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小企业实施积极主动型环境策略的管理因素分析

2014-04-03 10:51
环保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层面环境策略

熊 娅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贵阳 550081)

0 背景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和人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增加了企业利用绿色杠杆全方位获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可能,改变了部分企业认为环境管理是发展约束力的偏见,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动实施环境策略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近30年,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企业环境管理方面不断提出一些新策略、新模式,如污染预防、绿色产品设计、产业生态等。这些新概念及模式的出现及其在实际操作层面的实践,丰富了企业的环境管理策略选项,成为将环境问题融入企业发展及业务战略的一个主要切入点。这类环境策略或模式通常被称为积极主动型的环境策略或模式,目前此类策略、模式在企业的应用和实践对于企业环境外部性内化(internalizing the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y)的社会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种认识,目前国际上在企业环境管理研究领域,就如何在战略层面将环境问题整合到其商业策略中逐渐成为热点研究领域,其中如何在企业层面实施积极环境策略成为这一热点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

中小企业目前已日益成为世界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球范围看,80 % 的企业可被视为中小企业[1]。从国家层面看,情况也较为类似,英国99 %的企业属中小企业[2],法国80%~90%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3]。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企业数量上所占的份额,同时体现在其创造的就业以及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会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创造了近一半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4]。因此有学者甚至指出国家财富的累计以及经济的增长,更多的是取决于中小企业的表现。

虽然与大企业相比较而言,单个的中小企业在环境贡献上相对较少,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在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保投资上相对于大企业的不足,中小企业群体对全球环境的贡献不容忽视。例如,Hillary[5]估算中小企业对环境的贡献约占全球总贡献的70%左右,这与最近欧盟27个成员国中小企业在能源使用、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PM10以及非甲烷可挥发性化合物(NMVOC)等类别环境贡献所占各自总贡献的比值较为接近[6],该项研究估算中小企业占欧洲环境总贡献的64%,根据不同的行业及污染物类别该值在60%到70%范围内波动。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对环境的贡献决定了中小企业环境问题在企业环境管理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展开对中小企业环境管理尤其是实施积极环境策略的研究,无论对解决中小企业自身环境问题还是对解决全球或地区环境问题均有重大意义。本文拟通过对国外中小企业环境管理研究的文献回溯,简要分析企业管理层面影响中小企业实施积极环境策略的因素及其变化, 提出在我国实施此类研究的方向及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1 影响中小企业实施积极主动型环境策略的管理因素

研究表明[7], 中小企业对环境管理方面的态度总体上相对消极、被动。一方面,中小企业在对待环境问题时往往采取以规避法律、法规惩处为导向的方式,因而主要采取非系统化的末端治理方式来解决其环境问题,而非以战略创新层面为导向的污染防治的方式进行。一份对欧洲19个国家7 300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规避法律法规惩处是实施环境改善的主要动因[8];另一方面, 中小企业并没有将环境问题提到市场、产品质量、投资等具有战略地位的高度,这也是中小企业没有清晰的长期环境目标及战略的原因。这种状况同时反映在中小企业中相关的环境策略不足甚至缺位,比如,在中小企业很少实施环境管理体系。一项中小企业调查研究[9]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90%的企业尚未实施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或欧盟环境管理体系认证(EMAS)。

环境管理研究多是从一个务实角度将环境问题置于企业的战略层面进行考量,即如何在战略层面将环境问题整合到其商业策略中以获取竞争优势的这个角度[2,10],基于这个研究倾向,学者们总结出几个影响中小企业选取环境战略尤其是积极环境策略的关键因素:

(1) 企业资源

一般来讲,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诸如人力、融资、市场等方面的资源相对缺乏,其中融资以及人力资源缺乏是影响企业环境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

Azzone等[11]及Craig等[12]的研究均发现融资资源的缺乏是影响中小企业实施积极环境策略的主要根源,原因在于无论是相关能力建设还是启动环境友好项目,金融支持都必不可少。

人力资源长久以来就被认为是组织内个人或集体能力的核心部分,Brío等[13]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这一观点,他在对西班牙的一些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企业员工在环境方面接受培训的比率越高,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更为积极的环境策略;中小企业员工较低的环境意识、受培训程度导致此类企业环境发展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二者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

(2) 管理者态度及组织结构

Hitt及Rangone等[14-15]研究认为,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强烈的企业家导向,在中小企业的决策,包括环境决策过程中,企业家或者管理者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一些研究者[6]认为,企业家的真正意图或态度才是决定中小企业环境行为现状的主要原因。

此外,组织结构也被认为是影响企业进行环境策略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标准化、结构优化的组织被认为较容易实施环境保护活动[16]。具有扁平及非标准化组织结构的中小企业在实施环境策略尤其是战略层面的策略时存在劣势:一方面是由于没有专门负责的实施环境保护的人员或部门;另一方面则是缺乏有效的或协调完善的实施环境保护行动的流程。Azzone 等[11]强调,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一个具有清晰环境管理目标的组织部门,致使大多数先进的环境战略难于实施。

(3) 创新层面

在创新层面,较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通常缺乏实施内部研发所需的各种资源,特别是支撑其建立必要的学习能力的各种资源。企业学习能力的建立和提升有助于企业从外部借鉴、吸收、转化并最终获取创新所需的知识[17-18],例如技术知识、商业经验、以及特殊的技能等。由于资源的缺乏,导致中小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正如cs等[19]观察到的一样,中小企业在管理因创新带来的组织变化及风险方面的能力欠缺是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原因。因此,以上几方面的不足导致中小企业较难采用一些积极的、具有高度创新导向的环境战略及途径,如“污染预防”、“生态设计”等。

(4) 外部联系

中小企业与其相关方(如:立法组织、价值链上的相关方以及某些非政府)的关系,对企业的环境策略选择具有较大的影响。Theyel等[20]提出,由于某些中小企业在与其价值链相关方的协商中处于较低地位,造成在选择环境策略时存在局限的困境。例如,中小企业与其供应链上下游的相关方存在某些沟通困境时,会妨碍其获取执行某种环境策略所需的信息,如在开发绿色产品过程中难于获取一些跨越厂门的信息(如产品寿命终结的最终处置等信息)。此外,Noci等[21]调查发现,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向外部发布其在环境改善方面所作努力的信息的有效途径,致使它们无法通过绿色活动建立相应的声誉使企业获益,因而也就削弱了他们进一步内化环境外部性的动力。因此,中小企业在强化其外部关系方面的有限能力是阻碍其实施环境行动的一大障碍。

2 影响中小企业实施积极环境策略的管理因素新变化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意识的提升、绿色市场的形成等因素,中小企业在实施积极环境策略方面也产生了一些积极变化,特别是在管理者态度、组织结构以及创新等方面。这些积极变化对进一步系统研究在中小企业推行积极环境策略的潜在可能性具有重要意义。

2.1 管理者态度及组织结构的变化

部分管理者对环境问题消极的态度有所改变。例如Revell等[22]在一项有关英国中小企业环境管理的研究中报道,在所有受访者中,管理者表达了对企业环境问题采取行动的积极态度,其中80%的人认为企业的环境问题应在管理上置于更为优先的地位,90%的人反对将所有环境问题交由政府来处理,同时64%的人认为企业有责任解决自身存在的环境问题。

在组织结构方面中小企业原来存在的一些劣势情况也有所改变,Kogut等[23]报道了一些中小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出现的优势,如部门间更为紧密的互动、较短的沟通路径、较好的人际联系、更容易统一的企业文化及更强的自我识别等。这些优势能够使沟通变得更为容易,使企业更容易在认识上取得一致,认识上的一致是与中小企业实施更为积极的环境策略高度相关的一项组织能力。

2.2 创新层面的变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劳动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大,中小企业在宏观上更为重视且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创新活动中,以此来加强它们的竞争优势。一些研究者也注意到了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所具备的一些其它优势,Craig等[12]报道在特定情况下中小企业较大型企业而言能够拓展出更多的操作层面的经验与技能,同时也可能获取更多的有关客户的知识。这些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加强企业实施创新的作用。此类情况在企业依赖于利基市场时更容易发生。Silvia等[26]则将中小企业创新的优势归因于其特有的灵活性以及较少的官僚主义色彩。 Christensen等[27]也认为,中小企业相对大型企业在转变企业流程、价值取向以及文化上具有较多的灵活性,这一点对于企业实施创新尤其是”破坏性创新”及具有重大转变特征的创新尤为重要。

2.3 企业资源及外部联系方面的变化

少量文献报道了中小企业在资源及外部联系的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Samuel等[2]报道了一种新型的中小企业网络,此种网络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小企业在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的劣势。此外, Aragn-Correa等[28]也注意到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在管理外部关系上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中小企业在外部关系处理上特有的灵活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在此方面存在的劣势,这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推行积极环境策略产生积极影响。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以往实证性研究文献的回溯,总结了影响中小企业作出积极环境选择的某些管理因素,通过这些因素的分析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大多数中小企业在环境策略选择上较为消极的现实原因。此外,在当今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中小企业在实施积极的环境策略方面也在发生一些积极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强化了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在实施积极环境策略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则弥补了中小企业在资源、创新及外部联系等方面的劣势。此种变化,将对中小企业实施积极环境策略产生积极的潜在影响。

由于中小企业在企业规模,内、外部条件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异质性,很难得出某个因素对特定企业环境选择影响的精确贡献。此外,学界对中小企业实施积极环境策略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上也存在争议。因此,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尤其在中国,应在对同质性中小企业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加强环境选项区分的研究。另外,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企业环境策略实施效果是各影响因素协同作用下的综合效应,增加了影响企业环境策略选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厘清主控影响因子及其临界条件,也是国内外在该领域研究上的一个重要方向及挑战,而本文提出的一些因子及其变化可作我国在此方面研究的一个起点。

[1] OECD Publications Service. OEC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outlook[M]. 2. rue Andreé-Pascal, 75775 Paris Cedex 16, France: OECD, 2002.

[2] Samuel B Moore, Susan L Manring. Strategy development i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for sustainability and increased value creation[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9,17: 276-282

[3] Le Pochat S, Bertoluci G, Froelich D. Integrating ecodesign by conducting changes in SME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7, 15(7): 671-680.

[4] 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moting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focus area, brief issue [M].Atar Roto Presse SA, Switzerland, 2007.

[5] Hillary 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the environment: Business imperatives [M]. Sheffield: Greenleaf Publishing, 2000.

[6] Calogirou Constantinos, Stig Yding Sørensen, Peter Bjørn Larsen, Stella Alexopouloul. SME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the European Union[M]. PLANET SA and Danish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Published by European Commission, DG Enterprise and Industry, 2010.

[7] Schaper M. Small firm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edictors of green purchasing in Western Australian pharmacies[J].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 2002, 20: 235-251.

[8] 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an SMEs and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Observatory of European SMEs, No.4[R/OL]. [2004-05-08].http//www.europa.eu.int/comm/enterprise/enterprise_policy/analysis/doc/smes_observatory_2002_report4_en.pdf.

[9] ECOTEC research and consultant. Report on SMEs and the Environment[R]. European Commission, DG Environment, Brussels, 2000,60: 44-48,.

[10] Hart S L. A natural-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5, 20: 874-907.

[11] Azzone G, Noci G. Identifying effective PMSs for the deployment of ‘green’ manufacturing strateg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1998, 18 (4): 308-335.

[12] Craig M. Parker, Janice Redmond, Mike Simpson. A review of interventions to encourage SMEs to make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2009, 27(2): 279-301.

[14] Hitt M A, Hoskisson R E, Harrison J S. Strategic competitiveness in the 1990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U.S. executiv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1991, 5: 7-22.

[15] Rangone A. A resource-based approach to strategy analysis in small-medium sized enterprises[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999, 12: 233-248.

[16] Alberti M, Caini M, Calabrese A, Rossi D. Evaluation of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a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00, 38 (17): 4455-4466.

[17] Hausman, A. Degree of novelty of innovation among small businesses: theory and proposi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5, 34: 773-782.

[18] Cohen W M, Levinthal D A. Innovation and learning: the two faces of R&D[J].Economic Journal, 1989, 99: 569-596.

[20] Theyel,G.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2000, 20 (2): 249-266.

[21] Noci G, Verganti R. Managing ‘green’ product innovation in small firms[J]. R&D Management, 1999, 29 (1): 3-15.

[22] Andrea Revell, David Stokes, Hsin Chen. Small businesses and the environment: turning over a new leaf?[J].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10, 19: 273-288.

[23] Kogut B, Zander U. What firms do? Coordination, identity, and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 1996, 7: 502-519.

[24] Johansson A M. Opportunities and obstacles faced by SMEs in adding Design for Environment[M]. IIIEE. Lund, Sweden, Lund University, 2000.

[25] Lichtenthaler U. Open innovation in practice: an analysis of strategic approaches to technology transactions[J].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08, 55 (1): 148-157.

[26] Silvia Massa, Stefania Testa. Innovation and SMEs: Misaligned perspectives and goals among entrepreneurs, academics, and policy makers[J]. Technovation, 2008. 28: 393-407.

[27] Christensen C, Overdorf M. 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disruptive change[J]. Th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0, 78(2): 66-76.

[28] J Alberto Aragn-Correa, Nuria Hurtado-Torres, Sanjay Sharmac, Víctor J. García-Morales. Environmental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in small firm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8, 86: 88-103.

猜你喜欢
层面环境策略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我说你做讲策略
环境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环保科技2014年4期

环保科技的其它文章
什么是食品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