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探究

2014-04-07 16:53袁晓军朱先明
关键词:国际化人文意识

袁晓军,朱先明

(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在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中,大学英语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但不是一门普通的公共课。它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特质“使得它应该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本身的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1]大学英语的地位与作用由此可见一斑,而作为英语课程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大学英语教师的自身发展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势必启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以国际化和专门英语为目标的培养趋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还要树立人文意识、科技意识和学术意识,同时还要具备国际化和改革的意识。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国际化趋势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已势不可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热潮。国际化课程如雨后春笋在各高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开设并不断发展起来,这种课程使“地球村”的联系更为紧密。高校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不仅反映出国际交流的日趋活跃,还体现了文化交流的潜在动力,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业已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大特征。与留学生同时进行的是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邀请境外专家做短期讲学或讲座逐渐成为高校间另一重要的交流途径,这不仅有利于教师间的信息互通,也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发展。交换生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境外学习的机会,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有专业知识方面的,有风俗习惯方面的,也有民族文化特色方面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这股潮流对世界各国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作为国际化浪潮中重要的交流工具,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在这一背景下,课堂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须及早与世界接轨,及时转型,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输送贡献自己的力量,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尽一份力。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日益体现出国际化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大学英语教师尽早适应这一趋势。为紧跟社会与时代发展的潮流,紧跟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我国不少高校已经或准备开设全英语课程。根据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2]的研究结果,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同济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不仅开设了门类众多的全英语课程,还引进外国专家、学者到校进行讲学、授课、讲座。众多外国留学生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者,更是习俗与文化交流的使者。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北京、上海等地的示范性作用有目共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浪潮势必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始,而后逐渐席卷神州大地。大学英语在这一浪潮中也需要及时调整航向,认清目标,在国际化趋势下寻求新的定位和突破点。作为大学英语教师,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自身专业知识的提升,还必须认清当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尽早适应国际化这一趋势。这一背景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具备包括自身发展在内的一些列的意识。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意识的重要性,才能在国际化的浪潮中认清目标、奋力向前,保持正确航向。

二、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自我意识

(一)危机意识

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对当下大学英语课程的处境有着清醒的认识,意识到现实的和潜在的危机及其严重性,更要学会如何树立危机意识,具备化解危机的能力。

1.危机的产生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开始便存在质疑的声音,这使得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从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冲击。教育部于1987年推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1989年推出六级考试,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提升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这一考试的初衷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下并无不妥之处,四、六级考试的实施对大学英语教学也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随着社会对四、六级证书认可度的不断提升,四、六级考试一时间甚至成为毕业生能否被公司录用的条件(或必备条件)之一,甚至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还有高校将四级证书与学生能否毕业挂起钩来。无论公司还是学校,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妥,其目的都是体现出他们对学生或毕业生学习英语的重视程度。但这样的一大结果便是学生为了好工作、能够顺利毕业而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英语学习上,确切地说是将时间花在应对四、六级考试上,因为这时分数就意味着毕业和工作。而随着学生的顺利毕业和进入公司工作,这种应试性英语学习的弊端暴露无遗,最突出的是他们不能开口讲英语,英语的交流功能没有体现出来。反观大学英语教师为了学生的四、六级考试势必会分散精力,这样的教学效果如何自然可想而知,在四、六级证书的驱动下,学生虽然人在课堂,但当他们发现所听与所考并无多大联系时,其听课效果定然不能得到保证。与此同时,四、六级考试培训机构便应运而生,时至今日,我们仍能看到林林总总的四、六级培训机构,这至少说明,四、六级考试仍然有一定的市场。以分数论高下的评价方式势必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效果,而社会上所出现的质疑之声就在所难免了。

在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质疑声中,有学者提出了大学英语能否生存的问题。早在2002年,知名学者胡壮麟在论及英语教学的目标时指出,要使高中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大学四级至六级水平,“这就产生若干年后大学英语是否继续存在的问题。”[3]2010年冯燕在对3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调查结果中指出“公外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从教育部部分直属高校课程体系中退场。”[4]2012年蔡基刚阐述了我国大学英语消亡的理据与趋势,指出“大学英语消亡是必然的。”[5]自胡壮麟先生提出大学英语生存论断至今已十年有余,大学英语虽然继续遭受质疑,但依然在改革中不断前行,仍然存在于高校课程体系中。四、六级考试也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在此期间,无论是大学英语教学还是四、六级考试,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改革,而改革的目的之一便是使该门课程更好地为提升学生综合英语水平服务,让四、六级考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当然,如果大学英语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就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如果固步自封、停滞不前,那么能否存在就真的成为问题了。

大学英语教师应对种种质疑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化解这种质疑之声的意识和能力。大学英语能否继续存在,显然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决定的事,需要从国家、社会和国际化的层面予以考虑。大学英语教师虽然不具备决策权,但我们需要对社会上存在的质疑之声有充分而清醒的认识,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之所以遭到质疑,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学生乃至教师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具备充分的化解这种质疑的能力和意识,使大学英语更好地为广大同学服务,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也只有对这种质疑之声有了清醒的认识,大学英语教师方能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始终如一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而不至于滑向旨在通过四、六考试的误区。同时,教师也需对目前的质疑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无论学界还是社会各界的质疑都并非恶意,恰恰说明了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关注,也说明他们也期望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真正的英语实战能力,从这层意义上说,被人关注,甚至是质疑都未必是件坏事,关键是我们面对质疑时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怎么才能打消人们的这种疑虑。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可谓任重而道远。

2.危机的化解与危机意识的培养

步入后大学英语教学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英语教学取得的成绩未能掩盖在现实中出现的种种尴尬。所谓后大学英语教学阶段是指我国高校在大面积推行教学改革多年后,大学英语教学与改革所进入的新阶段。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便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与国际化接轨并向更高目标迈进。不可否认,经过各界几十年的努力,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骄人成绩: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较之以前有了很大进步,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但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取得的成绩并不能掩盖背后出现的种种尴尬。赵庆红[6]等在对2283名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需求情况与满足状况的访谈与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57.1%的学生并没有成就感。可见,尽管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改革中不断前行,但还是面临一定的窘境,多半大学本科生在英语学习中没有成就感,认为从英语课堂中没有学到什么,这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深思。另外,四、六级考试现如今仍进行得如火如荼,以考试为指挥棒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仍有一定的市场,高分低能的现象并不罕见,种种尴尬表明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教师在这种成绩与尴尬的交织中必须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自身学历水平,唯有如此,才能为新一轮教学改革做好准备。在面对以往教学成绩的同时,教师还需对目前的窘境进行反思,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乃唯一出路。这种业务水平既包括自身的知识结构也包括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既有科研和教研方面的要求,也有职称和学历方面的要求。要达到这些要求,我们必须有深刻的危机意识,这种意识能使我们在改革的十字路口保持头脑清醒,作出正确的判断。教师在进一步增强自身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改善知识结构以迎接来自未来的挑战。同时还要注重自身学历水平的提升,因为学历水平的提高对教师视野的开阔和思辨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王守仁[7]在2010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77%的大学英语教师拥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有8%的大学英语教师拥有博士学位,2001年硕士(或研究生学历)和博士(含在读)的比例为54.7%。经过各方努力,教师的学历层次有了明显提升,从54.7%提升到85%,但这些数字的背后所隐藏的问题仍不容忽视,比如在这一比例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仍属少数,这与不少学科的博士化基本普及还有不小的差距。在高职称、高学历快速发展的今天,硕士研究生学历显然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需要教师学历层次的进一步提升。

高校教师还需不断更新自身教学理念,紧跟时代与社会发展的步伐,立足国内,放眼国际,力争提前将危机化于无形。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以国际化为目标的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之风必将吹遍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虽然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由于教师每次都处在改革的风口浪尖,这次更是责无旁贷,决不能迁就安于现状、不愿开拓的精神状况,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否则就会被时代发展的浪潮淘汰。过去熟悉的英美社会文化和文学等课程要教得更加精彩,同时还须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为学生开设更多的拓展性课程,这些课程均须与国际化的背景密切相关。教师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使自身教学理念与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唯有如此,才能紧跟时代步伐。现阶段,由于历史的原因,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状况尚不理想。大学英语课堂必须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而这里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便是“外语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优质的语言输入。”[8]外语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优质的语言输入是外语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当然也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这两项基本任务未能得到全面落实表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形势的严峻性。优质的输入是优质输出的必备前提,因此,教师只有全面提升自身各项素质,才能跟上新一轮教改的步伐。

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在平时的教学中树立危机意识。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否将英语运用到实践中,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课堂上突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课下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如阅读与写作方面的能力。教师只有在这种危机意识的驱动下方能激发出教学的活力与潜力,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若继续跟随考试的指挥棒转动,我们培养出来的仍然是高分低能的学生。显然,我们要培养的目标不是只会做试卷、只会研究考试的学生,而是能听说、会读写、善翻译的全能型人才。只有从全面培养的思路进行考量,我们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而且是质量过硬的产品。同时,时时牢记对我们教学效果的种种质疑之声,并以此来鞭策和鼓舞自己,并把这种质疑声和危机感化为我们培养优秀外语人才的源动力。在这种危机感的助力下,提升自己,帮助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英语学为用”的观念,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全面提升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人文、科技与学术意识

教师通过大学英语的讲授,对于我们自身而言,要有较强的人文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与修炼往往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本身,也体现在教材之外的方方面面。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关注人文科学的同时,对科技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了解,掌握些许跨学科的知识无论对我们自身还是对课程讲授都大有裨益。学术意识不仅是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发展的关键,也是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

1.人文意识是基础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与人文方面的话题,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教师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抑或是教材中的人文意识的挖掘,从而忽略了教师自身的人文意识培养的研究。罗丹[9]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例探究了大学英语教材中文化素材的二次开发策略,认为教师在对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素材所存在的缺陷加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补充、挖掘等方式对教材中的文化素材进行二次开发。崔英杰[10]认为通过对背景知识的学习、对教材文本的分析,做到“文道结合”,达到挖掘教材人文资源的目的,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周秋琴[11]通过对比分析多种大学英语教材,认为教材的编写应使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现象时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由于文化素材中往往涵盖了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因此,无论是人文知识还是教材中的文化探究,我们过多地强调了对教材中人文知识的挖掘,从而忽略了加强教师自身人文意识的重要性。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因此,强化教师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固然重要,但如若教师只是简单的人文素材“搬运工”,对学生起到的作用怕是微乎其微,教师如果能够做到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必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将对教师人文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达到这种要求才能在言传身教中影响学生。唐朝散文家韩愈在《师说》中把教师的功能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实际上指的是教育过程的综合性,传道、授业和解惑三者缺一不可。在韩愈对教师功能的界定中更多地考虑了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要性,对英语教师而言韩愈的这一界定同样适用。水涨自然船高,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需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宋红霞[12]把高校教师人文素养归纳为五个方面:人文知识底蕴必须丰厚;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感;人文精神特质要有时代感;高校教师还需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对人生意义进行不懈的追求。对英语教师而言,这五个方面亦必不可少。丰富的人文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具有时代感的人文精神特质是英语教师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的重要支柱,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对人生意义的不懈追求都将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培养社会有用之才的必备前提,也是韩愈提出“传道”的原因所在。因此,教师只有加强自身人文素养,无论是人文知识方面还是道德情感方面,无论是事业心、责任感还是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只有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在言传身教中影响学生、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意识是关键

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具备一定的科技意识。当今的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阅读、翻译大量的科技文章与信息已经成为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停留在给学生打基础的阶段,需要实现从提升学生英语基础到专门英语的过渡。这对大学英语教师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的一种机遇。之所以是挑战,因为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英语基本功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训练,而且还要关注科技动态,了解科技发展进程,甚至对某些专业的科技知识还要进行一定的涉猎,与之前的教学强度、广度与深度相比,教师都需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之所以是机遇,因为大学英语教师科技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而这种知识面对于课堂教学将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与老师将拥有更多的互动话题,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英语能力和专业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了解科技方面的知识、树立科技意识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已成为教育国际化的必备条件,也是科技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只有树立这种科技意识,才能将这种意识传递给学生,对将来学生专业英语学习也将大有益处。

教师应尽早树立科技意识以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树立科技意识不等于去做自然科学研究,而是指教师要熟悉相关领域的科普知识,对科技领域有一定的了解。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将对教师的科技意识提出更高的要求,仅仅满足于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学与文化方面的讲授已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的确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通识教育课程重要性,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如何将有限的大学英语课时(甚至有的学校还在压缩大学英语课时)用在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课程上。学生的素质培养的任务不仅涵盖了人文素质,还包括科技素质的培养。由此,在大学英语课时有限甚至紧张的情况下,学生素养又必须强化,这对教师无疑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强化自身人文素养的同时,我们还须关注、了解科技方面的信息与动态,进一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大学英语课程需要为学生在大学阶段进一步打牢基础,但他们也需要更高层次的提升。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充分证明了ESP教学和EAP教学的有效性,他们也是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ESP和EAP教学则对教师科技素养的要求提到了新的高度,固然,这并非要求一名教师掌握各领域科技知识,但了解一两个领域的科技知识还是必要的。当然,这牵涉到新一轮改革更深层次的问题:教师教学资源重新分配的问题。

3.学术意识是根本

教师的学术意识是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较强的学术意识对教师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这种意识无论对于教学研究还是人文科学研究都不可或缺。这种学术意识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将会起到一定的指导和规划的作用。21世纪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竞争。这种人才有研究型的,有应用型的,也有复合型的。尤其是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是空前的,因此,我们的毕业生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我们教师所能做的就是能够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个复合型人才发展的方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系列的能力和意识,而学术意识便是其中的意识之一。学生的学术意识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的学术意识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在国际化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工具,英语在研究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都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各种类型人才的培养都需和国际前沿领域紧密相连,英语的工具性作用将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学生学术意识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又一重要环节,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学术英语应用能力,才能使学生在教学中得到更多的指导与帮助。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和学术能力,高等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学生学术能力和学术意识培养的迫切性将会日益凸显出来,教师亦需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及时转型,在原有基础上及时提升自己。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进入大学英语课堂后,为使他们在学业上能更上一层楼,教师在意识方面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学术意识方面的引导自然位列其中。周志成[13]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意识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意识,也就是他们的大学意识;二是教师的成绩意识,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所建树;三是具备跨学科的意识和教学与研究的意识,力争成为通才。其实,英语教师完全可以借鉴周志成先生的这种提法,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和科研意识的强弱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在言传身教中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这种科研意识,将来有部分学生也将拥有较强的科研意识。教师如若在自己的领域内有所建树,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这种成绩意识也会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跨学科意识使学生不把自己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能够进一步开阔他们的视野。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职责将不仅仅拘泥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授,努力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将成为授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三)国际化意识与改革意识

以国际化的标准要求自己,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明确自己的目标。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牢固树立教学改革意识,力争在改革中完善自己,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1.教学中的国际化视野

高等教育国际化必将导致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新的目标定位,以期尽快与国际接轨。在国际化的深刻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当下要做的就是“尽快把从原来以考试为导向的通用英语教学定位转到以国际化课程为导向的学术英语教学定位上。”[14]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要进行新的定位,关键在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具有国际化的战略眼光与意识。与国际接轨,大学英语大纲的修订工作就迫在眉睫,我们“应该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能力,为本科期间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毕业后用英语开展工作做好准备。”[15]在明确的国际化目标下,把专门英语与学术英语纳入新大纲的目标培养体系,在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能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将来毕业后则能用英语直接开展工作。此种情况下,以过级考试为导向的通用英语教学显然已不能满足培养高级人才的需求。学生的理想若与国际接轨,就必须接受教育国际化的挑战,必须实现从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的平稳过渡,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如此方能在适者生存的社会中站稳脚跟。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是一个系统配套工程,各方工作必须同时跟进,就教师而言,在思想和意识上要跟得上,在行动上要积极准备,及时了解学科前沿信息,不断充实自己。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站在国际化的视角来审视、理解大学英语教学,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国际化人才。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了解学生需求,掌握学生动态,同时还要对国家的需求要有较好的认知,了解国内和国际上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掌握英语教学的规律。把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和学校发展的定位结合起来,与国家发展的需求和战略结合起来。在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大学英语能够成为他们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国际化人才,教师必须系统了解、全面掌握各方面的需求:学生的、学校的、国家的乃至国际的。在这一自下而上,由内到外的顺序中,只有所有的目标需求达成一致,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从学生到学校再到国家,最后走出国门,把学生推向国际人才市场,只有所有的目标是一致的,学生才更具竞争力。对学生而言,用以一般交际性的英语已不能满足他们进行国际竞争的要求,他们的需求就会更高。因此,教师只有以国际化的眼光去审视自身肩上的使命与责任,只有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才能使越来越多的具有大国风范的国际人和文化人从大学英语课堂上涌现出来。只有将学生培养成更高层次的人才,教师才能将自身价值最大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各项素质、能力与水平。

2.在教学中强化改革意识

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经之路和必然趋势。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刻背景,大学英语课程如要继续有所作为,改革是必由之路。诚然,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教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不断得到更新,教学内容呈现出知识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以及人文性等特点,教学评估在平稳有序中向前推进,教学手段渐趋多样化,这些都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以看出,改革是大学英语向更高层次、更高目标迈进的必由之路。大学英语教学要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长远目标,就必须摒弃现行教学模式下妨碍其继续发展的教学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国际流行的ESP与EAP在教学实践中都证明了他们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国际接轨,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而理念的更新显然不能一蹴而就,再加上我国各地区高校差异较大,教学改革推进的节奏并不一致,因此,理念的更新必有先后之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大学英语改革的步伐不会放慢,更不会停止,这是由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总体形势决定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因为无论国内还是国际上对英语运用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我们的毕业生要想在国际人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拥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外,对英语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将会成为必备条件之一。

大学英语教师应正确认识考试改革与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教学与考试本身并不矛盾,但随着企事业单位对四、六级证书的重视,四、六级考试逐渐偏离了原先设定的目标。以2007年教育部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例,该要求就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和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对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翻译能力以及词汇的记忆量都给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并对英语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些目标与要求的设定在四、六级考试的分数面前有时略显力不从心,因为我们一直在分数与能力(当然是运用英语的能力)之间徘徊和取舍,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录用乃至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都与英语成绩的高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人单位与录取单位首先能够看到的就是学生的成绩单,这也难怪部分学生舍弃英语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于不顾,一味追求分数的绝对值。当然,这种状况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格格不入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对教学与考试要有清醒的认识,考试不是目的,它只是检测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如果以通过四、六级考试为唯一目的,这样的英语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这方面教师可谓任重而道远,我们需从国家发展、时代需求和国际发展的高度加以考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牢固树立提升英语综合能力的观念,顺利实现从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的过渡,而非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转动。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教师只有不断加强改革意识,方能跟上时代步伐,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引导和塑造学生需求是大学的使命所在,大学之所以被称为大学,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前瞻性,可以预测将来的需求并把学生需求与国家战略关联起来。然而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状况,教师既非重大政策的制定者,也不是国际潮流的引领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所事事。教师可就与此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讨论和探索,然后进行积极的准备。经过几轮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成就斐然,虽然背后隐藏着种种问题与尴尬,但这不足以阻碍继续改革的步伐。改革愈加深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就愈高。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改革意识,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和理论方面的探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把目光放在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和国际化潮流上,引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与之相一致,这样就能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当然后一种目标的一致性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教师的循循善诱与因势利导,唯有如此,从学生角度看,他们才能在国际人才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从教师角度看,我们实现了时代与社会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结 语

教师在历次的教学改革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刻背景下,大学英语面即将面临新一轮教学改革,教师要为此次改革做好充分准备,要有必要的危机意识,客观看待大学英语教学取得的成就和当前面临的问题与尴尬,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努力提升自身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学生。同时还需具备良好的科技素养,关注科技发展动向,及时掌握前沿科技信息,力争对一两个科技领域的知识较为熟悉,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专门英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自身学术素养也是大学英语国际化趋势的一个必备要素,教师自身学术素养的高下对学生也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良好的学术素养不仅有利于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与发展,对学生学术意识的培养也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此外,教师还需具备国际化和改革的意识,将自身的教学与理论与实践和国际英语教学的总体趋势关联起来,以国际化和战略化的眼光审视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素材、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我们的学生,在改革中不断完善自身,方能为大学英语教学与改革贡献更多的力量。

[1]束定芳.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定位—德国高校英语授课学位课程及其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137-144.

[2]蔡基刚.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调整[J]. 外语电化教学,2013(1):3-6.

[3]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2002(3):2-7.

[4]冯燕.去外语化:重点大学公共外语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J]. 大学教育科学,2010(3):67-71.

[5]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消亡的理据与趋势分析[J].外语研究,2012(3):46-52.

[6]赵庆红,雷蕾,张梅.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 外语界,2009(4):14-18.

[7]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1-5.

[8]周燕.教师是外语学习环境下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94-296.

[9]罗丹.大学英语教材中文化素材的“二次开发”策略研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3(1):158-160.

[10]崔英杰.大学英语教材中人文精神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7):140-142.

[11]周秋琴.论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取向[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1):52-55.

[12]宋红霞.浅议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J].中国成人教育,2008(14):76-77.

[13]周志成.学术意识提升教学素质[N].光明日报,2011-09-14(016).

[14]蔡基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J]. 外国语,2012(1):69-76.

[15]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再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3):5-8.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文意识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人文绍兴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