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堤防工程劈裂灌浆防渗技术

2014-04-07 11:55侯婷婷
黑龙江科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堤段孔距堤身

侯婷婷

(勃利县水务局水利勘测设计队,黑龙江 勃利154500)

劈裂灌浆是按堤身的几何尺寸和小主应力作用面沿堤坝轴线竖直的分布规律,沿土堤的轴线布置灌浆孔,施加相应的灌浆压力,劈开进行防渗处理的堤身,随即灌入黏土泥浆,形成沿堤坝轴线竖直连接的防渗泥浆墙帷幕。

1 劈裂灌浆的设计

1.1 灌浆钻孔的设计

1.1.1 孔位布置

对堤身低于10m,地面比较平坦的堤坝,可沿堤轴线单排布孔;对地形高差大的堤段,或堤体疏松的堤段,为降低坝体内应力场的应力水平,应在主排孔的两侧布置1~2排副孔;堤身高于10m,也可按地基情况,参考低于10m的堤段进行布孔。

1.1.2 钻孔深度

我国的堤防大多数处在江、河的中下游冲积地带,地基多为黏性土或砂性土,为提高劈裂灌浆的效果,孔深要打入地面以下堤高的1/2的深度。

1.1.3 孔距确定

低于10m的堤坝,孔距布置2~3m;高于10m的堤坝,孔距布置3~5m。对弯曲段或地基高差太大的堤段,孔距可适当缩小,以泥墙防渗帷幕连续,这应通过试验确定。

1.2 灌浆压力的确定

劈裂灌浆压力可分为起始劈裂压力、运行压力。起始劈裂压力为劈裂灌浆的最大压力,即从开始灌浆、起压、迅速达到顶峰值,把堤身劈开后,压力突然下降。这一过程只有几分钟的时间,由于该压力维持时间短,只作用于一点,作为劈裂灌浆技术,一定要把堤坝劈开,不然就达不到灌浆目的,因此,该峰值尽管最大,而不应作为设计值,只作为衡量堤身质量的参考值。

劈裂灌浆压力的控制压力是在灌浆运行期间压力,特别是在某些堤段全线劈开后的压力。对于10m以上的高堤,由于灌入的泥浆对两侧上体的总压力大,因此,可能对堤坡造成过大的位移,这时灌浆压力以堤肩的位移量不超过1.0cm来控制。

1.3 帷幕厚度的控制

高度在10m以下的堤身,泥墙总厚度不可大于5.0cm;高度在10m以上的堤身,泥墙总厚度要大于10.0cm。

1.4 泥浆土料的选择

其一,泥浆比重采用1.3~1.5,初灌和第一次复灌时采用较小值,以后的复灌采用较大值。

其二,泥浆黏度控制在20~100s,要按劈开裂缝的宽度、漏浆通道的大小、灌浆压力等确定。初灌和第一次复灌时采用较小值,以后尽可能采用较大值。

其三,泥浆的稳定性是以泥浆静置24h后,泥浆上半部和下半部密度差值来表示。测量泥浆稳定性可用专用仪器,也可用250mL的普通量筒来测量。灌浆用泥浆的稳定性一般采用0.05~0.lkg/m3。

1.5 泥浆过程的控制

泥浆过程的控制是指泥浆历时复灌次数、复灌间隔时间的确定。为确保灌浆质量,使泥墙防渗帷幕厚度达到设计要求,每个注浆孔的复灌次数要大于5次,每次的间隔时间要多于3~5d,如果一台灌浆设备负责的工段1~2km,分成两序灌浆,总历时要大于60d。

2 劈裂灌浆的施工技术

2.1 钻孔

目前,我国堤防灌浆多采用冲击式、挤压式和旋转式钻机等。堤高10m以内的可采用冲击式和挤压式钻机,用干法钻进;堤高10m以上的可采用旋转式钻机,可用湿法钻进。钻孔孔径一般在50~100mm。10m以内的矮堤用大口径钻杆,10m以上的高堤用小口径钻杆。

2.2 制浆

目前国内制造泥浆的机械很多,在工程上多采用WJG80型或WJ100型搅浆机。可高速连续搅浆,自动进行筛浆,浆液存入储浆筒内,灌浆泵和储浆筒直接相连,制出的泥浆质量高。

2.3 灌浆

采用孔底注浆全孔灌浆法分两序进行灌浆。这是劈裂灌浆提高质量和保证堤体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如果复灌间隔时间过长,下部发现堵管时,可以将灌浆管上提0.5m再灌浆。

其一,设置阻浆塞或下护壁套管,进行灌浆压力的控制。

其二,进行灌浆量的控制。单孔灌浆量大的原因多数是由于坝身疏松、质量差造成的,有时可能是由于堤身内存在漏水通道出现冒浆引起的,要先处理好冒浆,再进行复灌。对于堤高10m以下的复灌间隔时间要大于3d,10m以上的复灌间隔时间不少于5d,并应增加复灌的次数,达到终孔标准为止。复灌间隔时间主要由浆体的固结情况确定。

其三,裂缝的控制。劈裂灌浆施工中,应尽量做到“先内劈后外劈”。一次灌浆劈开的裂缝宽度不应超过1.0cm。回弹比超过0.5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次复灌。

其四,弯曲堤段的灌浆工艺。为在弯曲堤段获得沿堤轴线连续的浆体防渗帷幕,应采取特别的灌浆工艺,一般选用以下两种:一是随即钻灌法。即钻一孔灌一孔的方法,孔距要小,当灌浆孔口出现细小裂缝,并开始偏离堤轴线时停止灌浆。二是一次成孔灌浆法。在弯曲堤段的轴线上,将设计灌浆孔连续钻完,再逐孔轮流进行灌浆。在发现孔口有小的裂缝时就停止灌浆,改灌另一孔。

3 劈裂灌浆质量检查

现场检查一般沿堤轴线100~200m挖一探坑或探槽,以检查浆体分布、浆脉厚度、深度是否能形成连续竖直的防渗泥墙帷幕等设计指标。同时,按探坑深度每2.0m取一组试样,试验样品的常规物理力学指标,重点是干密度、渗透系数、抗渗坡降等。在工程运行并经水害考验后,进行防渗效果观测鉴定,灌浆后各测点之间的差异沉降较小,不足以出现新的变形破坏,表明灌浆的质量良好。

综上所述,提高河道堤防工程劈裂灌浆防渗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必须要进行科学地规划和设计,采取行之有效的施工技术和措施,同时对于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并进行水害检验。

[1] 侍克斌.水利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李思慎.堤防防渗工程技术[M].武汉:长江出版社,2006.

[3] 李广诚.中国堤防工程地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堤段孔距堤身
一种地下矿山斜井维护作业平台的设计及应用
施工期堤防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基于聚类算法理论的七八一七堤防单元堤段分类研究
沅江市堤垸警戒水位调整的必要性及调整值分析
黄湓河新胜段堤顶裂缝成因分析
城市河道边坡病害成因分析及加固方案讨论
相似单元堤段模糊聚类分析
电磁波电阻率悬挂孔应力集中分析及优化设计
TKP6511镗铣床回参考点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
基于原位观测试验的甘肃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地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