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青年的社会担当

2014-04-06 00:36胡银银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国梦中华民族梦想

胡银银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 300071)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他指出:“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寄托着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集体记忆和昂扬向上的意志情怀,昭示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目标理想和美好的未来”,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企盼和夙愿,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渴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愿望和热情,一时间在社会上引起热议。与此同时,萌生了一些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即青年的社会担当与“中国梦”的关系,当代青年的一些负面特点对实现“中国梦”的逆向影响,当代青年在共筑“中国梦”中的社会担当等。

一、中国梦是青年共同的精神支柱和理想追求

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梦”,这个梦想是凝聚民心、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是这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基本元素和特殊标识之一。1963年,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发表著名的“I have a dream”演讲,大声喊出“人人生而平等”,从此这个口号成为今天流传甚广的“美国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美国青年为国家富强、个人自由发展而奋斗。“中国梦”是红色的,也是绿色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凝聚着大大小小不同的梦,只有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力往一个方向使,才能汇聚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而“中国梦”铭刻着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生生不息的历史,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有志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追求、奋斗不已。自鸦片战争以来,古老封闭的中国封建文明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强大攻势下不堪一击,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派大力呼吁“兴民权”、“开议院”,建设“少年中国”;革命派发动了被称为“亚洲的觉醒”的辛亥革命,敲响了封建帝制的丧钟。虽然这些运动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们却是中国一些开明的有志之士寻求救亡图存的最初尝试。“中国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历史的范畴,“中华民族的复兴”显然不是说要简单地“回复”到中华民族古代曾经有过的辉煌,如重现“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的繁荣景象,而是一种状态,是指要“回复”出崭新的时代内容。正是这个美好的“中国梦”,成为中华民族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更成为中国青年共同的精神支柱和理想追求,激励着他们勇往直前、不懈奋斗。

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年的社会担当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主体和中坚力量。从历届国家领导人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青年的高度重视,更可以看出青年的社会担当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向中国留学生讲话时说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1]。 1953年,周恩来总理向留学苏联及东欧各国留学生也提出了“身体好、学习好、纪律好”和“又红又专”的要求。邓小平精辟地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 正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2]。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始终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始终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他们大多胸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雄伟大志,坚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准则。从时代发展的维度放眼望去,中国青年的社会担当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具有社会发展的预见性,体现他们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英勇献身的牺牲精神。正是这种担当精神冲破层层的历史迷雾去探求中华民族的未来之路,推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成为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

三、当代青年的社会担当:身体力行,勇于实践,共筑中国梦

1.不辱使命——追求梦想,勇于实践

人是社会性动物,脱离社会实践的人不是一个健全的、完整意义上的人。青年一代要想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使命,必须首先成为一个社会的“实践”的人。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和追求个性自由解放心理的影响,少数年轻人平时基本不参加社会活动,大部分时间“宅”在室内玩网络游戏、看电影视频、聊QQ飞信、网络购物等,整日精神不振、蓬头垢面,缺乏年轻人应有的朝气和活力。一些当代青年身上表现出来的这些负面特点被深深打上社会转型和信息化时代的烙印,“宅男”、“宅女”、“宅宅”等新词在中国80、90后人身上得到广泛流传。“宅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流行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是年轻人出于对现实的失望,更喜欢选择一种寂静甚至孤独的方式,逃离社会宅起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它本身并不带有任何贬义,在中国也并非“心理障碍者”的代名词,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流行。但是,“中国梦”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它需要亿亿万万共同协作、相互扶持、彼此鼓励、并肩奋斗的中国人共同去实现,而整日蹲居家中,脱离社会生活和实践各行其是的“宅人”,充其量只是满足了自己的意愿,对整个社会是没有贡献的。

梦想有时是虚幻的“乌托邦”,有时却是指引前进的灯塔。没有梦想的人,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失去飞翔的希望和可能。但仅仅空谈梦想,不付诸实践,那么梦想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毫无现实意义和价值。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和决定力量,青年应胸怀远大理想,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将实现“中国梦”的进程步步推进。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怀抱,实现了中国人渴望主权完整的祖国“统一梦”;2003年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翱翔太空,实现了中国人的“航天梦”;2008年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圆了中国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百年“奥运梦”……今天,还有一个梦想需要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去实现,那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复兴梦”。“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引自《尚书·周书》),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走进社会,摆脱“电脑依赖”,避免“一窝蜂”的从众心理,投身社会实践与交流,积极参加社会调研、生活体验、结伴登山、骑自行车、拓展训练等活动,多多接触社会,与他人协作,找到理想与实践的结合点。如在祖国贫困落后的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和人才比较缺乏,青年一代应积极投身“西部计划”,支援西部和边疆建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2.责无旁贷——心系祖国,服务社会

社会风气容易对青年一代的价值判断和言行举止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国传统教育讲求见义勇为、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等美德,这些美德在青年教育中被反复强调和渗透,以期对青年的言行举止产生正面影响。然而,出于各种心态,当代青年却在“该出手”时望而却步,宁愿充当无责任的“旁观者”。第一,猎奇心态。青年散发着蓬勃的朝气和活力,对许多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和渴望,遇到突发事件时往往情难自抑,喜欢凑热闹一观究竟。第二,“理性人”心态。2006年南京“彭宇案”,还有类似的“钓鱼执法案”等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使当代青年在面对社会邪恶事件时,会反复权衡见义勇为的风险和成本,压制内心的道德驱使,宁愿选择集体沉默也不做“出头鸟”,以免惹上麻烦。第三,“幸灾乐祸”心态。有些人自觉不幸,为寻求平衡,喜欢将别人的不幸作为自己快乐的理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扭曲的病态心理。当下,少部分青年自甘堕落,又不愿看到别人顺利,于是看到有人遇难心里就特别畅快,更不会伸手相助。不论哪一种心态,都折射出“围观情结”一定的阴暗面,当代一些青年正是在这种“看客心态”中逐渐丧失了一个“中国梦”追寻者和实现者的身份,最后迷失自我,缺乏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关怀。

马克思曾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祖国富强,人民才能富裕,而国家富强,则需要青年一代有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自“中国梦”正式提出以来,从荧屏到报刊、从微博到QQ、从街头巷尾到茶余饭后,人们都在谈论这个焦点话题。一位网友发微博晒自己未来十年的“十大心愿”,引起人们的广泛共鸣和热烈响应;百度百科也及时增加了新的词条,对“中国梦”进行注解;一些新闻网站开展征集“我的中国梦”活动,掀起人们关于梦想思考的新高潮。当代青年是时代的舵手和“弄潮儿”,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不能仅仅束缚在自己狭小的天地,自私狭隘地只为个人利益着想,而要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使命意识和发展意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心系祖国、服务社会,“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2]。

3.义不容辞——明确责任,务实诚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身上,传统教育的道德熏陶和现实生活的残酷烙印进行着激烈的矛盾与冲突,使涉世未深、虚荣心强又缺乏判断力的他们容易被周围环境和社会时尚所左右。“他们将自己衣食住行玩乐的方式和态度、自己的价值取向都植根于市场的行情波动上,还美其名曰‘符合时代潮流’;他们喜欢‘非主流’的生活行为方式,却大多只为引起他人的注意,使自己成为焦点;他们把迎合社会的浮躁,迎合粗陋的、低品位的疯狂,视为成功的标志和自我价值的体现。”[3]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少部分青年中存在人生信仰缺失、理想淡化、价值标准虚无等反传统、反文化现象,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畏惧权威,很容易通过相互模仿、认同、从众等方式,接受一些错误观念和信息,盲目随大流,造成自身心态紊乱和行为失范,丧失独立性、判断力和个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批立场坚定、胸怀远志、务实诚信、独立自主、勇敢坚强的有为青年共同奋斗去实现,当下有些青年缺乏判断力和独立性,盲目从众,显然与实现“中国梦”的要求相差甚远。但我们也不必过分悲观,上述消极负面现象毕竟还是少数,不致于影响大局。学界对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感问题一直存在颇多争议,从最初被全盘否定地称为“垮掉的一代”、“脑残的一代”,到相对客观的“海宝一代”和“值得托付的一代”,青年一代正在慢慢地用自身的行动改变着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

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青年的担当意识和务实诚信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出自袁枚的《续诗品·尚识》),说的是学问如强弓,可以引导箭头射中目标,没有学问,才能就无法得到发挥。当代有的青年从小比较懒惰贪玩,不爱学习,缺乏真知才干,谋生尚且存在困难,更加无法担当实现“中国梦”的重任。邓小平同志曾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主体和中坚力量,当代青年不能充当无责任的“旁观者”,不学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而应努力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担当,做一个“中国梦”的拥有者、追随者和实现者!另外,冷漠使参与者不再具备参与的能力,当代青年不应被社会不正之风所影响,更不应该以冷漠的态度对待社会突发事件,而应坚定立场,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一个“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新时代青年。

4.继往开来——继承传统,实干兴邦

文化是人的共识符号,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灵魂,是人类结成稳定共同体的依据和内在动力。近年来研究情况表明,“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传统文化的复兴”[4],任何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都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由继承到弘扬到创新再到发展的过程才能历久弥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不例外。正如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指出的那样:“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5]也就是说,人们创造新的历史,不是漫无目的地凭空臆想,而是在现有的由过去继承下来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基础上,再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自身的需要创造属于本时代和本民族的历史。青年一代要肩负起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必须努力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克勤克俭,才能将中国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古人常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凿壁借光、悬梁刺股、闻鸡起舞是古人勤奋的典范,可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勤奋踏实、实干兴邦的民族。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江南北,市场经济逐渐建立起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起来。目前有些青年满足于父辈创造和积淀起来的丰厚财富,沉溺于对父辈们的自豪和骄傲,对自身的无知、浅薄浑然不觉,于是“官二代”、“富二代”开始在这个社会耀武扬威,引发无数社会争议与批判;有些青年抱怨自己出身卑微,家境贫寒,一味与他人媲美却不付诸行动,在自怨自艾中放弃自我、不思进取;有些青年起初勤勤恳恳、胸怀大志,时间久了看不到自己努力后的成绩,渐渐地对自己失去信心,也开始懒惰松懈,期待坐享其成等。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人民,怀抱着不同内涵的“中国梦”,但无论怎样,这些形形色色的“中国梦”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和目标,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勤奋实干才能实现,懒惰松懈、缺乏毅力和决心的人无法担此大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决议,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战略部署:“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三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四是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6]十八大报告又一次郑重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精华,是我国宝贵的思想理论资源,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青年一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如果将优秀传统文化弃之不顾,不仅会导致本民族文化的“断层”、“断代”,还可能带来整个民族的衰落,甚至灭亡。因此,作为当代社会青年,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过程中,应当树立文化自觉、自醒意识,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不断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例如,青年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练习书法、绘画、琴艺等,朗诵古代优秀诗词歌赋以陶冶情操;从优秀传统美德中学习和形成“见义勇为”、“帮扶弱小”、“拾金不昧”、“救死扶伤”等品德;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影视作品、魔术、戏剧、民族舞和杂技等以享受文化盛宴;参与宣传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型知识讲座和公益活动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习和了解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民族节日、信仰、民俗和传统技艺等方面的知识以扩大视野等。

中国梦是“强国梦”、“富民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今天,全体中国人沐浴在梦想的光辉里,梦想的旅行已经启程,梦想的花朵正在绽放。只要青年一代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懈奋斗,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的青春正能量,那么“中国梦”的实现就为期不远了。

参考文献:

[1]毛主席在苏联的言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57:14-15.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6.

[3]陆海燕,黄诚.从当代青年特点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2,(2).

[4]吕红霞.“新世纪十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

[6]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中国梦中华民族梦想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梦想
梦想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