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普京主义的高峰与退潮

2014-04-03 08:08赵楚
博客天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车臣格鲁吉亚主义

赵楚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导致俄罗斯转型,转型的一个最棘手课题是,前苏联的制度崩溃带来内部社会结构的粉碎,而解体的惯性使过去高压政策下勉强维持的地区和族群利益凸显出来,这一问题在高加索地区表现为车臣等地区的分离倾向。

质言之,当时吃力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与普遍的社会贫困相结合,使俄罗斯精英阶级对是否能维护俄罗斯统一国家,进而保持俄罗斯作为全球大国地位产生了深度焦虑。

普京总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台的。

推动普京上台和连续执政的是充满宏大历史记忆的俄罗斯精英阶级和当时水深火热的普通大众,因此决定了普京主义政治的主调是两个:对内通过强力措施重建社会秩序与国家制度效能,弹压离心倾向;而对外,除了尽力参与全球性事务,在前苏联地区,特别是在像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俄罗斯势必通过历史的联系、现实的影响和军事、经济、政治等复合手段,保持特殊地位。

依据这些基本政策理念,人们则可以很容易理解普京执政以来,直到本次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种种作为。

也许是普京和俄罗斯的运势苦尽甘来,除了社会上下阶层普遍渴望强人的心理支持外,自1994年起,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持续上涨,这给予普京主义的实行以必须的物质基础。

1999年,普京借车臣分离主义势力向高加索地区蔓延,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以不无争议的严厉手段遏制了俄罗斯继续分崩离析的危机。其后,通过左右逢源的实用主义政策,借助2008年之前全球经济新一轮迅猛增长的势头,使俄内部经济与社会得到很大恢复。这种内部的巩固很自然地把俄罗斯国家大政重心转移到普京主义的对外政策方向来,于是,人们看到了2008年奥运会之际,俄罗斯出兵格鲁吉亚,使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实质上获得了飞地。

格鲁吉亚战争可谓普京主义成型的标志。

应该看到,俄罗斯今日面临的各种地缘环境问题本是冷战的结果,因此,冷战的胜利者美国,及其欧洲伙伴对俄罗斯的有关政策不可能无关。

冷战使美国成为史无前例的全球单极霸权国家,而对美国来说,俄罗斯的复兴,或者作为全球大国重新加入国际体系是有一条红线的,那就是,作为冷战最主要成果的现行独联体和前苏联加盟国家的边界必须得到确保。扩大欧盟以及北约向东的扩展,都是这一政策的体现。这也说明今日乌克兰危机的严重性所在,也是普京主义的俄罗斯会与美欧发生实质对抗的焦点。

由于历史、地缘及现实经济利益的联系,俄罗斯在与乌克兰这样的国家关系中有自己特殊的国家利益,这是一个现实,但乌克兰等新独立国家要确保自己的独立,基于俄罗斯悠久的帝国主义和沙文主义传统,对普京主义的俄罗斯有深刻的提防,也是很自然的。

特别是在格鲁吉亚战争之后,这种猜忌和提防之心更旺盛了。

观察本次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作为,通过经济手段干预内部政治进程,利用亲俄罗斯人口和地区进行实质分离活动,政策失败后不惜出动武力,这些做法都与格鲁吉亚战争如出一辙。

从这一点说,本次乌克兰危机也可以视为普京主义高峰后的退潮起点,因为,此后,前苏联国家在安全上寻求欧美保证和更直接联系必然会成为唯一的政策选项。

事实上,乌克兰等国家的亲欧美政策本身正是害怕俄罗斯和普京的一个选择,既然无法在地理上和经济上摆脱与俄罗斯的关系,那么,在安全、政治及经济上加强与欧美的联系,这既符合欧美的政策利益,也会使自己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军事和经济之间建立明确的防火墙,以便互相平衡,这种现象在其他地区,当小国面临相邻大国时,也是常见的政策选择。

然而,这一政策对于俄罗斯来说,尤其是在冷战失败的心理阴影之下,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普京主义的俄罗斯认为这是根本削弱和遏制俄罗斯的作为,俄罗斯必须展示力量以维护其基本利益。endprint

猜你喜欢
车臣格鲁吉亚主义
新写意主义
近光灯主义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格鲁吉亚:榛子种植越来越火
车臣女“人弹”袭击警车
马斯哈多夫:再点车臣火药桶
透过百年战火看车臣——对历史上四场车臣战争的回顾与思考
俄罗斯两次车臣战争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