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行业特色型高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2014-04-07 11:55姜述强
黑龙江科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科技

陈 爽 ,姜述强

(1.黑龙江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哈尔滨 150001;2.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 150001)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一批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高校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生力军和科技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有效途径之一。

1 我国高校国际科技合作现状与特点

高校已成为我国国际科技合作最活跃的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通过引进国外优秀科技人才,创造与国际顶尖学者沟通、交流的机会,扩宽了我国高校科技人才的科研思路和国际视野,提高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增强我国高校科研实力,也提升了高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1]。

第一,资助经费,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等各级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设立的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经费为主。

第二,多与美国、日本、欧盟等科技发达国家(地区)的高校或科研机构联合开展。

第三,我国高校国际科技合作领域以自然科学和应用研究合作为主。

第四,我国高校国际科技合作主要有人才交流与培养、国际学术会议、合作研究与开发以及建立国际科技合作机构等四种基本形式[2]。

2 黑龙江省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国际科技合作概况

黑龙江省各行业特色型高校,历来都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高校在自身建设发展的同时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诸多标志性成果,积累了大量高水平科研技术,同时培养了大量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我国航空、航天、舰船科学技术、现代农业与林业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主力军,是我国高技术装备配套设备研制的重要依托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以来,黑龙江省主要的行业特色型高校已经与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110多个国家600余所高等院校及500多个研究单位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先后引导建立了“中国——俄罗斯工科大学联盟”和“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大学联盟”等多个国际学术协同机构,累计组织相关专家出访13500余人次,接待外宾来访13200余人次,资助近8000名核心骨干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作为以“三海一核”为特色,立足行业的高校,长期推荐著名专家代表国家,积极参与国际海事组织谈判工作,全力支持知名教授作为大会主席,举办国际船海领域最高水平会议,积极取得各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支持,设立了国际化的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及其他亚太地区培养、输送了大量核电科技专门人才。正是这些请进来、走出去的措施和政策支持,已经使该学校在“船舶工业、海洋开发、核能应用”等学科的科研优势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加强,学术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3 高校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措施

3.1 国际科技合作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把规范和建立健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放在第一位,可有效保障高校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利益,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健康持续发展。

3.2 国际科技合作空间和渠道不宽泛

依托政府提供的科技创新平台,引入企业参与,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人才聚集、宽松和谐氛围等优势,积极探索国际科技合作空间,拓宽国际科技合作渠道。

3.3 国际科技合作中缺少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高校应高度注重国际科技合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及高校自身特点,制定符合国家和自身发展利益的知识产权条款。条件成熟的高校可以建立知识产权中心,专职负责学校在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中遇到的知识产权和法律问题。开展国际合作时,高校还应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合同,明晰责权利,与对方签订书面形式的合同(或协议书),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约定条款应作为必备的条款,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及利益分配等[3]。

4 几点建议

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国际科技合作,应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和科研优势,积极主动的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4.1 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

进行平等的国际科技合作是保持合作关系的关键。合作双方应在合作之前确定双方的合作目标、实施方案、任务分工、经费预算、知识产权归属等细节性工作。双方明确各自承担责任和利益,合作过程更加透明化,才能保证平等、互惠的合作关系长期稳定持久。

4.2 引导企业参与高校的国际科技合作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高校是创新的主力军,科学技术只有服务于企业需求才是有生命力的。市场对企业提出的需求,正是科学技术所发展的方向之一,让科学技术充分参与市场竞争才能有力保障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科技合作过程中的企业参与度,有利于推进国际优势资源的整合,推进优秀科学成果的转化。

[1] 李盛竹.科研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高校国际科技合作对策[J].社会科学家,2010,(10):63-66.

[2] 薛澜.中国高校学校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战略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赵立涛.高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7):262-23.

[4] 周远强,吕磊.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的知识产权归属[J].科研管理,2008,(S1):89

[5] 李梦学,张治河.产业创新机制理论浅析[J].新材料产业,2007,(04):94-95.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科技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笔中“黑科技”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