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华简《系年》所见赵襄子至赵献侯世系新说

2014-04-08 16:07冯小红
邯郸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赵襄子世系赵氏

冯小红

(邯郸学院 地方文化研究院,河北 邯郸 056005)

由清华简《系年》所见赵襄子至赵献侯世系新说

冯小红

(邯郸学院 地方文化研究院,河北 邯郸 056005)

根据《史记》记载以及后人的考证,赵襄子至赵献侯的世系旧说为:赵襄子从公元前475年至前425年,赵桓子从前425至前424年,赵献侯元年为前424年。清华简《系年》所载赵桓子、赵狗、赵浣的活动对赵氏世系旧说提出了重大挑战。依据清华简《系年》,结合《史记》和“侯马盟书”,我们对春秋末年晋国赵氏世系提出了一种新说,即赵襄子为公元前475年至前442年,赵桓子为前442年至前441年,赵狗为前440年至前430年与前425年之间,赵献侯元年位于前430年至前425年之间。

清华简《系年》;赵襄子至赵献侯世系;旧说;新说

清华简《系年》所载赵桓子与赵献侯的活动,不仅《史记》和其他传世文献阙载,且其中显示的赵襄子至赵献侯的纪年又与《史记》所载纪年不符。本文以清华简《系年》为主要依据,结合《史记》、“侯马盟书”以及前人有关赵襄子至赵献侯纪年的研究,对春秋末年晋国赵氏世系重新予以疏理,以就教于方家。

一、赵襄子至赵献侯世系旧说

以往,赵襄子至赵献侯的世系首先主要依据《史记》的《六国年表》和《赵世家》来厘定,即赵襄子从公元前456年至前425年,赵桓子为公元前424年,赵献侯从公元前423年至前408年。

《史记·赵世家》对赵简子卒年和赵襄子元年有两条记载。《赵世家》先说:“晋出公十七年,简子卒,太子毋卹代立,是为襄子。”据此可知赵简子卒年为公元前457年,赵襄子元年当为前456年;《赵世家》紧接着又说:“赵襄子元年,越围吴。襄子降丧食,使楚隆问吴王。”[1]1793越围吴之年为公元前476年,据此可知赵襄子元年为前476年。根据《史记·赵世家》前后两条记载分别推断出的赵襄子元年不一致。

另据《左传·哀公二十年》记载:

十一月,越围吴,赵孟降于丧食。楚隆曰:“三年之丧,亲昵之极也,主又降之,无乃有故乎?”赵孟曰:“黄池之役,先主与吴王有质,曰:好恶同之。今越围吴,嗣子不废旧业而敌之,非晋之所能及也,吾是以为降。”楚隆曰:“若使吴王知之,若何?”赵孟曰:“可乎?”隆曰:“请尝之。”乃往……告于吴王曰:“寡君之老无恤使陪臣隆,敢展谢其不共,黄池之役,君之先臣志父得承齐盟,曰“好恶同之”。今君在难,无恤不敢惮劳,非晋国之所能及也,使陪臣敢展布之。”[2]1716

《左传》的记载可与《史记·赵世家》的后条记载相互佐证。以此为基础,学界对赵襄子元年究系何年进行了长期讨论,结果形成公元前475年、前474年、前476年等说,①公元前475年之说最为流行,该说源于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后为今人方诗铭的《中国历史纪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冯君实主编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等工具书广泛采用,作为先秦赵国历史研究的标志性著作——沈长云等著《赵国史稿》(中华书局2000年版)亦采此说;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定为公元前474年,后在《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改为公元前475年;晁福林《试论赵襄子卒年及相关历史问题》(《河北学刊》2001年第1期)定为公元前476年。并推翻《史记·赵世家》所载“襄子立三十三年卒”的说法,把襄子的执政时间延长到50年。

除此之外,杨宽还考订了赵桓子和赵献侯的纪年,他认为:“桓子逐献侯而自立,当未逾年改元,桓子元年仍当周威烈王元年。桓子一年卒,献侯又在杀桓子之子后而迎立,亦当未逾年改元。献侯元年当周威烈王二年。”[3]56根据杨宽的考订,赵桓子元年为公元前425年,赵献侯元年为公元前424年。

二、清华简《系年》对世系旧说的挑战

清华简《系年》分别记载了赵桓子和赵献侯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发生时间对赵襄子至赵献侯的世系旧说提出了重大挑战。

《系年》记赵桓子的活动曰:

与诸侯之大夫会盟和征伐都是国之大事。根据《史记·赵世家》的记述,从赵简子至赵献侯,凡是发生会盟及征伐等大事,一般都是由赵卿本人亲自出面,只有在智伯伐郑之时,赵简子有疾,乃派太子毋恤代为统军。[1]1793这说明在这一时段晋国赵氏主持会盟和征伐之人一般为赵卿本人,本人有特殊情况,方以赵氏宗族中地位仅次于赵卿的重要角色替代。据此可知,至迟在晋敬公十一年,即公元前441年,赵桓子已经正式成为晋国赵卿或赵氏宗族中地位仅次于赵卿的重要人物。也就是说根据《系年》所记,赵桓子的执政时间至少比旧说早 17年。若如是,则赵襄子卒于公元前425年的旧说也不再成立。

《系年》记赵献侯的活动曰:

楚简大王立七年……晋魏斯、赵浣、韩启章率师围黄池……二年,王命莫敖昜为率师侵晋,夺宜阳,围赤,以复黄池之师。魏斯、赵浣、韩启章率师救赤,楚人舍围而还,与晋师战于长城。[4]189

赵浣即赵献侯。前文说过,这一时段赵氏主持征伐之人是赵卿本人或赵氏宗族中仅次于赵卿的重要人物。楚简王七年为公元前425年,则根据《系年》所记,至迟在前425年,赵献侯即已正式成为赵卿或赵氏宗族中地位仅次于赵卿的重要人物。简文整理组将《系年》中之“二年”释为“第二年”,即楚简王八年,则据《系年》,前424年赵浣仍作为赵卿或赵氏宗族中仅次于赵卿的重要人物。这与世系旧说之前425年襄子卒、前424年桓子逐献侯而自立、前423年献侯复辟不一致,与杨宽考订之前425年为桓子元年、前424年为献侯元年也不完全相符。

三、清华简《系年》与《史记》、“侯马盟书”会考

《史记·赵世家》记载襄子至献侯之史事曰:

襄子立三十三年卒,浣立,是为献侯。献侯少即位,治中牟。襄子弟桓子逐献侯,自立于代,一年卒。国人曰桓子立非襄子意,乃共杀其子而复迎立献侯。[1]1796-1797

太史公在此处的记述颇为简略,不少地方存有疑问。孙继民在《赵桓子都代考》一文中就指出“桓子逐献侯”一句语义含糊,有两处未交待清楚:其一为桓子逐献侯于何地,二是献侯复辟后建都于何处。[5]但是在这里太史公对赵襄子的执政时间却言之凿凿,即“襄子立三十三年卒”。如果以后人考证之公元前475年作为赵襄子元年,并将赵襄子的执政时间仍依《史记》计为33年的话,则赵襄子当卒于前442年。结合清华简《系年》关于前441年赵桓子会诸侯之大夫和率师伐齐的记载,可以推知赵襄子去世当年,赵桓子即驱逐赵献侯而自立于代地,则赵桓子元年当为前441年。再根据《史记·赵世家》关于赵桓子“一年卒”的记载,可知赵桓子在前440年即已去世,其子当于该年继立为赵卿。

太史公后文只是说“国人曰桓子立非襄子意,乃共杀其子而复迎立献侯”,而未指明其事发生于何年。而清华简《系年》还记有:

晋幽公立四年,赵狗率师与越公朱句伐齐,晋师阀长城句俞之门。[4]186

赵狗其人历史典籍无所记,但在出土的“侯马盟书”的宗盟类盟书中有一篇署名为“狗”的誓词,可证明在赵氏宗族中确有其人。[6]210笔者根据《侯马盟书(增订本)》的类例释注,将这篇誓词整理如下:

“侯马盟书”的研究者对誓词中主盟人“嘉”的身份存在不同认识。张颔认为“嘉”是对“子赵孟”的懿美称谓和讳称;唐兰、高明、李学勤、余闻荣等认为“嘉”指赵恒子。①清华简《系年》对赵桓子和赵狗活动的记载不仅能够为唐兰、李学勤等人的观点提供有力的旁证,同时为我们判断赵狗的身份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前文提出的标准,赵狗能够率赵氏之师伐齐,必身为赵卿或为赵氏宗族中仅次于赵卿之重要人物。据此推断,赵狗当为赵桓子之子,为赵桓子册立之太子。他当于前440年继赵桓子立为赵卿,因此才有晋幽公四年(公元前430年)他率师伐齐之事。进一步推断,国人共杀桓子之子(赵狗)而复迎立献侯之事至早应发生在赵狗统军出征之年,即公元前430年;至迟当发生于《系年》所记赵浣统军征伐之楚简王七年(公元前425年)。也就是说,赵献侯元年至早为公元前430年,至迟为公元前425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清华简《系年》为依据,结合《史记·赵世家》和“侯马盟书”的记载,给赵襄子至赵献侯的世系提出了一种新说,即赵襄子为公元前475年至前442年,赵桓子为前442年至前441年,赵狗为前440年至前430年与前425年之间,赵献侯元年位于前430年至前425年之间。但清华简《系年》所记赵桓子、赵狗与赵浣的活动均不见于任何传世文献,乃为孤证,因而上述观点仅可作为旧说之外的异说,尚不能成为定论。

[1]司马迁. 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2]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修订本)[M]. 北京:中华书局,1990.

[3]杨宽.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李学勤.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M]. 上海:中西书局,2011.

[5]孙继民. 赵桓子都代考[J]. 河北学刊,1999(1).

[6]张颔,陶正刚,张守中. 侯马盟书(增订本)[M].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苏红霞 校对:李俊丹)

A New View of the Lineage from Zhao Xiang-zi to Zhao Xian-hou according to Tsinghua Bamboo Slips “XINIAN”

FENG Xiao-hong

(Local 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Handan College, Handan 056005, China)

According to the records of ShiJi and later research, the old view of the lineage from Zhao Xiang-zi to Zhao Xian-hou is Zhao Xiang-zi from 475 B.C. to 425 B.C., Zhao Huan-zi from 425 B.C. to 424 B.C., and the first year of Zhao Xian-hou being 424 B.C.. The activities of Zhao Huan-zi, Zhao Go and Zhao Huan Which is recorded in Tisinghua Bamboo Slips “XINIAN” pose serious challenges to the old view about the lineage of Zhao. According to Tisinghua Bamboo Slips “XINIAN”, combining with “ShiJ”i and “HouMaMengShu”, we propose a new view of the Lineage from Zhao Xiang-zi to Zhao Xian-hou which is Zhao Xiang-zi from 475 B.C. to 442 B.C., Zhao Huan-zi from 442 B.C. to 441 B.C., Zhao Gou from 440 B.C. to the year between 430 B.C. and 425 B.C., the first year of Zhao Xian-hou being the year between 430 B.C. and 425 B.C..

Tsinghua Bamboo Slips XINIAN; the Lineage from Zhao Xiang-zi to Zhao Xian-hou; the old view; the new view

K225

A

1673-2030(2014)04-0029-03

2014-11-15

冯小红(1970—),男,河北高阳人,邯郸学院地方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猜你喜欢
赵襄子世系赵氏
豫让的不为
赵襄子学驾车
赵襄子学驾车
察哈尔格西《厄鲁特王统世系》译注
辽耶律休哥世系考
《赵氏孤儿》的改编与创新——从元杂剧到电影
新见《源伯仪墓志》及中古源氏世系补考
A new species of the Southeast Asian genus Opisthotropis (Serpentes: Colubridae: Natricinae) from western Hunan, China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唐贞休世系再考
赵氏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