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重大水问题研究为山东水利改革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水生态文明试点科技支撑计划”启动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2014-04-08 12:56山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王艺华
山东水利 2014年10期
关键词:水资源文明科技

山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艺华

加强重大水问题研究为山东水利改革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水生态文明试点科技支撑计划”启动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山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艺华

党的十八大从民族振兴和永续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总布局,并要求将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水是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载体、重要组成和显著标志,是更高层次上的创新探索,国内外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供借鉴。在这种背景下,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和科研攻关必须先行。2012年,水利部将济南市确定为全国首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为及时解决好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重大科技问题,我厅决定实施“水生态文明试点科技支撑计划”,期待达到的目标是为济南市评判、预测、调整水系、城市及生产力布局等提供科学依据,为济南市实现“泉涌、湖清、河畅、水净、景美”目标提供技术支撑,为北方城市乃至全国培育水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示范。

今天召开这次启动会议,标志着“水生态文明试点科技支撑计划”由筹划准备阶段转入全面实施阶段,吹响了科技力量大集结、大攻关的号角。这项“科技支撑计划”内容多、周期长、涉及面广,是一项具有开创性、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为精心组织好项目实施工作,省里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在政策扶持、经费支持等方面提供保障。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属各单位要主动加强与课题组的联系沟通,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在课题研究、试点示范、宣传教育、国际合作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持。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作为课题牵头单位,要集中人才智力和优势资源,统筹做好课题研究的策划、协调、管理等工作。“科技支撑计划”全部工作都要明确承担单位,所有工作内容都要明确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将工作进度细化分解。希望各协作单位、各项目负责人增强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在各自学科上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加强沟通交流,确保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重要成果,培养一批科技人才,力争创造出一个有大作为、有大效益、有大影响的成功范例。

当前,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新形势、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日趋加剧的新情况和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水资源供给、水灾害防御和水生态保护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重要治水思想,山东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现代水利示范省,必须有所作为、有大作为。因此,无论是构建现代水网、加强雨洪资源利用,还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在这些以“先行先试”为特征的探索实践中,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迫切需要系统梳理、提前谋划、深入研究,尽快作出科学的回答。

一是关于雨洪资源开发利用。人多地少水缺是山东长期面对的基本省情,水资源供需总量失衡仍是主要瓶颈。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山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分析预测,在现有工程状况、用水水平以及供水条件下,到2020年,一般年份缺水49亿立方米,枯水年份缺水63亿立方米;到2030年,一般年份缺水58亿立方米,枯水年份缺水72亿立方米。如果供水没有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要弥补2020年一般年份水资源缺口,需要综合施策。一是降耗节水,二是调引长江水,三是增引黄河水,但即便这样仍有近20亿立方米的缺口,需要科学开发利用雨洪资源,有效增加水资源供给。这是对雨洪资源认识上的重大突破,也是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的重要途径。但是,要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必须坚持因水制宜、量水而行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方针,以此为指导,全面展开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考虑生态用水的雨洪资源可利用潜力、确保防洪安全的工程运行调度方案以及优化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布局设计等课题研究,并科学比选。

二是关于水资源统一配置调度。现代水网中的每个水利工程都是整个水网的组成部分,整个水网构成一个庞大、复杂的运行系统,管理运行成为发挥水网整体功能的关键。因此,在现代水网骨干框架基本建立起来的基础上,需要对各类水利工程联合调度、供排蓄泄兼筹的实际运用、多水源水质风险问题等课题进行分析试验,以期尽早建立完善覆盖全省各河流水系、区域和水源工程的水资源调度和配置系统,实现对地表水、地下水、外来水、非常规水源等水资源统一调度,有效解决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

三是关于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长期以来,受传统的发展方式影响,我省地表水开发利用率已接近50%,地下水开采率高达80%,导致部分地区出现相当严重的水土流失、地下漏斗、湿地萎缩、水体污染、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等问题。据统计,我省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10433平方公里,涉及10个市、37个县(市、区)。目前,鲁西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已纳入全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规划,鲁中地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已纳入亚行贷款支持范围,如何科学选择技术路线,因地制宜确定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四是关于水资源承载能力。开发利用水资源应维持河流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充分考虑基本生态用水需求,维护河湖健康生态。哪些技术手段才能真正将“因水制宜、量水而行”的发展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什么模式机制才能有效引导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经济结构、发展方式与之相适应?需要进行研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我们必须要迅速行动起来。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需要明晰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边界,明晰各类水资源的权属,明晰指标体系设计和价值计算方法,深度、广度、难度前所未有,必须跨学科、跨领域联合攻关、深入探讨、系统研究。

五是关于水权水市场机制。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既需要完善的工程基础,也需要明确水权、建立水市场、健全水价机制等。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微观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长期以来,水价形成机制不完善,价格水平总体偏低,没有充分反映水资源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既难以充分发挥价格杠杆有效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的作用,也难以有效吸引社会资本。

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有的要靠科研开发,有的要靠战略研究。成功进行科研开发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科技需求,就像“水生态文明试点科技支撑计划”一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跟实践,需求引导。战略研究关系科学决策,应该得到重视。与科研开发相比,战略研究更需要开放性思维,更需要勇于否定的精神。例如,在开源方面,非常规水源有没有文章可做,我省地下苦咸水蕴藏丰富,有没有大文章可做。面广量大的小微型农村水利工程,放开和监管的度怎么把握,什么样的管理体制更好,什么样的机制更有效。目前在水价的问题上可以说是涨声一片,能不能说提高水价有利无弊。

希望各位专家在参与实施“科技支撑计划”的同时,对这些问题给予关注,积极开展研讨,加强科技交流与项目合作,集思广益,传经送宝,多提良策,多建真言,在山东水利这个舞台上充分展示你们的智慧和才华,助力山东水利改革发展,促进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责任编辑 王大勇)

猜你喜欢
水资源文明科技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对不文明说“不”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