脾化湿,加谷芽、麦芽健脾开胃,加薏苡仁健脾渗湿,加猪苓利水渗湿,加葛根升阳止泻,改善大便性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白术有广谱抗肿瘤成分,其中白术挥发油有直接抑制癌细胞增殖活性,对肿瘤发生、发展有抑制作用[2];薏苡仁含多糖体和薏苡脂,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作用[3];从葛根中提取的葛根素,是葛根总异黄酮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显著的抗结肠癌作用[4]。益气健脾法旨在通过补益脾胃,培土化源,在此基础上微微调控,改善症状,不仅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有利于化疗的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益气健脾,贯穿始终,提高机体自身免疫能力,达到预防肿瘤的转移和复发目的。

小 结以上3个大肠癌病例病情不完全一致,但均以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等益气健脾方入手治疗,充分说明了益气健脾法是治疗大肠癌的最常用方法,也是微调平衡治癌法的很好体现,其机制及辨治特色介绍如下。

首先,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素问·刺法论》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医宗必读·积聚》曰“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5]。由此可见,肿瘤的发生由于“正虚”而在外邪的作用下致病,最后导致患者全身免疫功能低下,人体内环境失衡,各脏腑虚损,功能失调。《景岳全书·积聚》指出“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6]。而正虚的诸方面中,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引起的气虚湿阻是重要病理基础。大肠癌多由于长期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水湿内停,气滞血瘀,瘀毒留滞,痰湿结聚,正气不足而成。以脾胃功能失调为本,实邪留滞为标,而脾胃气虚贯穿大肠癌的整个阶段。如脾胃气虚,脾虚湿阻,脾虚湿热,脾虚气滞,痰瘀互结,气血两虚等,这些是大肠癌的常见证型。而随着病情发展,正气日渐虚弱,邪气却日趋嚣张,胃气益衰,脾气益虚。患者出现消瘦,纳差,恶心呕吐,甚至恶病质等晚期表现。可见脾胃气虚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益气健脾法贯穿治疗的始终。

其次,《卫生宝鉴·卷十四》曰:“养正积自除……令真气实,胃气强,积自消矣。”因此,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注重的还是整体治疗,辨证施治,注重以“人”为本,以扶助人体正气为本。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人以胃气为本”。可见,脾胃在人体的重要地位。因此,赵教授认为治癌首先从益气健脾扶正为基础,整体调理,由微入手,稳步向前。特别是晚期肿瘤患者,往往会出现脾胃虚弱,胃气衰败,但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若患者不能进食水谷,气血无以化生,病情肯定日趋严重。

再次,手术、放疗、化疗是西医治疗大肠癌最主要手段。西医治疗过程中对脾胃的影响不可避免。肿瘤患者手术后,气血大伤,常见症状为气虚乏力、纳少、腹胀等;放化疗过程中及放化疗后患者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故西医治疗均会对脾胃功能产生影响。此时,中药益气健脾法治疗切入对患者非常有利;不仅减少手术后及放化疗的副作用,也使患者体力、精神大为好转,顺利完成西医疗程,不仅改善生活质量,对治疗疾病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益气健脾法是治疗大肠癌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与诸脏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治疗从调理脾胃入手,在扶正益气健脾的基础上微微调控,提高患者自身抵御肿瘤的能力,从而控制肿瘤的发展,最终达到祛邪的目的。赵教授在近50年的临床应用实践证实,益气健脾法治疗大肠癌近期远期疗效均较好,能达到治癌防癌的目的。

(指导老师:赵景芳)

[1]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53.

[2]方文贤,宋崇顺.医用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

[3]刘春安,彭明.抗癌中草药大辞典[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121-1122.

[4]方海明,梅俏,金娟,等.葛根素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生长及部分机制[J].山东医药,2008,48(45):66-68.

[5]李中梓.医宗必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1.

[6]张介宾.景岳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56.

猜你喜欢
益气健白术散大肠癌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益气健脾法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①
益气健脾补血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血必净在用于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术后ICU脓毒症中的效果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益气健脾法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44例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