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校园文化渗透生活化学

2014-04-10 09:50张迎华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园地时效性校园文化

张迎华

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化学。现代社会是一个与化学科学紧密联系的社会,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生活化学知识,人们才具有正确的社会化学价值观和良好的生活、生产行为观,才能有效利用化学知识和原理,正确解释和处理身边的生活化学现象,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当前,学生获得生活化学知识的途径和渠道单一,数量和结构不合理,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分析和处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生活化学现象,甚至导致了一些违背化学规律和自然法则的错误行为的发生,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渗透生活化学知识

目前,我国的初高中化学课本和课堂教学,虽然与生活、生产和社会有了一定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篇幅有限,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不足,向学生介绍和渗透的生活化学知识容量较小、时效性差、结构不合理,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生活和化学科学发展的需求。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对校园环境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能与之较好地亲近和融合,他们对校园环境中的各种文化元素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利用校园文化这一特殊的人文环境向学生介绍和渗透生活化学知识,能使学生在不经意中轻松而愉快地学到比较系统的生活化学知识,能有效弥补课本和课堂教学信息量不足的缺憾,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积极、生动活泼,更能体现生活化学知识的时效性、校本性、趣味性和探究性等原则。

二、渗透生活化学知识的四个原则

1.生活性和校本性原则。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常见生活化学现象,以及发生在本地区的身边化学事件,总是格外关心和关注。每当这些包含或折射出一定化学原理的事物或事件呈现时,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就会被深深地吸引,产生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为此,我们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和渗透生活性与校本性较强的生活化学知识,以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处理日常生活化学现象的能力。所以,渗透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体现生活性和校本性原则。

2.时效性和情境性原则。生活中的化学事物或事件,总是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呈现出来。每当它们出现时就产生了新闻的时效性和轰动性,学生们就会产生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急于想了解事件的真相及其中所包含的化学原理。当国际、国内和本地的重大化学事件发生时,我们应当抓住新闻的时效性和情境性,利用事件的轰动效应,向学生进行相关生活化学知识的同步介绍和渗透。时效性和情境性原则,也要求我们在进行生活化学知识的渗透时,要与生活时令和季节气候同步。随着季节的变化,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特殊化学现象也随之呈现出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特定时期的化学情境进行现场教学,向学生介绍和渗透相关的生活化学知识。

3.实用性和实践性原则。向学生介绍和渗透生活化学知识,是为了学以致用,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所以,我们渗透的生活化学知识要有一定的实用性,渗透的方式也要有一定的实践性,既要有理论上的介绍,也要有行动上的实践。如我们可以向师生发出如下倡议:不使用含苯涂改液、电池要回收处理、垃圾分类回收、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拒绝吸烟和吸毒等,使全校师生身体力行地遵守化学规则和自然法则,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简约性和拓展性原则。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和空间有限。在利用校园文化进行生活化学知识的渗透时,篇幅上应遵循简约、短小、精炼的原则,以利于学生在课间和休息时进行浏览式的快速阅读和学习,否则长篇大论式的生活化学知识会给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带来负担,也无法激起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究的兴趣,不利于生活化学的渗透。同时,部分学生会对某些生活化学现象及知识十分感兴趣,渴望对之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所以,在简短精炼的介绍后,我们还应注明文章的出处,介绍查阅相关知识的参考书目或网址,便于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探究,这就是渗透的拓展性原则。

三、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校园文化环境是丰富的、多层面的,更是动态鲜活的,渗透生活化学知识的途径与方法,可以根据校园环境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以下两类:

1.利用校园硬件设施进行“硬渗透”。可以作为硬渗透的硬件有:校园内的化学园地(黑板报或墙报)、班级里的板报、校园内的一些特殊建筑物和场地、校园信息网等硬件设施。学科园地往往建在校内师生经常出入或经过的地方,是学校进行教育宣传的一个重要阵地。我们可以组织师生,利用校园中的化学园地,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活化学知识的渗透。学科园地的出版,面对的读者群是全校的学生,所以内容可以宽泛些浅显些,要能图文并茂,更换也要有规律,以利于学生定期阅读;为了弥补校园学科园地空间有限的不足,我们可以在校园网站上创建一个“生活化学”超市,让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场所上网获得相关的生活化学知识。此外,还可以利用建筑物和一些特殊的生活场所来普及和渗透生活化学知识。

2.利用校园软环境进行“软渗透”。软环境是指一些相关的制度、活动等。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生活化学知识的渗透: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一些生活化学方面的专题讲座;每年举办一次生活化学知识竞赛;每年举行一次“生活与化学”手抄报设计比赛,让学生有意识的收集整理生活化学知识,既增长了知识又丰富了体验,还能培养学生的编辑和审美能力;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举办化学游艺晚会,由师生共同设计和表演趣味化学实验魔术,学生既了解了化学原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利用各种法定宣传日进行生活化学知识的宣传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与生活化学相关的企业和部门;倡导环保型生活与消费,如要求学生使用可降解快餐饭盒,不使用含磷洗涤剂、拒吸第一支烟等。

利用以上原则和途径对学生进行生活化学知识的渗透,能使学生从校园文化环境中有效地接收和吸纳有用的生活化学知识,能达到润物无声和事半功倍的效果,深受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好评。endprint

猜你喜欢
园地时效性校园文化
园地再现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
书画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