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交织的虚幻与现实

2014-04-14 16:49王昕编辑马莹倩
东方电影 2014年6期
关键词:松本芥川协奏曲

文/王昕 编辑/马莹倩

松本清张、野村芳太郎、桥本忍、山田洋次、丹波哲郎、加藤刚、绪形拳、笠智众、渥美清、芥川也寸志、菅野光亮,这些名声赫赫的人物,都交集在一部1974年的电影之中——《砂器》。今年3月,《砂器》的电影原声唱片,在其公映40周年之际发行了纪念版。

金字塔尖的《砂器》

《砂器》在中国公映的时间大致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年也是引发了一阵观影的轰动。记得最为人称道的是今西警官的敬业精神,有媒体惊叹资本主义社会也有这样的劳模式的警察,现在听来真有隔世之感。当时年纪小,并不太看得懂剧情,但对凶手和贺英良的形象非常难忘,扮演者加藤刚被称为世界影坛三大美男子之一,电影拍摄的那一年他36岁,电影里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我至今难忘,迷惘、残忍、欲望、忏悔,纠缠于眼神之中。

当时并不知道导演野村芳太郎是日本第一的悬疑电影大师,不知道桥本忍是黑泽明的御用编剧。在打酱油的明星中,当年只认识以“寅次郎”出名的渥美清,也不知道《寅次郎的故事》的导演便是本片编剧之一的三田洋次,更不知道还有个小角色的扮演者竟是黑泽明的爱将笠智众……在日本电影史上,这一版的《砂器》被誉为金字塔尖之作,声名远高过几乎同期在中国内地公映的电影《追捕》。

师生合璧 造就经典

虽然明星阵容因各种“不知道”而错过,但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那首贯穿始终的钢琴协奏曲《宿命》了。74版《砂器》被称为金字塔尖之作的另一个原因,要归功于电影的音乐监督——日本一代作曲大师芥川也寸志,他也被认为是日本电影音乐的奠基人。芥川也寸志是芥川龙之介的小儿子,他最著名的电影配乐作品,正是根据父亲同名中篇小说改变的《地狱变》。而导演野村芳太郎一生拍摄了8部根据松本清张推理小说改变的电影,其中最著名的两部都是和芥川合作:《零的焦点》和《砂器》。在完成了《砂器》的部分片段配乐后,芥川将电影的主要音乐留给了刚30出头的作曲家、演奏家菅野光亮。

菅野光亮毕业于东京大学作曲系,学生时就获得了诸多奖项,毕业后他在东京著名的音乐餐厅银巴黎(GINPARIS)担任钢琴演奏。也正是在银巴黎,菅野光亮和芥川也寸志认识,后者对他大为赞赏,委托他创作《砂器》主题音乐,芥川自己则为这音乐担任管弦乐方面的编排,于是有了这部近20分钟的钢琴协奏曲《宿命》的诞生。

戏内戏外皆宿命

菅野光亮与《砂器》中“和贺英良”这个人物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年轻成名,都以钢琴协奏曲见长,或许当年芥川在选择作曲人的时候,就是看上了菅野的身世。但他肯定没有想到,银幕内外的两人都有着相似的悲剧般结局:和贺是谋杀事发,在盛大演出后被逮捕;菅野则是在44岁的盛年,突然得病去世——宿命,将现实和虚拟结合在了一起。

作为社会派的本格推理大师,松本清张在《砂器》中几乎是树立了自己的一个文本规范:社会的不公、坎坷的个人遭遇、往日阴影的今日笼罩、悲剧性的犯罪、人性的黑暗与光明。和贺英良的苦难人生,造成了其不顾一切往前进的个人奋斗,也由于这样的奋斗使得他决然与过去切割,杀死曾经的救命恩人,步入深渊。《宿命》的跌宕音符,尤其起始段的钢琴独奏,因充满了悲剧性的色彩,为“宿命”作了最好的声音诠释。芥川的管弦乐设计,特别是单簧管的演奏,为全篇的悲剧色彩增添了一份暖意,同时也为和贺的音乐奋斗添加了一些赞许,让人性的光辉多少还是有些洒落在这部沉重的作品里。作为协奏曲,《宿命》只有两个乐章,但并不局促。两个乐章、在黑暗与光明、前行与退缩,回忆与畅想、恐惧与放纵之间穿梭,人的命运因此丰满完整。

写稿前,再看了一遍《砂器》,结尾处《宿命》响起,和贺在台上演奏,今西在后台等待抓捕,两个对立的场景再加上和贺的回忆,与乐曲组成天衣无缝的声影交织。少年和贺与父亲流浪各地合吃一个馒头的情景感人至深,而他演奏完时脸上的略微笑意则让人无比寒冷。30多年前,这样的故事,被认为是只有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才能发生的个人奋斗的悲剧,但人性的复杂,社会的冷暖,宿命的有无,并不是什么能框定的。当我自小长大的这个城市,那些昔日的美好记忆,被街道上匆匆来往目无表情的行人取代于目光和脑海之中,宿命,不只是属于和贺英良和菅野光亮。

《砂器》The Castle of Sand40周年纪念版

猜你喜欢
松本芥川协奏曲
芥川龙之介与他的世界
给我盯住他
春日协奏曲
芥川龍之介の童話について
芥川奖和直木奖在日颁出
透过《地狱变》看芥川龙之介艺术至上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抗日战争时的“人鬼大战”
“人鬼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