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隆德县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及经验探讨

2014-04-07 01:29魏孝贤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年3期
关键词:隆德县水土资源水土

魏孝贤

宁夏隆德县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及经验探讨

魏孝贤

(宁夏隆德县水务局 宁夏隆德 756300)

近年来国家对环境工程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是环保政策的重要对象。为了有效控制区域内水土流失,防止沟岸扩张,沟头延伸,实现区域内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捆绑项目、整合资金、集中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效果。

水土流失 治理 成效 经验

1 基本情况

隆德县地处六盘山西麓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全县辖3镇10乡1个街道办事处118个行政村,总人口18.31万人。主要地貌类型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河谷川道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5%、60%和15%。年均气温5.3℃,≥10℃积温1926.3℃,无霜期125天。年均降水量502.1mm,60%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耕地总面积64万亩,农民人均3.7亩。全县辐员面积98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733.2km2,占总面积的74.4%,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县之一。

2 治理成效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各地区开始认识到环境因素对经济事业发展的影响力,搞好环境建设有助于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实力,带动诸多新型行业的改革进步。从隆德县的环境治理工程分析,早期污染集中于水土流失现象,经过几年的整顿与处理,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有效地抑制,环境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改善。截止2012年底,全县共建成水保骨干坝37座、中(小)塘坝82座,控制水土流失面积445.62km2,总库容5903.73万m3,淤积库容2043万m3;建成高标准梯田45.21万亩,治理小流域32条428km2。基于水利工程设施的日趋完善,地方水土污染现象治理也取得了优越的效果。一方面,隆德县开始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土保护系统;另一方面,在小流域治理方面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2.1坡改梯工程建设

在过去的岁月里,隆德县流传着“十山九坡头,耕地滚了牛”的民谣,由于山高地陡,生产条件恶劣,粮食产量低,群众长期得不到温饱。面对这一现实情况,历届县委、政府把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增收,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大措施常抓不懈,开始了梯田建设的“接力赛”,全县18万回汉儿女坚持不懈,建成高标准梯田45.21万亩,占宜修坡耕地59.3万亩的76.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70.3%,农民人均梯田面积2.64亩,占人均耕地76.7%。2005年命名为“全国梯田建设模范县”光荣称号。

2.2小流域综合治理

隆德县把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作为“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来抓,坚持点面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的模式。先后治理了温堡、田柳沙、清流河等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8km2,治理程度达58.4%。达到了“泥土不下山、暴雨不成灾、洪水不泛滥”的目的,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地促进了流域经济的发展。塔儿湾、五龙、李太平、吴沟4条小流域先后被水利部命名为“十百千”示范小流域,清流河小流域治理思路及模式得到了区内外及水利部水保司的高度评价。

2.3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

面对地区良好的发展局势,针对隆德县水利工程建设给予了足够的支持,无论是技术、资金、设备等方面,都发挥出了宏观性的指导作用。隆德县借助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广泛开展了一系列的小流域治理工作,及时解决地方水土资源流失等问题。数据显示,地方河流域治理中的坝体面积超过100 km2,基本涵盖了隆德县的各个乡、村。比如,隆德县的大庄、观堡、好水、杨河乡和西吉县的什字乡,共计2县、5乡、31个自然村,建设骨干坝10座,中型淤地坝23座,小型淤地坝6座。两条坝系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75.23km2,总库容1848.04万m3,淤积库容730.85万m3,淤地154.75hm2。解决了1.81万人、4900头大家畜、7700只羊饮水困难,发展灌溉面积4500多亩。工程的建成形成了集灌溉、拦泥于一体的综合防护体系,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3 治理经验

3.1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管护办法

水利工程改造是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管理好水资源调度是地方发展的重要工作,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传统水土流失处理决策的缺陷,地方政府要灵活地转变管理对策,建立以水土资源改造为中心的宏观管理对策,加快水土流失现象的治理进程。例如,隆德县根据地方改造的要求,及时地调整水土工作管理机制,建立由县长、水务局长、政府办公人员等共同组成的工作小组,对水利项目建设进行了全面性的监督管理。针对小流域治理遇到的问题,及时地调整小流域政治方案,帮助隆德县处理水利项目运作的相关问题。

3.2 推行“四制”,加强质量监督

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水土流失现象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四制”是针对水土工程问题提出的新方式,旨在维护水土资源流失的运转流程,防止流失过度造成的各种风险。对于水土治理工程而言,其“四制”主要是责任制、监理制、投标制、管理制等,这涉及到了设计、施工、监理等多个工程单位,共同致力于项目的改造建设。

3.3 整合资金、集中治理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流域治理工作又被赋予了新的治理思路。以往水土流失治理仅由水利部门单打独斗状况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面对这一现状,我县积极调整思路,整合农、林、水、牧、交通、扶贫、财政各方项目资金,形成了“政策统筹、政府导演、水保搭台、部门合作、各业唱戏”的流域治理平台,为我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3.4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解决地区水土资源流失问题,不仅要从理论上坚持科学发展观,还要在现实实践中采取有效的措施,这样才能真正保障水土资源的协调性。规划是水土治理的前期工作,做好工程规划对后期现场施工具有指导作用。隆德县顾及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对水土资源拟定了综合性的规划方案,加快了地区资源规划与分配的进程,重点处理各种小流域污染问题,控制了水资源流失的速度。

3.5 加强工程管理,确保效益长久发挥

当水土工程正式开工之后,要对现场作业流程实施综合性的管理,严格执行质量标准以处理现场施工问题。一般情况下,工程单位要坚持施工与管理相互协调的原则,一边施工,一边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工程收益的最大化。除了施工单位外,政府也要安排专业人员在现场进行指挥调度,定期检查水利设施建造质量是否符合行业的要求,以促进水土资源设施的优化改进。

4 发展思路

(1)贯彻先进思想。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必须要有先进的思想理念为指导,才能设定更加可靠的工程建设思路,带动一个行业的可持续经营。对于水利工程来说,必须要以生态、环保、持续等原则为基础,解决好水土资源流失等问题。例如,以隆德县地区条件为依据编制切实可行的水利改造方案,这样才能从多个方面降低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率。

(2)提质增效,服务城镇,改善民生。在治理思路上应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在服务发展,加强水资源保护、建设清洁型示范小流域、提升现有治理成效上取得新突破。

(3)狠抓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充分利用陕甘宁坡改梯、绿化等工程的优势,对现有土地资源实施优化改造,全面开发出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对于小流域治理中,也要考虑周边设施的改造要求,及时处理好生态流域的规划问题,以地区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土地资源的有效分配。

10.3969/j.issn.1672-2469.2014.03.013

TV93

B

1672-2469(2014)03-0038-02

13作者简介:魏孝贤(1970年—),男,工程师。

猜你喜欢
隆德县水土资源水土
记一次写生
黄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特征分析
隆德县三通古碑考释
黑龙江省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格局研究
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Dietary Customs of the Naxi People
隆德县县属国有企业发展现状浅析
宁夏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成功经验与教训
黑龙江省水土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中原“水土”论
隆德县农村电影放映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