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重复的评价功能

2014-04-10 17:29王天华
关键词:显性隐性手段

王天华,黄 萍

(黑龙江大学 西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一、引言

话语重复是指会话中语音、词语或短语以及句子的再次出现,是日常对话中颇为常见的现象。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对话语重复进行了研究。如在修辞学中,重复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修辞手段,经常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诗歌中出现(Tannen 1989;冯翠华1995;张文庭1986)。而在语用学研究中,作为语言使用中一个自然存在的组成结构,话语重复更具会话含意,是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Levinson 1983;Wierzbicka 1987,1988;Fraser 1988 a,1988 b;陈新仁 2002,2003,2004)。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话语重复的生成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认知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很多学者认为话语重复是儿童语言的一个特征,儿童把重复作为记忆和模仿的工具,因此,重复在话语习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语篇分析的角度,重复作为一种重要的词汇衔接手段,对语篇的整体连贯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推动文章的顺利进行。(胡壮麟1994;张德禄1999,2001,2002;朱永生1988;张德禄&刘汝山2003)。本文认为,日常交际中的话语重复不仅具有语篇衔接的功能,同时还承载着评价意义,是一种很重要的评价手段,具有很强的评价功能。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来看,话语重复的评价手段既可以出现在词汇层面,也可以出现在小句层面;从评价类型来看,话语重复的评价功能既可以是显性评价手段,也可以成为隐性评价手段;从语篇类型来看,话语重复的评价意义不仅出现在英语会话中,也出现在汉语会话中,都体现了一定的人际意义。

二、评价系统

目前,语言学界对评价的研究热潮有增无减,其中以马丁的评价理论影响力最大。评价理论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它可以概括为关于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的词汇系统网络。评价从评价负载方面来划分,可以分为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从评价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显性评价是通过态度词明显地表达出评价负载,而隐性评价手段常常是依赖语境的,需要分析者采取动态的观点。在评价理论的框架里,评价资源被归纳为三个系统: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Martin&Rose 2003;Martin&White 2005)。态度是通过情感反应和价值体系对交际参与者和过程的评价资源。介入是关于态度的来源,即谁是评价主体的语言资源。级差把所有的评价的价值根据强度分出高低值,是跨越整个评价系统的资源。具体来说,态度分为3类:1)评价感情的资源—情感 (AFFECT);2)评价人类行为的资源—评判(JUDGMENT);3) 评 价 事 物 的 资 源 —鉴 赏(APPRECIATION)。其中,情感是评价系统的核心,态度表达首先通过情感体现,即使是最客观的态度也包含一定的情感因素。评判系统指运用一系列制度规范对人类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鉴赏是评价产品和过程的系统,可分为三个子范畴:反应、结构和价值。介入子系统有两个主要策略:通过话语限制其他声音的产生与介入,和通过话语引发其他声音的产生和介入 (Martin&White 2005:102)。这两个策略还可以进一步细分。级差系统是对态度介入程度的分级资源,包括语势和聚焦)两个子系统。语势调节可分级的态度范畴的力度,如强势还是弱势。聚焦是把不能分级的态度范畴分级,可以分成明显和模糊。

总体来说,评价系统为语篇中的显性评价资源划分了系统网络,而隐性评价主要指正面或负面价值的间接表达,即“去除即时的语境,组成表达式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带有态度意义”(White 2006:39)。隐性评价手段主要依靠语境,属于“语义变化受限小的,态度意义不饱和”表达(White 2004)。总体来说,隐性评价手段主要有唤起、激发等(王天华2012)。

三、话语重复的评价功能

(一)重复的分类

话语重复中必然要涉及到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因此,本文根据会话中话语重复的特点从形式上和对象上对其进行分类。形式上,话语重复的方式很多,可以分为完全重复和部分重复两种。完全重复指完全重复前面的话语,包括形式和意义;部分重复指后面话语重复前面话语的一部分,如学者冯翠华(1995)将重复分为4种:句首词重复、句末词重复、句首和句末词重复和整句重复。重复还包括以相同的意义不同的形式重复前面的话语,如词语或短语被其同义词或相同意义的其他词语或短语替代;句子的时态或人称的变化;陈述句与疑问句的变化等。从话语对象上,话语的形成需要交际者双方共同实现,因此,重复在对象上可分为自我重复和他人重复。自我重复指说话人重复自己说过的话语。他人重复指说话人重复他人之前说过的话语。本文选取的话语重复的例子来自《美国读者精品文摘》2009年5月中文版,全书共235篇故事。本文主要考察话语重复作为说话者情感表达和人际介入的一种手段,是怎样表达丰富的人际意义的。

(二)评价的分类

对话语重复的评价分析可以在三个维度上进行:评价种类、评价负载和评价方式。评价的种类主要根据评价理论的框架归纳为三个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评价负载指评价的正面表达(肯定评价)或负面表达(否定评价)。评价方式指评价可以按两个基本的方式来进行: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显性评价主要指不受语境制约的肯定或否定的表达;而隐性评价主要指正面或负面价值的间接表达。根据Martin和White的观点,态度是评价系统的核心。态度意义表达法有两种:铭刻和引发。铭刻通过态度性词汇直接表达;引发主要指正面或负面价值的间接表达,即“去除即时的语境,组成表达式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带有态度意义”(White 2006:39),但在特定的语境中,态度意义可经过上下文的扩延或补充,达到一种饱和表达。

(三)话语重复的态度意义

1.显性态度

会话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话语重复在表达人际意义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评价功能,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前文提到,在评价方式维度上,表达态度可以是显性的,即通过明显的态度词语表达感情,也可以是隐性的,即没有明显的表达情感的词汇,而通过其他隐性的方式表达。

话语重复显性地表达态度,即铭刻,指在话语重复过程中,出现明显的表达态度的词语,词汇本身表达一定的态度功能,话语的重复更加强化了说话者的态度。

例1:杰瑞仍很快乐,用很柔和的语调说道:“我要用您给我的钱为妈妈买副白色的手套,这太棒了,这太棒了”

在例1中,当小杰瑞得知他因为砍柴可以得到一些钱,而且能够用这些钱给他的妈妈买手套,而用完全重复的话语手段直接表达了一种正面的评价,即说话者本人“高兴、得意”的情感态度。下面是一个表达负面情感的例子:

例2:我挨近父亲,轻声说:“爸爸,为什么在黑暗中,一切都这样可怕啊?太可怕了。”“不,孩子,不要这样想,我们知道上帝就在世上。”

与例1相反,例2中的说话人通过句末词重复表达了黑暗的“可怕”,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负面的情感态度。

话语重复除了能表达情感,也可以通过重复鉴赏词来表达语言使用者对过程或现象的美学价值评判和社会评判,描述事关素养、潜力及构建方面的主观体验和评判,由此引发的情感、联想和效果,从而表达语言使用者对“事物”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

例3:这部作品太伟大了,它的伟大之处在于讲述了那些被时间缓慢摧毁的过去的世界。

例3中通过使用句末词重复“伟大”,作为评价的鉴赏手段,表达对这部值得纪念的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的正面评价。

评价系统中的评判子系统指运用一系列制度规范对人类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具体来说,“判断系统作为解释语言现象的资源,用来解释语言使用者按照伦理/道德(规章制度)对某种行为做出的道德评判,如是否符合伦理道德、是否靠得住、是否勇敢等”(王振华,2001:15)。通过对道德判断词的重复,也可以表达作者的正面或负面态度,如例4:

例4:刹那间,一股暖流涌上了他的心头:“有时候,我真是又蠢又笨。今天早上真是对不起你。你的心肠真好,我根本配不上你。我是个粗人,又蠢又笨,又不懂歌剧。”

例4中的“他”由于不懂歌剧,很讨厌楼上女演员每天早上的练声,后来他发现对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人,他对自己之前的行为表示愧疚,使用了自我重复“又蠢又笨”这句话,这里运用的是裁决中的社会认同,即男主人公认为自己不懂得欣赏别人,话语重复更加表明他对自己的态度。

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在会话当中存在很多话语重复的现象,显性的话语重复能直接表达说话者的态度。但是,在日常会话中,仍然存在一种话语重复,其中没有明显的态度词语,但仍能表达一定的态度意义,这就是话语重复的隐含态度评价,在会话当中我们很容易看出显性态度,隐含的态度意义对我们就尤为重要,这种态度意义就要根据会话中的语境推测出来。

2.隐性态度

话语重复中有时不会出现明显表现态度的词汇,需要我们探索其隐含的评价意义,这种隐性的态度表达在我们的会话当中极其重要,具有重要的人际意义,有助于我们的人际交往。话语重复的隐性态度表达,即引发,是指话语重复中不包含任何明显的态度表达词,但通过上下文语境,读者仍然可以推导出作者想要表达的隐性态度。因此,引发指通过各种隐性手段间接地表达态度,主要包括唤起、激发等。

唤起(evocation)主要是通过纯粹的信息内容来唤起读者的正面或负面的情感反应,如:他每年去看他九十岁的老父亲一次。在这个句子中,作者只是作了一个事实陈述,没有任何一个词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或评价意义。但是这些表面上的事实陈述或信息提供却可以引起读者的价值判断。例句中没有一个带感情色彩的词汇,却能引起读者的负面评价。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话语重复同样可以作为唤起手段,引起读者正面或负面的情感反应。如例5:

例5:桑尼普知道杰弗里是AB型血后,大声说道:“你卖多少血?我全买了。”

杰弗里坚定地说:“我的血是不卖的,听着,我的血是不卖的。”他跟着迈克医生走进手术室里,桑尼普眼中闪着泪花。

例5中杰弗里的陈述,如果脱离语境,“我的血是不卖的”,不带任何正面或负面的情感意义,只是一个意见陈述,根据前文可以知道,杰弗里认为,为别人输血是一件光荣的事,是无价的,不应该作为买卖,那么“我的血是不卖的”的重复使用就带有很强的正面意义,不但使文中桑尼普“眼中闪着泪花”,也让读者对杰弗里肃然起敬。

激发(provocation)是另一种主要的隐性评价手段,指作者通过词汇使用暗含态度。具体来说,表达式虽包括作者的主观成分,但其本身没有明显的正面或负面感情意义,只是推动读者作出对人或事的价值判断,起着“触发器”的作用。下面是话语重复作为激发手段隐性情感态度的例子。

例6:男孩的头低下了,“我长大了也要当水手,因为我父亲是个水手,我想知道他去过哪些地方。可你为什么那么说?为什么?”

例6中当书店的营业员得知小男孩买地理书的钱不够的时候,拒绝赊账给他,因为他不相信小男孩的梦想会实现。在小男孩的话语里,他部分重复了“为什么”,本身没有什么态度意义,但它起到情感触发器的作用,促使读者对营业员做出价值判断。

以上的例子可以引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评价的动态性,即评价的分析是脱离不开语境的,语篇中的评价意义是具有韵律性的。在语篇中,带有显性或隐性态度的前后文能够充当一种重要的手段,帮助和引导读者做出价值定位的解读。根据Bednarek(2006)的观点,评价的语境化分析是必要的,因为我们对评价的解析需要考虑它所在的语篇语境。她指出:“语境对意义的影响,我们目前似乎仍然知之甚少,评价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在评价中,语境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根据Halliday(1994)的观点,人际意义是韵律呈现的,它们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而是贯穿整个语篇。这种语篇评价意义的多重实现在语篇中表现为互相协作、互相支持,互相转换和互相加强,从而构成整体语篇的语篇价值和态度定位。如例7:

例7:我睁大眼睛,不敢相信低看着他,忽然之间再也控制不住,眼泪像打开了闸门的洪水一样涌了出来。我冲动地迎上去,紧紧抱住我亲爱的吉瑞。啊,谢天谢地!他回来了!他回来了!

如果脱离语境,话语重复“他回来了”,属于中性的话语评价,读者看不出任何情感意义或者评价负载。但在“谢天谢地”的协作与加强下,由于人际意义的韵律性特点,使得后面的话语重复也带上了正面的情感意义,表达了说话人强烈的感情。可见,带有显性或隐性态度的前后文常常能够充当一种重要的手段,帮助和引导读者做出价值定位的解读。

在日常对话中,话语重复表达的态度和判断往往包含大量的隐性评价,这些隐性的评价作为说话人表达态度观点的重要手段,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说话人的思想感情,有助于人际交流,同时也更好地说明了评价的动态性。总之,话语重复作为一种评价手段,具有一定的人际意义。

四、结语

话话语重复从表层上看,是一种“零信息”的表达,但就深层意义而言,话语重复是言语者为实现某一话语意图而采取的有意识言语行为,能够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可以表达不同的评价功能,具有重要的人际意义,同时,语境中的话语重复评价模式很好地揭示了评价的动态性和韵律性。

[1]陈新仁.从话语标记看首词重复的含意解读[J].解放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2]陈新仁.论首词重复修辞现象的认知机制[J].现代外语,2003(4).

[3]陈新仁.英语首词重复的语用认知阐释[J].外语研究,2004(1).

[4]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5]廖美珍.目的原则与法庭互动话语合作问题研究[J].外语学刊,2004(5).

[6]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2001(6)

[7]王天华.新闻语篇隐性评价意义的语篇发生研究[J].外语学刊2012(1).

[8]张德禄.语篇连贯研究纵横谈[J].外国语,1999(6).

[9]张德禄.论衔接[J].外国语,2001(2).

[10]张德禄.论语篇连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

[11]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12]张文庭.英语词语的修辞重复[J].外国语,1986(4).

[13]朱永生.英语重复现象的多种功能[J].外国语,1988(3).

[14]Fraser,B.A Reply to Anna Wierzbicka’s Rejoinder‘Boys Will Be Boy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88.

[15]Fraser,B.Motor Oil Is Motor Oil:An Account of English Tautologie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88.

[16]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17]Levinson S.C.Pragma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18]Martin,J.R.&D.Rose.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London:Continuum,2003.

[19]Martin,J.R.&P.White.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London:Palgrave,2005.

[20]Tannen,D.Talking Voices:Repetition,Dialogue,and Imagery in Conversational Discour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1]White,P.R.R.Subjectivity,evaluation and pointofview inmedia discourse[A].In C.Coffin,Applying English grammar:Functional and corpusapproaches[C].London:Arnold,2004.

[22]White,P.R.R.Evaluative semantics and ideologicalpositioning in journalistic discourse:A new[1]framework for analysis[A].In I.Lassen,J.Strunck,&T.Vestergaard,Mediating ideology in text and image:Ten criticalstudies[C]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6.

[23]Wierzbicka,A.Boys Will Be Boys:‘Radical Semantics’vs.‘Radical Pragmatics’[J].Language,1987.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手段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家族发作性睡病伴性染色体显性遗传1例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