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的思考与建议*

2014-04-05 06:12杨锦坤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4年3期
关键词:海洋资料

杨锦坤,于 婷,2

(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 300171;2.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环境学院 青岛 266100)

随着全球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陆地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世界海洋国家纷纷把发展的目光转向海洋,海洋日益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和资源宝库。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的前提是获取准确可靠的海洋科学数据。目前,我国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开展海洋调查、观测和监测,以获取更多的海洋资料,目的是提升我国海洋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水平,逐步实现我国管辖海域和我国关注的世界大洋其他区域的“透明化”,提高我国对海洋的控制力。但是,无论从政治、军事、经济还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不可能实现对全球大洋调查或观测的常态化,而必须通过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本研究在梳理当前我国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进一步做好国际海洋资料与交换工作的措施,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1 我国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工作主要进展

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IOC)的执理会成员国,是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成立国际科学联合委员会(ICSU)海洋学资料中心的国家[1],已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的130多个海洋机构建立了正式的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关系,长期开展双边/多边海洋资料交换以及国际业务化海洋学资料收集工作。我国参加了全球Argo浮标观测计划、全球温盐剖面计划(GTSPP)、全球海平面观测系统(GLOSS)、东 北 亚 海 洋 观 测 系 统(NEARGOOS)等多项国际合作计划/项目,承建了全球海洋资料获取系统元数据服务中心(ODASMS)、东北亚海洋观测系统中国数据库、西太平洋数据与信息网络系统(ODINWESTPAC)、海洋数据门户(ODP)西太分节点等全球/区域节点,获取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全球浮标、海洋站、志愿船、卫星遥感等观测资料和公开发布的全球海洋数据集,在扩充我国海洋资料储备、推进我国海洋信息化进程和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2]。

2 新形势下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工作需求分析

近年来,随着全球Argo浮标观测计划等国际业务化海洋学合作的持续深入和世界数据系统(WDS)等一些潜在的国际合作机遇的不断涌现,我国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需求和挑战。目前我国对国际组织/计划和主要海洋国家的海洋资料进展与趋势缺乏系统的追踪分析,国际海洋资料源的收集管理工作相对离散[3],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工作仍需进一步全盘谋划,亟须深入研究当前全球海洋资料分布、获取渠道以及国际海洋资料政策、技术标准等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最大限度实现全球海洋资料的收集、处理、评估、整合、管理和应用服务,持续提升我国海洋信息化水平。

3 完善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工作的建议

基于已有基础和新的需求,我国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工作应紧密围绕我国海洋外交政策[4],大力拓展合作交流渠道,狠抓资料源头建设,发展资料信息技术,完善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外事管理,从而实现国内和国际业务协调发展。

3.1 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政策研究分析

追踪收集国际海洋资料政策,分析其价值并有选择性的翻译,为权衡我国参加各项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活动的利弊、捕捉国际交换与合作时机提供决策信息支撑。同时基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海洋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考虑,研究完善我国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的政策和对策,提出我国可在对外活动中公开的海洋资料和信息产品清单建议,为通盘布局我国海洋资料对外交换与合作工作、逐步改变目前 “中国海洋资料不共享和共享少”的国际局面提供科学有力的信息保障。

3.2 国际海洋资料源建设与规划

动态追踪全球海洋资料获取更新、检验评估、整合处理、管理应用和共享服务的进展和发展趋势,厘清能够获取和有可能获取的国际海洋资料源,建立国际海洋资料源清单目录,为国际海洋资料获取提供全面、明确的信息支持。与此同时,收集国际海洋资料领域的方案、规范和手册,进一步研究建立我国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技术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可获取资料的数量、种类、分布等信息,为我国海洋观测体系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支撑。

3.3 国际海洋资料获取更新与管理

借助我国已开展的国际交换与合作工作基础,结合国际海洋资料资源清单目录,有计划地开展全球范围内实时/延时、历史海洋资料及其相关产品的收集、处理和质量控制,建立形成资料处理、管理和服务一体化的长效运行机制。研究国际海洋资料检验评估技术,通过客观分析、数值计算和对比验证等方法,开展各来源各类国际海洋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等检验评估,提出资料评价结果和使用建议。针对众多来源、时空分散、基于不同标准处理形成的国际海洋资料,按照海区和学科要素开展整合处理,最终形成标准统一的、时空连续完整的国际海洋综合数据集和各类要素数据集,以及不同时空分辨率的网格数据集和基本图件产品,为我国海洋资料对外交换与合作和对内管理与服务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

3.4 国际海洋信息技术合作与交流

通过有针对性的外事活动构筑国内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框架,建立并完善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机制,扩展国际视野,开展海洋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海洋资料处理、分析、评估、预测和管理等技术方法,提升我国海洋科技的整体实力。同时基于国际海洋学院西太区域中心等有利条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开展全球范围高级别的海洋信息技术交流和培训,提高我国在国际、区域和国家各层面海洋合作的参与度,研究完善我国海洋信息技术和产品研发技术体系,快速提升我国海洋信息技术水平。

3.5 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服务

基于我国海洋资料和信息安全的根本要求,坚持资料对等和互利合作的原则,开展国际海洋数据和信息的交换与合作,履行我国的国际义务,并通过全球/区域间的资料合作,借助参与国际计划的方式进一步打通国家间的合作渠道。同时,基于海洋环境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等建设和运行,面向国内用户提供及时全面的全球海洋数据与信息产品共享服务。

3.6 外事活动统筹规划和管理

进一步统筹规划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领域外事活动,具体制定每年外事活动计划和目标,明确外事对象和拟达成的合作意向。通过出访和邀请等多种方式,在参加国际会议的基础上,有计划地与世界主要海洋国家的海洋资料中心和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开展深入的沟通交流,邀请国际组织/合作计划的秘书、主席和各国海洋资料中心重要官员及有学术威望的专家学者等人员来访,频繁在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领域表达中国的声音,逐步融入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的核心圈,力争参加并逐步主导国际海洋 “游戏规则”的制定和实施。

4 结束语

海洋资料是人类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基础,也是世界各国抢夺最激烈的宝贵战略资源。进一步完善我国国际海洋资料交换和合作工作,对于实现我国对全球资料共享权益的最大化,扩充我国海洋环境资料和信息储备,有效提升我国全球海洋环境保障能力,增强我国在全球海洋合作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林绍花、陈奎英 .地球科学数据库系统(WDC-D)海洋学科数据库群建设项目[J].海洋信息,2003(1):1-3.

[2]打造信息服务平台,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服务: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简介[J].太平洋学报,2012,20(7):F0002-F0002.

[3]刘志杰,殷汝广,相文玺,等 .海洋资料管理制度研究[J].海洋信息,2010(1):5-7.

[4]李海清 .全面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积极开展国际海洋合作[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3):7-9.

猜你喜欢
海洋资料
出发,去看看未来的海洋
IQ Test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Endless Waves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海洋之歌》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