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学的非特征性表现

2014-04-05 15:55宋明艳于龙刚
山东医药 2014年29期
关键词:特征性真菌性鼻窦

宋明艳,李 娜,姜 彦,于龙刚

(1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青岛266071;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真菌性鼻窦炎(FRS)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导致的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其术前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结果为确诊的金标准。FRS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术前鼻窦内病理取材不方便;而CT检查简单易行,气腔结构又可提供良好对比度,在显示鼻窦解剖结构、骨质改变及病变范围方面非常优越,故疑似FRS患者术前均常规行鼻窦CT检查[1]。但部分FRS患者的CT影像学缺乏特征性表现,容易漏诊或误诊。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FRS患者CT影像学的非特性表现,旨在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FRS患者109例,男48例、女61例,年龄19~83岁,病程4个月~20年。合并糖尿病7例。临床表现为鼻塞67例,流脓涕46例,涕中带血或干酪样分泌物27例,头面部疼痛或麻木感18例,鼻腔异味或嗅觉减退13例,伴变态反应性鼻炎症状12例,无明显自觉症状、CT检查偶然发现2例。术前鼻部检查:中鼻甲、钩突弯曲肥大或鼻中隔偏曲57例,鼻腔新生物(如干酪样或泥沙样物、鼻息肉、鼻甲息肉样变等)25例,脓性分泌物潴留31例,鼻窦压痛25例,未见明显异常11例。患者均行鼻内镜下病变鼻窦开放术,解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狭窄,保留水肿黏膜,局部负压吸引并加压冲洗,彻底清除窦内干酪样物并送检。

1.2 CT检查方法 术前均行鼻窦冠状位及轴位的CT平扫,分别以听眶线及颅底垂直线为基线。同时采用骨窗及软组织窗显示鼻窦病变范围、骨质结构改变及软组织密度改变等情况,以骨窗为主。设定骨窗窗宽2 000 HU、窗位400 HU,软组织窗窗宽2 000 HU、窗位400 HU,层厚5 mm,层间距5 mm。

2 结果

2.1 CT影像学表现 ①病变侵及单侧上颌窦67例,单侧蝶窦9例,单侧筛窦4例,双侧上颌窦7例,双侧蝶窦2例,双侧筛窦2例;同时累及上颌窦、筛窦7例,蝶窦、筛窦8例;全组鼻窦3例。②窦壁骨质改变:骨质不同程度增生硬化34例,以上颌窦前壁为主;骨质局限性破坏吸收17例,以上颌窦内侧壁为主。③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异常:钩突偏曲或肥大22例,鼻中隔偏曲39例,中鼻甲反向弯曲或气化31例。87例FRS患者表现为特征性的高密度不规则钙化影,与窦壁无密切关系;其他22例无上述特征性改变,其非特征性表现为病窦内填充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高软组织影,多伴骨壁压迫性破坏吸收或骨质增生。

2.2 术前诊断情况 具有特征性CT表现的87例患者中,术前确诊87例(100%),其中CT检查确诊66例(76%)。具有非特征性CT表现的22例患者中,术前仅确诊3例,14例诊断为鼻腔鼻窦占位或肿物、5例诊断为慢性鼻窦炎或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T检查提示不除外真菌感染18例,提示慢性鼻窦炎或鼻腔鼻窦肿物4例。

2.3 病理学诊断及分类 患者术后均行病理检查,采用HE染色,光镜下多可见真菌团块、坏死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及呈慢性炎症表现的黏膜组织,并找到菌丝或孢子。根据形态学特征鉴定菌种:曲霉菌89例,毛霉菌11例,未明确霉菌9例。69例曲霉菌、11例毛霉菌及7例未明确霉菌感染者CT表现呈特征性,其他患者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

3 讨论

FRS为临床常见疾病,多在机体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时致病,尤其易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存在缺陷时发生[2,3],以曲霉菌为主[4],窦腔多被真菌及其代谢产物堵塞。FRS的发生与鼻窦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通气引流障碍密切相关;慢性炎症刺激可导致窦壁骨壁增生硬化,真菌在窦口及内侧壁骨质生长,长期压迫导致窦口阻塞或扩大且出现骨质破坏吸收,从而加重引流障碍,协同外界低氧、低热、潮湿的环境,形成恶性循环导致FRS[5,6]。本病以上颌窦多发,蝶窦、筛窦次之,额窦最少,亦可同时累及多个鼻窦。

FRS早期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如鼻塞、流涕、涕中带血等症状,因表现多不典型甚至无明显自觉症状,与普通鼻窦炎相比无特殊症状,患者常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就诊,易被误诊或漏诊。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CT检查的辅助作用日趋明显。病窦内的真菌及其代谢产物在早期仅表现为分泌物增多,CT检查显示均匀的低密度影,难以与普通鼻窦炎区分。在病变迁延过程中,代谢物中的钙盐,铁、镁等重金属不断沉积,高蛋白低水分浓聚物增多,混合真菌、出血、坏死黏膜等形成典型真菌团块,即窦腔或鼻道内黄褐色干酪样、泥沙样团块或果酱样黏蛋白[7]。此时,其特征性CT影像学表现为窦腔软组织密度团块影中央的斑片状、条索状或点状的不规则高密度钙化影。本组87例FRS患者具有特征性CT表现,大部分为中央型钙化,与窦壁无密切关系;而在非特征性CT表现中,钙化带多位于病变外周,较散在,呈蛋壳样[8]。

FRS除通过临床表现以外,还可通过CT影像学的病变密度、范围及病窦骨质改变等方面与以下疾病鉴别:①细菌性鼻窦炎。鼻窦内易潴留脓性分泌物,CT显示窦内可见气液平面及肥厚黏膜,高密度钙化影、骨质破坏及窦口结构异常较少见[9]。②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多单侧发病,病程进展较快,早期即有周围组织受累表现。CT检查显示窦腔明显扩大,腔内均匀低密度的块状影,多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不清,侵犯范围广,伴明显骨质破坏,溶骨为主,可呈各种形状甚至完全消失[10]。少数可见钙化影,但多为粗大条片状。③鼻窦炎性息肉。CT表现多为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形态规则的软组织密度肿块,生长较局限,不伴骨质破坏、钙化影及窦口异常结构。

真菌感染类型不同或病变阶段不同,CT影像学表现不完全相同。病窦内钙化影可视为本病的特征性CT表现,且能明显提高本病的确诊率。本组109例FRS患者中病窦钙化率达80%,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1,12],具有此 CT表现的 87例患者中,临床确诊率为100%。当CT表现为非特征性时,窦腔填充的不同密度软组织影,骨壁增生硬化或破坏吸收情况,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异常表现,亦有助于初步诊断本病。同时注意在病程、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等方面与相似疾病鉴别,可有效降低误诊及漏诊的可能性。MRI检查虽对钙化及骨结构显示不及CT敏感,当真菌侵袭窦腔外组织,如颅内、眼眶及颌面深部时,MRI检查效果优于CT,且对真菌病变信号低于一般信号有鉴别意义,必要时行MRI检查辅助诊断。当采取多种鉴别手段仍难确诊时,可行手术探查,送检组织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1]李锋,刘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应用价值[J].广东医学,2010,31(16):2102-2103.

[2]李春晖.CT诊断真菌性鼻窦炎100例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4):940-941.

[3]赵毓,姚磊,周爱升,等.真菌性鼻窦炎47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38):71-72.

[4]李云川,鲁辛辛,张罗,等.真菌性鼻窦炎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的对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2):2253-2256.

[5]李晓波,赵桐,陈孝柏.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价值[J].医学信息,2013,26(6):114-115.

[6]杨建发,吴恒俊,李伟军,等.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鼻—鼻窦炎21 例临床体会[J].微创医学,2011,6(2):137-138.

[7]施思斯,张超,虞幼稚,等.111例非侵袭性真菌球性鼻及鼻窦炎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23):1084-1085.

[8]Yoon JH,Na DG,Byun HS,et al.Calification in chronic maxillary sinusitis:comparison of CT findings with histopathologic results[J].Am J Neuroradiol,1999,20(4):571-574.

[9]Deshzo RD,Qbrien M,Chapin K,et al.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mycetoma[J].J Allergy Clin Immunol,1977,20(4):571-574.

[10]王德全.真菌性蝶窦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1):1595-1597.

[11]孙健,孙士铭.鼻窦真菌病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09,31(19):2582-2583.

[12]吴峰,杨明思,林齐铭.CT扫描在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价值[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7,13(2):143-144.

猜你喜欢
特征性真菌性鼻窦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临床因素分析及宫腔镜下特征性差异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祁连山南坡不同耕地类型土壤理化特征性分析
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
深圳市龙岗区麻疹发病时间与节气特征性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