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构衔接在李清照词及其英译中的应用
——以李清照《声声慢》及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为例

2014-04-10 23:43
关键词:声声慢杨宪益原词

赵 倩

英汉语篇的衔接是英汉语篇对比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韩礼德(Halliday)和哈桑(Hason)对于语篇的衔接手段有过系统的论述,他们把“衔接”分为五种: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连接词语(conjunction)和词汇连接(lexical cohesion)。胡壮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另外一种衔接方式,即“同构”衔接。这几种衔接手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被广泛地使用,但使用的倾向性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李清照词及其英译本,分析同构衔接在英汉中的应用。

胡壮麟先生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中列举了衔接的主要手段,分别是指称性、结构衔接、逻辑衔接和词汇衔接。指称关系分为直示、照应、照应性和所指关系四种关系。照应性涵盖了直示和照应这两个概念,且包含了其他衔接手段,如外指(包括情景指称和人指),内指(包括回指与下指)。结构衔接分为替代、省略和同构关系。同构关系,又称同构衔接,与修辞学中的排比相近。胡壮麟指出同构衔接“不能光指形式上的相似,也不能光指语义上的相似,而是要求形式与语义的统一”。同构衔接可以分为重复、添加、交替以及拼合。逻辑连接可以区分为添加、转折、因果和时空(按语义区分);其还可以区分为详述、延伸和增强(按抽象逻辑语义区分)。词汇衔接手段具体分为重复使用、相似性、分类关系等。

一、同构的分类

1.交替性同构。交替性同构是指在保持原结构和基本词语不变的基础上,只对个别的同类词语进行置换。例如,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以上诗句出自《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第一句“轻解”和“独上”皆为动词,而“罗裳”与“兰舟”都是名词,是同类词语的置换,即交替性同构。第二句“一种”“两处”两个数词相互对照,分别形容了“相思”与“闲愁”,更表达了作者的心思。最后一句“才下”“却上”对比鲜明,“眉头”“心头”相互对照,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些都体现了交替性同构。

译文:“My silk robe doffed,I float alone in orchid boat.One longing overflows,two places with same woes.From eyebrows kept apart,again it gnaws my heart.”

许渊冲译本没有像原文一样每句都采取交替性同构。译文第一句采用了逻辑的手法来表现出当时的情景;第二句中one和two与原文一样采用了交替性同构;最后一句用it指代愁绪噬咬着作者的心灵。此外,doffed 与 boat、overflows与 woes、apart与heart分别形成了尾韵。许渊冲译本运用单句的形合对应汉语的同构。

2.重复性同构。重复性同构是指同样的结构,同样的词汇在语篇的两个句子中出现,用以表达中心思想或主题,以达到强调的目的。例如,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ut don't you know,But don't you know,The red should languish and the green must grow?”

上文节选自《如梦里·昨夜雨疏风骤》,译文由许渊冲翻译。原文中,第一句两个“知否”使用了重复性同构。许渊冲译本中也连续使用了两个But don’t you know来和原文对应,也是重复性同构,译本很好地反映了作者的情绪。

3.添加式同构。添加性同构是指在同样的结构的基础上,添加若干词语,起到补充的作用,添加的词语是新信息,具有强调的意义。

4.拼合同构。拼合同构是指在会话的语境下,一个人的一句话由另一个人接茬,以取得完整的结构,使语义相互衔接。

二、李清照《声声慢》及杨宪益译本的同构衔接分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文(以下简称杨宪益译文):

“Seeking,seeking,Chilly and quiet,Desolate,painful and miserable.Even when it's warmer there is still a chill,It is most difficult to keep well.Three or two cups of light wine,How can they ward off the strong morning wind?Wild geese fly past,while I'm broken-hearted;But I recognize they are my old friends.Fallen chrysanthemumspiled up on the ground,So withered,Who would pluck them?Leaning on the window,

How can I pass the time till night alone?The drizzle falls on the wutong trees,Rain-drops drip down at dusk.At a time like this,What immense sorrow I must bear!(Li Qingzhao Sheng Sheng Man)

李清照的这首作于晚年的词《声声慢》,在艺术上极为成熟。整首词作者都在极力烘托出“愁”——以凄楚哀怨的笔触表现出她人生中的大不幸。这首词很恰当的表现出了同构的这一种语篇衔接。

原词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作者在第一句就运用了十四个叠字,使用了交替性同构,极力渲染出作者心里那些无法排解的苦闷,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地将她心中的悲苦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杨宪益的译文“Seeking,seeking,Chilly and quiet,Desolate,painful and miserable.”

也很好地表现出了同构。“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外部表现,是她的动作。其中“寻”“觅”是同义反复,“寻寻”“觅觅”表现了动作的多次重复,更加深刻地描绘了作者那种急切地寻找,希望找点什么来填补内心的空虚,表现出作者的落寞感。译文中重复使用两个seeking,使用了重复性同构,使原作中想要极力寻找,茫然不知所措的情景跃然纸上。“冷冷清清”中“冷清”既可以表现出环境的冷清,也可以描绘出作者心里的冷清,而重复使用“冷冷清清”就将将外部环境的冷清过渡到内心世界的冷清。表现出作者在寻觅之后,一无所获,那种凄惨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内心的孤寂。译文Chilly and quite也同样表现出李清照内心的凄苦。此时,周围环境的chilly and quite与内心的凄凉形成的对应,但是像没有原作中那样使用重复性同构。“凄凄惨惨戚戚”直接描绘出内心的悲凉,在“寻觅”“冷清”之后形成的强烈的内心感受。“凄凄”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惨惨”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绪,“戚戚”也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孤苦。这三个词使用了交替性同构,一层层将作者的内心感受。译文“Desolate,painful and miserable”接连用了三个表现出孤独,凄凉,悲苦的形容词,也同样使用了交替性同构,诠释了原作的内心感受。除此之外,“寻寻觅觅”与“冷冷清清”之间也形成了交替性同构,“寻寻觅觅”是动作,“冷冷清清”是心境和环境的写照,内容不同,结构一致。“凄凄惨惨戚戚”也和前一句“冷冷清清”形成了交替性同构。这十四个叠字没有用一个“愁”字,却处处彰显出愁绪。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作者由前面的这十四个叠字抒发出来的愁绪转写到周围环境气温的差距,使用了拼合同构将作者内心的孤独感受再一次的呈现出来。

译文“Even when it's warmer there is still a chill,It is most difficult to keep well.”也同样使用了拼合同构,表达了在天气变化时心情的起伏。译文中,“chill”与“well”形成尾韵。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古人云,“借酒浇愁愁更愁”,作者就是想借用几杯酒来抒发她内心的荒凉,却不料“愁更愁”。几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那一阵又一阵的急风?然而,不是酒淡,而是作者的愁绪太浓,满心都是愁,致使酒都压不住心里的愁苦。这句并没有使用任何同构衔接技巧。此句所对应的英译为“Three or two cups of light wine,How can they ward off the strong morning wind?”

而下片中的“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更进一步书写了作者寂寞难耐的痛苦。此句的英译为“Leaning on the window,How can I pass the time till night alone?”

虽然原词中并没有使用任何同构技巧,但是一问中两个以how开头的问句构成了交替性同构。第一个问句问到了几杯酒怎能抵挡得住那一阵又一阵的急风,其实作者知道,几杯酒是抵挡不了一阵阵的急风,反倒这急风致使自己愈发觉得凄凉。第二句写到自己独自生活,内心苦闷。在经历国破,夫亡,金石丢失的一连串打击后,自己独守窗前,顿觉触景生情,愈发觉得凄凉。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里用到了拼合性同构,在作者借酒浇愁的时候,忽然看到大雁,而那些大雁正是曾经为她和丈夫传过信的大雁。而此时,作者当真是睹物思人,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此情此景,让作者想到了昔日和丈夫的美好生活。杨宪益对此句的翻译是“Wild geese fly past,while I'm broken - hearted;But I recognize they are my old friends.”

他把“旧时相识”译作“I recognize they are my old friends”,用“老朋友”来写出对大雁所代表的对那段往事的回忆。

下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话先描述了“黄花堆积”的凄惨景色,用“堆积”来表示出现在无人愿意欣赏花景,花都落了,堆了一地,乱糟糟的一片,更显荒凉。“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前面写道周围的荒凉,然后又描述自己内心的憔悴。而“如今有谁堪摘”是对过去丈夫曾摘花给自己的深切怀念。杨宪益的翻译为“Fallen chrysanthemums piled up on the ground,So withered,Who would pluck them?”

原词中并没有运用任何同构衔接,而在译文中,译者使用了拼合性同构,第二句承接了第一句,用withered来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无助。且ground和withered形成尾韵,使得译文更有诗意。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自古以来,细雨就一直被文人用来描述凄惨的景象,黄昏那种昏昏暗暗接近黑暗的景色又加重了这种愁绪。细雨打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又像是打在作者心里,那种愁苦又一层层延展开来。杨宪益对此句的翻译为“The drizzle falls on the wutong trees,Rain-drops drip down at dusk.”

drizzle是细雨,细雨才能体现出心里的无限悲凉,一点一滴,无休无止。第二drip、down和dust形成头韵,这是原词所没有的的。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使用了拼接性同构。到全词最后一句点出了本词的中心——“愁”。这种情形,怎能用一个愁字就表达的出来呢?此时,作者将内心的愁绪已经发挥到极致。杨宪益对此句的翻译是“At a time like this,What immense sorrow I must bear!”

译文同样也使用了拼合性同构。一个“immense”就表达出原作那种内心无止的愁绪,“must”也表现出作者的无奈,显示出这些愁苦是李清照自己必须要承担,必须要承受的,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娴熟地使用了各种同构衔接,杨宪益的译文无论在音韵,格式,意境还是在衔接方面都很好地将原词翻译成英文。纵观整首词,拼接性同构使用较多。此外,交替性同构和重复性同构也使用较多。无论是原词还是译词,通过这些同构衔接手法将李清照想要表达的愁苦一层层表达出来。从语音角度来看,原词较少地使用了押韵的手法,而译文中译者在尽力保持原文风格的基础上,大量地使用了头韵、尾韵等,使译文更加朗朗上口。

[1]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许渊冲.最爱唐宋词(汉英对照)[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4]杨宪益,戴乃迭.宋词[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声声慢杨宪益原词
三姐妹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当成语中的“心”变成“薪”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应是易安居士“憔悴损”
《金丝小巷忘年交》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
说“长”道“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