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翻译人员的培养与管理

2014-04-15 14:10
建材世界 2014年4期
关键词:承包商商务工程师

杨 卫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430000)

国际工程翻译人员的培养与管理

杨 卫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430000)

该文通过分析国际工程翻译的特点,结合国际工程承包商对译员的要求以及翻译人员自身职业发展的考虑,探讨了符合国际工程发展需要的翻译人员培养和管理的有效途径。

国际工程; 翻译人员; 培养; 管理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去”,参与到国际工程市场的竞争中,去承接国际工程项目。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营业额连续三年超过千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我国对外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迅速增长,对工程领域翻译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业务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国际工程自身特点和当前高校的英语教学模式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当前在我国国际工程领域合格的翻译人员严重匮乏。翻译质量低下、翻译人员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外工程承包企业,作为国际工程翻译人员的用人单位,在把好选人用人关的同时,应把对翻译人员的培养和管理作为一项提升项目管理团队水平,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任务来抓。创造发展平台,引导职业发展,充分实现国际工程翻译人员的自身价值,形成国际工程市场开发和项目管理的强大合力。

1 当前我国国际工程承包的特点

“国际工程承包(international contracting for construction)是指一国承包商,以自己的资金、技术、劳务、设备、原材料和许可权等,承揽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或私人企业即业主的工程项目,并按承包商与业主签订的承包合同所规定的价格、支付方式收取各项成本费及应得利润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方式。”该文所说的国际工程特指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在境外区域所承接的工程项目。当前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有如下特点:

1)国际工程承包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当前我国承包商承接的国际工程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房屋建筑、电力工业、石油化工等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合同额所占整体份额已接近八成。

2)从国际工程分布区域来看,80%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亚非拉欠发达地区。2013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前几位的国家分别是:尼日利亚、安哥拉、委内瑞拉、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伊朗、南苏丹、印度。

3)在业务模式上,EPC等高端承包方式所占比重继续提高。单个新签合同额在5 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占新签合同额80%以上。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已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4)从对外承包工程承包商的类型来看,由于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对企业的技术、管理和融资能力等要求较高,国有大中型企业优势明显。

5)从国际工程的性质上看,国际工程承包行业是一个高利润、高风险的行业。面对国际工程市场的激烈竞争,承包商企业只有加强自身综合能力建设,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取一席之地。

2 国际工程对所从事的翻译人员的要求

国际工程的实施,是个系统工作,需要技术、管理、商务、法律、金融等各个专业相互紧密配合。翻译工作作为一个辅助专业,始终伴随着国际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从国际项目招投标、合同授予,到项目实施、工程交付的方方面面,翻译作为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外语和翻译这个载体,国际工程便无法开展。

在中国签订的对外工程承包合同中,无一例外地规定某一种或多种外语为工作语言。凡是涉及到的对外沟通联络、设计图纸文件、商务合同条件、会议谈判纪要、现场施工管理对接等都必须使用外语。随着我国国际工程事业不断地蓬勃发展,行业内涌现了一批既掌握工程技术管理、又熟练外语高级复合型人才。然而,这些人才数量在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因此在国际工程的各个层面,对翻译依然有很强的依赖性。

从目前的实际经验来看,一个国际工程项目的翻译人员的人数总是相对有限的,不论是笔译还是口译,数量有限的翻译要完成好内容庞大的翻译工作,这就要求每一名翻译都要尽可能成为多面手。除了翻译人员自身的语言能力外,依据国际工程的特点,可以把对翻译人员的要求归纳如下几点:

1)国际工程范围广泛、专业分工细致,并与工程技术紧密相连。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必须了解其从事行业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工程技术基本原理。例如: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建材行业国际工程方面的翻译,就必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知识背景。具体到某个国际工程项目上,以在境外做水泥厂项目为例,翻译必须要了解水泥厂生产工艺知识、熟知水泥厂主要生产设备以及项目施工流程。除此之外,国际工程项目大多与土建施工和机械设备制造与安装有关,所以土建、机械等专业的基本原理知识的储备亦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做好国际工程方面翻译,要先从学习行业工程技术开始。

2)实施国际工程就是履行对外承包项目合同条款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把工程技术、法律、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运作国际工程项目,通常需要遵循国际惯例,除了技术文件、图纸资料以外,翻译人员最多接触的就是与商务合同相关的法律、国际惯例和做法。例如,被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奉为“圣经”的FIDIC条款,也是从事国际工程翻译人员必学的课程之一。同时,国际工程作为非一般性对外贸易,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人员在工作中会经常遇到国际贸易方面的问题,如果平时对这些方面没有涉猎,做起翻译来就会贻笑大方。

3)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激烈,以综合实力竞争为主要方式的EPC项目模式成为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主流。EPC工程承包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高利润,高风险。这就对包括翻译人员在内的所有EPC项目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翻译人员在翻译中犯的一个小错误,也许就会带来巨大的商务损失。除了力求翻译的准确合理以外,翻译人员更是要利用好与外方的纽带作用,把工程项目的商务利益放在首位,在翻译的过程中做到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帮助承包商获取商务利益。

4)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亚非拉欠发达地区,工作条件相对艰苦。拿英语举例,与欧美国家不同,亚非拉国家地区英语发音与我们在校学习的英语发音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有较长时间的适应过程。另外,对外承包工程中多数为大型项目,这些项目大多工期长,少则一年二年,多则三年五年,这就需要翻译人员能够长期远离故土,扎根项目工地现场。因此,与其他行业的翻译相比,除了熟练翻译业务技能,还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

3 国际工程翻译的特点

根据我国国际工程的性质和特点,目前国际工程翻译有如下特征:

3.1 范围广泛、专业性强

国际工程翻译是一项范围广泛,专业性强的工作。从项目招投标到工程完工交付,翻译人员不仅会遇到工程技术、标准规范、施工管理、合同文本、商务谈判等工作方面的口、笔译工作,还会遇到商务宴请、旅游访问、风俗文化等其他生活方面的口、笔译工作。如果说翻译应该是个“杂家”,国际工程翻译就应该成为“杂家中的杂家”。

专业性强,国际工程翻译与工程技术紧密相连。在技术文件、图纸、规范等的笔译中,译者会遇到大量的专业技术词汇。做好设计联络,技术沟通的口译工作,也需要有大量的专业技术知识沉淀。举例来说,在某个发电厂国际项目的设计联络会议上,翻译人员可能会遇到电力、电气、机械、结构、建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没有这些方面的技术储备,翻译人员可能连说的中文都听不懂,更不要说去翻译了。

专业术语是各个行业内约定俗成的叫法。有些平常用到的词,放在专业术语里则是另外一个意思。例如:breeze本是“微风”的意思,在建材行业的专业术语中有时候却是煤磨中“粉煤灰”的意思。还有一些看似相近的词,在专业术语里却有可能意义完全不同。比如,在水泥工程专业英语词汇中,Raw Material和Raw Meal,两个词看似相近,意义却完全不同。Raw Material指石灰石采石场(Limestone Querry)里取的“原材料”,而Raw Meal是指经配料站进入生料磨里的“生料”。

3.2 围绕技术标准和商务惯例,实用性强

国际工程,作为项目(projects),不同于运作(operation)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临时性和不确定性。执行国际工程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大的方面讲,国际工程的工作主要分为技术和商务两个方面。国际工程翻译的主要工作也是围绕着技术标准和商务惯例开展的,不断地帮助解决在工程进展中出现的问题。

在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中,业主方通常要求使用英美等发达国家技术标准。考虑到施工、设备制造等一系列的问题,中国工程承包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更倾向采用中国标准,然后接受独立的第三方咨询公司审核。独立的第三方审核是国际工程有别于国内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外标准体系各异,导致双方在技术交流中激烈碰撞,很多时候是我们听不懂外方,外方也听不懂我们。由于工程承包商在合同中的被动地位,如果不能及时做出合理有效的解释,设计图纸则无法通过审核,进而影响后续的施工,导致工程延期,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其实,绝大部分技术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双方沟通和理解的问题。除了工程技术人员外,翻译可以利用其在文化背景的差异方面优势,做很多有益的工作,其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笔者曾经有过一次这样的技术会议翻译的经历,因为一个结构计算荷载的问题,中外双方的工程师相持不下。中方工程师认为类似这样简单的结构在中国遍地都是,从来没有出过事故,外方提出的问题是故意刁难。外方工程师提出要看相关数据和计算书。中方工程师事前没有准备好计算书,担心因小一部分的计算书影响整个专业的图纸审核通过,就不断重复诸如“我们在中国做了很多这样的工程,都没有出过问题”类似的话,而外方始终无动于衷。后来中方工程师依旧要求翻译人员继续重复解释,翻译同样的话给外方工程师。这让外方工程师对此感到无奈和愤怒,索性直接不给予通过。一时情况紧急,笔者一方面做外方工程师的安抚工作,另一方面建议中方工程师平静下来,不要急于表达,仔细听外方工程师的意见,给予外方工程师足够的认可和尊重。在和外方工程师沟通后,双方工程师同意当场对几个荷载参数进行验算。验算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虽然双方工程的算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双方的工程师同时为对方竖起了大拇指。双方就此建立了互信,接下来的设计审核工作就势如破竹,顺利多了。

在商务谈判中,通畅达意,高明的翻译,往往能控制和缓和谈判气氛,促成双方达成一致。在翻译过程中,应该义正言辞表明立场的时候,就要表达得掷地有声;应该化繁为简的时候,就尽量言简意赅。工程一旦实施,业主和承包方就是捆绑在同一条利益链上的蚂蚱,基本上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所以,有时候为了避免谈判的破裂,造成双方紧张局势,翻译人员应在不违反双方本意的前提下,尽量婉转的表达。

FIDIC条款是西方发达国家土木建筑业上百年的经验总结,在国际工程合同条件中被广泛应用。对这些对条款和术语只有结合工程实际,才能有深入的理解。比如“Interim Statement,Interim Certificate,Interim Payment”,中文可以都笼统的译为“中期付款”,但是Statement在英文里指的是承包商的申报行为, 而Certificate指的是咨询工程师的核准,只有Payment才是业主的拨款行为。Liquidated Damages,中文有时把它翻译成“罚款”。实际上这种费用不带有惩罚性,只是延期损害的补偿,不是Penalties或Fines。再比如FIDIC里经常有类似“After due consultation with the employer and the contractor”的描述,对due一词的理解可以很宽泛,翻译人员可以利用due一词帮助承包商做很多文章。

国际工程的翻译不应只是单纯的翻译,而应该审时度势地帮助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国际工程的翻译有时面对的是正式的商务谈判,有时面对的是工地上出现的细小技术问题沟通。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都需要翻译人员把自己当作是工程管理团队的一员,把实际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

3.3 以商务利益为导向,目的明确

国际工程所开展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商务利益,包括翻译在内的一切工作,都应为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效益服务。

不管是在合同条款,还是技术文件中,每句话、每个词的表达都是利益相关方博弈的结果。细微的文字差别可能蕴含的深层意义完全不同,所代表商务利益也有天壤之别。笔者曾有一次作为翻译,随外方业主代表到工厂检验即将起运发货到工地的木门窗。该批木门窗将用在全厂的建筑房屋里,数量大又是个门面工程,外方特别重视。然而,当外方看到我方订购的木门窗时,勃然大怒,严词拒收。原因在于,外方认为该批木门窗的材料应该是原木的,而我们订购供货的却是表层为胶合板,中间有填充物的实心木门窗。两种木门窗价格悬殊太大,是实木门还是实心门,双方争执不下,只好回到合同条件,依照合同裁决。根据合同相关条款,我方须提供“solid wood door”。外方认为solid wood door是实木门,而我方认为solid wood door是实心门,并且坚持我方供货的就是solid wood door。在事实面前,外方不得不低头为他们在起草合同中犯的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买单。而我方则成功地为项目盈利创造了空间。一个词的解释差异就是上百万的工程费用!

再比如site一词,通常在国际工程里表示工地现场的意思。在FIDIC合同条件第42.1条款中有关于“Possession of Site”的描述,有经验的承包商经常抓住这“Site”的英文定义进行索赔。笔者曾经参与的沙特的水泥厂项目,就成功利用“Site”的含义中包含进场道路,成功向业主索赔。同样,在公路工程中,技术规范里可能明确规定公路沿线Right of Way两侧15 m的范围是site,如果业主不及时交付,承包商就可以通过这一点向业主索赔工期和相关损失。

4 国际工程翻译培养和管理

我国国际工程对翻译人员的要求和国际工程及其翻译自身的特点,以及我国高校外语和翻译教学的现状,决定了目前我国高校几乎不可能培养出适合国际工程实际需要的翻译人才。一名优秀的翻译专业高校毕业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工程翻译人员,需要用人单位和国际工程翻译从业者双向的共同努力。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应更多地提供锻炼机会,加强培养力度,为翻译人员构建职业发展平台,引导其职业发展方向。翻译人员则应尽可能多地参与翻译实践,学习工程技术知识和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识,熟悉国际工程惯例,投身工地现场,虚心向他人请教学习,在实践中尽快成长为符合国际工程发展需要的翻译人才。

“是翻译,但不仅是翻译”,是国际工程翻译人员对自身发展的更高的要求。从一名国际工程翻译成长为国际工程方面的行家,必需具备语言、技术、商务三方面的因素,这要求翻译人员从自身做起,多学习、多实践、多请教、多沟通。

多学习。翻译人员在自身专业优势的基础上,要在技术和商务的学习方面多下功夫。技术方面要多看工程技术书籍和中外技术标准文献。商务方面则是熟读合同条件、FIDIC合同条款,广泛涉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法等方面的知识。

多实践。每一次的翻译实践,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过程。一方面翻译实践锤炼了语言能力,提高了翻译水平,另一方面,从点点滴滴起,积累和掌握了专业知识。

多请教。做个用心的人,工程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不光项目经理、业主代表、技术工程师可以成为你的老师,施工工人也可以成为你请教的对象。

多沟通。沟通在项目管理中地位十分重要,项目管理的过程就是沟通协调的过程。翻译人员要立足本专业知识,加强同其他各个专业的全方位沟通。

翻译长期以来被视作国际工程辅助专业,不直接参与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起到的作用只是服务性和辅助性的。翻译人员在工程承包企业的职业发展中,也经常是一个被忽略的边缘化的群体。然而,翻译作为工程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名副其实的“绿叶”,看似不存在,却处处存在着,在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现实的工程实践中,也不乏有翻译专业出身,成长为大型国际项目经理的成功案例。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作为翻译的用人单位,应正视国际工程翻译的特殊性,不仅仅把翻译看作成翻译,而是当作构建项目管理团队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其纳入项目管理体系,为其提供全方位发展的平台,构建职业发展路径。充分调动翻译人员学习工程技术和国际商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其跨专业发展,把翻译人员培养成为既精通语言翻译,又有广博工程技术和国际商务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1] 田 威.FIDIC合同条件应用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陈晓华.涉外工程翻译的口译技巧[J].西部探矿工程,2002,14(Z1):538-539.

[3] 阮钢良.工程翻译中的知识面和专业词汇问题[J].上海铁道学院学报,1995,16(3):113-116.

[4] 刘衍明.海外工程翻译工作者的“译”事[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1,9(1):56-57.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of Translators in International Project Contracting

YANG Wei
(CCCC Second Highway Constants Co,Ltd,Wuhan 43000,China)

To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translation in international project contracting,consider the international contractor's requirement for the translators and translator's vocational development,the article try to figure out the effective way of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of translator to contribu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ontracting business of China.

international project contracting; translator; training; management

2014-06-14.

杨 卫(1982-),助理工程师.E-mail:18802737969@163.com

10.3963/j.issn.1674-6066.2014.04.045

猜你喜欢
承包商商务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青年工程师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2018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揭晓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
承包商如何做好FIDIC建造合同条件下的工程变更
商务休闲