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模式:从“校园足球”开展看“全国学校足球运动联盟”建设态势

2014-04-15 05:44刘志云王慧琳任万勇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校园足球足球运动足球

刘志云,王慧琳,任万勇

●特邀论坛

增长模式:从“校园足球”开展看“全国学校足球运动联盟”建设态势

刘志云,王慧琳,任万勇

严格意义上讲,1956年我国开始在少数地区建立业余体校和体育中学足球班,标志着“校园足球”的开始,至今仍然处于一种探索时期,问题解决和对策提升仍然道路漫长。在我国学校足球运动联盟成立之际,通过总结“校园足球”开展历程和发展经验,从增长模式的角度审视“校园足球”开展,并从组织管理体系体现为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法规体系健全状态、参与主体由精英运动员向全体学生转变、多元参与渠道带来由个体参与向群体参与的跨越和建设内容的评估与管理不断加强,评价机制将更趋完善4个方面对我国学校足球运动联盟发展的态势进行分析,认为“校园足球”必须是一个从足球课程和课外训练、训练、竞赛、培养机制、经费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和足球文化建设等层面进行全方位的认识领域;民主、法治、有序、和谐的组织管理方式的革新对于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革新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主要还是在于广大青少年学生对于足球运动参与的实践。

增长模式;“校园足球”;“全国学校足球运动联盟”;建设态势

20世纪50年代,青少年足球运动从业余体校扩展到学校已在中国走过了近60年的历程。在国家的重视和社会、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不断探索改革发展之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方面。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决定着一个国家足球运动的发展水平,而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则是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的重要手段。竞技体育的发展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发展过程,需要庞大的“塔基”来支撑,而足球运动的这个“塔基”就是庞大的青少年足球人口[1]。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足球队伍的管理和建设,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体群字〔2009〕54号)[2],宣布联合成立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国44个布局城市,2 200多所学校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自此我国青少年足球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上述内容为我国“全国学校足球运动联盟”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校园足球”的开展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近60年的“校园足球”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也留下了不少遗憾,更带来无尽的思考。

2013年3月26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又联合下发了《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3],明确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工作总目标,即深化足球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足球兴趣、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丰富校园文化、构建足球人才培养体系、营造足球社会环境、扩大足球人口、提升足球运动水平。并从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指出了校园足球工作开展的具体措施,在宏观上为青少年足球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一系列看似个别而具体的探索性工作,实际上具有内在的联系性,显现了一种日渐清晰的发展思路。

1 “校园足球”的发展之路

关于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开展可以追溯到计划经济时期,特殊的国情以及国际形势使得我国“校园足球”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社会和学校体育自身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曲折性,发展比较缓慢,但青少年足球运动从业余体校扩展到学校,从局部地区扩展到全国大部分地区。1956年,为了加强对球类运动的管理,国家体委成立了球类司,下设足球科,我国开始在少数地区建立业余体校和体育中学足球班。20世纪60年代的内忧外患使足球班的数量严重下降,1963年国内经济有所好转,足球运动得到恢复。1967至1970年,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各级足球竞赛和国际往来全部停止。1976年,国家体委将北京、上海、大连和青岛等16个地区列为足球重点地区,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在各地迅速展开[4]。在这个初创期,不断推出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策略。我国重返奥运会后,在“金牌战略”的指导下,各级体委纷纷采取“缩短路线,突出重点”的策略,消减大球类项目,导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数量大幅下降。

20世纪90年代以后,“校园足球”开始兴起,足球学校得到重视,各地开办足球学校热情空前高涨。1993至1999年,我国进入市场经济的初期,改革开放从政治、经济、教育等诸多方面都注入了新的活力,校园足球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同样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这一时期的代表是,1993年,在大连棒棰岛召开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开创了中国足球职业化、市场化的道路。这一政策目标的确立导致各地大量的足球学校纷纷出现,到1998年全国各地足球学校达到3 000多所[4]。足球学校不断壮大的规模标志着“校园足球”建设的努力程度在学校领域的扩张。

近10多年来,随着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2000—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颁布,进一步明晰国家竞技体育改革走体教结合之路。在教育系统中,传统项目学校成立选拔后备人才的试点学校是体教结合的最佳载体。足球作为竞技运动的优势项目,顺理成章地沿着试点学校的路径来开展。随着人们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的途径和方式认识的深化,国家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013年3月26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的意见》(体青字[2013] 12号),制定了青少年足球工作提升计划,分别从工作目标、工作主要内容、工作组织实施、支持方式4个方面给出了明确的指示,对“校园足球”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措施和要求,为校园足球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如今校园足球试点学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其数量和规模都有显著增长。

目前,对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发展道路进行梳理发现,校园足球的开展方式由“定向培养”向体教结合的转变是一种应然,也是必然。有研究显示,体教融合并不意味着教育系统与体育系统的合并,他要求考虑社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建立以运动员学生与学生运动员、教练员与体育教师、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等方面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体制,在政府部门的决策和引导下,充分利用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资源,让体育回归教育,实现教育与体育的双赢[5]。由此可见,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的转变也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2 从“增长模式”的视角看“校园足球”的开展

“增长”是指,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对象一般是范围较大的,增长一般也泛指扩大、扩充。这一词汇为分析如今中国“校园足球”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增长”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程度上也有所体现,这就相当于“校园足球”开展中的数量和质量问题。足球项目要想在校园中普及和发展,一方面是数量上,也就是校园足球布局城市数量上的增长,另一方面则是校园足球开展的质量上,主要表现在校园足球开展之中各个因素和环节要实现紧密配合,形成一个高效的运行保障机制,保证“增长”效应的顺利实现(见表1)。

3 全国学校足球联盟发展态势

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是受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工作指导,由天津体育学院作为本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牵头单位,联合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普通中小学以学校名义自愿参加的学校体育协作组织机构。其宗旨是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的精神,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着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展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取得的成果,积极开展全国青少年体育教学展示、交流和推广活动,以促进体育课足球教学改革为目的,探索足球运动项目从小学到大学的进阶培训方案,带动大中小学足球教学、科研和课余训练工作,以实现青少年从小参加锻炼,人人参与竞赛,提高身体素质。

在我国校园足球开展的基础上,总结我国校园足球在品牌建设、推广方式、制度规范以及竞赛等方面的经验可以看出,呈现出一些上述规律性的发展特征,剖析其发展特征则可以探寻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发展主要呈现出的态势。

3.1 组织管理体系体现为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法规体系健全状态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职业足球的兴起,近40年的“业余体校——专业足球”的青少年足球培养工作思路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环境,青少年参与足球项目的数量逐年下降[10-11]。过去,“市场化”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往往自上而下地拉动广大青少年参与到足球运动中,由于青少年兴趣、爱好、需求的多元,使得活动很难满足青少年的体育活动需求,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校园足球”开展的组织凝聚力。当前,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工作构思上是“一体两翼、学富五车”的工作格局,即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工作指导为主体,以联盟牵头单位(天津体育学院)、学校体育协作组织机构(以学校名义自愿参加的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普通中、小学学校)为两翼,紧紧围绕“项目推广”“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交流培训”和“校园文化”等任务来开展工作。联盟领导机构和理事单位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制定全国青少年“校际杯”体育足球教学展示大赛的组织形式、规程和竞赛办法,并负责指导各地、各级和各类单位具体贯彻实施,做好足球教学成果的收集、整理、统计和工作总结。此举可成为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在中国学校的一项优秀品牌项目。

表1 “校园足球”的增长模式

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的作用和影响是独特的,是任何行政机构无法替代的,既尊重其自身宗旨、自愿参与和自我受益的组织属性,又加强对学校的宏观调控和具体指导,实现了民主、法治、有序、和谐的管理状态。

3.2 参与主体由精英运动员向全体学生转变

众所周知,我国建国初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校园足球”得到启蒙,后近40年形成“业余体校——专业足球”的模式,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职业足球的兴起,足球运动成为社会培育合格公民的基本途径之一。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的成立是推进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的一件大事,制定科学、系统、适合各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青少年足球发展目标,将为坚持“文化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的相结合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除了组织机构上的推动外,更为重要的是,包含着最广泛基层学校广大青少年这一庞大群体参与的诉求与希冀。

随着青少年学生对足球兴趣、爱好和需求的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把足球运动开展为“一校一品”,如济南市槐荫区大金小学、大连沙河口区东北路小学、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加格达奇区第四中学、安徽蚌埠市回民小学、天津市佳宁里小学、武汉市江岸区堤角小学、石家庄四中路小学、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小学等,如今学校足球运动在校园文化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通过足球教学、课余活动和课余训练,切实做到从小参加锻炼,人人参与竞赛,提高身体素质,并学到一些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真正落实和实现素质教育。成立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可以更好更快地推动广大学校开展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并对全国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的管理方式由教育部、联盟牵头单位和参与学校共同组织,以大中小学广大体育教师和学生参与的体系来运转,整合社会资源进行统一宏观调控与规划,增进校际比赛交流、互动合作。

3.3 多元参与渠道带来由个体参与向群体参与的跨越

个体参与,顾名思义就是青少年个体在足球运动中的自我参与行为,随意性强而组织性低,而足球运动主要以集体性、竞争性为主。随着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的成立,各理事学校可以通过宣传体育活动,普及足球知识,提高足球观赏水平,立足体育课足球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着眼校际足球竞赛,开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实现由学生单独个体参与向以学校组织群体参与为特征的方向转型。

(1)学校体育教育是针对全体在校学生的特点,以足球课程教学、课外活动、竞赛内容为载体,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集起来,通过共同的教育活动建立起自我展示的平台,提供给他们挖掘、管理、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的空间,助于提高青少年学生之间的情感忠诚度,打破彼此间的心理隔阂。(2)群体参与的娱乐性与竞争性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期待。正是因为群体参与的典型特征是同学同伴,所以群体联系就更为紧密,群体参与方式能够增进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群体参与方式中的各项活动也更具针对性,在帮助学生提高足球运动技能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4)需要着重强调的是,群体参与符合人的社会性本质。通过学校足球竞赛运动可以为学生提供社会交往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生会获得责任感与归属感,并且在此基础上,群体参与中的青少年学生之间会建立起强大的纽带,彼此之间更加信任,群体参与也会更加稳定。

3.4 不断加强建设内容的评估与管理,评价机制将更趋完善

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建设内容是联盟活动的核心,活动虽以大中小学生为主体,但学校体育教育的理念应为联盟建设提供引导,这是学校足球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足球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是对足球课堂教学有效的延伸和补充,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足球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只有在形式丰富、内容充满创造性、活动效果显著的时候,才能发挥其育人作用,因而,应加强对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建设内容的指导、评估与管理。良好的评价激励机制能调动各级各类学校参与联盟建设的热情,从而让社团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借鉴国外运动联盟发展的模式,积极推动大、中、小学的接轨。

各级教育、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的管理与建设,将其纳入管理工作计划。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提供支持和条件、规范管理、强化指导等措施,主动超越困境,推动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以上几种发展态势的分析发现,组织管理体系的转变、学生作为参与主体与多元参与渠道带来由个体参与向群体参与的跨越是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的具体表现形式,而组织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参与主体的思路是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的重要保障,它会对足球运动的群体参与起到助推作用。

4 结语

我国近60多年“校园足球”的开展,在品牌建设、推广方式、制度规范以及竞赛等方面的经验为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提供了建设基础。从校园足球“增长模式”的角度可以看出,必须是一个从足球课程和课外训练、训练、竞赛、培养机制、经费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和足球文化建设等层面进行全方位的认识领域。从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发展态势可以看出,民主、法治、有序、和谐的组织管理方式的革新对于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革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主要还是在于广大青少年学生对于足球运动参与的实践,青少年学生对于足球运动参与实践是一种教育行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的精神,“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对于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的建设,只要在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管理体系重要性的前提下,应该明确联盟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落实加强联盟的重点任务,建立健全联盟的监测评价机制,加强对联盟的组织领导,促进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大发展,因为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的开展就是对青少年学生的关心,对学生体育活动参与行为的尊重。

[1] 张洪瑞.探析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对中国足球的重要性[D].山东:山东大学,2013.

[2]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R].体群字[2009]54号.

[3]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251450/n1251465/n1252727/n1252890/3843466.html.

[4] 贺新奇.体教结合型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规模研究[J].体育学院学报,2009,24(3):224-226.

[5] 曹艳杰,刘贤敏.体教融合理念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阐释[J].体育科技,2013,34(3):74-75.

[6]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简编本)[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7] 杨贵仁.21世纪学校体育工作全书[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1.

[8]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9] 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 李森.上海市足球学校发展过程分析[J].科教导刊,2011,(中):184-196.

[11] 韩勇,王蒲.我国足球学校现状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2):68-72.

Growth Model:Trends of the National School Football League from Campus Football

LIU Zhiyun,WANG Huilin,REN Wanyo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 300381,China)

Strictly speaking,it is building amateur sport schools and school football squad that marked the beginning of"campus football"in a few areas in 1956.It is still in a period of exploration now.The road in solving problems and improving measures are still very long.This article makes a summary fro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experience of campus football on the occasion of the school football league establishment.Examine the"campus football"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owth model to carry out school football league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research.We can find a realistic starting poi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National School Football Union"from four aspects,to perfect the management and law in PE,to transfer from elite athletes to all students and from individual to group,to enhance the evaluation and administration,to perfect the assessment mechanism.Campus football should be widely understood from many directions,including football curriculum,out-lesson training,training,competition,cultivation systems,fee guarantee,teachers,and football culture.The reform of organ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will motive the reform of adolescent football in China,but the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 football should focus on the great majority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football.

growth model;campus football;The National School Football League;trends

G 843

A

1005-0000(2014)04-277-04

2014-04-22;

2014-07-12;录用日期:2014-07-13

刘志云(1960-),男,湖北武汉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足球教学与训练。

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0381。

猜你喜欢
校园足球足球运动足球
业余足球爱好者对足球运动损伤的认知与预防研究
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
包头市第十一中学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沈阳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建立与分析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