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河河道生态护岸林建设模式

2014-04-07 05:56吕华
山东水利 2014年9期
关键词:护岸堤防防洪

吕华

(泰安市河道管理局,山东泰安 271000)

大汶河河道生态护岸林建设模式

吕华

(泰安市河道管理局,山东泰安 271000)

通过对大汶河流域生态护岸林现状分析,提出了加强生态护岸林的营造,改善大汶河流域生态环境,提高堤坝抗御洪水能力的建设思路。结合河道管理实际对生态防护林的营造技术进行研究,并对生态防护林建设的预期效益进行分析。

大汶河;河道;生态护岸林;建设模式

大汶河是黄河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山东省大型骨干河道,也是泰安市唯一的大型防洪排涝河道。发源于沂源县松崮山南麓沙崖子村,自东向西流经莱芜、泰安、济宁,于东平县马口村注入东平湖。全长208.2 km,流域面积8 536 km2,现有堤防106.1 km2。大汶河防洪工程建设经过多面的努力实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尤其是在大汶河沿岸营建了大量的生态护岸林。但由于对生态护岸林配置及其效益缺乏专门系统的研究,河道生态护岸林的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苗木品种杂乱,规格不高;造林模式不合理,林带结构单一;综合防护效益低,低产低质林面积较大,亟待需要更新改造;日常管理较为粗放,病虫害严重,采伐缺乏科学性等问题。

1 生态护岸林的建设模式

1.1 河道岸线设计

生态护岸林按防洪总体规划,以保护堤防工程,满足防汛抢险需要为主,提高防洪工程的综合抗洪能力。以防洪、保护工程为主,同时兼顾河道管理经济的发展;在树种选用上,选择既能满足防洪保护工程的需要,又能带来一定经济的优良品种,争取一次成林。

河道自然曲直的岸线更容易产生美感,又有利于削洪行波,恰到好处地维持河道自然岸线是生态河道建设取得成效的前提。以往河道护岸工程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主要是考虑河道的安全性问题,混凝土、浆砌石等直立式护岸片面追求河岸的硬化覆盖,只考虑河道的行洪排涝功能,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工程建筑对河道环境和生态系统及其动植物、微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这种河道护岸变成了人工渠道,断绝了人与水的亲近关系,破坏了原有的水生态平衡。所以,对于生态护岸林的岸线设计,采取遇弯则弯、宽窄结合,避免生硬直线,可以通过巧妙运用曲线元素,建设形成特色的水岸一体景观。

1.2 生态护岸林的营造技术

1)建设模式。生态经济型河道生态护岸林优化配置模式,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以防护林为主,多林种相结合;以丰产速生树种为主,多树种相结合的模式;实施强化管理,路、堤(岸)、景三位一体,充分发挥森林植被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生态护岸林建设初期,要确定河道生态护岸林的造林范围,分堤段、分坡面、划范围,通过以点带面、分段实施的方式,实现全面发展的战略。

2)树种选择。大汶河河道属于山洪季节性河道,在不影响河道行洪的前提下,结合河道天然属性,在河坡部分选择以湿生植物、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为主;背水坡面选择了景观性、水土保持性和速生性良好的柳树、杨树为主要树种。

3)种植技术。对河道生态护岸林的适宜造林密度,以及造林方法、栽植季节、混交方式和混交比例、栽植方向、林带宽度等进行合理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将优先考虑水利工程保护、防洪保安全等特殊要求,结合堤防土壤环境,迎水、背水坡的特点,苗木自然生长规律,坚持“四大(挖大坑、栽大苗、浇大水、封大堆)、三埋、两踩、一提苗”的原则,提高堤防林木成活率。

4)抚育管理。苗木成活后,进行灭虫、除草、施肥、浇水的管护工作,做到植、管并重,达到活、齐、茂的效果。

1.3 生态护岸林建设模式

1)护堤林带。在不影响行洪的条件下,在堤防迎水面可以通过种植林木形成生态林带。在堤距较宽的河段可适当加宽林带建设,对于残缺林带及时进行改造补植;对于新造林带,加强抚育管理,形成完整的生态林体系。

2)生态护坡。告别过去僵硬的砌石护坡,结合植被建设,采用生态护坡模式。(1)固土植物型。采用根系发达的植物故土护坡,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满足生态修复,便于建造人造景观。(2)植被生态混凝土型。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缓释肥料和表层土组成。(3)网石笼结构型。用铁丝笼装碎石、肥料及种植土组成,可以构造铁丝网和碎石复合种植基。(4)土工材料复合型。外围用砌石或者木桩隔离水面,可以在护岸延伸向水面的空间内填土种植。(5)自然型。以天然植被、原石、木材等材料代替混凝土护岸,尽量创造接近自然的河道。

3)河岸灌木带。为了固坡防塌,在河道岸两侧布设护岸灌木带,通过生物防护,阻水固岸,稳固岸基坡脚。可以栽种水生植物带,配合种植刺槐和沙棘,加强边坡保护。

2 生态护岸林的效益分析

对大汶河河岸生态护岸林造林技术及效益进行系统研究,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大汶河沿岸生态环境,对防洪减灾和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同类型河道生态治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2.1 社会效益

大汶河属于山洪季节性河道,山区河道坡度大,植被条件差,洪水具有暴涨暴跌、峰高量大、蕴含能量大的特点,极易造成洪涝灾害。目前,大汶河防洪标准为防御20年一遇洪水,防洪保护面积为6 887 km2。建设大汶河河道生态护岸林工程,能够有效地削弱洪水到来时风浪及漩涡急流对堤防的冲击力,并能够缓流落淤积沙,控制崩岸,抬高边滩,提高堤防安全度,有效减轻洪涝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当地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2.2 生态效益

过去护岸工程多采用单调的浆砌条石垂直断面,许多动植物丧失了生存空间。近几年,生态河道的理念逐步为人所接受,生态护岸林成为生态河道治理中一项重要的生物措施。

一方面护堤林木能够改善环境、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温湿,实现固土保水、截留降水,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区域小气候等作用。

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泰安土壤、气候、水位变幅等因素,通过树种选择实现林草结合、乔灌结合、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结合,形成错落有致的河、岸、园、林、路、水、山结合的河道景观,营造景与水结合的亲水平台,为大汶河堤防保护区建设一条“绿色长廊”,实现生态河道的景观效益。

2.3 经济效益

在河道堤防背水坡营建生态护岸林,在树种选择上尽量选用经济林种,能为堤防管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大汶河河道上原有100余名堤防管护队员从事堤防管护工作,可以同时进行护岸林的日常管理,不需增加额外成本。2012年大汶河宁阳河段率先在堤防两侧开展了以竹柳(生产生物乙醇、发电)、核桃树(经济树种)作为主要树种的种植实验,将为大汶河生态护岸林的林种提供更多的选择,林木资源本身也成为堤防上的“绿色银行”。

3 结语

从以上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看,在大汶河流域营造生态护岸林,从政策、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而且具有其它工程措施的不可替代性,拥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将为泰安市“生态汶河”“绿色汶河”的建设提供积极的保障。

(责任编辑 张玉燕)

TV861

B

1009-6159(2014)-09-0024-02

2014-02-05

吕华(1978—),女,工程师

猜你喜欢
护岸堤防防洪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生态护岸技术在深圳防洪治理中的应用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紧邻堤防深基坑开挖方法研究与应用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堤防长度
河南省2014年已治理堤防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