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对抗:评托马斯·品钦的《拍卖第四十九批》

2014-04-10 10:26孙靖宇戴婷婷
关键词:皮尔斯特里邮政

孙靖宇 戴婷婷

(哈尔滨工程大学 外语系,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托马斯·品钦是上世纪60年代成名的一位重要的美国小说家。在美国当代文坛,品钦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锋。中国学者钱满素也对品钦赋予了极高评价:“他常常在一本书中表现十来个主题,将来回顾20世纪下半叶,时代感最强,美国气息最浓,体现美国精神最透彻的小说家也许就是托马斯·品钦”。[1]然而,他却是一个特立独行、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品钦于1963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V》后,便从大众的视线中消失,从此藏身于人海,至今已做了51年的文坛隐士。尽管如此,他却始终笔耕不辍,其作品连连获奖,畅销不断。

品钦的长篇小说经常被描述为“百科全书似的”,具有“极神秘气息”的特点。[2]在他的五部长篇小说当中,《拍卖第四十九批》的篇幅最短,但此部作品“体制虽小而才华横溢”。[3]小说的故事开始于一个普通的加利福尼亚夏日,女主人公奥迪帕·马斯是一位20世纪美国典型的家庭主妇,从一次冷餐会回到家后,她发现自己已被她的已故情人、加利福尼亚房地产巨头皮尔斯·英弗拉里蒂提名为他的遗嘱执行人。情节于奥迪帕离开洛杉矶赴皮尔斯的“大本营”——圣纳西索进行的遗产调查事宜次第展开,而调查过程中的许多发现都毫无例外地指向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下邮政系统——特里斯特罗。[2]作为“第四十九批拍卖品”进行拍卖的一组邮票似乎成为解开特里斯特罗之谜的关键,然而,小说却在奥迪帕等待拍卖会即将开始时戛然而止。这一开放式结局给读者留下的是困惑与不解。中国学者由此将此作品看作“一把打开的折扇:情节从扇柄底端肇始,呈辐射状展开,文本的结尾并无情节的收束。”[2]尽管迷宫式的叙事、不确定的结局增加了把握此故事的难度,小说中却始终有一条清晰而明确的线索贯穿始末——冲突与反抗。

一、两个邮政世界的冲突——特里斯特罗抵抗国家的垄断

以反抗为主线的叙事模式可谓源远流长,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和史诗开始,就有了勇于反抗宙斯,为民除害,取狮皮擒牝鹿,杀九头蛇,取得十二项英雄业绩的赫拉克勒斯;不敬勒托,而致使所有子女被神射杀,最后自己变成整日以泪洗面的大理石的反抗英雄尼俄柏;与异族战斗,以勇敢的反抗精神引发平民和贵族觉醒的英雄阿喀琉斯。而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反抗浪潮风起云涌:青年反抗传统文化,民权运动此起彼伏。品钦鼓励人民反抗不公,在《拍卖第四十九批》中,他塑造了两个邮政系统,而处于社会边缘状态的特里斯特罗邮政系统正是传递着作者所赞扬的反抗精神。

故事中,主人公奥迪帕将支离破碎的调查线索拼凑出了一个“地下邮政世界”,这个世界以特里斯特罗邮递系统的存在和运行为标志:它是一个16世纪起源于荷兰,活跃于欧洲的私营邮政系统,在反抗当时垄断神圣罗马帝国的官方邮政通信系统——图尔恩和塔克西斯失败后,并没有真正消亡,而是于19世纪中叶进入美国以隐匿的身份生存下来,并与美国的快马邮递系统竞争过,试图破坏和颠覆美国官方邮政系统。其标记是一个装有弱音器的邮递号角。特里斯特罗后来成为活跃在美国加州等地的反政府民间邮政组织,以自己的一套神秘的传递方式为所有非主流社会的人提供秘密服务。

品钦在这里用特里斯特罗王国代表了另一个世界,一个秘密的地下美国。它由被取消了继承权的失意者组成,是少数族裔、流浪汉、失业者、同性恋、贫穷的劳动者、极端分子、被社会看成“渣滓”的乞丐、吸毒者、娼妓、盗贼等社会“弃儿”的家园,是恐惧与忧伤的美国。“他们虽然生活在美国,却享受不到美国的好处,美国梦已成空”。[4]于是,他们默默退出美国社会,通过印有W.A.S.T.E.标记的特利斯特罗信箱进行沟通。相比之下,地上世界的人往往自诩为“上帝的选民”,他们高傲蛮横、愚昧无知。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地上世界的虚伪、封闭、乏味相反,特利斯特罗邮政系统却是“某些美国人民用来真正沟通思想的通信网,他们把谎言、日常例行的叙述,则留给官方的邮政系统”。也许它比堂皇的美国地上世界更加真实,更加令人向往,因为它代表了“一个真正的抉择”。[5]

奥迪帕在皮尔斯留下的邮票中见过此标记,在酒吧的厕所间里、在悠游弹公司的一个工程师画在纸上的图案中、在洗衣店的布告牌上、在公共汽车的座位背部等众多地方均见到过它,这说明作为正统的美国邮递系统的对立面,特里斯特罗邮递系统不仅存在,而且还相当活跃。尽管特里斯特罗经常以神秘、隐蔽、疯狂的形式“出现在黑暗的夜里和远离大路的地方”,它的成员却是处在社会下层的被社会抛弃的各种不幸的人。[5]他们把垃圾桶作为自己信息的传递渠道,这暗示出他们是一个被社会丢弃、被社会“剥夺了继承权”的阶层,但这一系统却被视为“代表存在的神圣一面”。他们有自己的信念、意志和生存方式,并与国家垄断的邮政系统进行不懈的反抗,它的代号为W.A.S.T.E.(We Await Silent Tristero’s Empire:我们静候特里斯特罗帝国)。他们的弱音邮递号角标志也暗示出他们要破坏传统通讯方式的决心。而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当时许多青年人开始反抗其父辈所持有的传统价值观,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传统价值观念土崩瓦解,人们一度陷入恐慌和迷茫。尤其是学生参加了政治抗议活动,并且爆发了许多反对越战的游行抗议活动。人们也开始更加关注妇女和各色人种为争取更多权利而进行的不懈反抗。品钦借此意在说明凡有压迫,必有反抗,可以看出,品钦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投以理解与同情。

二、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奥迪帕冲破现实的束缚

在美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个人主义成为美国理想的起点和归宿,构成美国文化的精髓。对美国人来说,个人主义等于其生命攸关的身份认同。从很大的程度上讲,美国理想世界的个人主义形式是让参与者追求自身内在的更高的精神境界。然而,这一文化遗产却随着当今社会化生产、垄断资本主义和标准化消费观念的深入发展而岌岌可危,使自主性和独立性、个性自由和多样化的发展受到压制,人们甚至宁愿牺牲个人主义以便摆脱烦恼。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由于“美国是一个根据理想观念建立起来的国家”而更为明显。[4]作者似乎在向读者展示60年代的美国社会:以大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后工业群体社会完全抹杀了创造力和个性,崇拜金钱、千篇一律、强调统一规则,毫无创新可言。

在调查皮尔斯遗产的过程中,奥迪帕来到了皮尔斯拥有部分股权,并与政府签约的公司——悠游弹。她发现皮尔斯所倡导的工业统一性造成了美国梦的破产,个人主义与创造力被忽视、抛弃,美国也因此陷入了陈腐概念的无限复制。小说中还涉及了十余种组织群体,均尊奉着某种信条。人们愈发丧失独立性,唯有在集体中才得以生存。这种社会环境也正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主要的背景。品钦小说中的主人公都生活在“小说碎片结构所反映的后现代存在的混乱中”,他们在陈腐一致的社会环境中从事“含糊但十分认真的探索”,努力摆脱社会现实对个人主义限制的枷锁,试图发现自己的身份,并在生活中找到意义和秩序。[1]

《拍卖第四十九批》中唯一的女主人公奥迪帕正是生活在这样千篇一律、丧失个性的社会环境中,作为一个普通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主妇,她能够不断冲破社会的束缚,勇于在追寻中追求自我,也因此成为“西方追寻文学中屈指可数的女英雄。”[3]在收到皮尔斯的来信时,她断然决定接受委托成为遗嘱的执行人,这何尝不是为了摆脱生活中那些“或多或少是雷同的”日子,摆脱她在“圆塔的囚禁”,摆脱那日复一日、千篇一律的美国文化。

小说中,要给皮尔斯留下的大量混乱的遗产带来秩序的愿望促使奥迪帕去不断发现特里斯特罗的秘密。在追寻中,仅仅为了了解皮尔斯曾开发过的人骨过滤嘴香烟是否与17世纪的戏剧《信使的悲剧》中的相似情节具有某种联系,她便立即去就近的剧院观看此剧的演出;仅仅为了弄清戏剧中两行台词的寓意,她便四处找寻查阅这个剧的不同版本;仅仅为了进一步探索特里斯特罗的秘密,她便去圣纳西索学院找对詹姆斯一世时期复仇剧深有研究的英语系教授埃默里·博茨。然而,每当她为自己提供了大量接近真实的答案时,每一个答案最后却都显得或荒诞或无用,她所发现的一切也总是一系列地改变和扭曲,故事中所有可能为奥迪帕的求索带来帮助的人都逐渐离她远去,最终也未能解开遗产的秘密。导演德里布莱特曾警告她“剧本不是文学”,劝她放弃探索;情人梅茨格也许是厌烦了她终日追寻线索的痴迷状态,离开了她并与一位年轻的女孩私奔;自己的丈夫马乔一开始便不赞成她参与遗产的调查。社会要求她顺从现实,成为任现实摆布的玩偶。她若听从现实的安排,她还是原来那个万千普通家庭主妇中的一员:购买日用品、参加冷餐会、阅读杂志构成她生活的全部内容。可她却决心摆脱如出一辙的生活,因而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伐,依然孜孜不倦地求索,执着于刨根问底,散发出个性主义的光芒,而这也是品钦所倡导的精神。

她的探索看似没有结果,却意义重大,因为她已经为自己赢得了追求个人主义、摆脱社会束缚的机会,使她从孤塔中探出身来,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冒险,去尝试一种全新的生活。正如皮尔斯本人的建议,一个人应该“让它不断弹跳……那就是全部秘密”。[5]是反抗使她从机械单调的生活中脱离出来,去尝试一种新的生活,体验个性的解放。

三、交流世界与封闭世界的冲突——奥迪帕跨过沟通的屏障

“现代精神荒原”成为20世纪美国社会文化的代名词。科技力量的不断壮大试图填补人们精神的空缺。然而,这种填补却满是残缺与漏洞,科技虽能为人类谋福,却也避免不了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与社会财富伴随而来的是人性的扭曲与交流的匮乏。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沟通已经微乎其微,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创造的封闭世界中。品钦在小说《拍卖第四十九批》中便强调了沟通的重要性。他所塑造的女主人公努力在反抗中跨越沟通的屏障,从而寻求人性的光辉。

奥迪帕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封闭自我的精神荒原。她与自己的丈夫马乔始终无法交流,似乎被一扇透明的门所阻隔。他们仿佛生活在由这扇门所隔开的两个世界当中,终究无法跨越心与心之间沟通的屏障。在小说的开端,皮尔斯的信引起了奥迪帕对过往所有有关皮尔斯的一切的回忆,这回忆进而使她感到“被暴露,被愚弄,被羞辱”,以致变得“惊慌失措”。她的丈夫——马乔此时的出现成为奥迪帕唯一的依靠,然而面对妻子的求助,他却视而不见,并自顾自地说起自己工作的苦恼。当奥迪帕最终决定踏上圣纳西索之旅,追寻真相时,两人的分别却没有恋人间的不舍与绝望。两人分开期间,虽然也有信件的往来,内容却只是例行公事般的问候。以至当她收到丈夫的来信时,她有一种“信中将没有什么信息”的直觉,因而她将注意力转向信封,寻求遗产调查的线索。[5]

面对一个由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所填满的闭塞的世界,奥迪帕始终渴望沟通,希冀一座由灵魂搭起的桥梁。在追寻线索的途中,她先后遇到了被指派协助她的律师梅茨格、一个右翼狂热组织的成员麦克·法洛皮恩、导演伦道夫·德里布莱特、悠游弹公司的职员斯坦利·科特克斯、养老院的一位老人、科学家约翰·内法斯蒂斯、一位老水手、教授埃默里·博茨等。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她不断试图与他们进行交流,找寻遗产中所隐藏的秘密的任何线索;她曾被人拒绝、忽视,感受到的曾是社会的自我与封闭,她却努力赢得信任,换来沟通的机会。在沟通的世界里,人际间的等级差别已显得不再重要,她在沟通中感受到了平等与自由。尽管在遗产调查过程中结交的朋友相继离开了她,使她陷入了更大的孤立,然而重要的是继续怀有沟通的愿望,绝不自我封闭。

尤其在与老水手的接触过程中,她产生了一种无比强烈的与之交流的愿望,并“用双臂抱住了那个男人”,两人以肢体语言进行了一次心与心之间的精神交流。[5]人与人的精神交流也是品钦对于世界的一种理解,虽然奥迪帕最终也无法从沟通中寻到秘密的真相,但是她却成功地踏出了塔中的孤寂,勇敢地走向大千世界,寻觅心灵的交流,这也正是作者所推崇的原本存在却几近消失的交流世界。

《拍卖第四十九批》的问世帮助品钦“牢固树立了美国重要小说家的地位”。[1]这样一本不足200页的小说,却是品钦精心设计的世界,涉及了众多深刻复杂的冲突与矛盾。托马斯·品钦在这部作品中,为读者构筑了由冲突组成的世界。本文探索了小说中的三对冲突,以及伴随每对冲突而产生的反抗。首先,堂皇的地上邮政世界——国家官方邮递系统与神秘的地下邮政世界——特里斯特罗的冲突不断,为了抵抗国家邮递系统的垄断权威,特里斯特罗隐秘在美国的各个角落伺机而动;其次,渴望个人主义与创造性的美国理想世界与陈腐一致、千篇一律的现实世界构成强烈的冲突,奥迪帕冲破现实的束缚,历经磨难而不断追寻,为自己争取了摆脱塔中囚禁的机会;最后,现代社会背景下,人性冷漠,个人封闭的自我世界与渴望互动的交流世界形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冲突,奥迪帕却始终为沟通的正常进行而不懈努力着。

人类的反抗之旅,无论是肉体上还是心灵上的,都表达了求生的欲望,体现着生存的勇气,揭示出人生的真谛。在《拍卖第四十九批》中,品钦塑造了一位勇于反抗的女性形象,而此书出版的时间也正值美国妇女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品钦意在赞扬女性的反抗精神,从而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品钦不仅赋予了奥迪帕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也有力地颠覆了当时流行的“男权话语”。奥迪帕的反抗体现了上世纪60年代普通美国妇女寻求自我的心路历程,更为小说增添了一抹女性主义的亮色。

小说结局的无果而终正符合品钦的创作意图,在这个冲突的世界里,停止追寻只会让冲突的碰撞更为强烈,不断反抗才会打破冲突,看见希望。只有在抵抗的过程中人类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活力,从而抵制后工业社会给平等、创造力、沟通带来的异化。

[1]钱满素.“全部秘密就在于保持弹跳”——读品钦的《叫卖49号》[J].外国文学评论,1993(4).

[2]陈世丹.后现代主义小说详解[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3]件从巨.神秘小说家的神秘小说——品钦与《拍卖第49批》[J].名作欣赏,1999(6).

[4]刘雪岚.俄狄帕的当代荒原历险记——试论托马斯·品钦对追寻叙事模式的运用[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2).

[5]托马斯·品钦.拍卖第四十九批[M].叶年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7.

猜你喜欢
皮尔斯特里邮政
邮政农品
原始的风景——大卫·皮尔斯作品欣赏
特里·奥尼尔:捕捉此刻
完美的挣钱计划
托尼·特里韦索诺的梦想
苏珊·皮尔斯有关博物馆藏品研究的梳理与思考
真理重生
邮政进化史
阳高京杏 邮政极速鲜专供
“红”到没朋友的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