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

2014-04-07 03:59
山西建筑 2014年30期
关键词:金顶布达拉宫建筑群

朱 一 丁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

朱 一 丁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从布达拉宫建筑艺术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该建筑所具有的恢弘的气势,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外型复杂壮美而重点突出,内部空间尺度适宜等艺术特点,说明布达拉宫具有极其高超的建筑艺术,是中国古建筑特别是藏式建筑的代表,对现代建筑群的设计具有很高的借鉴作用。

建筑艺术,体量,环境,装饰

作为中国古建筑特别是藏式建筑代表的布达拉宫,历来是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对象,成果斐然。本文仅从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方面研究,归纳出其建筑艺术的特点,说明布达拉宫具有的价值,为现代建筑群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1 庞大的体量和恢弘的气势

1)主体建筑群长达360多米,高110多米,宽近200 m的布达拉宫形成了巨大的体量和凌驾一切的高度,在方圆300多平方千米的拉萨平原上,突兀耸立如此体量和高度的建筑,其形象是震撼人心,不得不使人产生崇拜的心理[1-6]。

2)布达拉宫建在红山上,借助山势向上直插云霄,向下具有凌驾一切之势,其硕大体量所形成的雄伟形象和恢弘气势,自然是人们进入拉萨平原后的视觉焦点。布达拉宫不仅主宰了拉萨市空间,而且成为整个拉萨平原空间的主宰和整个平原的中心[1]。

3)整个建筑群设计采用对比的手法,用山下部分的雪城尺度自然的建筑去衬托主建筑,使得背面山上的布达拉宫南立面,显得雄伟壮观,气势磅礴。雪城的建筑体量更衬托出布达拉宫主体建筑体量的宏大。

2 与环境的自然融合[1]

整个布达拉宫建筑群分雪城、山上红宫和白宫及林卡三部分。雪城和林卡分布在山下南北两面,主体的红宫和白宫从山腰起占据了整个红山的上部。这部分从山腰起砌墙,采用藏式宗山建筑的传统方法。根据建筑的需要,在山坡的适当部位直接用大石块开始向上修筑墙体,将山头隐埋在建筑物的内部。不是采用将山头铲平或拓出大片平地、台地然后在规则的场地上建造的一般做法,而且墙体继承了藏式建筑的外墙体有向内收分的习惯,与山势结合较为自然,从表面看出,墙身宛如从山底长出的一般。由于山坡很不规则,墙身与山体的交接处不是一条整齐的水平线。布达拉宫在此,选用尺寸较大,形态较自然的石头使它与山岩不易分辨,显得浑然一体,十分自然。由于所有的建筑都随山势,而且高低、体量各异,与山体起伏、山石大小较好的相对应,于是建筑和红山较好的融为一体,布达拉宫成红山的延续。

3 外部造型壮美复杂而重点突出

布达拉宫整体没有采取对称的布局,而是随地形和建筑功能设计每部分建筑的。作为功能如此复杂、体量如此巨大的建筑,其外型设计不好,很有可能成了一盘散沙。但山上的建筑群不仅布局合理,重点突出,而且极富韵律感和节奏感,整个建筑群就像一首完美的乐曲。上山的之字形石阶坡道和南堡建筑就像乐曲的舒缓的开头。白宫建筑群就像是乐曲的第一乐章,东欢乐广场和白宫是此章的高潮。红宫是第二乐章,是乐曲的高潮部分,而红宫金顶是乐曲的最高潮了,到了红宫西侧的僧房(札厦)就是乐章的结尾。而山下园林中点缀的建筑可以作为该乐章的余音了。建筑群建筑造型以长方体(带台形)为主,还有圆堡形、多边形等。屋顶大部分是平顶,红宫上是汉式坡屋金顶。各个建筑高低错落,体量大小各异,形体极富变化,却组成了很和谐的一个整体。整个建筑群建造时间延续了几百年,始终在突出红宫的重要地位。形成了以红宫为中心和焦点,东为白宫,西为僧房(札厦),重点突出的一个完整的建筑群。做到了外部造型复杂多变而又重点突出,看上去又简洁明快,主要是有红宫统领全局。

布达拉宫的金顶群共七座金顶组成。虽说金顶在整个红宫和白宫中的体量不大,由于灵塔歇山式的金顶、两座神殿六角亭式金顶,加上平屋顶上的经幢、金轮、金鹿等,大小不一、高低错落、形状各异,且都使用镏金,金碧辉煌,既给白宫和红宫平式屋顶增加了变化,又再次强调了红宫的显赫地位。这样单调的屋顶变得丰富而有生气成了一个真正的视觉焦点,成为整个建筑群的一个高潮。

4 内部空间尺度适宜、空间序列曲径通幽和神秘的宗教气氛

布达拉宫内部空间有较适宜的尺度,空间大小变化多,序列极富节奏感,具有曲径通幽的效果;而且空间环境极具神秘的宗教气氛。

布达拉宫内部复杂的建筑单元是利用两条严密的路线,将建筑各层和各殿堂组织成统一的整体,空间组合也是运用这种线路来进行贯穿联系的。

第一条路线是主线。从南坡的台阶上,进入圆满汇集道大门,门楼外观为四层,下部是坚实的墙壁,上部三层为通长的大窗,虚实对比强烈,突出主入口的地位和重要性。进入大门后是一条空间幽闭、光线昏暗的蹬道,十分压抑和神秘,随后是一个明亮的天井,再进入一个华丽的二层宫门,门面较大,门前是极陡的如意式台阶,门华丽,柱粗大,石墙宽厚有力。门廊内的墙壁绘有怒目圆睁,面目狰狞,气势威严的四大天王的壁画。进入宫门后,又是一条黑暗的通道,几经曲折,到阳光灿烂的东欢乐广场。东欢乐广场是前面几个空间序列的小结,是一个小高潮。穿越东欢乐广场向西到白宫门厅,沿楼梯上二层进入白宫门廊。门廊内壁画很多,接着是四柱门厅。这些形成室内空间序列的开始和第一个高潮。从门厅上三层,是一个四柱厅室,它是一个通往三楼各室的交通节点和通往四楼的楼梯间。三楼的空间整体较为昏暗,但上了四楼,光线较好,越往上光线越好。特别是西日光厅和东日光厅,整日阳光灿烂。最后到白宫顶层(六层),由东北入口进入红宫,按顺时针从上往下转,进入西大厅,经菩提道次殿、持明佛殿、五世达赖灵塔殿到达赖世系殿,出北门,沿札厦下山[1]。

第二条路线是朝圣者入菩提解脱门,到达西欢乐广场,上楼梯过一段曲折幽暗的通道由东南角进入西大殿,按顺时针方向自下往上走到第八层,向西进入十三世达赖灵塔殿顶层,沿梯而下,经西大堡和札厦之间的狭窄小道西行下山[1,6]。

从这两条路线经过的建筑和建筑内部可以看到,布达拉宫建筑空间处理十分复杂,空间形式多样:既有均衡空间、主次结合空间、不对称空间,也有半开放空间。空间体量也根据功能大小不一。空间序列是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由于处理得当,形成了复杂而有序,富有节奏感的空间格局,有曲径通幽的效果。

在布达拉宫的建筑空间设计中,使用光影强弱和变幻,造成神秘的宗教气氛极为成功。从两条路线一会暗一会亮,太阳通过窗洞形成的直射光,使得暗或亮同一空间还有亮度的变化,形成了一种独有的神秘宗教气氛。对光线的处理,布达拉宫随处可见,如白宫四层及四层以上中间部分的天井,西日光殿,通过帐幔或窗洞,光线处理都很好。

5 简洁外部装饰和等级森严的内饰

5.1 外部装饰

布达拉宫外部装饰主要表现在用色上——用色大胆,对比强烈。雪城和宫城,外墙主要是白色,红宫的墙面和边玛檐墙部分用赭红色,还有几幢体量小的建筑用铬黄色。红宫上的金顶、经幢等也是黄色。所有的窗边框,都用黑色。布达拉宫外部大量的幔帐(内部也用)是用黑白两色。其窗框,黑色窗框上窄下宽,与墙体的收分存在内在的联系和呼应,而用色上与白墙形成强烈的对比。整个布达拉宫外部,除了白、红、黄和黑,极少有其他颜色。因此建筑群形成了以红白两色为基调,加上黄黑两色点缀的简洁的装饰特征。

主体建筑顶部都使用边玛檐墙或涂成红色,其红色与下部白色形成了反差,突出了建筑的顶部轮廓。边玛檐墙绒绒的质感与石头墙也形成对比。与红宫的下部红墙形成统一,质感也形成对比。

除了外部用红白黑黄四色修饰外,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饰品装饰着布达拉宫的外部。外部的装饰是极其多样和复杂的,只不过是在大面积白红两色的控制下,整体风格呈现出简洁的特点。装饰的多样和复杂,统一于红白对比之中,使得布达拉宫的外部装饰丰富多样而又简洁明快。

5.2 内部装饰

布达拉宫内部装饰,总体上说,根据室内空间不同的功能,采取不同的装饰。重要的建筑室内装饰则极为华丽,富丽堂皇,极尽奢华。如布达拉宫重要建筑红宫和白宫中各宫室、佛堂、佛殿,以及重要的门楼或门厅。一般建筑的室内装饰极为简单或根本不做装饰,如札厦等。从内部装饰上,反映出建筑的等级。

布达拉宫内部装饰,以壁画、雕刻、结构形制、唐卡、幔帐、色彩等组成,根据不同的室内使用功能,分等级装饰,或富丽堂皇,或因陋就简。造就出与使用功能相适应的空间氛围,使身临其境的人,由衷的产生出对佛国圣土的敬仰之情。

6 结语

布达拉宫作为中国古建筑的瑰宝,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准,是中国藏式建筑艺术水平的代表,本文归纳出其建筑艺术特点,也说明了这一点。作为政教合一的宫堡,要满足宗教需要和行政的需要,布达拉宫不仅在实用功能上完全满足了作为政教合一建筑的需要,而且通过一切建筑艺术手段,创造出完整的建筑艺术形象,以表现一种精神境界,从而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功能与艺术的统一。布达拉宫不仅仅具有文物价值,对现代建筑群的设计也提供了很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西藏建筑勘察设计院,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历史所.布达拉宫[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彭措朗杰.布达拉宫[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

[3] 李春生.普陀洛伽·布达拉宫[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7.

[4] 金开诚,杨 林.布达拉宫[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5] 严 桦.布达拉宫[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6] 多吉占堆,薛文献.拉萨布达拉宫[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6.

Architectural art of Potala Palace

ZHU Yi-ding

(SchoolofCivilandWaterConservancyEngineering,NingxiaUniversity,Yinchuan750021,China)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architecture art of Potala Palace. It conclud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ding: a huge volume, impressive momentum, perfectly fusion with environment, magnificent and complex appearance, the pleasant interior space dimensions. This study shows that due to its extremely superb architecture and highly reference value to modern architecture. Potala Palace is particularly representative of ancient Tibetan architecture of China.

architectural art, building mass, environment, decoration

1009-6825(2014)30-0018-02

2014-08-15

朱一丁(1967- ),男,副教授

TU-80

A

猜你喜欢
金顶布达拉宫建筑群
“暖心岛”职工健康系列心理团辅活动走进金顶街
金顶街街道总工会开展职工沟通会
南头古城数字展厅建筑群
建筑与建筑群储能工程初探
西藏布达拉宫迎“年度美容”
布达拉宫
峨嵋金顶
审视中国传统建筑群院落式构成法则
高层建筑群绕流风场的数值计算
布达拉宫外的摄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