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你啥好

2014-04-03 08:36高哥
当代工人 2014年3期
关键词:小高语词小名

中国人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话太合国情了,只不过里面的数字“三十”现在得变成“十”甚至“三”了。不是我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张三昨天还是霸王土豪,今天就被取保候审了;李四去年还是人见人欺的穷光蛋,今年摇身一变成腰缠万贯的企业家了……

在古老的中国文化里,称呼最能体现人和人的现实差距。我当老师时,我的师弟也战斗在一线,他管我叫“高哥”;三年后,师弟当上了学校里的会计,并比我早一年晋上职称,他称呼我为“建国”;又过两年,他摸爬滚打任职教导主任,很富优越感地叫我“小高”……从“高哥”到“小高”只用了5年,不是我返老还童,而是人家官升三级了。官升三级的结果不光是收入剧增、人气爆涨,就连说话的语气语调甚至遣词造句都更新换代、一声比一声V5、一字比一字牛?了。

级别的围墙九丈九,领导的话语万金油。一句话百样说,中国文化里最普适的逻辑就是模糊逻辑。同一种意思,正着说叫服从指挥,反着说叫阿谀奉承;超过一万人的投降叫起义,九千九百九十九人的投降叫投诚。领导对下属名字的简单呼号,颇能看出他对此下属的心理感受和真正想法。私下里叫你小名,可让你感受到他对你的喜爱;公开叫你小什么老什么,你打心眼里觉得别扭。领导对属下的称呼绝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左右拿捏以后才出口的,内含丰富的心理玄机和微妙的社会行为哲学。像我这样奔五的老职工,如果一天到晚地被领导“小高小高”地唤来唤去,只能被年轻的后来者解读为我在单位没有地位,向上发展的空间已被堵死。

什么叫见微知著?在中国人烂熟于口的日常语言里最能看得出来。《新闻联播》里的李修平报出“小平同志”四个字时,我们深切体会到全国人民对伟大领袖的尊敬和热爱;徐根宝比薄熙来岁数大,可当年主政大连的薄在接见万达足球队时,却意味深长地称主教练徐根宝为“小徐”,居官自傲溢于言表。名与身随,却为人用。称呼官员或名流时我们往往在其姓氏后面加上官衔、社会职务,如管姓张的校长叫张校长,称姓李的局长为李局,呼姓刘的工程师为刘工。我们对权威超过自己的人有一如既往的敬畏和羡慕。称呼相熟的晚辈,我们不妨叫其小名甚至乳名;称呼初相识的后学,我们都习惯说小黄、小王或者小鬼;称呼资历比我们老,财富却不比我们多、职称没有我们高的同事,我们都很自然地叫老周、老董或者干脆不见外地直呼老伙计……礼节性的称呼使用对象,是上级或同僚好友至亲;轻松随意的称呼的使用对象,是下级或圈子以外的人,公共、私密哪个场合叫得都很放肆。

中国有修辞学,西方有符号学,语词这个符号颇值得研究,最值得玩味。一切人情世故仅在人与人之间短短两三个字的称呼上,便可一览无遗。谁溜须拍马,谁仰人鼻息,谁任人唯亲,谁厚此薄彼,谁不卑不亢,谁一视同仁,一听便知。语词用到极致的境界,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逢人只说三分话。自己心里的底牌不可让别人看见、摸透,自己却要长着透视眼,把别人的实力和潜力看穿。

我格外眼热西方国家的语言环境和文化气场。人家不管家里外头,孙子跟老子说话时一律可以直呼其小名,人家那里叫昵称。甚至白宫办公厅拖地板的老哥指着奥巴马的鼻子说“巴拉克,过来”,奥巴马也会笑脸相迎。西方国家仅仅把语词当作交流信息和思想的工具,没有赋予其更多的政治和社会属性。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留学西方后不愿回来?不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而是在西半球无论说什么话、对谁说话都不会有负担……

猜你喜欢
小高语词小名
有趣的名字
发光的语词(三则)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撞钟
古人小名生猛有趣
尺子——“小高”
不要让陌生人进来
可恶的小名
只撞三次钟
一首诗开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