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实证研究

2014-04-10 11:47方向阳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工学校企社区

方向阳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科技处,江苏 苏州 215104)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实证研究

方向阳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科技处,江苏 苏州 215104)

工学结合是目前解决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之一,但是在实践中存在着学习不是实践的主要目的、学习效果无法保证、实践安排学校无主动权等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借鉴“服务学习”理念,创新工学结合理论认知、加强职业教育制度建设和完善工学结合体系建设,从而切实提高工学结合的效果。

服务学习;工学结合;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在国内文献中首次出现是在1992年,山东省畜牧兽医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上作关于“校办工厂”的经验交流时提及[1],随后沈阳市第二服装学校也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上作了“工学结合”经验介绍[2],但是在接下来的十余年中,“工学结合”并没有在中国职业教育界引起很大的关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3]以来,工学结合不管是在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大家都把工学结合作为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知网中篇名含“工学结合”的论文4 162篇,其中核心刊物论文837篇。工学结合在理论研究的发端可以追溯到2005年马树超先生在《教育发展研究》上发表的《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4]。众多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工学结合的必要性研究、合作方式与合作平台研究、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研究与反思等,尽管大部分属于实证研究,但不够完善,更多是从学校、教学需要的角度出发研究工学结合,从学生感受角度出发研究的文献不多,就事论事较多,没有能够跳出工学结合研究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

那么,当前职业教育中的工学结合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呢?学生对工学结合活动的态度如何?学生对工学结合活动的评价如何?学生希望接受怎样的工学结合活动?2014年初,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座

谈会等形式,对苏州某高职院校2012级企业订单培养的学生就工学结合效果等进行了实证研究。

一、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来自调研的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工学结合是一种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好不好,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苏州某高职院校遵循“岗位工作能力”形成的渐进过程,引导学生“岗位认知、岗位见习、岗位实践”,推进“识岗、习岗、顶岗”分层递进式“三岗”实践教育。“识岗”即让学生走进企业,贴近岗位,实景教学让学生了解职业、企业和岗位,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习岗”即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专门技能训练,实现学与做的交替,促使学生“学得进、做得来”,当然还有毕业实习阶段的“顶岗”实习。[5]学校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工学结合项目,“订单培养”就是工学结合的一种形式,既有企业老师来学校授课,也有学生到企业现场学习(包括顶岗学习),是体现工学结合最充分的。因此,本研究选择该校一个订单培养班(下文简称“订单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该订单班有43名学生,该班上学期有一门课程是在校内进行理论课教学,而实践部分则是企业利用每周的空闲时间分期、分批进行。本次调查召开一次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43份,回收问卷41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问卷34份,有效率83%。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问卷设置了23个客观题,其中单项选择题22个、多项选择题1个,另外还有主观题1个,要求学生写3句话描述本次企业课程实践。23个客观题中,内容有学生对工学结合课程组织安排、实施形式、教学效果及对企业导师的评价等。通过描述内容的分析,了解学生对各问题的评价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各个方面分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汇总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三)调查数据分析

学生比较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形式。百分之百的学生都选择能适应这样的实训课程,其中有4.8%的学生表示很适应这种工学结合的实训课程,95.2%学生选择基本适应。学生更倾向于在企业进行课程实训,90.5%的学生希望到企业去实训,校内实训即使是仿真的环境,也比不上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因为企业可能产生的问题是随机的、不可预知的。因此,要培养上手就能用的技术工人,工学结合是最佳途径。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如下问题:

1.工学结合与教学要求脱节

学生对工学结合实训进度安排、总体评价不是很高。有52.4%的学生觉得进度比较快,觉得掌握上存在困难,只有47.6%的学生觉得进度适中。超过一半的学生适应有困难,这在学校教育中是不可想象的。这个问题是和企业动机有关的,企业接受学生实训,一方面是解决用工,另一方面是希望从中选拔一些新员工。至于是不是100%的学生都能够胜任工作,企业考虑得较少,因为市场经济的法则是优胜劣汰。而学校教育是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所以,只有把企业实践和学生的学习完全结合起来,把工作和学习结合,让校企合作的动机相融合,才有可能使学习和工作都成为工学结合的目标。另外由于企业实际业务的需要,对学生实践的时段安排不太合理,学生实践的任务比较重,学生到企业实践主要是完成企业目标等,从学习的层面来讲,工学结合项目存在一些先天不足。

2.学习效果无法保证

有38.2%的学生认为对工学结合课程的掌握程度为“一般”,有52.4%的学生对工学结合课程安排的评价是“一般”,说明这样的工学结合的效果一般。主要原因是企业与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认识不尽一致:企业是市场经济法则的体现,企业首先是要逐利,然后才是人才的培养;另一个原因是企业导师教学水平相对欠缺,辅导学生也不是其工作职责。何况中国企业中,“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观点也比较流行。

3.工学结合安排学校无主动权

在本次工学结合项目安排上,企业是在周一接收学生去实践,因为这个时候企业比较忙,而不是根据学校教学需要。学生实践工作量较满,不少学生难以完成实践任务,仅是为完成工作而工作。在满分5分的实践老师评价中,学生对实训指导老师的评价平均分为3.6分,打“3分”和“2分”的占43.8%。应该说相对校内教师的评教分数来说,是比较低的,这是一个在工学结合项目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实践指导教师一是教学方法欠缺、教学水平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也是任务观点,带徒弟不是企业导师的工作职责,学生能不能掌握技能与企业导师

关系不是很大等等。所有这些,主动权都在企业,学校只能被动接受。

二、服务学习理念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罗伯特•西蒙和威廉•拉姆齐首先提出了“服务学习”概念,1979年,罗伯特•西蒙提出了服务学习三原则。[6]“服务学习”源于“体验学习” “项目为本学习”等传统教学方式,是美国高校采用的一种实践课程教学形式。它将课程学习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学校通过与社区合作,由社区联系区内企业、社会团体的实际需要,学校组织学生为社区提供服务,学生通过服务提升个人技能,通过事后反思促进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熟练。

(一)社区在服务学习中起支配作用

1993年克林顿签署《国家和社区公益服务信托法案》[7],这是美国关于服务学习的法案,为各州将服务学习纳入学校课程提供资金来源及保障。在服务学习中,社区的地位至关重要,任何社区企业、社会组织都要听取社区的建议,服务计划包括社区所需。同时,社区负责向学校、服务学习提供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的信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提供的服务对社区是必须的和有价值的。

(二)服务者可以更好地提供服务及服务自我

志愿服务、社区服务更多强调的是学生对社会的贡献,传统的工学结合主要强调的是符合企业利益,是单向的收益。尽管学生参与这样的活动也有收获,但更多的是个人修养、素质方面的提升或者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非学业的提升。而服务学习强调互惠,它首先是一种服务,但又不仅仅是一种服务,还是一项学习任务。学生既为社区提供服务,推动社区发展,又服务自我,推动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是一个双向的、互惠的过程。

(三)服务者首先是学习者,对学习有绝对的控制权

服务者首先是学习者,不是为了服务而服务。服务学习的另一个特征是非常强调服务过程中的反思。反思是思考做过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服务学习,要求学习者把服务过程、结果和启发与自身的知识相结合,以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熟练。爱心志愿等活动则一般不具备反思的元素,其服务活动主要不是为了学习。

三、服务学习理念对推进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启示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8]43工学结合是校企合作的一种常见形式,但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工学结合活动学习不是活动的主要目的,学校安排无主动权,学习效果无法保障等。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参照服务学习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共赢为导向。

(一)进一步提升理论认知,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建设

工学结合活动在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有30余年历史,但其目的就限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校企合作,是以获得双赢或者多赢为目标的,任何只强调一方单赢的合作都是不可持续的。而服务学习可以给工学结合提供一个参照,工学结合的根本理念必须兼顾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和企业发展三个方面。服务学生成才就业—学生成才是工学结合活动的根本目的,一切的学校活动都要服务于这个目的,工学结合要回归育人本质。服务教师职业成长—教师是学生培养的关键,教师更是工学结合项目的参与主体与成败关键。服务企业发展所需—关注企业核心利益,决定了工学结合的努力方向和发展走向,推动学校不断加强服务企业发展能力建设,有利于促进校企互利共赢。

(二)进一步提升制度意识,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建设

教育是全社会的教育,教育体现国家意志,国家意志的实现需要制度保障。在传统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只是学校甚至只是一个专业或者教师是工学结合项目的实施主体,通常根据专业需要,由学校领导或者专业教师出面,寻找愿意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签订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合作协议,这种合作更多强调的是企业的利益,学校、教师、学生的权益被考虑得比较少。服务学习则是以国家法案、法律的形式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国家意志来规定、要求社区、企业、学校、学生在服务学习中应该承担的义务与责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会议精神[8]43,必须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支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施与开展。

(三)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模式创新

工学结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中要把学校、社区、企业、学生、课程与服务项目揉成一个整体,

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学校与社区结合寻找服务项目。提倡学校和社区合作,政府颁布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企业、社区和学校在服务学习中的责任与奖惩。在社区支持下,成立由本社区内相关行业、企业、居民代表和学院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联合体—校企合作理事会,协调相关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实训计划、实施实训计划、评价实训情况。将课程与服务结合,课程不是独立于服务之外。课程设置要与服务内容密切结合,由学校和社区(企业或社会组织)共同开发课程,课程的目的一方面向社区和企业提供服务,如传统的社区服务、社区文化建设、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反思,真正在“做中学、学中做”,承担起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服务的同时学生必须完成课程的知识、技能及价值目标。强调学习与反思结合,课堂教学的课后作业其实也是一种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提升学习效果,工学结合要成为集服务、学习、反思于一体的经验学习,反思是服务学习过程的重点一环,学生在服务活动中进行操作、探索、再实践,而反思贯穿于服务学习过程的始终,通过反思,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先前的经验运用到服务实践中,提升服务的效果,通过反思,学生会将服务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反馈到知识的学习中,从而提升学习效果。[9]

职业教育正处于创新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机遇与危险并存。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新动力,构建新理论、新模式,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围绕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借鉴域外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全面探索符合时代特征、教育特质的工学结合新路径。

[1] 山东省畜牧兽医学校.工学结合培养适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1992(S1):77.

[2] 沈阳市第二服装学校.大力发展校办产业走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路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3(2):14-1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5-11-10(1).

[4] 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J].教育发展研究,2005(8):7-10.

[5] 王瑾.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西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5):86-88.

[6] 董鹏中.美国高校服务学习运行机制研究[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10.

[7] SUSAN M. Service learning in alternative education settings[J]. Clearing House,1999,73(2):114-117.

[8]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9] 周芳,方向阳.高职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提升的实践探索—以基于“反思”的服务—学习为契机[J].钦州学院学报,2012,27(6):53-56.

(责任编辑:施建平)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Integrated Lear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ANG Xiang-yang
(Scientifc and Technological Department, Su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Suzhou 215104, China)

Integrated learning is one of the keys to the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but in its process there exist several problems, such as the gap between studies and practice, no guarantee of its effect, no initiative on its schedule, etc. The solution includes using the concept of “service learning” for reference, innovating the theoretical cognition of integrated learning,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s well as perf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learning system. All these methods will effectively improve its effects.

service learning;integrated learning;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718.5

A

1008-7931(2014)05-0061-04

2014-07-09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2SJD880085);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SGZ201214)

方向阳(1971—),男,江苏武进人,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应用统计学、高等教育评价。

猜你喜欢
工学校企社区
盐工学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盐工学人
——沈 妉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