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2014-04-05 12:25张冬梅王圆圆
山东农机化 2014年1期
关键词:社会化农机土地

张冬梅 王圆圆

泰安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张冬梅 王圆圆

一、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泰安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机合作社成为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合作社296家,社员达到4881人,拥有各类农机具18951台(套),服务农户达22万多户,2013年作业面积达到328.6万亩,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先后有8家农机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9家农机合作社为山东省省级示范社,20家农机合作社为市级示范社。

近年来,在深化农村服务体制改革中,泰安市农机部门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农户利用原有的农业机械、库棚、土地、资金等资产,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协会、农机联营户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农机合作社为龙头的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大显身手,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推动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旱排涝、运送物资和粮食丰产丰收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特点

(一)发展速度快,势头猛。按照各级农机主管部门的要求,采取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项目实施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乡镇农机站、农机协会、农机联营户和农机大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走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路子。农机合作社发展速度快,势头猛。仅今年在工商部门新注册农机合作社就达40多家。

(二)投入创建多元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大幅增加后,农村成立农机合作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合作社标准化建设补助资金等项目为依托,社员以现金、土地、机械等形式入股,逐步形成以国家资金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管理运行逐渐规范。农机合作社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全部经工商注册登记,有章程和较全的管理制度。在全市大力实施规范化管理,制定市级示范社的认定管理办法。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已从数量增长阶段进入量质并重提升阶段。

(四)经营服务规模发展。随着合作社的加快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从单一机耕、机播、机收服务发展到土地规模经营、“一条龙”服务,再发展到农机维修服务、水果蔬菜设施种植、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其他特色产业领域渗透。

(五)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目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农机具1.9万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930台、联合收获机3170台,农机原值达到4.4亿元,平均每个合作社拥有农业机械的原值140万元。全市大部分农机合作社拥有标准化的机库、维修间等基础设施,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趋势

(一)农机装备更新加速。多年的旋耕作业,加之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地板结化特别明显,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等减少、弱化。群众急需大功率的拖拉机实施机械化深耕(深松),急需大功率、高性能联合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推动了大功率拖拉机和新机具的更新、换代升级。

(二)土地流转规模加大。随着农机化装备水平的快速提升,农机合作社服务能力加强,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劳力及妇女提供了走出家门,从事二三产业的机会。农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农民就业门路越来越宽,客观上助推了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的速度。

(三)标准化农田建设加快。农机合作社利用自身的装备优势,整修多年来不便于行车的机耕道,改造了许多年久失修的浇灌设施、排涝抗旱水渠,重新布局改造了道路林网、拉起铁丝网,有的合作社在关键路口安装智能监管装备等,建起了高标准农田。

(四)社会化服务程度加强。农机合作社整合了目前最好的农机化资源,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提供了平台,构建了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最佳形式。各种农业先进技术率先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推广应用,并起到了较好的宣传、示范效果,同时促进了土地流转集约经营、农机和农艺结合、农机服务品牌建设的全面发展,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带动作用明显。

(五)集约化经营效益明显。农机合作社的土地集约经营,有效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保障了农机作业标准和质量、降低了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的投入成本、实现了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多赢,达到了节约成本、变废为宝、环境保护、粮食增产、农民增效的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形成良性互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规模较小。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因为资金投入不足,拥有的多为拖拉机、小麦、玉米收割机、犁、旋耕机等普通机械设备,而高效、低耗、环保、多功能的先进机械设备少,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

(二)服务领域狭窄。多数农机合作社仅从事农田作业和农田运输,只是在三夏、三秋季节忙一阵,其它时间大部分机械闲置在家,机械利用率不高。因为没有其他经营项目,入社社员也是只忙两季,人力资源也没有充分发掘和利用。

(三)社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社员大多都是农民,管理上仍然是松散型管理,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经营理念,缺少长远的发展规划,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产粮区域农机合作社发展较好,而经济作物种植区发展较慢,质量也不高,这与经济作物机械化程度低有关。

五、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建议

一是强化基础建设,优化设备结构。充分利用农机补贴政策,优先支持农机合作社增加装备、扩大规模。支持农机合作社加强基础建设,出台合作社用地相关优惠政策,规范建设办公场所、机库房、维修车间等。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合作社管理、培训、安全教育、作业质量、机具维修保养等规章制度,形成有岗位就有责任、有作业场所就有管理制度的产权明晰,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系。

三是拓展服务领域,提高经营效益。引导农机合作社积极承包流转土地,积极开展订单作业、合同作业、承包作业和“一条龙”作业服务,积极组织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拓宽农机作业市场,延长作业时间,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增加农机作业收入,积累农机资本。

四是抓好培训宣传,提升社员素质。强化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培养,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力。加强对合作社技术骨干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技术操作和维修保养能力。

五是做好长远规划,增强持续发展能力。按照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坚持质、量并重,帮助合作社科学制定建设规划、管理章程、财务制度和作业标准等,搞好农机具选型配套,增加服务项目,增强农机合作社持续发展能力。

贾晓丽虽然号称“女汉子”,但她也是个手巧、心细、十里八乡有名的种田“好把式”。这些年,由于农村外出打工人数的剧增,土地无人耕种,甚至出现了“贴钱倒租”和“抛荒”现象。于是她就为上班族进行“代耕”、“代种”、“代管”和“代收”,在当好“农田保姆”的同时,目光敏锐的贾晓丽看到了商机,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集约化管理,实现规模化种植,将土地效益发挥到极致,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猜你喜欢
社会化农机土地
沃得农机
我爱这土地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不一样的农机展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