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研究

2014-04-09 04:20
社科纵横 2014年3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民族

张 龙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民族院校当前面临的重要政治任务。在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如何,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而且关系到边疆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生力军。当前由于时代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也呈现出与以往时代所不同的各种复杂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特点及规律,无疑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意识较为强化

民族院校是各少数民族学习、生活、工作的地方,通过调查,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大学生都无一例外的认为在民族院校他们的民族意识有所增强了,也就是说他们明显地感觉到与自己进入大学校园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各民族的民族特点充分凸显出来,也许他们对民族意识的概念和内涵很模糊,但是他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本民族与其它民族的不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在别人看来的一桩小事上,他们确认为是自己权益得不到维护和尊重,引起情感和思想上的大波折。

2.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观较为浓厚

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信仰宗教的思想较为严重,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中普遍信仰宗教,一些少数民族还有比较完整的宗教经典,这些少数民族宗教典籍,是人类文化遗产和研究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但同时也有较强的宣传宗教思想的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生长在这种宗教思想及氛围较强的环境,多少会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表现出保守性和排他性。

3.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差异较大

各民族大学生学生由于其长期所处的教育环境、经济水平、文化传统、民族习俗等状况的差异,造成学生之间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心理素质等方面差别较大,尤其是随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入校,各民族间的接触、文化上的碰撞、引发的心理问题将不可避免,

4.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交往较为困难

在民族院校,民族交往问题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困扰大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民族地区,不同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性格等使大学生的民族交往变得困难。

5.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适应较为困难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有一部分是主要用本民族语言学习文化知识,仅会用少数民族语言交流,来到民族院校有部分课程要接受汉语教学,造成他们理解和接受的困难,由于汉语水平不高,给他们的学习、交流带来很多不便。

二、加强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当前加强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在具体的实践方面,应该如何进行?如何选准着力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笔者认为,西北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要得以持续发展,建立内容丰富的教育机制是关键。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当前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教育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爱国主义教育,要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清楚西藏、新疆的历史及其现实发展。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同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中的一分子,要让少数民族大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自觉的热爱自己的祖国,认清西藏、新疆的历史,坚决反对一切试图把西藏、新疆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的罪恶行径。同时,要让少数民族大学生认识到西藏、新疆的现实发展。西藏、新疆在党的领导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西藏、新疆各族人民充分享受自由和民主,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过着和谐、安宁的幸福生活,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祖国的发展倍感荣耀,应该倍加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自觉热爱祖国,反对分裂。

2.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是我国尤其是西北地区的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标志。当前更凸显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西北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向各民族学生传授民族团结的观念,明确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国家的稳定统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正确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增强“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意识,使学生真正从民族认同上升到对国家的认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点是培育学生的民族团结观,包括民族团结态度、民族团结情感和民族团结行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要清醒的认识到,疆独势力分裂祖国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企图利用各少数民族同胞的民族感情,使其狭隘化,挑拨离间,破坏民族之间的团结,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因此,当前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民族团结教育。

3.加强“五观”和“四个认同”教育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重点是爱国主义教育。民族院校的学生构成特点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自身的个性特点,“五观”和“四个认同”教育就是其个性之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所肩负的重任,决定了“四个认同”教育应为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四个认同”教育,是民族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和培养可靠接班人的内在要求。民族院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深化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教育,不断强化和提高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到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长久之计。

4.加强法制意识教育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法制教育,对于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培养爱国守法的良好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3·14”、“7·5”事件是分裂势力有组织、有蓄谋、精心策划和煽动起来的,形式上表现为暴力犯罪,实质上是为把从中国分裂出去造势,由藏独、疆独势力策划的骚乱活动显然是背离《宪法》基本原则的,是挑战法律权威的犯罪活动,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可以看出,藏独、疆独势力的骚乱活动就是分裂祖国的犯罪活动,是违反《反分裂国家法》的。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宣传,就是要让学生看清以藏独、疆独势力分裂祖国的真实面目,是违法乱纪的可耻行为。

5.加强宗教教育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现在保持着多宗教信仰并存的基本格局。少数民族大学生现信仰宗教为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多宗教等,宗教在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巨大影响。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家里基本都有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长大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到宗教影响明显。所以客观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加强他们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用马克思的宗教观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宣传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其次,加强校园管理,对那些在校园里穿宗教服饰、佩戴宗教饰物和做礼拜的学生,加强教育工作。做好斋月期间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坚决有效地抵制宗教活动在校园蔓延的趋势。最后,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规范他们的信教活动。

6.加强网络舆论的教育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少数民族学生上网人数不断增加。受网络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方式、思想观念、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都发生着重大变化。面对网络给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必须要加强网络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有害的极端宗教思想、分裂国家思想等不良信息的审视能力,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和“三股势力”在网络上的侵蚀。民族院校要采取形式灵活的方式方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网络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可以利用党团网站、BBS、聊天室、网络民族知识竞赛等阵地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路线方针,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朱俊杰等.民族教育与民族文化发展研究新探[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3]马凤强,周月华.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

[4]耿云宝.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师大学报,2000(8).

[5]黄文静.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于南宁部分高校现状调查[D].广西大学,2008.

[6]洪燕.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民族团结之歌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