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公主贝尔莎出嫁时间考析

2014-04-10 12:44徐晨超
关键词:法兰克比德肯特

徐晨超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部,浙江 绍兴312000)

法兰克公主贝尔莎出嫁时间考析

徐晨超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部,浙江 绍兴312000)

贝尔莎是第一位持基督教信仰嫁到肯特的法兰克公主,西方史学界对其出嫁时间一直存有争议。由于牵连到法兰克王室在盎格鲁-撒克逊人改宗中的作用问题,这一争议的研究价值不容忽视。结合第一手的编年史、信件等史料,就学界近年来的观点进行回顾、梳理、分析,主要针对贝尔莎出嫁时间,以及肯特、墨洛温王室与罗马之间的联系展开讨论。该文认为,近年来认为575-581年间贝尔莎出嫁的观点缺少史料支撑,有待商榷,贝尔莎很可能在560年之前就已成婚。

贝尔莎;出嫁时间;改宗

众所周知,教皇大格雷戈里派遣奥古斯丁传教肯特,开辟盎格鲁-撒克逊人皈依基督教之先河。但在奥古斯丁抵达之前,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AEthelbert I)早已娶了法兰克公主贝尔莎(Bertha)。①贝尔莎是基督徒,据比德记载,贝尔莎嫁至肯特时,其父母提出过一个附带条件,即必须允许贝尔莎和她的随行主教刘德哈德(Luidhard)履行基督教礼仪。[1]也就是说,肯特王室最早接触到的基督教信仰其实是这位法兰克公主带来的。从贝尔莎嫁至肯特到奥古斯丁传教,中间相隔了数十年,包括埃塞尔伯特在内的肯特王室应该对基督教的教义及各种礼仪并不陌生。随贝尔莎一起来到肯特的法兰克主教刘德哈德,也在肯特上层统治者中间宣讲过福音。②那么为何在后世的记载中,贝尔莎和刘德哈德对肯特接受基督教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淡化了?笔者认为,这一方面与盎格鲁-撒克逊教会极力推崇强化大格雷戈里的地位及贡献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法兰克王室的政治动荡有着很大关系。在后一点因素上,贝尔莎的出嫁时间是分析切入的关键所在。

近期的研究表明,大格雷戈里的传教计划与法兰克王室密切相关。[2][3]不过部分看法在一些细节之处还有待斟酌商榷。大格雷戈里派出传教团之时,奥斯特拉西亚的布隆希尔德(Brunhild)以她的两个孙子提乌德贝尔特二世(Theudebert II)和提乌德里克二世(Theuderic II)的名义统治着大半个法兰西。她的对手是纽斯特里亚的弗蕾德贡德(Fredegund)和她的儿子洛塔尔二世(Lothar II)。596年7月大格雷戈里致信布隆希尔德,信的开头便谈到在不列颠有一部分盎格鲁人有改宗的渴求,并请求她帮助奥古斯丁和随行人员。[4]在给提乌德贝尔特二世和提乌德里克二世的另一封信中,大格雷戈里提到,盎格鲁人的改宗可以增加他们的权力。“因全能的上帝接纳了你的王国,以你们良好的操行和在其他民族中突出的普遍的基督教信仰,我们对你们怀有很大的期望。期望你们的追随者改宗为正确的信仰,那么你们将成为他们的国王与主人。”[4]不管这是否是阿谀之辞,但或多或少地暗示着奥斯特拉西亚的国王在肯特有某种权威。肯特王国位于不列颠的东南端,隔英吉利海峡与大陆国家相望,两岸贸易往来频繁,也较易受高卢-法兰克文化的吸引。墨洛温王朝的国王们占据着对岸广袤丰饶的疆土,在肯特确实有着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既然有如此有利条件,参照比对法兰克王后克洛提尔德(Clotild)的事迹,难免会产生疑问——为何贝尔莎在传教中起到的推动作用要远逊于前者?③近些年来,英国学者N.海厄姆、N.布鲁克斯等研究者提出,贝尔莎的叔叔苏瓦松(Soissons)王希尔佩里克(Chilperic)于575-581年间为贝尔莎主婚,后者在政治上与希尔佩里克及其儿子洛塔尔二世亲善。而大格雷戈里教皇则与奥斯特拉西亚的布隆希尔德交好,因此大格雷戈里传教团与王后在肯特宫廷中分属不同的政治势力。他们以此来解释贝尔莎在改宗伊始中贡献不大的原因,以及布隆希尔德支持向海峡彼岸传教的动机。海氏等人同时指出,之所以贝尔莎晚至601年才收到教皇的来信,是因为此时大格雷戈里与洛塔尔二世此时才建立起了联系。[2][5]这一系列的推论看似较为合乎情理,然而,所有这些论点都是建立在希尔佩里克在575-581年间为贝尔莎主婚的假说之上的,而这显然与传统观点有一定出入。带着这一疑问,笔者作了一番初步的考证。

对贝尔莎的出嫁时间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传统观点,约在6世纪60年代;[6][7]另一说则是最近较为盛行的,约在575-581年间。[2][3][5]

史料中对贝尔莎的出嫁时间并未有详细记载。因此在考析这一问题前,首先必须确定埃塞尔伯特的统治时间跨度和贝尔莎的出生时间。就前者,史料中仍存在着一些矛盾。按比德的记载,埃塞尔伯特于560-616年在位,时间长达56年。但他还附加了一点,埃塞尔伯特是在接受基督教21年后故去的。[1]埃塞尔伯特受洗不会早于597年,那么以此推算,他的去世应在618年。按《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的“劳德手稿(Laud manuscript)”的记载,埃塞尔伯特于565-616年在位。但在“劳德手稿”中前后两处存有矛盾——“在位53年”和“在位56年”。[8]结合《英吉利教会史》和《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的记载,埃塞尔伯特的统治时期应有两种可能——560-616年或565-618年。由于《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大多摘抄自比德留下的史料,传统观点一般以560-616年为准。

就贝尔莎出嫁到肯特一事,比德提到,埃塞尔伯特接受了女方父母关于不干涉贝尔莎基督教信仰的条件,也就是说当时贝尔莎父母还在世。据图尔的格雷戈里(Gregory of Tours)的《法兰克人史》记载,贝尔莎的母亲英戈贝尔格(Ingoberg)嫁给卡里贝尔特(Charibert),生下女儿后遭到遗弃。后来,贝尔莎嫁给了肯特某个国王的儿子。图尔的格雷戈里还提到,卡里贝尔特死于567年;而英戈贝尔格过世于589年,享年大约70岁。[9]

两派争议的焦点在于:第一,埃塞尔伯特是不是有如比德所记这么长时间的统治时间。第二,英戈贝尔格嫁给卡里贝尔特是否在洛塔尔一世(Lothar I)去世,四子裂土而治的561年之后。针对传统观点,尼古拉斯·布鲁克斯指出,比德可能把埃塞尔伯特的生卒年份误当作统治年份了。他认为英戈贝尔格嫁给卡里贝尔特是在561年以后,而在卡里贝尔特死时,贝尔莎不会超过5岁。[5]这样一来,埃塞尔伯特的年纪应与贝尔莎相仿,也为贝尔莎在575-581年间出嫁提供了合理性。但依据比德的记载,贝尔莎成婚时其父尚且在世,如果卡里贝尔特死时,贝尔莎不超过5岁,那么这一点就与上述观点相悖。

对此假说,笔者并不认同。N.海厄姆、尼古拉斯·布鲁克斯等学者不仅推翻了比德的记载,而且还会产生出如下几处疑点和矛盾。

第一,图尔的格雷戈里的记载时间顺序问题。575-581年间派认为,参照图尔的格雷戈里的记载顺序来看,英戈贝尔格嫁与卡里贝尔特的时间是在洛塔尔一世去世(561年)之后,当时的卡里贝尔特已经称国王(Rex)。但笔者认为,首先,图尔的格雷戈里在书中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记载的必要。他把洛塔尔一世诸子的婚姻状况放到他们父亲过世后再写,也并不意味着卡里贝尔特等人的历任妻子都是在561年裂土而治之后所娶。其次,图尔的格雷戈里称卡里贝尔特娶英戈贝尔格时的身份为国王(Rex),并不意味着这时他已与兄弟们瓜分了父亲的领土,真正地在巴黎称王——墨洛温王朝的王子们可以统称为“国王”,实际上只拥有头衔而已。在《法兰克人史》中,图尔的格雷戈里把在洛塔尔一世生前去世的儿子克拉姆(Chramn)也称为“Rex”。[9]

第二,结婚和生育年龄问题。图尔的格雷戈里提到在589年英戈贝尔格是70岁,“我认为今年她是七十岁”(…septuagisimo,ut arbitror vitae anno)。[9]作为英戈贝尔格的遗产处理人,图尔的格雷戈里这条信息不容忽视。贝尔莎的母亲英戈贝尔格生前曾委托图尔的格雷戈里处理她留给图尔大教堂、圣马丁教堂和勒芒大教堂的遗赠,有过面对面的交流,图尔的格雷戈里对她年龄的记载应是可信的。如果依照N.海厄姆等人的说法,英戈贝尔格嫁给卡里贝尔特时,已经40多岁了。参照中世纪西欧女子平常的适婚年龄,这种情况应属罕见。根据图尔的格雷戈里记载,卡里贝尔特对几任妻子都是始乱终弃。[9]按这种个性来看,他不太可能娶一个40多岁的妻子。而且,英戈贝尔格的出身也并不高贵,政治联姻的可能性很小。再者,贝尔莎作为她和卡里贝尔特惟一的女儿(filiam unicam),[9]不太可能晚至561年后才出生。在那个时代,女性40多岁生育第一胎的可能性并不大。

第三,政治联盟的延续性问题。N.海厄姆等人认为,贝尔莎在她的父亲死后,与她的叔叔希尔佩里克建立起了外交亲善关系。这一论点的基础是,英戈贝尔格在遭到遗弃后,长期居于图尔、勒芒两地,她将遗产赠送给了这两地的教堂。而这两地在567年卡里贝尔特死后,分属西吉贝尔特(Sigibert)和希尔佩里克治下。卡里贝尔特原先的旧都巴黎,先后被他的这两个弟弟所统治。在575年西吉贝尔特死后,巴黎、图尔、勒芒都划到了希尔佩里克的控制之下。但是,肯特与纽斯特里亚之间早先建立起来的政治联盟有可能为他所继承,并一直传承至他的儿子洛塔尔二世执政时期吗?从目前来看,支持这一猜测的直接史料证据并未被找到。笔者认为,假如认可比德的记载,贝尔莎在其父过世之前就已出嫁至肯特,那么因法兰克王国频繁的内部政治变动,两岸关系不太可能作出相应的多次调整,联盟的具体形式也很难一直维持下去。至于601年大格雷戈里写信给贝尔莎,并未如N.海厄姆所强调的那样政治意味浓厚,大格雷戈里也未曾真正参与到奥斯特拉西亚与纽斯特里亚的政治斗争中去。在601年大格雷戈里写信给纽斯特里亚国王洛塔尔二世,感谢他为传教事业所作的贡献,并希望其在将来提供更多的帮助。[4]但当时的洛塔尔二世刚于前一年在奥文纳(Orvanne)为希尔德贝尔特二世和提乌德贝尔特二世所击败,正处于不利的局势。

综上所述,学界中认为贝尔莎在575-581年间出嫁的观点立论根基并不牢固。但传统观点中也存在着一个问题。传统观点认为,贝尔莎在其父于巴黎称王之后,其母遭到遗弃之前(561-565年),在父母的主持下嫁给了埃塞尔伯特。但据《法兰克人史》记载,贝尔莎在嫁给埃塞尔伯特之时,后者还未成为国王。[9]由此推断,有可能在560年埃塞尔伯特即位之前贝尔莎就已嫁至肯特。从贝尔莎母亲英戈贝尔格的年龄来看,560年时是41岁。两代人都在20岁左右结婚,这也符合当时社会的婚姻状况。

贝尔莎和刘德哈德的先期工作为奥古斯丁一行人传教作了良好的铺垫,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基督教在肯特的传播。埃塞尔伯特接纳并允许在奥斯特拉西亚王室支持下的奥古斯丁等人传教,也可以看作是向法兰克人示好的一种举动。但以N.海厄姆、尼古拉斯·布鲁克斯为代表的一部分学者过分强调了法兰克王室在肯特改宗中所起到的政治作用,刻意划清了贝尔莎与奥古斯丁所属的政治阵营,尤其是贝尔莎575-581年间出嫁肯特的假说缺少证据支持,且与多方记载相抵触。这些都是有待商榷的。综合史料内容,兼顾前文推论,笔者认为,贝尔莎的出嫁时间应在560年之前数年。这一时间兼顾了比德和图尔的格雷戈里两方记载,相对较为合理。

注释:

①法兰克国王洛塔尔一世在561年死后,他的四个儿子瓜分了国土。其中贝尔莎之父卡里贝尔特在巴黎称王,他的三个弟弟分别在勃艮第、苏瓦松、兰斯称王。

②考古发现,在坎特伯雷的圣马丁教堂附近出土的一枚金币上有疑似主教名字的字样“LEU.DARDUS EPS”,这被认为是为刘德哈德所铸造的。Werner,M..‘The Liuhard medalet’[C].Anglo-Saxon England,vol.20,ed.Lapidge,M.,Godden,M.,Keynes,S..Cambrid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27-41。

③克洛提尔德作为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的王后,在法兰克人的改宗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St.Bede.ed.Plummer C..VenerabilisBaedaeoperahistorica[M].London,Edinburgh,New York: E Typographeo Clarendoniano,1896:45,89-90.

[2]Higham,N.J..TheConvertKings:PowerandReligiousAffiliationinEarlyAnglo-SaxonEngland[M].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7:62-98.

[3]Dunn,Marilyn.TheChristianizationoftheAnglo-Saxons,c.597-700:discoursesoflife,deathandafterlife[M].London:Hambledon Continuum Press,2009:48-55.

[4]Gregory the Great.trans.Barmby,J.ed.Schaff,P.and Wace,H..NiceneandPost-NiceneFathers,SecondSeries,Vol.12,LeotheGreat,GregorytheGreat,SelectedEpistlesofGregorytheGreat[M].NY:Christian Literature Publishing Co.,1895:VI,58-59,XI,61.

[5]Brooks,N..Anglo-SaxonMyths:StateandChurch,400-1066[M].London:Hambledon Press,2000:47-51.

[6]Stenton,Frank Merry.Anglo-SaxonEngland[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1:59.

[7]Wallace-Hadrill,J.M..EarlyGermanickingshipinEnglandandtheContinent[M].Oxford:Clarendon,1980:24-25.

[8]The Anglo-Saxon Chronicle MS.E[M].ed.Irvine,Susan.Cambridge:D.S.Brewer,2004:20,23.

[9]Gregory of Tours.Historiafrancorum[M].MGH,SRM 7.ed.Krusch,Bruno and Buchner,Rudolf.Darmstadt: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1955:IV,13,26,27,IX,26.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Wedding Date of Frankish Princess Bertha

Xu Chenchao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Zhejia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Bertha, a Frankish princess, was the first Christian queen of Kent. Her wedding date has been a disputed issue among the historians which cannot be ignored because it involves the role of Frankish royal family in the Christianization of Anglo-Saxon England. With the first-hand chronicle, letters and other historical materials, the paper reviews and analyzes some different views in academia. Mainly targeted at her wedding date, i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Rome, the royal family of Kent and Merovingian. The paper maintains tha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wedding date fell between the years of 575 and 581 lacks support from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that Bertha had presumably been married before 560 A. D.

Bertha; wedding date; conversion

2014-08-28

徐晨超(1984-),男,浙江绍兴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

K565.3

A

1008-293X(2014)06-0107-04

猜你喜欢
法兰克比德肯特
变成什么好
挖井的少年
耐心才能办成事
变成什么好
季后赛高光时刻乔尔·恩比德没有遗憾
过程
大帝重生 乔尔·恩比德
慈善
基于木桶理论的肯特指数法及其在输油管道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略论法国封建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