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力挺中小企业发展

2014-04-10 00:13朴相熙
中国民商 2014年4期
关键词:创造型韩国政府

朴相熙

长久以来,中小企业被当作人少、钱少的代名词,中国2003 年出台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职工人数三千人以下的视为中小企业,但事实上,一个两三百人的小公司,经过奋斗也可能成长为世界级的大企业,所以,不能简单用员工的数量来衡量公司的大小。不可否认的是,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主流,依靠大型国企或跨国企业来支撑经济发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如就业问题)不得不依赖于中小企业。中共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显示,改革的重点是市场和法治,但在两者之间,我认为市场更重要,在关于市场化的改革措施中,我深刻感受到中国的执政党对于市场散发出的巨大善意:对市场、产权以及企业家的承认。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落实国家政策,是当务之急。

我本人从1995 年开始担任韩国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韩国一共有350 万家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促进会正是代表这一群体的利益,我也十分荣幸地当选为国会议员,在一些法案的起草和修改中,得以充分反映中小企业的意见,下文中我将介绍韩国如何创建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环境,以期为中国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一、“总量制”确保中小企业顺利融资

韩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多如牛毛,其中最严重的是融资问题。金融机构往往以信用、担保或抵押不足为由限制贷款,导致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寸步难行,为此,我们引进了“总量制”概念,即金融机构义务性地发放贷款中的一部分给中小企业,同时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并创建信用担保基金。我本人也曾向政府提议:针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贷款实行差别化利率,给中小企业的利息更低一些,利差由政府财政补贴,最终政府采纳了我的建议。中小企业融资不仅要靠金融机构的贷款,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也十分必要,在韩国,资本企业上市的门槛非常高,朴槿惠上台后放宽了准入条件,使得许多中小企业得以顺利上市。

二、政府公共采购打开企业销路

以往政府公共采购首先考虑的是大企业,新的政策下,韩国政府积极鼓励地方政府向中小企业采购。一些风险投资企业通过大量的前期投入成功研发了产品,但在市场上很难打开销路,这一新政策正是助力中小企业打开市场销路。三星电子70% 的销售额来自手机销售,虽然企业本身的努力功不可没,但如果没有政府公共采购的支持,就不会有今天的三星。

三、国际劳工缓解国内劳动力短缺

制造业经常面临人力资源短缺的窘境。为解决韩国1995 年至2000 年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我们在中国、斯里兰卡以及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招聘产业工人,1997 年,一共招聘了20 万名海外工人,当时在中国的配额是5 万名,金大中总统访华时,江泽民在钓鱼台国宾馆接待他时问:“能不能再追加2 万个配额?”金大中总统回答:“那您跟我们的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说一下。”所以,我当时还跟江泽民喝了“交杯酒”。正是因为雇佣大量国际劳工,韩国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才逐渐拥有了核心竞争力。

四、把财政收入的5% 投入中小企业研发

很多大企业有独立的研发中心,但更多的中小企业则因为资金和资历等原因没有独立的研发系统,一个企业将利润的5% 投入研发,才算是合格的全球化企业,相应的,政府也应该把财政收入的5% 投入到支持中小企业的研发中。中小企业要吸收研发人才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很多优秀人才更愿意进入大企业,现在,对于愿意去中小企业研发部门的优秀大学毕业生,韩国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是免除为期至少两年的义务兵役。

五、与海外韩侨协会合作推动国内企业出口

韩国的出口额排名世界第七,很多大企业在出口领域地位日渐稳固,而中小企业的海外出口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眼下我们正与海外韩国贸易人才协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协会的全球网络推动国内企业的海外出口,韩国在海外拥有550万侨胞,通过庞大的海外商务网络,充分整合资源,提高中小企业的出口。据我了解,全世界的华侨达到5500 万~6000万人,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六、经济民主化构建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

韩国曾在上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加速推进新自由主义,造成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严重的两极分化、收入结构不均衡、雇佣条件恶化、经济权力滥用等一系列弊端。如今,随着韩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已达到720 万家的规模,朴槿惠政府在全国各地建立了70 个支援中心,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资金支持,致力于改善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提高韩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通过不懈的努力,韩国目前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两万美元,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人均收入三万美元。

为弥补新自由主义造成的负面影响,韩国提出了经济民主化的概念,其目标在于缓解严重的两极分化,构建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这一目标被朴槿惠政府公开宣称为必须要实现的政治目标之一。在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过程中,大企业的不公平交易和市场垄断行为是最大的绊脚石,大企业过度注重盈利,而中小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在分包合作时往往将价格一再压低,导致中小企业的利润十分有限,再加之中小企业研发资金不足,在技术上得不到及时改进,前途堪忧。回顾企业发展史不难发现,日本丰田汽车因为零部件的质量问题被召回致使公司经营陷入困顿,而造成零部件质量问题的原因就是一再压低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价格,最终影响了成品的质量。韩国现代汽车意识到,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就应该充分保障与之合作的中小企业的利益。

七、出路在创造型经济

如果说第三次浪潮是IT 产业,那么第四次浪潮就是创造型经济——通过科技和创意的结合,培育新的市场和新的产业。在遭遇了1997 年和2008 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很多老百姓都开始发愁:我们今后靠什么吃饭?有经济学家提出:我们应该靠新增长动力吃饭。新增长动力具体指环境产业、生命科学、再生能源、健康医疗等,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出路所在。创造型经济的典型,我首推三星,通过将巨额利润投入研发,三星不仅在韩国手机市场获得巨大成功,也全面铺开了海外市场。2011 年第一季度,三星在世界市场所占份额是11.3%,继诺基亚和苹果,排名第三,仅仅一年时间,2012 年第一季度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42.2%,超越了苹果公司的35.1%,稳居第一。2012 年,三星在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到17.7%,力压苹果的12.3%,三星电子之所以能够赶超世界最优秀的创造型企业苹果公司,秘诀在于创造性地应对技术融合的趋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曾言:“创造型经济就是通过企业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来赶超先进企业。”

习近平主席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韩国的国企面临的改革同样紧迫。2012 年福布斯500 强企业中,中国入围85 家,其中78 家都是国企,而在品牌价值的评估中,中国企业入围的只有25 家,三星电子品牌价值排名第二,现代汽车排名十三,所以,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不能再拖。由于国企效率下降以及政经勾结,社会成本增加,政府经济负担加重,社会不均衡加剧,《人民日报》四次刊发专题强调国有企业的作用以及新国企如何再出发,李克强总理在与各界的专家座谈会上,点名表扬了电子商务代表马云先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30 家大企业有17 家倒闭了,30% 的中小企业也没能挺过寒冬;而中国的金融市场相对封闭,不会轻易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韩国,政府推出政策必须通过国会的决议;而中国由于其特殊的权力结构,遇到经济危机时更倾向于采取强硬措施,我想这是中韩两国经济发展最大的不同。

在韩国制造业面临雇工短缺时,为了寻求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我曾走遍了东三省,率领很多企业主来中国考察,随后十万家中小企业陆续在中国建厂,但后来80% 的企业都亏损了,随即撤出中国市场。过去我们开拓中国市场,看重的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今后中韩之间应该有一个全新的合作模式,更加注重技术的合作和资本的融合,正如朴槿惠总统所说:“在创造型经济的框架下,中韩企业的合作会有更多建设性成就。”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型韩国政府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中职机械教学中创造型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韩国走马观花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创造型领导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浅议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模式
现代教学中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