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年旅舍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2014-04-08 09:39李冬环成福伟李志刚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旅舍旅游发展

李冬环,成福伟,李志刚

(1.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0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3.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自1912年,世界上第一个青年旅舍在德国的一个废弃古堡Altena中诞生,迄今为止全球青年旅舍的数量已近6000家,我国从1998年至今建立了将近100家青年旅舍,遍布27个省市[1][5],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网络,但和国际相比,国内的青年旅舍发展缓慢,经营绩效也不佳,和我国出现较晚的如七天等经济型酒店相比,青年旅舍同样投资不高、规模不大,发展却不尽如人意。

国际青年旅舍提倡自觉、自学、自律、自助,具有价格低、文化氛围及装修有特色、订房方便等特征,符合年轻人的偏好和行为规律,大大地激励并支持了青年游客的高频率出游,其网点也获得了高增长。而国内的青年旅舍主要分布在广东、云南、北京、江浙等省的旅游城市,而且是境外游客比较多的旅游地,只有云南这样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景观有特色、生活宜人的旅游地的青年旅舍才会供不应求,大多数的青年旅舍的经营状况不佳。人们对青年旅舍缺乏认知,在预订酒店时多数习惯性地选择“7天”这样的经济型酒店,可以说国内的青年旅舍还没有真正地走进市场,更多的是依赖国际青年旅舍联盟带来的国际游客在缓慢地自然发展。

一、国内青年旅舍与国际青年旅舍的差距

国内青年旅舍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发展理念、模式等都和国际青年旅舍有所偏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入住青年旅舍的客群不同

国际青年旅舍的主要入住群体是“背包客”和学生。这些游客有三个重要的特征,一是旅游频次和住宿的回头率高,二是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是不属于低水平的支付能力,三是喜欢交流与文化传播。而国内青年旅舍的客群不乏家庭旅游等散客群体,支付能力较低,往往是冲着低价格来入住的。导致支持青年旅游爱好者高频次出游的盟约变成了促销的手段。表面上看,国内和国际青年旅舍客群的共性是游客比较年轻,而区别则在于客人是否高频次入住和是否是旅游爱好者及文化传播的爱好者。

(二)青年旅舍创建的背景不同

国际青年旅舍的创建,源于西方基础教育提倡旅游与教育相结合的观念,德国的青年旅舍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途径。而国内的青年旅舍是引入的事业,没有根植于“旅游教育”的文化和观念进行发展,当前还有些改良型酒店存在“玩理念”经营的偏颇行径。

(三)青年旅舍的功能及意义不同

可以说青年旅舍的精神内涵有一种“浪漫主义”,国际青年旅舍至少有两种理想主义的表现,一是文化传播和交流,这种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可以是跨国界、跨种族、跨人种的,青年旅舍为这些推动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青年们,在他们的旅游行为节点上提供一种物质和组织上的支持;二是教育,德国的教育部门在中小学校开设有“青年旅舍”课程,高年级还规定每月有“学校远足日”,将学校的自然等课程引入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得到锻炼,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文化意识和环保意识等。而国内的青年旅舍缺乏国际青年旅舍特有的文化氛围,缺乏如阅览室、活动室等能够营造交流氛围的场所。在教育这一层面上,国内的青年旅舍较少能够接待来自学校方面组织的游客,学校恐于安全责任的压力,为了避免舆论和法律纠纷,往往组织的旅游都不安排住宿和吃饭。学生群体的教育性的旅游活动往往由家长策划、携带同行。所以至今入住国内青年旅舍的学生还是以国际的游客为主,而始终没有构建旅游教育的功能,也不具备稳定的学生客源。

(四)青年旅舍建筑缺乏特色

国际青年旅舍的巨大魅力之一就是其建筑本身体现了当地文化,各个青年旅舍的文化和风格都各不相同。如加拿大渥太华青年旅舍,由监狱改造而成,改造当中保留了其中一个囚室原封不动,还保留了前监狱的历史、故事等,没有抹去前身作为监狱的建筑痕迹。世界上还有许多青年旅舍由古堡、工厂、医院、轮船等各式各样的建筑改建而成,都保留了建筑物本身的历史痕迹,赋予了青年旅舍历史文化特点。而中国的青年旅舍,大部分是由原有旅舍、酒店和闲置物业改建而成,建筑本身和改建后也往往缺乏特色,与市面上的经济型酒店区别不大[4]。

(五)经营方面的不同

国际青年旅舍的经营管理核心是“盟”字。这个“盟”在性质上是联盟。首先,这个联盟的发展效果惊人,它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住宿业连锁组织和最大的青年联盟之一,其经营绩效从年营业额看,高达12-14亿美元,从从业人员看,受薪工作人员约3万人[5][7],义工不计其数;其次,这个联盟是一个民间组织,国际青年旅舍联盟规定任何国家或地区的青年旅舍协会不得隶属于任何官方实体、宗教组织、政党,是独立的组织,它的发展可以不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关政策的局限,所以才能保持高的增长速度和高成活率的网点;第三,这个联盟真正体现了“联”字,实现联合经营。赢利高的旅舍利润用来支持那些财政上作为独立单位而不能自给的偏僻地方的旅舍,这样才能使青年旅舍的网络健康有续地发展;而且,其不断地在拓展的过程中改进,这些再次投入都是靠营业的收入,其投入包括了对旅舍网络的维修保养、改进和扩建投资,以及提供让使用者受益和旅舍有关的活动,旅舍经营所得的盈余资源也用于促进在旅舍里起教育作用的体力和智力活动。

而在中国,青年旅舍协会一开始就依附于国家职能部门[7]。工作人员往往没有人、财、物的直接支配权,也难以协调各种复杂的关系,包括与政府、与国际联盟的关系等。其次,国内的青年旅舍没有取得政府和社会团体的支持,也没有免税、装修改造、宣传促销等方面的优惠,员工团队中缺乏义工。第三,国内的旅游淡旺季非常明显,黄金周拼杀激烈,青年旅舍网点、服务、设施都跟不上,淡季时的入住率更低,导致经营成本高,后续发展乏力。中国大部分青年旅舍的经营管理没有达到联盟的要求。

二、国内青年旅舍陷入困境的原因

从国内青年旅舍几十年来所形成的规模来看,其在市场中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从上面关于国内青年旅舍与国际青年旅舍发展的几点偏离,可以看出,造成青年旅舍发展困境的核心原因是:

(一)事业主体推进发展的动力不足

青年旅舍事业在国内发展的滞缓、经营业绩不佳的首要原因是事业推进主体的动力不足。由于中国青年旅舍在发展历程中并没有按照国际青年旅舍联盟规定的青年旅舍协会不得隶属于任何官方实体的宗旨,中国的青年旅舍协会依附于国家职能部门,例如广东青年旅舍隶属于广东省旅游局资源与市场开发处,其工作重点跟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规划走,尚未将青年旅舍事业的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该部门推进青年旅舍发展的动力不足,该部门也不是最佳的对口部门与国际青年旅舍联盟进行协调,该部门若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青年旅舍事业的发展,还需要有更多的规范要讨论要试验,这种限制一时难以打破。

另一方面,青年旅舍不作为营利性事业,如果以个人或者企业来运作的话,运作的经费也难以落实,目前没有一个合适的组织胜任该事业的推进,也缺乏吸收热爱这项事业的人来共同发展该事业。而当前的从业人员有44.83%[7]的管理层与员工是因为喜欢青年旅舍事业而来,还有43.1%的管理层和员工是因为领导的安排来从事这项工作的。这些都是导致中国青年旅舍发展滞缓的影响因素。

(二)旅游需求与供给的错位

按照国际青年旅舍的开创和发展来看,可以理解为青年旅舍在推动一种旅游文化的运动,即以青年的旅游行为推动文化交流,在他们与大自然和不同人群的交往中推动环保、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青年旅舍供给的不应仅仅是旅游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住宿的场所,而是应该供给一种将青年游客旅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进行分享和旅游文化升华的信息汇集平台和活动载体。这个载体的魅力,就在于能够吸引文化使者的入住,他们是基于一种共识,即人人都是学习的对象和文化传播的大使。这些个体有交流的需求,也依赖青年旅舍的支持而获知见闻。而国内的青年旅舍供给的,多是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在西北等偏僻地带的为了节约成本的拼团租车平台,在城市中心地带的低价格床位条件,在自然环境恶劣旅游地的向导服务条件。这些都是可以物化旅游条件而不属于精神层面的“家园”。

(三)旅游主体的旅游需求和旅游层次水平限制

在实际的旅游行为过程中,经营者为旅游主体提供的旅游产品是相对静态的,而游客的旅游感知则是主观且动态的,因旅游主体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等的差异,个人获知的旅游价值也有很大的差别。国内有些游客,往往将旅游当成是时尚与潮流,盲目地旅游,对旅游的内涵与价值感知薄弱,旅游功利心强,有些游客还停留在“物化”的计算状态,比如用了多少钱,观赏了什么景致,参加了多少娱乐活动等简单的算法,受当前旅游层次水平的限制,青年旅舍发展的内动力不足。只有当游客的旅游层次普遍提升时,游客的游览行为不再是走马观花,而用心灵感受和用专业知识去看旅游资源时,才能把看到的景物与其内含之间的联系升华成旅游精神享受。基于这些感受,游客会将居住地的文化内涵传播到旅游地,也会将各地的文化和风俗带回并传播,青年旅舍的价值恰恰就是提供如此的平台。游客们在青年旅舍留下值得学习和品鉴的游记、摄影作品和评论等。目前,国内游客的内在需求不提升,青年旅舍的魅力和价值也难以被人欣赏,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推动也会相对困难。

三、国内青年旅舍发展的对策

(一)现有的国内青年旅舍的“联”营

在推进全国性的青年旅舍协会建立的同时,现有的青年旅舍可以先实现“联”的突破。中国青年旅舍事业的推进,必须有一套适合中国的章程,操作标准,设计守则,无论是组织构建还是与国际接轨都不是短期行为。而对于当前已经创建并且经营着的青年旅舍来说,联合发展既必要又必需。这个“联”包括了:适度的资源和信息的共享,部分客源的共享,活动经验的分享和执行案的复制,也包括了经营上的联合促销和产品的联合经营等。

(二)国内青年旅舍的连锁发展

在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下,北京青年旅舍协会立足民族化道路,通过大力的网络推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欧洲青年的认识,保证了客源,也求得了发展。目前北京青年旅舍协会已经创办了“Utels”(万里路)这个连锁品牌,但是并不隶属于“IYHF”[6],这是先立足,保证生存及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再慢慢构建品牌的文化,依靠加盟连锁来发展的一种尝试。通过微利经营,紧紧抓住细分市场的青年群体,提高入住率,在加大推广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加盟连锁,来促进网点的增长。使有志于推进浪漫旅游精神的企业和个人加入发展青年旅舍事业的行列。

(三)客源市场的培育和稳固

当前国内的大众旅游市场、自由行旅游市场增长迅速,如家庭出游、毕业旅游和个性化的团体组织等,在这些旅游者中,年轻游客占有很大的份额,这些年轻的游客对质优、价廉、个性化且有交流场所的酒店的需求明显,而国内的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较多,个性化并且有文化交流场所的酒店较少。国内的青年旅舍应该培养属于自己的稳定客源,并且应该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既要稳固国际背包客并致力服务好,也要抓住国内的青年游客市场,特别是毕业游的群体。大学生的毕业旅游,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市场,大学生本来在学校就是一室四人甚至八人同住的,50元左右的床位价格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优势的。加上部分青年旅舍优越于一般的酒店,还配备了厨房、活动室等等,这些对于毕业旅游的学生来说,有巨大的吸引力。可见经过市场细分,以大学生毕业旅游为切入点是推动青年旅舍发展的合理对策。如果说国内的经济型酒店的快速发展是抓住了“经济型”的特点,青年旅舍则必须抓住“文化型”来发展,而以大学生群体为一个切入点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1] 韩文海.国际青年旅营商业模式分析[J].科学时代,2012,(3):376-377.

[2] 郭盛晖.从广东的实践看我国青年旅馆的发展[J].经济问题,2001,(11):45-46.

[3] 陈琳琳,童碧沙.北京国际青年旅舍消费者行为特征研究[J].江苏商论,2010,(4):36-37.

[4] 吕斌,黄翊,李潇.北京青年旅舍经营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7,(4):65-71.

[5] 刘翠茶.国际青年旅舍在中国的发展[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6):6-66.

[6] 蒯小群.国际青年旅舍品牌本土化的战略思考[J].管理观察,2008,(11):40-43.

[7] 伍蕾,伍蓓.论国际青年旅馆在中国的发展方向[J].旅游学刊,2001,(16):30-37.

猜你喜欢
旅舍旅游发展
基于生命周期设计法的青年旅舍可持续发展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的青年旅舍如何在酒店行业中发展生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析青年旅舍盈利模式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欧洲青年旅舍发展给我国的借鉴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