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事字研究概述

2014-04-10 21:47韩翠娥
关键词:指事会意六书

韩翠娥

一、指事的定义

指事,六书之一。又称为“象事”“处事”,是古代以象征性的符号表示意义的造字法。

“六书”又是什么呢?“指事”为什么有名“象事”“处事”?

“六书”一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但《保氏》中提到的“六书”只是一个总称而已,并没有分开来描述。所以六书的内容并没有明确。

到了东汉时代,“六书”理论渐趋成熟。当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班固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渭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汉书·艺文志》)此时的指事名象事。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周礼·地官·保氏》郑玄引郑重注)。此时的指事即处事。许慎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我们今天提到的指事,主要以许慎的说法为准。

自清以后,“六书”之名,一般采用许慎说法。“六书”顺序,一般采用班固的说法。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为什么说是“视而可识”?由于指事字所标志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无形可象,不能象“象形”那么好懂,所以只好用点划符号来示意。但这种点划符号在使用它的人群中确是约定俗成的。人们一看就知道这些点划符号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故而说是“视而可识”。例如本、末、刃等字。又为何说是“察而见意”呢?因为这些点划符号虽抽象一些,但也并非任意设置,而是按照一定的意义安排的,故细加观察,便可领悟造字之意,因此说“察而见意”。

因此通俗点来解释的话,指事字,即用指点符号在象形的基础上表示抽象的概念。

二、指事字产生的时间、原因

1.时间:从造字方法上看,如果抛开转注不论,那么其余五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在甲骨文中已经存在。而现在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就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甲骨文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已齐全。并且大量运用假借注音,已经是相当完善的表词文字体系。所以不难推出,指事字在殷商时期已经出现。

2.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是济象形之穷。所谓象形者,无非是借助形象化的符号来同语音中某一意义建立固定的联系的一种文字形式而已。即许慎说的“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而“画成其物”是说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去描绘形状。但客观事物又是纷繁复杂的,好多客观事物是无形可象的。除此之外,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很多复杂的思想需要表达。例如事物的名称、联系上下文的虚词、表示人心情变化的词等。当人们意识到这些概念根本无形可象是,指事字、会意字就应运而生了。

二是由汉字形体发展的基本趋势决定的。汉字形体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字形日趋简化。象形是以字形象物形。即用字形来描绘事物的本来面貌。例如日、月、山、鹿、虎、象等。从这几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前三个是比较容易通过象形这一造字法来完成的。但后三个用这种造字方法造出的子就太复杂了,尤其不利于书写。而指事是以形象和符号指事。就不会死板地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造字。而是用一些简单的点划符号放在适当的位置来表示一个抽象的概念,故而人们人们为了书写的快捷方便,指事字就应运而生了。

三是由文字发展的总趋势决定的。文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由表形到表意,表意到表音。由此形成了文字发展的三阶段: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表形文字粗略来讲,也可称为象形文字,直接来源于图画,字的象形性很强,每一个文字都是一个客观事物的形象的描绘。但只有象形文字是不可能完整记录语言的。因为语言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是无形可象的。所以在使用象形文字的同时,也会有一些抽象的表意符号。故而具有表意兼象形性质的指事字产生。

三、指事字的特点

1.既具有象形基础,又具有会意基础。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从这一定义分析。“视而可识”是说这类字看上去是可以认识的,这充分说明了指事字的象形基础。“察而见意”,是说这类字还必须经过细察揣摩之后,才能明了它的意思,这又恰好说明了指事字的会意基础。

2.独体字。这是它区别于会意字的重要标志。

3.只具备表形、表意功能,不具备表音功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古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而王筠的《文字蒙求》中都是用“文”来描述指事字,会意字和象形字的。从这能明显看出指事字不具备表音功能。而从许慎对指事字的定义中,又能明显看出他兼具表形和表意功能。

4.有抽象的指示性符号,用以指示文字所要表达的事物。

四、指事字在六书中最少的原因

1.从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看。文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由表形到表意、表意到表音。汉字又是音形义的统一体。首先,指事字并不具备表音功能,所以较形声字、假借字、转注字来说,不会受到大家的亲睐;其次,指事字与象形字相比较,绝大部分指事字都是以象形字为基础的,感觉指事意味并不是那么浓,会有被忽略不计的可能;最后,指事字与会意字相比,会意字的表意功能更加广泛灵活。

2.从它本身造字的局限性来看。“六书”中的指事字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象形符号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抽象符号;另一类是抽象符号和抽相符哈的组合。前者如本、末、刃、甘、亦、寸等;后者如丩、八、二、三、四、屰等。“丩”即现在的“纠”。小篆中借助两条曲线的纠绕来表示“想纠缠”的意思。“八”在甲骨文中借助两线方向相反来表示“分别相背”之义。“屰”即现在的“逆”。在甲骨文中用人字倒过来表是逆的意思。“二”“三”“四”在甲骨文中,分别用两条、三条、四条长短不同的横的组合和累加以示计数的意思。由以上例子,可以明显的看出,用指事造字的局限性是很大的。因此“六书”中指事字很少。

3.人们对它的不重视甚至忽略。南唐徐楚金、宋初徐鼎臣为传述说文之祖,皆不知指事。近世段茂堂知之而不尽言。许慎《说文解字》中共收录9353个字,但解释时采用的大都是“象某”“从某从某”“从某某声”,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说文解字》里面几乎没有指事字。

五、指事与其它五书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六书”中的六种造字法是紧密关联的。每种造字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六书”产生的顺序来看,比较合理的推测是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前三种主要是表意性质的文字。在这一阶段,象形字是主体,指事字、会意字实际都是在象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会意字又是在象形字、指事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后来的假借字、形声字、转注字都是在前三种造字法基础上产生的。

2.区别。

第一,指事字与象形字的区别:象形以字形象物形,即用其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示这种具体事物的概念;而指事是以形象或符号指事,即标指抽象、宽泛的概念。

第二,指事字与会意字的区别:都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但指事字多为独体字,而会意字都是合体字。字体不能拆分为两个或或两个以上的的独立部分,这样的字我们称它为“独体字”,包括象形字、指事字,即许慎所说的“文”;字体能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部分,我们称之为“合体字”,包括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即许慎所说的“字”。从这可以明显看出。

第三,指事字与形声字、假借字、转注字的主要区别在于后三种除具有表形、表意功能以外,还具有表音功能。而指事字不具备表音功能。

六、指事字的现实意义及其影响

指事字是一种造字法,分析掌握它的结构,对学习古代汉语以及阅读古籍来说都会有很大帮助。分析掌握指事这种造字法,可以激发人们对古文字的学习兴趣,消除对古文字的陌生与恐惧。指事这一造字法对现在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现在的实际生活中,人们也常用符号来帮助记事。刻面几何线条,可以说是原始时代使用最多的一种“记号”,我国少数民族尔苏抄巴文在太阳符号上打“×”号表示天气不好等,直斟今天+“×”这个记号仍在使用.是表示错误、禁止、取缔等的通用符号。如禁止吸烟、禁止乱扔垃圾,会在相应的物品上划一斜杠或叉号,表示不可以去做。又如好多公共场所常会用箭头来指示安全出口。对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都会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

七、126个指事字的分类以及简单解析

指事字的分类,历来也是众说纷纭,在此主要采用王筠《文字蒙求·指事》中的分类方法,大致划分如下:第一类:纯体指事字。即纯由单个指事符号组成的指事字。也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者大抵由单个符号组成,复杂者有两个或更多符号组成。第二类:以会意定指事。第三类:即意即事字。第四类:兼意兼声兼行者。第五类:即所从之意而少增之以指事者。第六类:省象形字以指事字。第七类:形不可象变而为指事。第八类:借象形为指事。第九类:借象形为指事兼意者。

[1]周亚生.古籍阅读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李恩江.汉字结构解析[M].合肥:黄山书社,2006.

[3]王筠.文字蒙求[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2.

[4]许慎.说文解字》(现代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孔祥卿,史建伟,孙艺.汉字学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指事会意六书
清初学者王育《说文解字六书论正》六书说初探
“会意”读书法
画说汉字——百
汉字构形系统的发展与六书“转注”
连一连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文心雕龙》的“指事”与文体叙事传统
以读悟情 以读会意——学会朗读与默读
为啥我们没有
古代文化典籍核心概念翻译的修辞选择——以“六书”名称英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