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中医院跨越发展的实践与经验

2014-04-15 14:35孙邦贵白海连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专科中医药医院

孙邦贵 白海连

薄弱中医院跨越发展的实践与经验

孙邦贵①白海连①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淮安市中医院在困境中崛起、发展中跨越,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质量、效率、经济等主要指标增幅连续3年居于市直7所医院前列,在全市率先实现国家级重点专科和省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创建成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并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淮安附属医院,实现了薄弱中医院的华丽转身。

1 三年前的发展窘况

回顾淮安市中医院的发展历史,给人形成的强烈印象就是房屋破旧,设施简陋,医院门可罗雀,职工士气低落。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人才匮乏,实力不济,导致医疗质量、服务能力难以得到百姓认可,医院发展缓慢,举步维艰,积累了大量亟待破解的难题。主要表现为医院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模糊不清,与市级中医院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基础设施、医疗装备落后,达不到三级医院的基本标准;培养、引进人才的机制缺乏活力,人才队伍青黄不接;专科建设进展缓慢,多年来没有形成在省内外甚至市内外有较好影响的临床专科;员工的思想状况与医院的发展要求不相协调,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医院财力薄弱,职工福利待遇相对较差,医院发展缺乏活力。

究其原因,一是资源严重匮乏,发展基础薄弱。建院之初,医院只有18间平房、6个临床科室以及有限的几件医疗设备,全市中医药人才较为分散的情况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导致人才结构和人才梯队先天不足,同时,由于在发展过程中财力支持薄弱,自我发展能力差,基础设施和医疗装备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改善。二是市场意识淡薄,竞争能力不强。自上世纪80年代末,医疗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级医院抢抓机遇,夯实基建,购置设备,培养人才,建设专科,许多医院得以迅猛发展。在这一轮发展中,淮安市中医院的前瞻性、主动性、积极性以及适应市场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向上争取支持的力度明显不够,因此丧失了诸多机遇。三是思想观念混乱,没有形成合力。干部职工有想法、有情绪、有抱怨,医院领导发现迟、反应慢,未能及时化解、正确引导,医院发展的思想不统一,步伐不协调,许多医务骨干因看不到发展前景而远走高飞、另谋高就,士气不振,人心涣散。

2 三年来的发展成效

2.1 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010年6月,新一届医院领导班子组建。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要求,一班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仔细分析这些年来医院发展缓慢的原因,采取积极举措,加强医院科学管理,推动了医院快速发展。3年来,全院干部职工从起初只看到了差距,到不断从差距中增强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从医院“半年就变样、一年大变样”提升了精气神,集聚正能量,加班加点毫无怨言,积极踊跃、充电换脑,形成了全院干部职工聚精会神抓业务,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一个专业、亲民、务实、健康、和谐的现代化中医医院形象展示在社会公众面前。

2.2 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3年中,医院成功建成了以国家级重点专科肛肠科为龙头,省级重点专(学)科心血管科、肾病科为骨干,市级重点专科妇(产)科、骨伤科和医院特色专科肿瘤科、耳鼻喉科、脑病科、内分泌科、针灸康复科和外科等为基础的重点(特色)专科。引进50余名医学硕士、博士,为医院的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完善的医疗技术装备为各类疾病的准确诊断保驾护航,疗效显著的中医药特色优势深得患者信赖。

2.3 诊疗条件和服务环境极大改善 通过科学规划,重点投入,3年来,医院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规模逐步扩大,环境日趋完善,布局更加合理。门诊楼功能完备,急诊楼流程合理,病房楼温馨舒适,诊疗设备先进齐全,“百草园”曲径通幽,庭院内鸟语花香,古典装饰的业务用房庄重典雅,让置身于医院的患者及其家属情绪稳定,放心诊疗,来到中医院的人无不为其外部环境的“脱胎换骨”惊叹不已。

2.4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随着诊疗条件、服务环境的明显改善和服务功能的不断增强,医院社会形象不断提升,社会及病员满意度稳步提高,周边来院就诊的病患不断增多。3年来,获得了江苏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淮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淮安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淮安市“533英才工程”拔尖人才,“中国淮医”金牌奖提名奖,“中国淮医”银牌奖等奖项。与2012年同期相比,2013年上半年全院门(急)诊人次增长35.09%,出院人次增长30.55%,施行各类手术增长26.52%,业务收入增长33.59%,人均在职职工工资性收入增长72.62%。

3 三年中的探索实践

3.1 准确“把脉诊断” 广泛凝聚共识 一是找准病灶,抓住要害。深入医务人员之中,召开座谈会,组织讨论,倾听呼声,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适时调整发展思路。树立了“统一思想,埋头苦干”的医院院风,“文化建院,质量立院,服务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中医特色显著,西医功能齐全,中西医药结合,便民利民惠民”的目标定位和“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人均超一倍,总量翻两番;医院创三甲,特色美名扬”的“十二五”奋斗目标。形成了慢进则退、停滞则衰、倒退则亡,不加快发展就没有出路的共识。二是明确要求,强力推进。在实际工作中,医院领导以身作则,真抓实干,“透明、实干、公正”成为他们开展各项工作的行为准则,通过各种会议把医院的发展思路、举措和要求传达到每一位员工,切实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开展“创等升级”、“三好一满意”、“中医管理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等活动,提升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组织医疗骨干、管理干部到兄弟医院参观学习,借他山之石,拓宽员工的思维和眼界。三是强化考核,完善机制。将中医药治疗率达标与否作为绩效考核与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医务人员的薪酬紧密挂钩,鼓励医务人员使用中医中药,提振中医药人员信心;把科室综合管理,工作效率效益,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服务改进,临床科研教学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健全成本考核指标体系,把职工的切身利益与医院的发展紧密相联。多措并举,激发了全院职工空前高涨的工作热情。

3.2 外引内培借力 优化人才结构 “引进”可以为医院的发展注入新生活力,“培养”可以为医院的发展储备后发之力,“借力”可以在医院发展中融入神助之力,将三者有机结合,努力建设一支发展有后劲、技术有创新的优质人才队伍,为医院的蓬勃发展奠定了稳固的人才基础。医院先后引进了一大批医学博士、硕士及业务型实用人才。其中,中医药人员占新进人员比例达85%,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全部执业医师比例长期保持在60%以上。建立省名老中医药专家“汪再舫学术传承工作室”。培养出10名院名中医,遴选出16名优秀青年中医,拜省、市、院14名名老中医为师。3年来,共选派48名中青年医务人员赴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地进修学习。与国内著名“三甲”医院建立业务合作关系,聘请了一批知名专家、教授担任我院相关专科顾问、名誉主任和客座教授。

3.3 建设重点专科 发挥特色优势 在加大对重点专科建设的同时,充分注重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从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上进行重点投入,对门诊中药房、中药制剂室、煎药室进行改造,扩大中药房的面积,更换了全部中药柜,改善煎药室工作条件;对针灸、推拿、拔罐、刮痧、中药熏蒸、耳压、牵引、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重点投入;调整布局、集中资源,在门诊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中医特色服务区、“淮医名医堂”。通过对中医药特色优势项目的打造,医院的中医药参与治疗率得到明显提升,患者对中医药的神奇疗效赞誉有加。作为国家级重点专科,肛肠科在市内率先开展了“PPH手术”、“排粪造影”、“结肠运输实验”、“超声下痔动脉结扎术”等多项诊疗技术。由于疗效突出,社会影响力大,肛肠病诊疗技术已在我市医疗机构中一枝独秀。只有满意的临床疗效,才能树立品牌,服务大众,在这一观念的指引下,医院各个科室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总结优势病种,创建临床路径,制定诊疗方案,寻求最佳疗效。医院推出了64种中医药特色治疗项目和产品,开展痔(混合痔)、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慢性肾功能衰竭等20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定了肛瘘、心衰病、肾病综合症、胎动不安、颈椎病、肺癌等42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研制使用本院中药特色制剂42种。

3.4 多方筹措资金 加强基础建设 硬件设施是医院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通过向上争取、融资、合作、贷款、职工借款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不断改善各项基础设施,快速提升诊疗设施和设备档次。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新病房大楼、急诊楼,改造了门诊楼、“杏林楼”、ICU、介入诊疗中心、高压氧治疗中心、中药制剂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拆除了原传达室、供应室、煎药室、中药库房,对职工生活区进行部分水、电设施改造,对全院环境进行整修、美化、绿化、亮化,医院面貌焕然一新。投入6 000余万元,添置了包括64排螺旋CT、核磁共振、心脏彩超等一大批先进诊疗装备。投入600余万元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完成了与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联网,成为全系统实现与市卫生信息中心数据交换首批单位。

3.5 用心改善服务 打造优质品牌 以扎实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为载体,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环境,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方式,简化服务流程,打造服务品牌。开展101%服务,印制杏林贵宾卡,赠送给外来投资者和企业家等群体,由专业人员为持卡者来院保健诊疗提供全程陪同服务,向低保困难户发放杏林会员卡,为持卡人减免部分诊疗费用。近3年来,惠民工作已累计减免患者医疗费用近60万元。如今,无论何时,当您走进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导诊护士总是笑脸相迎;医院的择医指南,让患者不再为选择医生而烦恼;各病区的护士站台和服务窗口有对您的真诚问候;120”急救车在医院24小时随时待命时刻守护生命安全;独具特色的中医食疗和药膳等治疗饮食服务让患者宾至如归;住院病房舒适安全,空调、电视、卫生间以及供氧、呼叫、吸引“三中心”一应俱全。全体员工以“热心、细心、精心、耐心”的优质服务,赢得了患者和家属“安心、放心、舒心、顺心”的温馨感受。

4 三年后的经验体会

4.1 必须坚持加快发展的信念不动摇 3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条主线不动摇,认真分析医院发展缓慢的关键原因,明确医院发展的关键所在,紧抓紧扣加快医院发展的关键要素,以医院创等升级为抓手,通过抓基础设施配套、专科专病建设、人才培养引进、医疗质量安全、改善医疗服务和对外宣传等,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确保了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4.2 必须坚持人才为本的理念 人才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医院要加快发展,就必须大力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培养造就新一代“名医”,充实人才队伍,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在人才队伍管理上,我们努力做到了重视现有人才,用好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育后备人才。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动重点专科、特色专科的建设和发展,形成自己的专科特色品牌,在差异化竞争中占领先机,赢得发展。

4.3 必须坚持特色优势与综合能力双提升的发展思路 对于我们这样基础薄弱的市级中医院,中医特色是根本,决不能丢,同时要想取得快速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综合服务能力。近年来,医院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广中医临床路径,完善西医人才队伍,提升诊疗设备档次,落实中西医并重,鼓励中西医融合,充分发挥了我院“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的技术优势,综合服务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4.4 必须坚持强化管理 增强认同感 提升执行力 医院就像是一盘棋,如何使每一位职工在各自岗位上的能量发挥到最佳,这就需要强化医院的科学管理,努力使医院的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我们的体会是:首先是强化领导班子的领导力。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要顾大局、谋大事,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按照职责分工,抓住关键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效果。二是增强中层干部的执行力。要着力解决“不知道干什么”、“不知道怎么干”、情况不明、思路不清等执行力不强的现象。三是严格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工作任务,严格落实责任,对工作错位、缺位、不到位的严格问责,不打和牌。四是优化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考核奖惩机制。通过对管理人员工作业绩、效率和效果的考核,适当拉开分配差距,达到激发工作热情、鼓励创新创优、惩戒敷衍失职的目的。实践证明,通过一系列的强化管理与变革创新,全院干部职工从当初的自由散漫、事不关己,到今天的齐心协力、共谋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相互理解、同舟共济的战斗团队,这是我们取得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石。

·本文编校 程福珍·

2013-09-30)

①淮安市中医院 淮安市 223200

猜你喜欢
专科中医药医院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