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方法改革刍议

2014-04-07 10:22付耀霞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理论课

付耀霞

(盐城工学院 社会科学部,江苏 盐城 224051)

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如何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方法的改革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键环节,其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事业的总体发展。一般来说,方法总是为目标服务的,改革现行的考评方法就是为了革除其弊端,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维观念,改变思想政治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以更好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改革现行思想政治教育课考评方法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未来,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实践活动,其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法这个中介手段。对此,毛泽东曾经作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过河就是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办法其实就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产物,犹如一道无形的枷锁,锁住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机与活力。既无益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增强,也无益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改革与时代脱节的现行考评办法势在必行。

第一,有助于激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魄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助推下,我国经济社会等领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等教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根据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已由精英教育阶段步入到大众教育阶段。对于高校而言,再走向规模要发展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必须走向质量要发展的新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实现这一跨越的题中应有之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应该率先一步,在思想认识层面上为学校事业和学科发展提供前提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评价主要包括对思想政治受教育者的学习考核和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学评价,其一致性在于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当作社会经济发展的工具,而不是人本身,这恐怕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主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其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着全体大学生的思想精神层面,其意义不言而喻。科学的考评方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思想裨益极大,还对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思想引领作用。

第二,有助于激发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学活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使受教育者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准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主要是以掌握政治理论知识为目标;二是引导受教育者把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仰,从情感和内心层面上增强其认同度,主要是以生成政治情感认同为目标;三是使受教育者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是以从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到政治行为的践履为目标。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考评应为:从思维层面而言,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是否提高、就能力层面而言,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是否增强、就精神层面而言,在处理社会人生问题上的思想境界有无升华。[1]

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其实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提出了高要求,教育者要积极完成自身角色转换,及早适应新角色。一要吃透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讲得精彩,在不断总结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首先需要彻底掌握教材,才能举一反三;其次需要关注时事热点,才能信手拈来;再次需要深入研究课题,才能深入浅出。二要改革考评。考试评价早已被实践反复证明是有效的考评方式,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考还是不考,而是怎么考和考什么。我们不仅要考核受教育者对基本理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要考核受教育者对政治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这就需要教育者在综合材料题等开放式试题方面下功夫。三要自觉践履。教育者自己要深入实际,增强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这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活力的保障。

第三,有助于激发思想政治受教育者的学习动力。考评方法具有价值导向作用,什么样的考评方法就会塑造出什么样的受教育者。既有考评方法的形式是试卷考试,内容是知识要点,两者的结合就是使得思想政治受教育者做了大量的无用功,于己无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受教育者实际,引导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够正确看待和对待贫困、失恋、抑郁、网游、就业等问题,进而着力于创新思维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高校思想政治受教育者是改革现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办法的最大受益者。考评方式由闭卷改成开卷,重视理解力的增强;考试内容由知识要点改成综合材料,重视分析力的提高;考试形式由单一笔试改成多种形式如口试等,重视表达力的锻炼。总之,要把受教育者从形而上学的观念束缚中解脱出来,实现由知识到行为、由理论型到创新型的升华,罔顾受教育者这个群体的时代特点,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无异于海市蜃楼。

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集中,考评方法决不仅仅是用来测量思想政治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检验教育者的教学效果的一把标尺,更是一个价值向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改革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考评方法的意义才愈发重大。

二、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行的考评方法的基本原则

从一般教学考评规律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特殊规律出发,在改革现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方法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几大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考评方法的科学性原则是指考评方法必须符合本学科自身的特点,坚决摒弃任何可能影响评价结果的人为主观因素,客观地反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的实际。考评方法的科学性原则应贯穿于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到评价内容指标的设置上,避免一刀切。比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理论课程,课程特点差异很大,内容结构设置不一,如果不加区分地用统一考评指标去衡量,自然谈不上科学如实。

(二)方向性原则

考评方法的方向性原则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鲜明的政治方向性,这正是其独特性的主要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弘扬主旋律,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办学方向,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法律教育,使其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际情况是,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沉迷于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统计软件的开发等技术活儿,恰恰遗漏了方向性这一指标的前提性。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行的考评方法,就是为了更好地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占据思想领域的制高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方向,背离这一原则。

(三)发展性原则

考评方法的发展性原则是指在考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过程中要贯彻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科学发展为目的的理念。然而,现行的考评方法却与之大相径庭。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考评时,总是甄选性的思维占主导,我们考评的目的是为了评选先进,看重的是少数优秀分子及其发展,而不是教育者这个群体的发展;在对思想政治受教育者考评时,又是选拔性的思维占上风,我们考评的目的是为了淘汰落后,与育人的目标的确相去甚远,“做更好的自己”只能是一句口号。因此,无论是从思想政治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学的方面,还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者持续发展的教的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评方法都应确立在“发展性评价”的理念之上。[2]

(四)全面性原则

考评方法的全面性原则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评方法应该系统多维,切忌片面化。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者为例,考评内容、考评主体等方面都存在着片面化倾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着课堂理论教学、课余辅导答疑、假期实践教学、科研项目研究等多项任务,换句话说,在考评教育者时,应该予以系统考虑,不应唯科研;在考评主体方面同样如此,尽管有学校专家组评价、部门督导组评价、同行教师评价、受教育者评价和教育者自评,评价主体看似多元化,有助于客观全面地反映实际,结果是平分秋色,没有主次,没有充分体现学生评价。教育者面向受教育者教学,受教育者应最具发言权,理应权重比大。更何况利用网络技术,绝大部分受教育者甚至全体受教育者都可以匿名独立评价,其结果更具说服力。在保证全面的前提下,权重适当调整,才能避免脱离实际情况。

(五)可行性原则

考评方法的可行性原则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评方法应力求做到简单明了、便于操作,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具体包含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考评指标应可以量化为数据,如思想政治教育者“多媒体教学使用率”,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认为此数据越高越好,因为这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无必然关系。过分沉迷于量化的数据,看似科学,实则是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二是考评指标应具备可操作性,如从入学之日便给每个同学建立思想道德素质成长档案,这样坚持的结果就是我们可以纵向掌握受教育者最为真实的思想走向,有助于教育者工作的细化和深化,这是以往的工作中所缺乏的。三是考评方法应具有推广价值。纵然高校外延很大,差异很多,但是共性也不少。经过实践教学的检验,效果好且现实性强的考评方法可以推而广之,至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杨泽宇,李维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模式及其改革问题解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

[2]张耀灿,曹清燕.发展性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测评的指导理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理论课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