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下注射5-FU对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形成的疗效分析*

2014-04-05 17:16翟清磊
关键词:小梁结膜眼压

翟清磊

(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眼科,新疆 伊利 835000)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作为治疗青光眼最常见的手术之一,目的是通过手术在球结膜下形成长期有功能的滤过泡,而包裹型和瘢痕型为功能不良或无功能滤过泡,是小梁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若该病症不及时处理将导致患者眼压升高,视力受到损害,因此对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使其转化为功能性滤过泡,可以显著地提高抗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1]。本研究选取我科2007年3月至2012年2月行小梁切除术后因滤过泡形态及眼压控制不良的患者,对其采取结膜下注射5-FU的治疗方法,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进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手术后因滤过泡形态以及眼压控制不良的患者34例(37眼)实施结膜下注射5-FU治疗,其中男性16例(18眼),女性18例(19眼),闭角型青光眼12例,开角型青光眼13例,外伤性青光眼9例。

1.2 方 法

使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进行表面麻醉3次,冲洗结膜囊后开睑,使用1 ml针管抽取0.2 ml 5-FU以及0.1 ml 0.2%利多卡因,滤过泡边缘5~1 0mm处进针,结膜下潜行进针至滤过泡,刺破并分离滤过泡周围的粘连组织,针刺分离以后在滤过区旁的结膜下注射0.2 ml 5-FU以及0.1 ml 0.2%利多卡因,抽出注射器后,用棉签按压住针眼3 min,冲洗结膜囊,术后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治疗;根据滤过泡形态以及患者的眼压情况确定注射的次数以及下次治疗的时间,一般注射3~5次,最多不超过8次,在治疗间歇期配合每天按摩眼球3次。

1.3 滤过泡形态及疗效判定

滤过泡的形态评定根据Kroufeld分型法分为以下4型,其中I型和II型为功能性滤过泡,III型和IV型为非功能性滤过泡,I 型:微小囊状型,滤过泡泡壁薄,可见弥漫囊状隆起,表面贫血,近角膜缘处可见分房状微小囊;II型:弥漫扁平型,滤过泡泡壁厚实,呈弥漫性微隆起状,表面有细小的新生血管;III型:缺如型,滤过泡呈扁平状,与巩膜有粘连,表面有着较丰富的新生血管;IV型:包囊型,滤过泡壁厚实,有坚实的瘢痕形成,表面及周围充满新生血管[2]。在本组34例(37眼)患者中,经鉴定其滤过泡形态均为III型或者IV型。

疗效判定:到随访期满时(6个月),若患者治疗后眼压低于21 mmHg则为完全成功;若患者需要使用1种抗青光眼的药物才能使眼压保持在21 mmHg以下,为部分成功;若若患者需要使用2种或以上抗青光眼的药物使眼压小于2 mmHg或者大于21 mmHg,为失败。

2 结 果

2.1 形态改变

经治疗后,本组共37眼其中有32眼由原来的III型或IV转成I型或II型。

2.2 眼 压

在注射前34例(37眼)患者平均眼压为(32.5±2.98)mmHg,经结膜下注射5-FU治疗后6个月患者平均眼压(18.9±3.72)mmHg,注射前后患者眼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疗效判定标准,本组患者37眼,其中完全成功26眼(70.2%),部分成功8眼(21.6%),3眼失败(8.1%),成功率为91.9%,失败的3眼均进行再次手术治疗。

2.3 并发症

结膜下出血较多见,共有15眼,由于对治疗无影响,未作出特殊处理,约2周后出血自行吸收;治疗后立即发生一过性视力下降3眼,主要与前房积血等屈光变化有关,3眼均恢复治疗前视力; 角膜上皮损伤5眼,患者自述有不同程度的异物感,给予患者易贝眼液后均恢复上皮完整性。

3 讨 论

造成小梁切除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成纤维细胞增生有关的胶原和葡胺聚糖生成的增加,由于成纤维细胞则增生与新生血管的生成会造成滤过泡瘢痕化或者包裹性囊状滤过泡,因此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起理想的功能性滤过泡,保持房水引流作用,以此降低眼压。研究表明,青光眼滤过术后成纤维细胞增生主要发生于术后的第5天,滤过泡愈合时间一般为8~12周,而对于某些特殊体质的人瘢痕增生的过程可能还要更长一些,滤过术后的1~2周为包裹性囊状泡的早期发现、诊断的重要时期,而16周后则是治疗非功能性滤过泡以及重新建立起功能性滤过泡的关键时期[3-5]。

5-FU作为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抗滤过通道瘢痕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有:5-FU以三磷酸氟尿嘧啶核苷的形式溶入到RNA中,组织尿嘧啶和乳清酸渗入RNA从而抑制了RNA的合成,以此影响蛋白质合成,抑制肉芽组织增殖,防止瘢痕的形成[6]。本组研究中,我们采用结膜下注射5-FU对青光眼滤过泡形成的疗效分析可以看出,该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是治疗滤过泡形成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治疗非功能性滤过泡生成中,如何使之转化为功能性滤过泡以及降低患者眼压、保护患者视力是青光眼治疗至关重要的方面,本研究表明,采用结膜下注射5-FU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能够充分抑制瘢痕的形成,有效降低眼压,以提高青光眼治疗手术成功率。

[1] 任泽钦, 乔荣华.针刺联合5-FU结膜下注射治疗功能不良滤过泡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 2005,41: 1685.

[2] 张文强, 周和政, 周雄.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治疗青光眼术后早期滤过泡功能不良[J].国际眼科杂志, 2006, 6(1): 196-198.

[3] 刘中华.小梁切除术应用5-FU的治疗[J].国际眼科杂志, 2005, 5(3): 568-570.

[4] 赵春梅, 李琳, 景晓彬.小梁切除术联合自体巩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 2004, 4(5): 858-860.

[5] 周文炳.临床青光眼[J].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482.

[6] 李美玉.青光眼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89.

猜你喜欢
小梁结膜眼压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小梁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补缺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微商
结膜切除术联合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