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水环境治理目标实现路径研究

2014-04-03 05:20裴奕文
浙江水利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嘉兴市管网城镇

陈 杭,裴奕文

(1.嘉兴市水利局,浙江 嘉兴 314001;2.嘉兴市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 嘉兴 314050;3.嘉兴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浙江 嘉兴 314001)

嘉兴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江南水乡古城,“左杭右苏,负海控江,土膏地饶,风俗淳秀”。城市、古镇沿河而兴,居民临河而居,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水是嘉兴的灵魂,也是嘉兴的品格。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类用水主体大量使用水资源、大量向河道排放污水,严重破坏了水环境。

1 水环境现状

嘉兴市地处杭嘉湖平原的下游,长期以来,由于上游来水质量较差,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加重,城镇污水纳管水平低,河道通航等各种原因导致嘉兴市地表水水质恶化速度较快,污染较重。20世纪80年代,市域内水体以Ⅱ、Ⅲ类为主体,到80年代初,Ⅱ、Ⅲ类水体还占嘉兴市水体的1/2以上。21世纪初,市域内大量河道体为Ⅴ类和劣于Ⅴ类。2012年,嘉兴市地表水环境污染仍较严重,水体水质以Ⅴ类和劣Ⅴ类为主。根据对全市80条河道、8个湖荡,共128个水环境监测断面分析,均未满足水功能区类别要求。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14.1%、14.8%和71.1%[1]。根据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除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26项指标评价,2012年,嘉兴市1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为Ⅳ类的3个,占30.0%;Ⅴ类的2个,占20.0%;劣Ⅴ类的5个,占50.0%。主要超标指标有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5d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铁、锰等[2]。

2 污染物排放现状

根据调查分析,2011年嘉兴市水污染物COD入河量为71533.0t,氨氮为8242.2t,总氮为13268.0t,总磷为2047.8t。从不同区域污染物入河量分析,COD入河量南湖区最高,嘉善县次之,秀洲区最低;氨氮入河量桐乡市最高,南湖区次之,海盐最低;总氮入河量桐乡市最高,南湖区次之,海盐县最低;总磷入河量桐乡市最高,南湖区次之,秀洲区最低。从污染物入河量来源分析,嘉兴市化学需氧量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3类,城镇生活排放25656.6t,约占36%,畜禽养殖排放24226.8t,约占34%,农村生活污染排放9662.6t,约占13%;氨氮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畜禽养殖及农田种植,城镇生活排放2925.8t,约占36%,畜禽养殖排放2337.0t,约占28%,农田种植排放1244.5t,约占15%;总氮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畜禽养殖和农田种植,城镇生活排放4373.1t,约占33%,畜禽养殖排放3660.2 t,约占28%,农田种植排放2800.1t,约占21%;总磷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城镇生活和农田种植,畜禽养殖排放1157.4t,约占57%,城镇生活排放354.4t,约占18%,农田种植排放311.1t,约占15%。总体看来,嘉兴市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城镇生活和畜禽养殖 (见图1)。

图1 嘉兴市各类污染物入河量现状图

3 水环境治理目标

面对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嘉兴市委、市政府于2012年9月11日召开了千人治水大会,出台了 《关于加快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市、县、镇 (街道)3级治水领导小组和治水办,实行了河长治水,并明确提出了近期、远期治水目标。近期目标:到2015年底,在上游来水稳定改善的基础上,力争实现基本消灭劣Ⅴ类水体,市域Ⅳ类水为主体,提高Ⅲ类水比重。远期目标: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市水质显著改善,达到水功能区水质要求,河网自净能力基本恢复,“水乡绿城”风貌充分显现。

根据现状水质状况和水环境治理总体目标,确定主要指标的定量目标:到2015年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15.0%,污染物总量COD下降12.3%,氨氮下降12.8%;到2020年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80.0%,污染物总量COD下降30.0%,氨氮下降30.0%。

4 污染物削减方案[3]

根据嘉兴市治水办委托河海大学、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的 《嘉兴市水环境治理综合规划》显示,嘉兴市水环境容量化学需氧量为45961t/a,氨氮为4222t/a,总磷为1240t/a。按照总体水质达标以及控制断面水质达标同时满足的原则,计算得出了满足不同规划目标下污染物的削减量。通过对2015年、2020年多种水质达标削减方案进行优选,确定如下削减方案:

在上游来水改善20%的条件下,以现状年2011年污染物入河量为基准,到2015年底,削减化学需氧量18634t,氨氮2920t,总磷625t,基本达到2015年的规划目标。在上游来水改善30%的条件下,以现状年2015年污染物入河量为基准,到2020年底,再削减化学需氧量11887t,氨氮1169t,总磷256t,基本达到2020年的规划目标。

具体通过提高工业接管率与处理效率等措施,2015年工业削减潜力为71.0%,2020年工业削减潜力为4.0%;通过对现状城镇生活污水接管率与人口增长率的计算,2015年城镇接管率提高到85.0%,削减潜力达到29.0%,2020年城镇接管率提高到90.0%,削减潜力达到53.0%;通过相关资料调查研究农村生活接管率由现状的19.3%提高到40.0%,削减潜力达到27.0%;通过削减养殖量、分散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大中型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等工程覆盖率的提高,2015年养殖业的削减潜力达到35.0%,2020年达到17.0%;通过测土配方,沟渠湿地等工程的实施,2015年农田面源的削减潜力达到27.0%,2020年达到16.0%。根据以上污染源削减潜力分析和规划年的污染物入河量,确定各类污染源的COD、氨氮、总磷削减方案见表1。

表1 规划年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表 t/a

5 水环境治理目标的实现路径

5.1 点源污染治理及实现路径

点源污染是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指工业废污水及城镇生活污水,由排放口集中汇入江河湖泊。

5.1.1 强力推进污水治理设施建设

(1)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大中心城市、城镇、工业集聚区等重点区域的工业废污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确保污水有管可排。到近期2015年,中心城区规划建设污水收集管网长度为473km;镇区建设污水收集管网长度为965km;到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建设污水收集管网长度为331km;镇区建设污水收集管网长度为676km。

(2)推进污水处理能力扩容和提标改造。充分利用现有污水处理企业,通过扩大处理规模、优化处理工艺,提高处理能力和水平;抓紧规划、新建区域性污水处理厂。到2015年,经新建或扩建后的污水处理厂总的处理能力达到119.0万t/d;到2020年,总的处理能力达到183.8万t/d。对嘉兴市集中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到近期2015年,除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厂 (一级B)外其余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到远期2020年,所有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5.1.2 工业企业污水治理

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企业全部实现达标入网排放;管网未覆盖的应尽早搬迁至覆盖区域。造纸、印染、电镀等高耗水、高污染企业整合提升并向特色园区集聚。规模较大、搬迁难的企业应自建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根据区域水环境容量个性化制定。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督促企业按照规定总量及标准排放污水,对不具备污水达标入网条件的新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到2015年止,有工业废水排放的工业企业全部接入污水管网,对未执行的企业进行停业整改,甚至关停。印染、造纸、化工、医药、电镀、电池等行业于2014年基本完成整治,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治。加强对全市67个工业园区的治理,严格实行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及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

5.1.3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

污水管网已覆盖区域的城镇生活污水一律输送污水处理厂处理。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截污纳管以及雨污分流改造。

5.2 面源污染治理及实现路径

没有确定空间位置的污染源称为非点污染源,也统称为面源污染,主要由畜禽养殖、农村生活、农田和水产养殖产生。非点污染源分散、范围大,难以监测和控制,又不能用排放标准来衡量。

5.2.1 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在种植业生产过程中,化肥的流失会直接影响当地水环境质量,应当合理施用化肥、人畜粪便等有机肥,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建设标准化、无公害的生态农业,有效减少农业生产引起的面源污染。

(1)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推广作物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技术和施用有机肥,以减少化肥施用量,最大限度减少灌溉回归水引起的肥料流失对水系的污染。

(2)沟渠湿地工程。结合农田灌排系统,建设人工沟渠湿地,可将农田排水集中蓄存于沟渠湿地,利用湿地的净化作用,不仅可以净化农田排水中的污染物,同时还能拦蓄雨水,调蓄降雨径流,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修复生态环境。

5.2.2 畜禽养殖综合整治工程

畜禽养殖综合整治内容包括:畜禽养殖场 (户)治理工程、畜禽粪便收集中心建设工程、病死畜禽处理中心建设工程、生态畜牧养殖场 (小区)建设工程,以及禁、限养区整治工程。

(1)畜禽养殖场 (户)治理工程。到2015年,在嘉兴市全市范围内完成生猪存栏2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 (户)治理工作,规模化养殖场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到2020年达98%。

(2)畜禽粪便收集中心建设工程。按生猪存栏2万~4万头配套1个处理中心进行设计,配备相应发酵槽 (池)、翻料机、运输车。至2015年全市新增20个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2020年再增3个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

(3)病死畜禽处理中心建设工程。根据畜牧业发展实际,对病死畜禽统一进行集中处理,达到无害化、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计划到2015年,县 (市、区)级建设1个有相应处理能力的无害化处理场,存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乡镇 (街道)建设1个无害化处理点,存栏生猪500头、奶牛50头、家禽1万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必须配套建设无害化处理池。

(4)生态畜牧养殖场 (小区)建设工程。积极推进适度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畜牧业建设。以行政村为单位在适养区内规划建设规模生态养殖场 (小区)和现代家庭生态农场,每个行政村规模生态养殖场 (小区)规划建设数原则控制在2个以内。在畜牧生产重点镇 (街道)以发展规模生态养殖场 (小区)为主,积极引导中小规模畜禽养殖户入小区发展养殖,到2015年,建成较大规模畜禽养殖场和畜牧生态小区100个;在畜牧生产一般镇 (街道)以发展农牧结合的适度规模现代家庭生态农场为主,到2015年建成100个,生猪规模化养殖率达85%,2020年达90%。力争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畜禽养殖示范基地。

(5)禁限养区整治工程。禁养区内,坚决杜绝新建、改建和扩建生猪养殖场所。市级以上河道200m范围内的各类生猪养殖场 (户、小区),在2013年底前完成搬迁或关闭;其他区域的养殖场 (户、小区),在2015年底前完成搬迁或关闭。限养区内,严格控制原有生猪养殖场的翻建、改建;除公共牧业小区项目外,停止审批新的养殖用地。该区域内的生猪养殖场 (户、小区)在符合当地环境的前提下,按照适度规模、排泄物治理设施配套、种养结合的原则进行生产。生猪存栏50头以上的,须通过环保部门环境影响评价,并报农经部门备案。

5.2.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根据嘉兴市村庄所处区位、人口规模、集聚程度、地形地貌、排水特点及排放要求、经济承受能力等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污水收集模式和处理技术,优先考虑集中处理、辅以分散处理的居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1)接管优先,重点实施农村居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对于靠近镇区、居住较集中,且满足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接入要求的农户,其污水优先纳入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根据近期2015年和远期2020年嘉兴市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图,结合嘉兴市区行政村空间分布情况,离二级支管2km范围内的集中居民点和两新社区污水接入污水管网。

(2)分类处置,因地制宜建设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于未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村庄,根据已有分散式处理设施情况,通过新建或扩建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居住相对集中的区域 (住户大于100户)完成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投入运营;农村居住较为分散的区域 (住户小于100户)采取就地就近收集,采用单(双)户型多介质毛管渗滤等生态处理池方式;规划近期2015年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0%;到2020年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5%,并保持所有已建分散式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主要措施与目标污染物相应削减率关系见表2。

表2 主要措施与目标污染物相应削减率关系表

5.3 河道内源污染治理及实现路径

内源污染又称二次污染,是指江河湖库水体内部由于长期污染的积累产生的污染再排放。

当外源污染大幅减少,水体底部沉积的营养物质会缓慢释放,导致水质恶化。

(1)实施河道清淤工程。清淤是最直接、最有效减少水体内源污染物含量的措施,要有序推进河流轮疏,对底泥沉积严重、回淤快的河道提高清淤频次。尽量采用对污染物清除度高的绞吸式挖泥船等清淤方式。

(2)实施活水促流工程。改善干流和支流的连通性,沟通主干河道和面广量大的农村河道,通过南排工程、市区城市防洪工程进行流域和区域调水活水,增加水体流动性,促进河道水体的良性循环。

(3)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目前可在小区域开展微生物技术性修复、水生植物控制性种养等修复试点。选择性栽种虎尾藻、菖蒲、美人蕉、芦苇等水生植物,吸收、吸附、分解污染物,为微生物和水生动物提供附着基质和栖息场所。激活底泥土著微生物群落,放养鱼、蚌、螺等滤食性及观赏性鱼类,逐步恢复水体生物链[4]。

(4)实施河体恢复工程。拆除河流封闭层,尽量恢复其天然属性,推行透水透气的生态防护驳岸,为微生物滋生、水生植物生长创造条件,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建设生态河道。

6 水环境治理治理目标实现的保障机制

水环境治理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实现水环境治理目标的实现还需建立健全的机制作保障。

(1)区域联动机制。建立完善水环境治理联防联治机制,上下游明确职责,共享信息,定期会商。尝试上下游双向生态补偿机制,遵循保护者收益、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的原则。开展联合督查机制,相邻区域的环保等部门协同开展接壤范围的环境执法、联合监测,联手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2)政策保障机制。除了现有比较完善的水环境、水资源利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外,关键还要建立符合嘉兴实际的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城市用水排水管理等水环境综合治理政策体系。

(3)严格执法机制,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推行实时监控,加密执法频率,开展交叉执法、飞检执法。加大水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大幅提高违法成本。

(4)利益调节机制。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行取水、给水、排水、回用水 “全程计价”,通过分质定价、定额管理、超量加价等调节措施,提高用水效益。

[1]嘉兴市水利局.嘉兴市2012年水资源公报 [R].嘉兴:嘉兴市水利局,2013.

[2]嘉兴市环保局.嘉兴市2012年环境状况公报 [R].嘉兴:嘉兴市环保局,2013.

[3]河海大学,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嘉兴市水环境治理综合规划 [R].嘉兴:嘉兴市治水办,2013.

[4]韩玉玲,岳春雷,叶碎高,等.河道生态建设—植物措施应用技术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嘉兴市管网城镇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嘉兴市第一医院
文化边城镇远
管网独立是妥协还是改革
从管网独立看国企改革
管网改革虚实
织起一张共管网
人口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