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介

2014-04-06 03:47
湖北社会科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话语权普惠小康社会

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理论,对于国家发展与党的执政经验的积累,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研究员张翼在《从“小康社会”到“中国梦”——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文中认为,邓小平通过对第一代领导集体“四个现代化”发展蓝图的批评性改造,形成了“小康社会”的最初模型。“小康社会”战略构想在实施过程中,分别经历了“温饱型小康”、“总体性小康”和“全面小康”三个阶段,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发展学说的合理内核。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的“三步走”思想,既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理论,也为中国社会在新的战略机遇期构建了更为长远的发展蓝图。

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信息化社会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充满争议的话题。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舆论工作格局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等课题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的多维审视》一文中,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王秀敏和教授张国启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不能仅仅满足于话语体系的时代转换与逻辑创新,更应当深入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生长的学术机理,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引领力、主导权。

任何国家的行政法治模式都不是纯粹设计的产物,而是在渐进发展过程中逐步选择和调试的结果。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讲师张鲁萍在《我国行政法治模式的回顾与反思》一文中认为,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行政法大体经历了恢复、发展和完善阶段,行政法治模式也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回顾并反思中国30余年的行政法治实践所经历的模式变迁,检视当前行政法治模式面临的挑战,无疑可以为进一步推进我国行政法的发展及行政法治国家的早日实现提供智识上的支持。

农村普惠制金融以在缩小城乡差距与贫困缓解等方面的福利效应及制度创新需求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普惠金融统筹城乡发展的福利测度与制度创新”等课题的阶段成果《农村普惠金融统筹城乡发展的效应测度——基于中部六省18县(市)的调查研究》一文中,湖北大学商学院教授谢升峰和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路万忠基于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村普惠金融水平、城乡统筹度及经济发展水平三者之间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据测算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猜你喜欢
话语权普惠小康社会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