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2014-04-05 17:22杨梦凡审校吴云川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
陕西中医 2014年1期
关键词:汤加减溃疡性大肠

杨梦凡 审校 吴云川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以下简称UC)临床特点为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黏液血便、腹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且易反复发作,难以从根本上治愈,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目前西药治疗上主要是以阻断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功能的治疗为主,并没有特效方法。治疗的基本目标是消除症状和维持无症状的状态。但治疗费用高、复发率高、副作用大,患者难以耐受。通过临床观察及文献查阅,中医药治疗本病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降低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及安全性等方面,总体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UC在中医文献中无相同的病名,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肠澼”的记载,症状包括“便血”、“下白沫”、“下脓血”等,与UC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后又有医家认为,症状短期发作,活动期、缓解期交替出现的慢性复发型,应属中医痢疾之“休息痢”;症状持续发作,不能缓解的慢性持续型,则属于中医痢疾之“久痢”。现代医家在治疗本病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掌握了较多的临床治疗方案,如:辨证治疗、专方专治、灌肠、足疗、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不明显,体现出中医药在其治疗本病中拥有广阔的前景。现将近几年的材料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从古至今,对其病因病机的研究一直都是医家争论的要点。隋代《诸病源候论》指出:“热毒乘经络,血渗肠内,则变为脓血痢,热久不歇,肠胃转虚,故痢久不断。”《医宗金鉴》曰:“泻皆成于湿,湿皆本于脾虚。”《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而泻痢作矣。”沈洪[1]认为UC发病机制主要为邪阻大肠,致其传导失司,气滞血阻,肠络受损,下便脓血。病理性质有寒、热之分;病理因素包括湿、热;病位涉及大肠、肝、脾及肾。缓解期多有脾肾两虚、肺气失调、大肠不固、湿热留恋;活动期为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肉腐血败之病理变化[2]。朱生樑[3]认为本病属“休息痢”范畴。对其病因病机,总结为为“虚、湿、气、瘀”四字。王庆国[4]认为UC的产生是由于机体脾阳虚弱,湿热内蕴,并且还与患者的情志变化关系密切。肝郁气滞,而伤脾土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

2 中医主要治疗方法

2.1 辨证论治 本病临床以正虚邪恋,虚实夹杂证多见,溃疡性结肠炎在不同患者、不同阶段的病理机制各有区别,治疗时应随证易法、同病异治。陈治水[5]用芍药汤加减,治疗大肠湿热型UC;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瘀肠络型UC;用真人养脏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UC;用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UC;驻车丸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阴血亏虚型UC。翟文炜[6对]UC的辨证施治如下:①大肠湿热型,辨以清热燥湿、健脾和胃,白头翁汤加减;②肝郁气滞型,辨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痛泻要方合柴胡疏肝散加减;③脾阳不振型,辨以温阳益气、健脾止泻,补中益气汤加减;④脾肾阳虚型,辨以健脾温肾,助阳固涩,四神丸合真人养脏汤加减。赵克华[7]将本病辨为:脾虚湿热型,四君子汤合白头翁汤加减;脾肾阳虚型,真人养脏汤加减;阴血亏虚型,驻车丸合归脾汤加减;肝脾不和,痛泻要方加减。任金枝[8]等将本病分为四型:①脾胃气虚型,参苓白术散加减;②脾肾阳虚型,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③肝郁脾虚型,以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④大肠湿热型,芍药汤加减。张相安[9]将本病分为:①脾虚湿盛型,肠健平加减;②湿热蕴结型,肠清舒加减;③肠腑血瘀型,理肠宝加减;④脾肾两虚型,肠怡舒加减;⑤肝郁乘脾型,肠舒安加减;⑥气血两虚型,肠谷康加减。

2.2 专方专药治疗 一些医家根据自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并且结合多年临床用药经验,开辟了一条条特色的治疗途径。针对UC的某型或某几型,采用独特的处方或者特殊的药物制剂,临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张雅明[10]针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时,自拟清肠健脾方:方中党参、淮药、炙黄芪、炒白术、炙鸡内金、香谷芽健脾益气;黄柏、马齿苋、白花蛇舌草清热化湿。王正君[11]等用蜈蚣、乌药、白芍、儿茶、甘草、紫河车、海螵蛸、建曲、黄连组成结肠汤内服,用疏肝健脾类中药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3.3%。杜晓泉[12]自拟健脾和肠汤内服,方中用党参、炒薏仁、白术、麦芽、鸡内金、陈皮、半夏、灵芝、阿胶、败酱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2例,总有效率88%。

2.3 中药灌肠治疗 对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特别是直肠型,采用中药浓煎液保留灌肠的方法,使药物直达病所,治疗效果立竿见影。国医大师徐景藩以地榆30g,石菖蒲20g,白及10g三药相结合组合成方,浓煎至100~150mL,温度在38~40℃,接近人体自身温度,在患者临睡前,排空大小便后,取左侧卧位,臀部垫至20cm高,用每min60滴的速度将灌肠液滴入肠中,肛管插入深度不少于15cm,结束后,左侧卧位5min后改为平卧位5min,再右卧位5min,最后再平卧,1d1次,连续治疗5d,休息2d后继续灌肠,一般4~6个疗程即可治愈。

2.4 足疗方治疗 人的足部血络丰富,经脉和脏腑相通,中药足疗方可与内服方药一起使用,增强疗效,国医大师徐景藩认为,足疗可调气活血,凉血止血,对于热毒盛者加用清热解毒药,用仙鹤草、地榆、白头翁、鸡冠花、鬼针草各30g,川芎10g,虎杖、当归各15g,红花6g组成足疗方,水温控制在60~70摄氏度,并不断加热水,保持温度,浸泡以没过踝部为宜,并用双脚掌和脚背互搓,动作和缓、连贯,每次20min左右为宜,1d2次,饭前和饭后30min不宜进行,此法在临床应用中也十分有效。

2.5 针灸疗法 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针刺疗法可增加细胞黏附因子的含量,从而促使炎症细胞的吸收,减少肠道组织的损伤,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的愈合。刘兴山[13]取用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穴位:大肠募穴上巨虚;胃经募穴中脘;胃经要穴足三里。配合灸神阙等穴进行针刺。治疗UC 62例,总有效率100%。王松梅等[14]认为神阙穴,乃人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常灸此穴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主治久泄不止,肠鸣腹痛;并将一些健脾行气,活血止痛的药物研磨成粉,在药末上放置艾柱点燃 ,连续灸3~5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总有效率86.7%。刘瑛等[15]取胃募穴中脘;大肠募穴上巨虚;大肠的背腧穴大肠俞;胃经要穴足三里及局部的气海、天枢,并配合附子、肉桂的温阳,丹参、红花的活血,木香的行气之功,用隔药灸的方法治疗65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0.18%。

2.6 推拿治疗 推拿对调节人的植物神经功能,抑制迷走神经的兴奋,进而缓解肠道平滑肌的痉挛,解痉止痛,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能减少黏膜液体的分泌,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肠粘膜的炎性反应,促进溃疡面血管再生,使肠粘膜修复,溃疡愈合。彭强[16]应用推拿治疗UC 65例,腹部由中脘穴渐移至关元穴,先全掌按揉,后用一指禅推法,再用拇指按揉关元、气海、双侧天枢穴,最后施掌振法于神阙穴。背部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先点按两侧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再施平推法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吕明等[17]用推拿三步九法结合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6例,总有效率为97.8%。

3 优势及问题探讨 综上所述,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多,与西医药对比,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①长期维持缓解,降低复发率,②中医药治疗UC的副作用小,③方法多样,可制定个体化方案,④中药具有抗炎、黏膜保护、抑制免疫反应、调整肠道运动、改善机体内环境等多种作用。希望通过中医药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改变流行病学的自然进程,并因此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对我国医保的经济负担。

虽然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确切,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①对于中医药治疗UC的疗效评价,缺乏统一的判定疗效的综合标准。②现代医学对于UC维持治疗的时间尚无定论,可能是2~4年,也有可能是终身服药,如何制定中医药治疗UC的疗程的以及药物如何减量的问题,也应有统一的标准。③中医辨证到目前为止分型没有统一的认识标准,缺乏统一的研究方向。④在提高治疗规范性、保证疗效可重复性等群体规律研究方面,尚须提供更好的证据。笔者认为,采取现代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按照WHO卫生研究方法学的要求,立足于中医药理论与临床治疗学的基本特点和优势在合理应用现代医学的疗效评价标准的同时,通过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对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近期、远期疗效及其安全性作出科学评价,探索治疗本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最终形成临床实践指南并在全国范围内应用。

[1]朱 磊,沈 洪.溃疡性结肠炎不同临床表现的中医处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7):787-788.

[2]缪春润,沈 洪.沈洪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J].吉林中医药,2008,28(10):709-710.

[3]王高峰,黄天生.朱生樑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中医杂志,2010,51(1):100-101.

[4]程发峰,王雪茜,刘 敏.王庆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中医杂志,2011,52(2):166-168.

[5]陈治水.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分型和治疗[J].沈阳部队医药,2009,22(2):141.

[6]翟文炜,杨淑玲,景慧玲.辨证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96例[J].陕西中医,2007,28(9):1155.

[7]赵克华.辨证分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中医学报,2010,3(2):329-330.

[8]任金枝,李桂荣.中医辨证加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8例[J].陕西中医,2009,30(10):1368-1369.

[9]张相安.辨证分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9例[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0):71-72.

[10]张雅明,张冬梅.自拟健脾清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型的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8):35-36.

[11]王正君,张海燕.结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2例[J].陕西中医,2005,26(1):37-38.

[12]杜晓泉.健脾和肠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2例[J].陕西中医,2006,27(1):50-51.

[13]刘兴山,胡英华.合募配穴结合灸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2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5,21(271):39.

[14]王松梅,李兴国.神阙隔药灸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2):97-99.

[15]刘 瑛,谭振纹.隔药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5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7,39(12):21-22.

[16]彭 强.推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5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13(6):48-49.

[17]吕 明,刘晓艳.推拿三步九法结合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9):9521.

猜你喜欢
汤加减溃疡性大肠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自拟消银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