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近现代报刊文学资料价值研究

2014-04-09 02:11张永刚
思想战线 2014年6期
关键词:报刊云南作家

孟 丽,张永刚

云南近现代报刊文学资料价值研究

孟 丽,张永刚①

云南近现代报刊数量庞大,刊载文学作品等资料内容丰富。报刊文学资料对于研究云南现当代文学发展历史、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丰富性具有重要意义。其具体研究价值体现在增补云南文学发展史料、梳理云南文学发展进程、开辟云南文学研究新视角等方面。

文学研究;云南文学;近现代报刊资料;价值研究

人类社会发展到近现代,媒介已不单单是“工具”,而是成为了文化和文明的一部分。文学发展过程中,媒介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口语和手抄传播时代,诗文一直占据着文类中心地位,而直至印刷传播时代的到来,小说这一文体才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晚清时期,随着近代报刊等大众传媒在古老中国兴起发展,报刊便直接参与并介人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文学走向。正如赵抗卫在 《文学作品与现代传媒》一文中指出:“中国的现代文学包括现代小说几乎是与现代传播同时形成并相互促进与成长的。没有现代传播技术的产生,也不可能有现代文学的诞生。”①赵抗卫:《文学作品与现代传媒》,《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第5期。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虽然西南边疆省份文学成就较其他发达地区薄弱,但亦具有自己的特色。就云南而言,云南文学现代性进程起步早,清末杂志 《云南》、 《滇话》中已出现新派小说写作。五四新文学运动波及云南,文学社团不断涌现,社团成员创办文学期刊,开启云南新文学创作。抗战时期,大批学者作家内迁,齐聚昆明,昆明成为国统区文学重镇之一,文学活动非常丰富,文学创作十分活跃,这个时期,云南出版发行的文学期刊达40余种,报纸文学副刊也很多,除 《云南日报》、 《云南民国日报》、《正义报》、《民意日报》等大型日报均设有文艺副刊外,诸多晚报、周报、小报也有专栏刊载文艺作品;抗战后, 《白鸥》和 《龙门周刊》等文艺报刊、通俗小报层出不穷。总之,云南报刊文学内容极其丰富,但目前学术界研究大多集中在部分重要文学期刊和文学副刊上,未能深人地针对报刊文学资料进行全面独立地整理分析,不能不看做是云南近现代文学研究一项缺失。

因此,关注云南近现代报刊文学资料,认识它的重要价值,在研究中进一步增补云南文学发展史料、梳理云南文学发展进程、开辟云南文学研究新视角,不仅拓展了云南近现代文学研究范围,还有补于中国文学的认识和发展,从这一角度来讲,云南近现代报刊文学资料具有积极的多层面的研究价值。

一、增补云南文学发展史料

(一)西南联大省外作家作品补订

云南近现代报刊中曾刊载大量西南联大师生以及省外作家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虽大多被结集出版,但由于战时特殊情况和报刊登载的零散性等原因,仍有个别单篇佚作未被发现。抗战时期,王力先生曾在昆明为报刊创作大量小品文,并将其结集为 《龙虫并雕斋琐语》出版。②1949年上海新观察社将王力先生写于这个时期的小品文共计63篇汇编成集出版,书名为 《龙虫并雕斋琐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2年和1993年再版重印了此书,书名仍为 《龙虫并雕斋琐语》。然笔者在检索抗战期间昆明版有关报纸时,却发现了另外两篇,即 《棕榈轩詹言》第十七篇 《证婚》和第十八篇 《应酬文字》,这两篇作品从未出现在王力先生的任何著作集中,故应是王力先生文学创作中的沧海遗珠。另外,作家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期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虽是其早年创作,却记录了这一文学天才走向文学舞台的足迹。近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欲出版 《汪曾祺全集》,特向社会征集佚文、佚信,笔者将从云南报刊上搜集到的汪老散文 《干荔枝》和《葡萄上的轻粉》寄去,现已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录。

(二)云南省本土作家作品辨订

云南近现代文学研究一直面临着史料缺乏的问题,由于解放前云南文学出版物多为土纸本,保存困难。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次政治运动中, “云南现代作家许多人遭受劫难,书毁人亡,现代文学成为 ‘重灾区’,资料搜集极为困难”,①蓝华增:《云南现代作家、文学社团和期刊》(一),《楚雄师专学报》1989年第4期。加之文坛健在者的文学回忆录较少,无法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史料的缺乏使得云南近现代文学研究无法细致开展。相对于文学著作缺失,报刊则保存得较为完善。报刊中不乏云南近现代文学作品宣介、评论性文章,对此进行挖掘,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地方文学研究资料,补充目前的研究缺失与空白。如云南现代著名小说家周辂,曾出版小说集二部 《失去的心》和《金顶山》,杂文集 《千针万草集》和历史评论集 《清代文网史略》。②周 辂:《我编写报刊、小说的回顾》,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峨山彝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峨山彝族自治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1990年,第113页。由于前两部小说作品集散佚不存,导致当前学术界的有关论述存在一定的误差。笔者发现,1947年高光宇的 《评 〈失去的星〉》一文,该文提到该书共二辑。第一辑 《失去的星》,描写青年男女间的恋爱故事;第二辑 《石碑山的火》, “收录 (作者周辂)几年前的旧作”,共7篇,具有边地风格。另外,《中兴报》上载张中石的 《爱情的悲剧——介绍〈失去的星〉》和张续忠的 《介绍 〈失去的星〉》两文,③两文分别刊于1947年6月14日和6月17日的 《中兴报》。也清晰地表明周辂出版的小说集应为 《失去的星》,故笔者认定, 《失去的心》之说当为周辂回忆之误。误差之二为小说集《金顶山》的具体内容,蒙树宏曾考证得出 《金顶山》乃 《金顶山》、 《狮子岩》和 《万石屏》三篇小说合集,④蒙树宏:《云南抗战时期文学史》,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39页。《云南省志·文学志》亦同此说。然 《平民日报》载高天锡的 《论金顶山》一文中提及周辂的小说集 《金顶山》中共收录三部作品,分别为 《金顶山》、 《猴子岩》和《万石屏》,并无 《狮子岩》。高文中称 “《猴子岩》最美、《万石屏》最奇”,⑤高天锡:《略谈 〈金顶山〉》,《平民日报》1948年8月25日。《猴子岩》曾发表于 《龙门周刊》,小说描写边地寨主与一名女子刻骨爱情经历,与高天锡所说相符,故 《狮子岩》应为 《猴子岩》。由此可见,如能进一步深人挖掘报刊资料,云南近现代作家作品辨订工作还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三)云南文学研究资料的增补

云南近现代报刊中富含云南早期文学发展的研究资料和文章,这些内容对于云南省近现代文学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如 《云南民国日报》所刊杨曼倩的 《云南文坛鸟瞰》,记录了云南作家陈梅之的早期文学创作和成就。⑥杨曼倩:《云南文坛鸟瞰》,《云南民国日报·大观》1933年5月9日。再如 《滇潮》第23期上刊发李峻的 《云南新诗坛之过去的历史和将来的创作》,该文详细地对云南早期白话诗歌创作进行梳理和评价,是云南新诗研究重要的历史资料和记录。

二、梳理云南文学发展进程

云南近现代文学发展始自晚清,至云南和平解放为止。历经晚清近代文学的初兴、五四新文学的革新、20世纪30年代的低潮以及抗战以来的繁盛4个时期,这段历史至今还未能得以完整书写,⑦云南近现代文学史的研究成果集中于蓝华增、蒙树宏等老一辈学者之中,主要有 《资料:云南现代文学》(一)(二)(三)(四),《云南现代作家、文学社团和期刊》、《云南抗战文学发展史》(一)(二)(三)(四)和 《蒙树宏五十四年集》。21世纪以来,学者张直心 《边地梦寻——一种边缘文学经验与文化记忆的探勘》和张永刚 《后现代与民族文学》等著作中部分章节涉及云南近现代文学史。但完整全面的云南近现代文学史成果尚未出现。而这一工作的最终完成也离不开对云南报刊文学作品的全面梳理和分析。例如,针对民国时期云南报刊中的近代小说和通俗小说的整理发掘,有助于学术界开拓云南近代文学研究新领域,思考和认识云南省现代通俗文学价值,这将对认识整个云南近现代文学发展史有着重要的补充意义。

(一)开拓云南近代文学研究新领域

按照文学史的一般划分,近代文学是指晚清(鸦片战争)至新文学运动之间的文学发展进程,时间跨度为79年。西方先进印刷技术的传播和报刊业的发展为近代文学尤其是近代小说的产生铺设了物质和传媒基础,与之相同,云南近代小说的勃兴也与晚清云南报刊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能针对云南近代报载小说进行整理,将打破云南近代小说研究空白,开拓云南近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⑧现有云南近代文学研究中,多为云南早期文明戏考察与研究,除此之外,尚属空白。

近代小说的飞跃始自1902年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自此,小说革命成为社会革命的前提,革命者和知识分子组成的新小说家将小说看做是改革政治最有力的新武器,积极投人到新小说的创作中来,云南近代小说书写亦在此背景下开启。

1906年初,中国同盟会云南支部成立后,留日滇籍学子创办云南地方刊物 《云南》。该杂志以 “改良思想”、“开通风气,鼓舞国民精神”为宗旨,揭露清王朝虐待百姓、媚外殃民的种种罪行,宣扬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该刊亦载有小说三种,分别是长篇小说——对镜狂呼客的《死中求活》、海外野人的 《仲尼岛》以及短篇小说 《一钱之功用》。 《死中求活》旨在籍越南沦亡史惊醒国人,《仲尼岛》仅存二回,描写一年轻学子外出游学,寻找救国之路的故事。《一钱之功用》则通过一乡百姓集资购买国外纺织机器,开设纺织工厂,进而全乡资产丰厚,百姓生活富裕,展示了当时国人意图实业救国之思想。这三种小说都有着强烈的现实指向,突出表现出假小说之手宣传新思想的时代特色。

在 《云南》的影响下,云南出现多种进步刊物,如 《滇话》、 《云南日报》、 《滇南公报》等,这些报刊均载有新小说。 “中华民国”后,政党报纸和民办报纸相继创办。随着报刊数量的激增,云南报刊小说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小说类型多样。举凡侦探小说、社会小说、言情小说、军事小说、历史小说、政治小说、冒险小说等十余种风行于清末民初的小说品类在云南报刊中均有大量作品出现。其二,小说数量巨大。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自1906年 《云南》刊载小说作品以来,至1918年 《大声日报》止,约有数百篇之多。其三,涌现了云南第一代报人作家。这些作家生活在晚清这样一个急剧变迁、新旧文化剧烈撞击的时代,主笔云南报业兼小说创作,他们既注重在作品中进行爱国富民、救亡图存等启蒙精神内涵的呼吁宣传,同时,也在积极迎合读者阅读趣味和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写作内容。从早期的对镜狂呼客、夏伯鲁、王振庸,到后期言情小说作家萧茂昌、杜咏羹、罗筱池、何慧青等,作为云南近代小说创作的主力军,为云南文学近代化打下扎实的基础。云南近代小说创作繁盛拉近了本省近代文学与中原主流文学的时间跨度,使得云南近代文学从20世纪伊始就和中原主流文学同步发展并逐渐壮大。

(二)思考和认识云南省现代通俗文学价值

云南近现代文学的研究版图不仅仅局限于新文学,还应扩展到通俗文学、旧体诗词、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等新领域。①洪 亮:《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7期。云南通俗小说历史发展脉络清晰,作品数量众多,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作品层出不穷。云南通俗小说创作始自民国初期,当时鸳鸯蝴蝶派小说大盛。云南报刊登载小说中亦以言情小说最为突出,占此时报刊小说的三成左右,涌现出萧茂昌、杜咏羹、罗筱池等一批言情小说家。20世纪30年代则以报刊连载长篇小说居多,独立出版的仅有何慧青的历史演义小说 《天南外史》一部。这一时期云南文学相对处于落潮阶段,报载通俗小说是当时重要的文学创作内容之一,涌现出武侠小说 《琴剑奇缘》、 《雄云传》、 《南阳女侠》,历史小说《南天遗史》、 《宋元云南梁段二氏遗闻》,香艳小说 《战云金芝》、《著名仙童传话记》等作品。最为著名的小说作家当为闲居昆明的李伯东,早年曾著书 《新云南》、《醒滇梦》,20世纪30年代将 《醒滇梦》搬演为小说,连载于 《云南新报》中。抗战结束后, 《白鸥》、 《小时报》、《高原》、《新昆明周报》等通俗小报兴起,刊载欧小牧、周辂、万揆一等通俗小说家大量作品。小说家周辂,创作力十分旺盛,作品总字数高达百万字,且风格多样。其作品主要有讽刺小说《齐天大圣》、 《地狱革命记》,历史小说 《山国春秋》、 《丽人行》,侦探小说 《空楼鬼影》等等。其中,改编自 《西游记》的讽刺小说 《齐天大圣续传》,因其切合时弊,深受读者欢迎,周辂曾应读者要求三续该书。对于这样一位本土高产作家,云南学术界不应忽视。②仅蒙树宏有关于周辂的小说研究著作。在 《云南抗战时期文学史》中将周辂和李寒谷并列一章论述。主要分析其抗战时期小说创作中擅长描写云南边地生活,颇具乡土小说特点。其余学术界尚无针对周辂的通俗小说创作进行的研究。

三、开辟云南文学研究的新视角

陈平原提出:“将报刊作为文学及史学研究的 ‘资料库’,或借以 ‘触摸历史’,与将报刊及出版本身作为文学史或文化史 (新闻出版史除外)的研究对象,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③陈平原:《大众传媒与现代文学·序一》,载山口守,陈平原 《大众传媒与现代文学》,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第3页。云南近现代报刊文学资料除作为文学研究史料库外,还可以将报刊本身作为独立的文学研究对象,“从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编辑与出版,市场与体制,社团、流派与个人等角度,去透视、分析体现于报刊编辑、出版及报刊文本内部的诸问题”,④邵宁宁:《关于现代文学杂志研究的方法论思考》,《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以及云南近现代报刊商业运作对整个云南文学发展的影响。因此,聚焦云南报刊本身,借助报刊这一新的研究视角,分析大众传媒与云南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阐释云南文学现代化过程,把握云南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注云南近现代报刊,可以发现,报刊不仅积极为文学创作提供发表载体,更对云南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20世纪30年代,由于云南地处边疆,文化事业及印刷业均较中原地区落后,文学社团成员出版作品艰难异常。如云南20世纪30年代文学社团春蚕社,该社成员曾出版文学期刊 《碧绿酒》,该刊刚发行一期后,由于 “云南印刷不便利,……拟将第二期送到外省去印,……日本侵占东三省的事件就随之发生,不久沪案也影响了上海的书业”,①马子华:《我们的告白》,《云南民国日报·春蚕》1932年6月16日。致使该刊无奈停刊。后社团得到 “《民国日报》的赞助”, “于每星期四日出版 《春蚕》周刊一次”,②马子华:《我们的告白》,《云南民国日报·春蚕》1932年6月16日。此后,该社共在 《云南民国日报》上刊发 《春蚕》十期。另1933年9月,昆明纯文艺期刊 《春雨》创刊,由昆明春雨文艺社印行,1935年11月停刊。停刊后,该社成员在 《云南民国日报》上开辟 《春雷》周刊,共出版31期,维持至1936年6月16日方停刊。

《春蚕》、《春雷》周刊的创办,对处于萧条期的云南文学起到了重要辅助作用,不仅为昆明文艺创作提供发表园地,繁荣文艺创作,还为云南文学发展培养了作家队伍。上述春蚕社和春雨社成员马子华、张峻庭、普梅夫 (剑魔)等人在 《春蚕》、 《春雷》停刊后,依旧在 《云南民国日报》文艺副刊 《大观》中不断发表作品,成为 《云南民国日报》稳定的投稿人。他们不断积累文学创作实力,逐渐成长为云南著名文学作家,为抗战时期云南本土作家崛起和本土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前期基础。

此外,在大众传媒时代,报刊文学编辑逐渐成为文学传播的中心,进而形成以编辑—作家互动的文学活动模式。在云南,许多作家都曾担任各报刊杂志主笔,如马子华曾任 《云南民国日报》副刊 《大观》编辑,虞慕陶曾任 《云南日报》副刊 《南风》编辑,吕剑、马瑞麟分别是《和平日报》 副刊 《南天门》、 《诗大路》的主编,石凌鹤担任 《民意日报》副刊 《人生》的主编,万揆一担任 《平民日报》和 《现代日报》的编辑,沈从文曾担任 《观察报》副刊 《新希望》主编,并为负责 《今日评论》、 《战国策》期刊的文艺稿件。周辂曾担任 《中兴报》、 《龙门周刊》等多家报纸副刊主编。编辑的创作理念往往直接影响到作家的写作风格,进而影响云南现代文学创作风格和格局。抗战时期的沈从文坚持文学的独立性,反对文学介人政治,认为文学比一般关于抗战的通俗宣传对社会的真正进步更重要。因此,在他担任主编的副刊 《新希望》中刊载了大量与抗战无关的,带有西方现代派风格的作品,如冯至小说 《伍子胥》,杜运燮、郑敏等人的现代诗歌等等。 《正义报》副刊 《大千》编辑各具风格,徐心芹担任主编时,刊发作品多带有海派风格,待马子华担任主编时,则充满了乡土气息。③《致读者》,《正义报》1947年7月16日。同时,报刊编辑周围往往聚集着一批文化追求、意趣相似的作家,他们创办文学杂志,刊发风格趣味相近的文学作品,宣传自己的文学理念和主张,进而在文坛上形成独特的文学潮流和风景。抗战结束后,昆明涌现大量诸如 《白鸥》、《龙门周刊》等通俗化文艺报刊,《白鸥》主编欧小牧、 《龙门周刊》主编周辂,与杨光洁、万揆一、沈沉等作家一起,形成昆明影响巨大的通俗小说创作群体,发表 《包局长歪传》等脍炙人口的小说作品,共同推动云南通俗文学的发展和壮大。

由于云南报刊文学资料具有上述重要价值,编撰详细的云南报刊文学作品编年细目,整理出版重要报刊文学资料都是十分必要的。做好这些工作,对云南地方文学研究,乃至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都将会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 甘霆浩)

孟 丽,西南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云南昆明,650224);张永刚,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云南曲靖,655011)。

猜你喜欢
报刊云南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百强报刊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