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临床症状与防治

2014-04-05 14:10闫红涛郭林涛河北省馆陶县畜牧水产局057750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11期
关键词:牛瘟兽疫分泌物

闫红涛 郭林涛(河北省馆陶县畜牧水产局 057750)

小反刍兽疫临床症状与防治

闫红涛 郭林涛(河北省馆陶县畜牧水产局 057750)

小反刍兽疫是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型传染疾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兽,特别是山羊和绵羊。1940年在象牙海岸首次发现,1972年确认为新病“小反刍兽疫”。近年来我国及周边国家小反刍兽疫情多发,呈地方性流行。本病流行猖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对山羊生产和畜牧经济造成严重损失。该病为国际兽疫局规定的A类疾病,同时也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

1 病原及流行病学

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是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成员,同属还有牛瘟病毒、犬瘟热病毒、海豹瘟病毒等。PPRV主要是侵害淋巴组织及消化道上皮组织、以突然发热、眼鼻排出分泌物、口腔溃疡、呼吸失调、咳嗽、腹泻和死亡为特征。PPRV有4个群,但只有1个血清型。病毒粒子近球形,有囊膜和纤突,为单股负链RNA病毒。感染山羊尸体在4℃保存8d后,可从淋巴结中分离到病毒。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用一般的消毒液均能杀死病毒。本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动物,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本病山羊易感性最高,其次是绵羊。感染后的动物的潜伏期为4~5d,最长21d;如同其他动物传染病,首次入侵时,所有感受性羊群即大爆发,一旦常在后,变为散发,随季节性羊羔的出生而病例增加。

2 临床症状

PPR是小反刍兽的一种以发热,眼、鼻有分泌物,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的急性病毒病,该病临床症状和牛瘟相似,但只有山羊和绵羊感染后才出现症状,感染牛则不出现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多为4~6d,发病急,高热可达41℃以上,持续3~5d,病畜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鼻镜干燥,口鼻腔分泌物逐渐变成脓性黏液,症状可持续14d。发热开始的4d内,口腔黏膜先是轻微充血及出现表面糜烂,大量流延,牙床下方黏膜小区坏死,迅速向牙龈、颊、口腔乳突、舌等黏膜蔓延。坏死组织脱落,出现不规则且浅的糜烂斑。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怀孕羊可能流产。随之体温下降,因二次细菌性感染出现咳嗽、呼吸异常,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不超过50%,幼年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超急性病例可能无病变,仅出现发烧及死亡。

3 病理变化

患畜可见结膜炎、坏死性口炎等肉眼病变,在鼻甲、喉、气管等处有出血斑,严重病例可蔓延到硬腭及咽喉部。皱胃常出现病变,病变部常出现有规则、有轮廓的糜烂,创面红色、出血。而瘤胃、网胃、瓣胃很少出现病变,肠可见糜烂或出血,大肠内,盲肠、结肠结合处出现特征性线状出血或斑马样条纹,淋巴结肿大,脾脏出现坏死灶病变,原发性的支气管肺炎显示为病毒感染,具有诊断的意义。

4 诊断要点

(1)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剖检病变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2)样品采集,以拭棒采取结膜炎分泌物及鼻、口腔及直肠等拭子,以及剖检采取淋巴结、扁桃腺、脾、肺、大肠等组织块,冷藏输送至实验室。供病理切片组织则以10%中性福尔马林液保存及输送。另采取抗凝血剂之全血,供病毒分离、血液学及血清学使用。(3)鉴别诊断:小反刍兽疫诊断时,应注意与牛瘟、蓝舌病、口蹄疫、急性消化道感染症、羊痘做鉴别。

5 疫情处理

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靠疫苗免疫防控。一旦发生本病,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按照一类动物疫情处理方式扑灭疫情。

S858.99

B

1007-1733(2014)11-0058-02

2014–08–19)

猜你喜欢
牛瘟兽疫分泌物
随文明而来的病毒,人类只成功消灭过两种
牛瘟病原分析及其诊控方探讨
全球牛瘟根除—牛瘟的历史
浅析小反刍兽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根系分泌物解铝毒作用研究进展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花生根系分泌物的鉴定和化感作用研究
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国际组织近期加速推进牛瘟病毒销毁进程
浅谈小反刍兽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